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當代《論語》詮釋及其研究探驪

2022-01-01 15:14惠江南
廣西教育·D版 2022年1期
關鍵詞:論語孔子思想

惠江南,喬 芳

(江蘇大學 文學院,江蘇 鎮(zhèn)江 212013)

《論語》是“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漢書·藝文志》)的語錄體著作,集中反映了孔子“內圣外王”的思想,被尊稱為“圣人之至教,王者之大化”[1]?!墩撜Z》雖不在六經(jīng)之列,但地位不亞于任何一部儒家典籍,其不僅是中國的經(jīng)典,更是“東亞文明的偉大經(jīng)典”,“兩千年來,如驚濤拍岸,召喚著東亞知識分子的心魂”[2]?!墩撜Z》之所以如此重要,除歷代統(tǒng)治者的推崇外,文本自身的思想性、開放性、超越性,以及歷代詮釋者依據(jù)現(xiàn)實政治、社會發(fā)展、時代人心等的不同需要做出的創(chuàng)造性詮釋功不可沒。如果沒有儒家學者合乎時代的注釋與闡發(fā),《論語》只能是毫無生氣的故紙堆,不僅無法發(fā)揮修齊治平的功能,恐怕連文本自身的流傳都成問題?!爸袊糯墩撜Z》詮釋的演進跌宕起伏,走過了一個漫長而不斷裂變發(fā)展的過程?!盵3]先秦《論語》詮釋萌芽于孟子;兩漢時期受經(jīng)學影響重文字訓詁和名物考證;魏晉之際援佛道釋《論》,產(chǎn)生新變;兩宋重義理闡發(fā),形成理學型《論語》詮釋;降及清代,則諸派激蕩,異彩紛呈,每一時期的《論語》詮釋及其研究都在獨特的社會矛盾運動與學術風氣交織中推演嬗變。清華大學陳來教授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迎來儒學的繁榮發(fā)展”[4],在提倡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新時代,厘清當代《論語》詮釋及其研究的發(fā)展軌跡與嬗變特點不僅對學界相關研究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而且對儒家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乃至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建構都有重要意義。

一、新時期《論語》學研究概說

近代以來,受民族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等反傳統(tǒng)文化運動的影響,“論語學”研究一度沉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至改革開放初期,受一系列政治事件及學習蘇聯(lián)模式的影響,傳統(tǒng)文化被徹底否定,《論語》相關研究依然鮮人問津。1980年代國家政策調整后,一度沉寂衰敗的孔子思想與《論語》等相關研究才開始擺脫頹勢,逐步復蘇。但改革開放至21 世紀初期,傳統(tǒng)文化依舊被邊緣化,雖“不乏湯一介、季羨林等人呼吁重視傳統(tǒng)文化,但勢單力薄,并沒有改變傳統(tǒng)文化依舊處在被冷落的尷尬境地”[5]。21 世紀以來,中華文化的發(fā)展進入新舊嬗變時期,孔子和《論語》的價值再一次開始彰顯,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貢獻和現(xiàn)代價值也得到重新定位,傳統(tǒng)文化也“正在從邊緣重返主流”[6]。因此《論語》詮釋及其研究也隨之漸趨活躍,相關成果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檢索CNKI 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中《論語》詮釋及其研究的相關文獻,1979—1988年間尚無相關條目;而1989—2020年間與《論語》相關的研究文獻,竟多達17883 余篇,研究成果相當豐碩。通過對CNKI 數(shù)據(jù)庫上所得文獻進行計量可視化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當代的“論語學”研究已形成“孔子研究”“思想研究”“翻譯及相關研究”三大研究熱點。這表明,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學術研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論語》研究走向全面繁榮,相關研究成果不僅數(shù)量繁多,而且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探究了《論語》的內涵與外延,對學界后續(xù)研究極具借鑒價值和指導意義。

“孔子研究”熱點的形成與《論語》的性質分不開。《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思想言行的語錄體著作,且塑造出了一系列生動飽滿的人物形象,其中最鮮明的便是“天縱之圣”的孔子。無論是被人奉若神明的至圣先師、萬世師表,還是遭人唾棄的“喪家狗”“孔老二”,孔子都鮮活地存現(xiàn)于研究者的視域內和心靈中,相關研究多認為《論語》塑造了一位具有圣人、君子、仁者、志士、學者、師者等多重身份的孔子形象。在諸多孔子形象中,“君子形象”研究的熱度高居不下?!熬印笔侨寮依硐肴烁竦捏w現(xiàn),也即中國人的理想人格。在孔子看來,“圣人”是理想人格的最高代表,經(jīng)后代儒者的推闡發(fā)明和修為實踐,“圣人”成為道德充實、人格偉大、情操完美的人。但“圣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論語·述而》),可見“圣人”在孔子的心目中實屬難得,能修身為“君子”已足矣。相關研究文獻中,王伊妮總結出了“君子”的四種意涵:第一種是沒有真實的形象和行為的人格符號,第二種是一個有道德的人,第三種是在政治上有崇高道德的人,第四種是與小人形成鮮明對比的高尚的人,孔子自己則更側重論述了第四種君子人格[7]。

孔子和《論語》的思想與精神世界有兩個向度,一是其本身立體多維的思想與精神世界,二是歷代儒者研磨探賾熔鑄于《論語》中的思想與精神世界,二者共同鑄造成涵養(yǎng)博大、 深邃蘊藉的瑰麗世界。解釋和挖掘《論語》的思想世界不僅是歷代詮釋者鍥而不舍學術追求,更是使得《論語》文本生生不息的源頭活水。相關研究主要包括“儒家思想”“孔子思想”“教育思想”等,同時又勾連起忠、恕、仁、義、禮、智、信、哲學、中庸等層面的思考。歷代學者對《論語》中的“仁”“義”“知”“中庸”等思想范疇的闡釋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張揚《儒家“仁”觀念的三個維度》[8]一文總結了學界對孔子“仁”的三種界定:胡適、馮友蘭等的總統(tǒng)諸德的“全德”說;韓星、黃懷信等的“真實感情”或“愛”論;蒙培元、陳聲柏等學者的本體論?!墩撜Z》的思想范疇之所以有廣闊的闡釋空間,一方面因為孔子并沒有對“仁”“義”“中庸”等思想范疇作明確定義;另一方面,“由于經(jīng)典產(chǎn)生的歷史語境的缺失和不可復制性以及詮釋的個性化特征,客觀上經(jīng)典的原義無法完全復歸”[9],因此古今詮釋者新見迭出,難以折中。也正因此,歷代解經(jīng)者皆能對《論語》做出符合時代潮流的詮解,使儒家思想生生不息、永葆活力。學界現(xiàn)有《論語》思想研究的文獻雖從不同層面做了詳盡闡釋,但其仍有巨大的詮釋空間,有待后學持續(xù)研探。

“《論語》翻譯及相關研究”熱點的形成,與《論語》自身的影響力及世界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背景息息相關。作為人類思想文明的共同經(jīng)典,《論語》不僅對東亞各國有直接影響,而且對歐洲主要國家也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自16 世紀末歐洲傳教士利瑪竇以拉丁文譯本將《論語》傳入歐洲世界后,《論語》翻譯及其研究也隨之啟動。21 世紀以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以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與傳播研究的深入發(fā)展,《論語》外文翻譯研究也日益興盛。相關研究成果不僅關注《論語》中較難翻譯的“仁”“義”“禮”“中庸”“君子”等核心概念,而且從中外文化異同的角度為《論語》的海外翻譯提供切實可行的策略,同時也注重對辜鴻銘、理雅各、許淵沖等《論語》傳播史上重要翻譯家及其譯本的研究。此外,近年來基于語料庫對《論語》修辭、譯文風格、語言等方面的翻譯研究也獨具一格?!墩撜Z》外文翻譯研究與《論語》的海外傳播起到了相互促進的作用,《論語》海外傳播的普及促進了國內對《論語》翻譯的研究,同時也推動了傳統(tǒng)儒學在東亞儒學文化圈的交流與傳播,促進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當今世界文化發(fā)展的潮流之中。

二、當代《論語》詮釋考察

關注當代《論語》詮釋及其研究,除CNKI 數(shù)據(jù)庫的期刊文獻外,《論語》注本亦不可忽視。自《論語》問世起,相關著述便浩如煙海,據(jù)吳延環(huán)統(tǒng)計,我國歷代《論語》注解書目(包括四書注解中的《論語》注解)共計3088 種,但因年深日遠,加之天災人禍,注本散佚日增,迨至今日,書目所錄三千余種實存僅1029 種[10]??疾鞖v代注本,曾發(fā)生過重大影響的大約有鄭玄《論語注》、何晏《論語集解》、皇侃《論語義疏》、邢昺《論語注疏》、朱熹《論語集注》、劉寶楠《論語正義》、程樹德《論語集釋》等。每一時代的重要注本或致力于文字訓詁,或致力于義理闡發(fā),皆能深契時代發(fā)展之需,并展現(xiàn)出鮮明的學術風尚。降及近代,面對儒學復興的歷史必然性和客觀現(xiàn)實性,如何以“了解之同情”的眼光調和古今視域,用現(xiàn)代的語言和觀念對《論語》進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性轉化,這是研究《論語》的專家學者必須面對的問題。當代《論語》詮釋者秉持嚴謹科學的學術態(tài)度和善意的人文關懷,分別從歷史、哲學、文獻學和經(jīng)典普及等角度對《論語》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解讀。考察新時期以來深具代表性的《論語》注本,楊伯峻《論語譯注》和高尚舉《論語誤解勘正》用力于文字訓詁和名物考證,屬漢學系統(tǒng),楊注簡明準確,兼具學術性與通俗性;高著則著重勘正誤解,皆有功圣學。錢穆《論語新解》、李澤厚《論語今讀》和南懷瑾《論語別裁》則是宋學系統(tǒng)的代表作,錢氏以“勸人讀《論語》”的愿望成就了一本人人可讀的詮釋本;李澤厚在其《論語》詮解中著力構建“情本體”的哲學體系;南懷瑾則以講故事的方式深入淺出地闡釋儒家義理,推廣經(jīng)典文化。諸家注本雖用力點不同,但都立足經(jīng)典原義,結合時代發(fā)展力求做出創(chuàng)新性的闡發(fā),使經(jīng)典文本活在當下,展現(xiàn)了當代《論語》詮釋的獨特風貌。

研究漢學與宋學之分野顯豁,漢學側重文字訓詁與名物考證,宋學則重視文本的義理闡發(fā)。漢學“是指在戰(zhàn)國經(jīng)學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漢唐章句訓詁注疏考證之學?!盵11]雖然漢學后來逐漸陷入煩瑣哲學的困境而被新生的宋學所取代,但“訓詁者,義理之所由出,非別有義理出乎訓詁之外也”[12],故漢學仍是宋學的基礎,《論語譯注》和《論語誤解勘正》對廓清和闡發(fā)經(jīng)典原義,進而弘揚傳統(tǒng)文化并實現(xiàn)經(jīng)典對今人的啟迪教化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楊伯峻《論語譯注》(以下簡稱《譯注》)著作目的直接明了:“幫助一般讀者比較容易而正確地讀懂《論語》,并給有志深入研究的人提供若干線索?!盵13]《譯注》的譯文盡量保持了《論語》的原意與語言風格,且明白曉暢、通俗易懂,多使用令人耳目一新的口語俗話,如“所以這習字以講為實習為好”“這種說法我嫌牽強,所以仍照一般的解釋”[14],不僅新鮮活潑、親切近人,而且極富時代氣息。注釋側重字音詞意、修辭方式、歷史知識、地理沿革、名物制度和風俗習慣等方面的考證。值得一提的是,《譯注》于文后附有盡可能弄清楚《論語》每字每詞含義的“《論語》詞典”,與前文注釋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楊注一經(jīng)成書便極受歡迎,雖不乏商榷、糾誤的聲音,但瑕不掩瑜,可以說“楊氏之注釋緊緊圍繞普及與提高之目標,…… ‘不糾纏于考據(jù)’,‘不炫博’,‘不矜奇’,‘不自是’,‘不遺美’,尊重傳統(tǒng),實事求是,且能有所發(fā)現(xiàn)?!盵15]曲阜師范大學高尚舉教授主編的《論語誤解勘正》(以下簡稱《誤解勘正》)同樣專注于文字訓詁。幾千年來,《論語》注本不勝枚舉,但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歷代注本對《論語》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誤解,特別是某些有爭議的章節(jié),歷代注釋者各執(zhí)一詞。當下社會讀《論語》的人群越來越多,學校和社會普遍開設相關課程,若任由對《論語》存在嚴重誤讀的注本大行其事,后果將不堪設想。有感于此,高尚舉編著《誤解勘正》,“對古今《論語》注本及研究文章進行較為全面的梳理,并針對誤解予以有理有據(jù)的糾正”[16]。此書在《論語》原文章句后分別設立“誤解”和“勘正”,“誤解”側重選收古今流傳較廣注本及名人名注本中有代表性的錯誤解釋,“勘正”則主要采取訓詁、文獻互證等方法對誤解進行糾正。

漢學系統(tǒng)之外,當代《論語》詮釋更側重于義理闡發(fā)。“所謂義理之學,是指與章句訓詁注疏之學相對應的講求儒家經(jīng)義、探究其道理的學問”[17],要求解經(jīng)者深入儒家經(jīng)典文本,探究其大義,挖掘其精神和思想意蘊。《論語新解》(以下簡稱《新解》)是錢穆先生歷時十余年完成的以勸人讀《論語》、闡揚孔學、恢復民族文化自信為目的的普及性《論語》詮釋本,“被認為是20 世紀最優(yōu)秀的《論語》 注釋本之一”[18]。錢穆認為《論語》是中國識字人必讀的一部書,然而當時社會缺乏一本人人可讀的注本,《論語集解》去今太遠、“不合時宜”;《論語集注》乃理學家言卻不能無誤;《論語正義》辭煩不殺,使讀者望而卻步,因此錢氏“義理、考據(jù)、辭章三方面兼顧,主要自以為解釋義理為重”[19],在備采眾說的基礎上折中求是,再以新時代的語言觀念加以陳述,以期成就一本人人可讀的《論語》注本??计湓缎陆狻敷w例簡明扼要,字詞解釋明白曉暢,義理闡發(fā)切中肯綮,白話翻譯要言不煩,確實與其“體求簡要,辭取明凈,……務以直明《論語》本義為主”[20]的初衷若合符節(jié)。李澤厚的《論語今讀》(以下簡稱《今讀》)相較于錢注更具哲理性。《今讀》除基礎的“譯”“注”外,另有“記”,“記”是作者的評論、札記和解說,“或講文本,或談哲學;或發(fā)議論,或表牢騷;或就事論理,或借題發(fā)揮;并無定規(guī),不一而足”,“仍舊圍繞今日如何讀《論語》這個中心來展開”[21]。毋庸置疑,“記”是《今讀》最重要的部分,作者于此嘗試研究《論語》“半宗教半哲學” 的特征,“建立了一個以塑造文化心理結構為基礎,‘一個世界’的世界觀為前提,‘情本體’為內核,悅志悅神為目標的完整的哲學架構。”[22]與此同時,李澤厚在《今讀》中思考的士的出路問題、孝與家庭的價值、由儒學出發(fā)如何保障社會穩(wěn)定等問題展現(xiàn)出當代知識分子深厚的人文關懷,可以說“《論語今讀》這個‘今’字首先可以理解為‘針砭時弊’?!⑨尅墩撜Z》的一個目的是想借《論語》來批判現(xiàn)實”[23]?!缎陆狻放c《今讀》屬學者型的研究論著,南懷瑾《論語別裁》則是傳統(tǒng)文化復興和國學熱背景下文化普及性質注本的代表?!墩撜Z別裁》(以下簡稱《別裁》)是南懷瑾先生多年來講解《論語》的演講錄,不同于學術研究論著,《別裁》體例簡單,既無注解,更無譯文,也并未依據(jù)《論語》的章句順序作解說,只將每篇內容看為一個整體作十幾二十篇文章闡發(fā)其微言大義,其解說“不僅有篇章結構、段落聯(lián)結上的提示,而且有原文義旨以及所涉人文掌故的闡發(fā)”[24]。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將對原文的講解編撰為妙趣橫生又發(fā)人深省的歷史故事,這在當代眾多《論語》注解本中別具一格?!秳e裁》闡釋《論語》注重挖掘其現(xiàn)代價值,反復強調《論語》所講的學問就是要“做人好”“做事對”,其根本是求仁,要義是好禮,核心是孝悌,精髓是改過,支柱是忠貞。要而言之,《別裁》因通俗易懂、切近生活的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歷史故事而廣受讀者歡迎,成為普及經(jīng)典文化的成功范例。此外,尚有唐翼明《論語詮解》、孫欽善《論語本解》、楊朝明《論語詮解》、鮑鵬山《論語新讀》等多部著作,也都頗具參考價值,限于篇幅,本文不做詳論。

三、新時期《論語》注本管窺

20 世紀以來,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同濟大學劉強教授2016年出版的《論語新識》(以下簡稱《新識》)一書。該書采用新方法,秉持新視角,融文字訓詁與義理闡釋于一體,對《論語》一書做出了全新的注釋、今譯和解析,在詮釋特點和詮釋思想等諸方面獨具特色?!缎伦R》 主要包括九部分:“名人論孔子”“讀《論語》法”“例言”“序言”“《論語》次第”“新注”“新譯”“新識”“今按”。其中,“新注”“新譯”“新識”“今按”是全書主要架構,而《新識》之“新”主要體現(xiàn)在“新識”中,一方面《新識》與上述《論語》注本有不同的詮釋特點,另一方面作者基于篇章義理并結合學術史、思想史和當下的時代癥候對《論語》思想做出了創(chuàng)新性挖掘和闡發(fā)。此書一經(jīng)出版便廣獲好評,先后獲得2016年儒家網(wǎng)“十大好書獎”“全國優(yōu)秀古籍圖書獎(普及讀物獎)”和“第八屆湖南省優(yōu)秀社科普及讀物獎”,并得到武漢大學郭齊勇教授、貴州大學張新民教授、臺灣慈濟大學林安梧教授、上海開放大學鮑鵬山教授等多位專家學者的贊賞與推薦。繼《新識》之后,劉強又于2021年出版《四書通講》,將《四書》作為一個整體并旁及五經(jīng),融會貫通,掘幽發(fā)微,與《新識》的詮釋理路一脈相承,同樣受到海峽兩岸專家學者的一致好評?!缎伦R》與《四書通講》兩部著作都堪稱近年來《論語》詮釋的代表作,下面筆者僅就《新識》管窺劉強詮釋《論語》的獨特之處以及新時期《論語》注本的基本特征。

與現(xiàn)有注本相比,《新識》詮釋特點之“新”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融會文史哲,充分參引古今典籍詮解《論語》文本?!墩撜Z》本就內涵深邃、包蘊廣大,對中國傳統(tǒng)的文學、史學、哲學等皆有巨大影響,且文史哲本就水乳交融、同氣連枝,卻在現(xiàn)代精細化的學科分類體系下漸行漸遠,因此劉強注釋《論語》時有意打破文史哲的界限,使其在碰撞中突破與升華。如“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章,“新識”引劉楨《贈從弟》詩、李白《潁陽別元丹丘之淮陽》詩、劉禹錫《將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辭李相公》詩挖掘孔子此言的詩意以及對后世托物言志詩歌的影響?!捌錇槿艘残⒌堋保ā墩撜Z·學而》)章引《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孔門諸弟子與有若之問答部分的論述,還原《論語》時代的歷史現(xiàn)場并展現(xiàn)孔門師徒論道問學的真實語境,生動形象地闡明了有若何以被尊稱為“子”,又何以被哄下師座。第二,《新識》注重剖析《論語》篇章的編排次第與內在肌理,既通體分析,又逐章解讀,以期從整體上闡明《論語》篇章的系統(tǒng)性,這是以往許多《論語》注本未曾關注的。如“學而”篇第一章便點明“學而時習之”章是《論語》全書的總綱;“慎終追遠”章總體論述“學而”篇的篇章結構,即“學而”章談為學修身,“其為人也孝弟”章談孝悌乃為仁之本,第三、四、五、六章談忠信仁愛,自“慎終追遠”章開始則談禮;“君子食無求飽”章又指出本章乃呼應“弟子”章、“賢賢易色”章,如此一來,“學而”全篇之內在肌理便通透明晰,一目了然。

《新識》詮釋思想亦匠心獨運、自成一家。首先,《新識》堅守儒家本位并會通儒釋道。儒釋道三家向來體現(xiàn)出對立且互補的微妙狀態(tài),宋代理學家為維護儒家正統(tǒng)地位而吸收佛老思想構建起理學型《論語》詮釋,卻又呈現(xiàn)“陰習而陽拒”的怪異姿態(tài)。其實,正如蘇軾所言:“孔老異門,儒釋分宮,又于其間,禪律相攻。我見大海,西北南東,江河雖殊,其至則同?!盵25]儒釋道并非純然對立而不可調和,《新識》詮釋《論語》便注重挖掘儒釋道的共通之處,求同存異,在調和三家思想的基礎上尋找更多的可能性。就儒釋來說,儒學是心性之學,而佛學尤其南禪宗的頓悟法門亦為心性之學,所以兩家思想在許多方面交融共通。如“吾有知乎哉”章,劉強將佛陀所言:“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與夫子“空空如也”之擺落名相俗諦的大境界相聯(lián)系,夫子之“無知”與“空空”正如佛門所謂“妙有”與“真空”,直接得出“儒佛本可會通,故見性得道之佛門大德常為圣教解人也”[26]的結論。就儒道兩家來說,更有如儒釋相通之處,“君子博學于文”章,“新識”指出夫子教人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下學上達,無過無不及,正與《老子》第八十一章:“知者不博,博者不知”之意相通;“仲弓為季氏宰”章,作者認為“赦小過”蘊含著道家不為“察察之政”的開明政治思想,就此而言,儒道有時亦涵融一氣。劉強自身經(jīng)歷了從研治魏晉名士上溯到先秦諸子的學術歷程,故而探尋儒道兩家的相通之處更為得心應手。《新識》中,劉強亦多次將三家思想對比論證,如“棖也欲”“修己以敬”諸章。其次,“新識”詮釋思想之“新”特別表現(xiàn)在劉強能在探尋經(jīng)典義理的基礎上聯(lián)系當下的社會現(xiàn)實,憂時憂世,針砭時弊,將《論語》文本中蘊含的形上之道下貫于形下的人倫日用之中,發(fā)揮儒學的社會批判功能,讓經(jīng)典文本活在當下,服務當下。如“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章對當今社會娛樂至死的時代,明星靠“博出位”“炫富貴”“曬丑聞”等惡德敗行來換取一夜成名行為的不齒等義正詞嚴、慷慨凜然的誅心之論都是立足現(xiàn)實發(fā)出的耐人深省的思考,體現(xiàn)出強烈的社會批判意識和文化責任感。“儒學并非知識象牙塔里的高頭講章,而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人需之學’,人人切實可行的‘人倫大道’”[27],中國哲學向來“體用一源”“顯微無間”,《論語》中精微的義理是解決現(xiàn)實社會問題的源頭活水,《新識》體現(xiàn)出的社會意識與人文關懷便是中國哲學這一特征的生動注腳。

在筆者看來,《新識》與《四書通講》二書在詮解《論語》上做到了三個統(tǒng)一:溯源經(jīng)典原義與力求現(xiàn)代闡釋的統(tǒng)一、 形而上之道與形而下之道的統(tǒng)一、學術研究與文化普及的統(tǒng)一。《新識》廣引《說文解字》《爾雅》《周易》《詩經(jīng)》《禮記》 等澄清字詞原義,從根本上糾正“白話今譯”對經(jīng)典的誤解和曲解,并在此基礎上致力于“激活”《論語》中蘊藏著的現(xiàn)代文明基因,如開篇對“學”之字義的探究以及對為學方法的解讀。李澤厚在《論語今讀》中認為《論語》“不僅是‘精英文化’‘大傳統(tǒng)’,同時也與‘民俗文化’‘小傳統(tǒng)’緊密相連”[28],所以兼具“形上”與“形下”的特征?!缎伦R》在著力探究《論語》中精微廣大、高深溥博的形上之道時亦注重用形上之道解決形下的社會問題,具體表現(xiàn)為前文呈現(xiàn)出的深刻的社會批判。此外,《新識》是劉強近十年來研讀《論語》的最新學術成果,同時,作者文史哲兼通,篇章敘述妙喻頻出,形象生動,既富學術性,更具文學性,對致力于文史哲事業(yè)的研究者和熱愛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民間大眾都有引導作用。當然,《新識》并非完美無瑕?!墩撜Z》雖是中華民族思想文化寶庫中的“經(jīng)典”,但其中既有“俟百世而不惑”的恒久價值,也有不合時宜的“明日黃花”。在當下這樣一個思想和價值觀念多元碰撞的新時代,著書詮解《論語》時如何分辨與取舍就顯得至關重要。在這個問題上,《新識》與當代多數(shù)《論語》注本皆秉持儒學中心論的立場,側重闡發(fā)孔子和《論語》思想中不受時限的“通義”,對那些與現(xiàn)代社會的價值觀念有所齟齬的思想則未予以充分關注。

四、結語

近代以來,儒學經(jīng)歷過兩次毀滅性打擊但依舊薪火相傳、繼往開來。新時期面對民族文化復興及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的問題,重新發(fā)掘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內涵及現(xiàn)代價值已成為自上而下的共識,因此各類《論語》詮釋本應運而生。綜觀當代具有代表性的《論語》詮釋著述,表現(xiàn)出這樣幾方面訴求:第一,諸家注本詮解《論語》皆以探求經(jīng)典原意、挖掘原始儒學為基本旨歸。第二,當代《論語》注本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都力求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以新思想、新觀念、新語言對孔子和《論語》思想做出現(xiàn)代化闡釋。第三,關注社會現(xiàn)實,強調經(jīng)世致用,以儒學的智慧為人們在當下的社會生活中所面臨的問題提供解決的可能性,這是儒家傳統(tǒng)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國歷代文人學者的治學追求和社會責任意識的集中體現(xiàn)。第四,普及經(jīng)典文化,“勸人讀《論語》”,也即“傳道授道”。本文主要選取了六種深具代表性的《論語》注本做簡要分析,限于精力、時間及學識,或許還有尚未注意到的特色注本則留待以后繼續(xù)勘尋研討。

正如宋儒朱熹所言:“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yǎng)轉深沉”,當代《論語》詮釋及其研究正是在對《論語》文本“溫故”基礎上的“知新”。相較于漢代經(jīng)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和清初樸學,當代《論語》詮釋雖然尚未形成全新的解經(jīng)特色與學術風尚,但當代儒學的發(fā)展正值重塑民族文化自信的歷史機遇,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息息相關。當代《論語》詮釋及其研究正蓬勃發(fā)展、日新月異,相信在上述注本的引領下,今后的《論語》詮釋必將漸入佳境、登堂入室,如歷代《論語》詮釋一般,不僅會形成全新的獨具時代特色的解經(jīng)風貌,更會很好地回應民族文化復興、精神文明建設等一系列時代課題。

猜你喜歡
論語孔子思想
天天背《論語》,你知道它是怎么來的嗎?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孔子的一生
思想與“劍”
如何讀懂《論語》?
孔子的一生
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思想是什么”
《論語·為政第二》
半部《論語》治天下
乐昌市| 满洲里市| 达日县| 吉木萨尔县| 曲阳县| 奉节县| 靖宇县| 长汀县| 泽州县| 南安市| 改则县| 铁岭市| 乌拉特前旗| 甘孜县| 永胜县| 四川省| 贵港市| 汝南县| 枞阳县| 梅河口市| 乐平市| 晋城| 江达县| 儋州市| 武夷山市| 富锦市| 延安市| 呈贡县| 诏安县| 昂仁县| 通辽市| 淅川县| 剑川县| 西青区| 焦作市| 凤冈县| 寻甸| 普洱| 措勤县| 新乡市| 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