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葉 張美嶺 李婷
“以學生為中心”本質是基于大學生需求進行教學設計和實踐。黨和政府歷來重視勞動素養(yǎng)的培育,作為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的勞動教育狀況更需重視。通過收集和整理大學生的需求表達,發(fā)現大學生對“勞動教育”的需求表現為理論需求、實踐需求和文化需求,并據此展開理論育人、實踐育人和思政育人的教學設計和實踐,有利于大學生勞動素質的提升,在一定意義上實現了教學相長。
一、引言
勞動是人類重要的實踐活動,直接決定人類精神世界豐富與否?!镀椒驳氖澜纭分羞@樣寫道:“一個人精神是否充實,或者說活得有無意義,主要取決于他對勞動的態(tài)度?!眲趧訉τ谏鐣l(fā)展至關重要,而勞動教育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對于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
黨和政府歷來重視勞動素養(yǎng)的培育,“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黨和國家始終堅持的教育方針。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9月10日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指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充分肯定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為我國勞動教育培育方式指明了方向。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從理論認知和實踐促進兩個層面對勞動教育如何開展做出重要闡釋,為我國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順利開展繪制了清晰藍圖。
作為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的勞動教育狀況更需重視。在黨和政府的推動下,我國大中院校分步驟、分批次地推進并開展“勞動教育”課程的建設工作,在教材編寫、學術研討和政策解讀上均取得豐碩成果。作為河北省重點建設的骨干大學,河北經貿大學于2020-2021年第二學期(春季學期)首次在全校開設“勞動教育”課程,重點針對2020級大一學生進行素質教育,聘請業(yè)內專家進行線上指導和線下研討、講座,發(fā)掘并引進國內優(yōu)質教材,構建“理論+實踐”雙向互動評價機制,為“勞動教育”課程的縱深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主動報名,筆者成為了“勞動教育”首期授課團隊中的一員,直接參與了第一期“勞動教育”課程的線下授課工作。
二、大學生對“勞動教育”課程教學的需求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將人類需求分為七個層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認知的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谠摾碚?,大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源于其對知識的個體需求。為了提高大學生學習“勞動教育”的主觀能動性,在“勞動教育”開課之時,筆者就對172名河北經貿大學2020級學生以“結合自身及周圍同學的事例,談談高校該如何開展勞動教育”進行了線上需求調研。其中,共有165人進行了需求表達,僅7人未作任何說明,共收集文字資料28957個字,為明確大學生“勞動教育”的需求指明了方向。這些學生對“勞動教育”課程的需求主要聚焦于三個方面。
1.對勞動教育理論知識的需求。
當前,我國各大高校對“勞動教育”的教學尚處于起步階段,課程體系不完整,勞動教育相關理論課程較少,缺乏系統(tǒng)性、針對性與有效性,大學生無法實現對“勞動教育”理論知識的系統(tǒng)學習。在調研過程中,一位學生直言,“高校應該在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上齊頭并進,首先要對學生們進行理論上和思想上的教育,讓學生們對勞動有著根深蒂固的認識,明白勞動的必要性。然后應該讓學生親自體驗勞動,多開展一些能讓學生體驗勞動的活動,不能只停留在理論知識上”。
目前,河北經貿大學2020級大學生對勞動教育理論知識的需求主要包括三個方面:①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提高勞動教育課程權重,以實現樹立大學生勞動觀念,深化勞動重要性的目標;②開設勞動教育系列講座,讓大學生從不同視角來了解勞動相關的知識;③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合理配備師資,探索課程教學方法,做好課程管理工作。
2.對勞動教育實踐機會的需求。
勞動教育離不開勞動實踐,豐富勞動教育內容與類型有利于大學生快樂勞動。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參與勞動教育實踐讓大學生收獲良多。例如,一位學生坦言:“寒假期間,我積極響應老師號召,積極參加河北省滄州市新華區(qū)疫情防控志愿者活動,主要負責全民核酸檢測信息錄入,電話問詢,信息登記,社區(qū)巡邏等工作。每日服務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八點,總服務登記信息用戶每天六百余次。這次勞動讓我深刻認識了勞動的重要性,增強了我的集體意識和愛國情懷”。
目前,河北經貿大學2020級大學生對勞動教育實踐機會的需求主要包括兩個維度: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其中,校內實踐應基于高校場域,定期組織集體勞動,讓同學們得到了潛移默化的勞動教育,通過自己的實際勞動切身體會到了勞動的價值;拓展線下勞動課,讓同學們有機地融入其中,加強同學們對勞動的認識。校外實踐包括家庭和社會兩個場域,可推進大學生寒暑假家庭實踐、假期調研、就地實習、志愿活動參與等活動,讓大學生將勞動實踐和自身生活密切結合在一起,從而樂勞、愛勞、敬勞。
3.對勞動教育文化建設的需求。
校園文化是勞動教育的重要載體,對于高校開展勞動教育具有重大意義。因此,勞動教育文化建設的立足點是校園文化,重點也是校園文化。通過將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和勞動教育融合起來,不僅有利于豐富校園文化的內涵,而且有利于提升勞動教育的知名度。
河北經貿大學2020級大學生對勞動教育文化建設的需求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高??芍鸩浇ㄔO勞動文化育人機制,讓勞動風氣在校園中彌漫。例如,推動勞動實踐活動。另一方面,推進勞動教育與學習教育相結合??紤]到長期以來河北地區(qū)都極為重視學習方面的教育,導致忽視了其它方面的教育,所以大學生應該在抓學習的同時,將勞動也抓起來,實現“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三、基于大學生需求的“勞動教育”課程教學設計與實踐
“以學生為中心”本質上是以大學生的需求為中心?;诖髮W生對勞動教育的教學需求表現為理論需求、實踐需求和文化需求三個方面,筆者在課程設計上做出了大膽嘗試。
1.堅持理論育人,創(chuàng)新勞動教育理論教學內容與形式。
對于勞動教育課程而言,理論學習是重中之重?!皠趧咏逃苯虒W上始終堅持理論育人,不斷創(chuàng)新勞動教育理論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對于大學生轉變勞動觀念和培養(yǎng)勞動情懷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理論育人具體措施包括:①重視課程建設。河北經貿大學“勞動教育”教學團隊通過多方對比選定由趙鑫全、張勇主編,機械工業(yè)出版社于2020年出版的《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作為教材,該教材非常重視勞動教育理論知識的傳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堅持以教材為藍本,對大學生與勞動品德、大學生與勞動情懷,以及大學生與創(chuàng)造性勞動重點講授,符合大學生加強理論學習的需求;②重視勞動教育資源學習與分享。借助學校在正式開課前邀請國內知名勞動教育專家進行“線上+線下”的培訓機會,認真領悟勞動真諦,在授課過程中將其傳遞給莘莘學子,實現“學”與“教”的深度融合;利用課程平臺優(yōu)勢,收集其他老師的備課素材,借助互聯網渠道多方搜集相關資源,在授課過程中根據章節(jié)內容進行有針對性地資源分享,提高大學生的理解力;③重視教學素質的提升。2020年11月17日,河北經貿大學主頁顯著位置發(fā)布了《河北經貿大學關于選聘勞動教育理論課兼職教師的通知》,筆者先后經過“自主申請→學生處遴選→試講→正式聘請”的流程加入課程教學團隊,多次參與“勞動教育”的集體備課,有效提升了對教材的把握能力。
2.推進實踐育人,“校內+校外”雙渠道探索躬行機會。
對于勞動教育課程而言,實踐機會是提升勞動素質的重要途徑。河北經貿大學歷來重視對大學生勞動能力的培養(yǎng)。這些勞動實踐傳統(tǒng)為勞動教育課程推進實踐育人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實踐育人的具體措施包括:①創(chuàng)造條件開展大學生課堂實踐。立足于大學生愛好探索和富有好奇的心理特征,結合所在高校實際的教學條件,雖無法進行較大規(guī)模的實踐活動,但勝在可以利用課堂進行靈活實踐。在授課過程中,筆者在大學生與創(chuàng)造性勞動一章中首先引發(fā)學生思考“如果給你一張A4紙,你能疊成什么?”而后讓學生們拿出一張白紙進行現場手工制作,通過QQ空間、微信朋友圈等多種社交媒體曬作業(yè),最終評出最高人氣獎、最佳創(chuàng)意獎和最具挑戰(zhàn)獎各10人,豐富了課程內容。②引導大學生反思校內實踐。2021年上半年,河北經貿大學實行封校式管理,校內實踐成為勞動教育的主戰(zhàn)場。河北經貿大學有宿舍文化節(jié)、主題團日活動和志愿服務活動等傳統(tǒng)活動,“挑戰(zhàn)杯”、“創(chuàng)青春”、“互聯網+”、市場調查分析大賽、“調研河北”和科研助困等課題機會,為在校生提供了廣闊的實踐場地。在授課過程中,筆者一方面將知識點與大學生校內傳統(tǒng)活動相融合,例如將勞動情懷和志愿服務活動結合起來;另一方面將知識點與大學生科研課題實踐相融合,例如將創(chuàng)造性勞動與科研選題創(chuàng)新性結合起來。③鼓勵大學生積極開展暑期社會實踐。在新冠疫情防治階段,我國鼓勵就地原則,因此以往跨省跨區(qū)的大規(guī)模實踐和專業(yè)實習的機會減少。不過,河北經貿大學每年暑假都會定期開展暑期社會實踐項目,包括返鄉(xiāng)實踐故事、“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心得感悟等多個系列。在授課過程中,筆者會分享以往學生參與暑期社會實踐在學業(yè)和事業(yè)上獲得的助力,推動大學生積極參與暑期社會實踐。
3.強化思政育人,將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起來。
對于“勞動教育”課程而言,文化建設是培育勞動精神的必要條件。習近平指出,“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tǒng)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眲趧咏逃欣谔嵘咝K枷胝谓逃膶嵺`性、實效性、針對性、吸引力、獲得感,落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思政教育則是勞動教育的重要戰(zhàn)場。
思政育人的具體措施包括:①緊跟校園勞動文化建設。2021年,河北經貿大學先后舉辦了“光盤打卡行動”和“勞動文化節(jié)”等兩項主題活動,通過學生主動參與的方式培育大學生的勞動精神。在授課過程中,筆者將這些勞動文化活動與勞動權益、集體勞動、勞動文化和專業(yè)技能進行了緊密結合,啟發(fā)大學生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全身心地投入到目標活動中來。②探索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徑。在授課過程中,筆者一方面會有目的地選擇與勞動教育課程內容相關的大政方針,將思想政治教育穿插在勞動教育中,做到以思政教育助力勞動教育解讀;另一方面,在講授勞動教育內容的同時,溯源到我國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政教育支持勞動教育。
四、基于大學生需求的“勞動教育”課程效果與思考
通過收集和整理大學生需求,明確大學生對“勞動教育”需求表現為理論需求、實踐需求和文化需求,并據此展開理論育人、實踐育人和思政育人的教學設計和實踐,從不同維度探索教學與科研、教學與實踐、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交互關系,在一定意義上實現了教學相長。筆者認為,基于大學生需求進行教學設計和實踐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以學生為中心”。
在授課過程中,借助河北經貿大學“勞動教育”授課團隊的平臺優(yōu)勢,基于大學生需求進行教學探索,筆者在講授“勞動教育”的時候力求瞄準大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有針對性地設計,該課程獲得了學生們的一致好評,實現了課程的主要授課目標。
在課程建設上,“勞動教育”課程縱深發(fā)展任重而道遠,須在理念上、機制上和文化上進行有益嘗試。具體的:在理念上,抱有開放的知識學習態(tài)度,勇于借鑒國內外勞動教育的優(yōu)秀成果和成功經驗;在機制上,堅持秉持團隊合作的平臺優(yōu)勢,創(chuàng)建愿分享、樂分享和勇分享的管理機制;在文化上,推動高校形成愛勞動的校園文化,緊密結合校內外實踐機會錘煉大學生的實踐能力。
(作者劉葉系河北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社會學博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社會政策。張美嶺,李婷單位系河北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