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延群
冬令時節(jié),其他魚類一般不太活動,而鯽魚卻仍積極爭食魚餌,將自己養(yǎng)得豐腴肥厚。這時的鯽魚肉質(zhì)細嫩,味道鮮美,營養(yǎng)價值最高,明代醫(yī)學家李時珍贊鯽魚曰“冬月肉厚子多,其味尤美”,故在冬令時節(jié)品嘗幾款鯽魚菜肴既能獲取大量的營養(yǎng),又能治病療疾,吃起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原料】鮮鯽魚1~2條、糯米100克。
【制法】煮湯,撈出魚肉,將糯米放入魚湯中煮粥食用。魚肉亦可同時服食。
【功效】有養(yǎng)陰利水、和胃消腫作用。適用于食欲不振、病后體虛、小便不利、下肢浮腫等癥。
【原料】鯽魚1條(重250克),魚腹內(nèi)塞入生姜片30克、橘皮10克、胡椒末3克。
【制法】加入適量水,用小火煨熟,加食鹽調(diào)味,空腹服食。
【功效】可治胃寒腹痛、食欲不振、口淡無味、消化不良、虛弱乏力等癥。
【原料】大鯽魚1000克,砂仁6克,胡椒、辣椒、陳皮、蓽撥、小茴香、蔥、姜、蒜、精鹽各適量。
【制法】取胡椒略拍碎后,與砂仁及辣椒、陳皮、蓽撥、小茴香、蔥、姜、蒜攪拌,用精鹽混合均勻,塞入剖洗干凈的鯽魚腹內(nèi)。在鍋內(nèi)放入較多的花生油,加熱至七成熱時放入鯽魚煎制,以色黃肉熟為度。瀝去油,加入適量清湯和調(diào)料,煮沸后即?;?。當菜食用。
【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寒、食欲減退、腹部脹痛、嘔吐泄瀉、喜暖畏寒。
【原料】鯽魚250克,黃芪25克,炒枳殼10克,生姜、精鹽各適量。
【制法】將黃芪、枳殼洗凈,放入鍋內(nèi),加入清水,煎煮40分鐘后濾取藥汁。將鯽魚放入藥汁內(nèi),煮至魚熟為度,加生姜、精鹽等調(diào)味。喝湯、食魚肉。
【功效】適用于中氣下陷、胃下垂、脫肛、子宮脫垂。
【原料】約150克鯽魚1條,豬前蹄1個。
【制法】鯽魚去鰓及內(nèi)臟,豬蹄去毛甲,剁小塊,兩者共煮至蹄爛湯濃,加少許鹽調(diào)味。飲濃湯,食魚和豬蹄肉。
【功效】用于經(jīng)常四肢疲乏、兩腿抽筋及麻木、消化道出血、缺血性腦病、婦女少乳、骨質(zhì)疏松等病癥的調(diào)補,也適宜于在大手術(shù)后和重病恢復期間的老人食用。
【原料】200克左右重的鯽魚1條,紫豆蔻6克,砂仁、陳皮各3克,生姜3克,胡椒1克。
【制法】先把鯽魚去鱗、鰓及內(nèi)臟,洗凈。然后將砂仁、紫豆蔻填入魚腹中,下鍋,加水適量,煮沸后改為小火。起鍋前加入胡椒、陳皮、生姜煮1~2分鐘即可,飲湯食魚。
【功效】該湯具有健脾溫胃、行氣止痛的功效,適合虛寒型的胃炎、胃潰瘍病患者飲用。
冬食鯽魚別樣鮮,但吃的時候也有禁忌。
1.鯽魚性平,有消腫、利水、通乳之功,一般煮湯有效,若煎炸食之,則性熱而又失去上述作用。
2.在制作藥膳時,鯽魚不宜與麥冬、沙參同用,也不宜與芥菜同食。
3.鯽魚子中膽固醇含量較高,故中老年人和高血脂、高膽固醇者應盡量少食。
4.多食鯽魚可加重皮膚病的病情,所以慢性瘡瘍及疔毒、風疹、疥癬等皮膚病患者不宜多食鯽魚。
5.多食鯽魚易誘發(fā)或加重咳喘、支氣管炎病的發(fā)作,有支氣管炎癥的患者應當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