黃 榮
(江蘇省南京市復興小學 江蘇南京 210000)
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正處于成長和發(fā)展階段,其思想發(fā)育不成熟,所以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活動,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以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從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等方面出發(fā),對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進行分析和研究。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對調動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欲望、思維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始終保持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通過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愉悅、優(yōu)質的學習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這對于增進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關系也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在課堂的互動交流過程中,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信心和溫暖,從而使學生體會到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的真正意義。教師在相應的教學情境下組織學生進行體驗、感悟及理解,可以讓學生深刻感受到道德與法治內容中的一些生活規(guī)則和做人道理,進而有效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效率[1]。以“校園生活真快樂”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為例,其中“課間十分鐘”一課主要展現(xiàn)的內容是動靜、室內外兩類課間游戲形式,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可以正確認識到游戲對緩解學習緊張情緒的重要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創(chuàng)設相關教學情境,如大家一起踢毽子、乒乓球、跳皮筋、捉迷藏等游戲活動,以動畫的形式,有效豐富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從而有效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進而實現(xiàn)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借助繪本閱讀,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觀察,讓學生從繪本圖片中學會獲取信息,有效促進學生的直觀感受,從而豐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內容。另外,教師還需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結合自己所學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內容,對繪本內容進行思考,鼓勵學生將繪本與所學知識進行有效融合,讓學生可以進行自主的繪畫活動,從而有效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促進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的提高[2]。以“挑戰(zhàn)第一次”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將“我能面對一切挑戰(zhàn)”這一繪本引入課堂,引導學生對繪本圖畫進行觀察:當小朋友面臨挑戰(zhàn)的時候,一開始的面部表情是怎樣的?說明小朋友的心理是怎樣的感覺?后來又是如何面對挑戰(zhàn)的呢?觀察一下其細節(jié)動作,你能感受到小朋友面對挑戰(zhàn)時的決心嗎?通過這一系列的引導性思考,讓學生在繪本中探索到相關的隱藏信息,從而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人生難免會面臨各種挑戰(zhàn),我們要學會勇敢面對、自我挑戰(zhàn)。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chuàng)作,結合繪本,畫一下自己挑戰(zhàn)第一次的情形,以此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的思考和創(chuàng)作,真實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如何面對挑戰(zhàn),從而讓學生在豐富自身道德與法治知識視野的同時,提高自身對道德與法治內容的理解能力,進而達到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的目標。
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要增加實踐活動,有效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增強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所以,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積極為學生提供探究、實踐及創(chuàng)新的機會和平臺,以此有效促進學生道德與法治知識水平的提高。另外,教師在開展實踐性教學時,一定要遵循科學性、合理性、可行性、互動性及安全性等原則,結合實際教學內容,組織角色扮演、信息搜集等活動,確保實踐活動的順利進行[3]。以“我們的班規(guī)我們訂”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信息搜集活動,鼓勵學生以問卷調查等形式了解班內學生對班規(guī)的真實想法,有效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成長,進而實現(xiàn)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
總而言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宗旨是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法治思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此進一步影響學生的社會道德品質,不斷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