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對完全競爭理論邏輯矛盾的探討

2022-01-12 02:34:56趙志君趙國春
社會科學家 2021年10期
關鍵詞:經濟學廠商利潤

趙志君,趙國春

(1.新疆財經大學 財政稅務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2;2.中國社會科學院 經濟研究所,北京 102445)

一、引言

自邊際革命以來歷經一個半世紀,在杰文斯、瓦爾拉斯、馬歇爾、克拉克、奈特、斯蒂格勒等經濟學家的推動下,通過數(shù)學模型的包裝,新古典經濟學逐步確立了在西方經濟學中的主流地位,完全競爭作為其標準模型長期占據(jù)大學教科書的大半篇幅,得到了廣泛而持久的傳播。

完全競爭模型自誕生之日就備受質疑。早在1906年,穆爾就指出完全競爭存在悖論。[1]奈特認為“歷史上,經濟學理論建立在完全競爭假設的基礎之上。但是,對于這個假設的確切性質,經濟學闡述的既不清晰,也不充分。”[2]奈特進一步批評道:完全競爭市場是經濟學最糟糕的術語之一。市場的本質不過是買賣雙方(實際或潛在的)之間的有效交流,在交流過程中雙方均有制訂、接受或拒絕交易條件的自由。假設人與人之間不存在心智上的競爭、對抗和“討價還價”不符合經濟行為的定義。斯蒂格勒認為,在他所處的時代,沒有人能夠確定完全競爭最低限度的必要條件,完全競爭是一個開放式理論,在這個框架下總有一些新的問題被提出來。[3]

然而,這樣一個備受爭議的理論居然能夠占據(jù)西方主流經濟學標準模型的位置長達百年之久,不得不說這是經濟學發(fā)展史上的悲哀事件。Hill and Myatt對此現(xiàn)象設想了五個可能的理由,但在逐一考察之后卻得出這樣的結論:沒有理由把完全競爭當作市場經濟的標準理論。[4]

完全競爭理論被批而不倒的首要原因是,最常見和著名的批判大都指向了其理論假設的非現(xiàn)實性。針對“價格接受者”假設,熊彼特認為該理論沒有為企業(yè)家和市場創(chuàng)新留下存在的空間,在完全競爭條件下,企業(yè)和消費者扮演的角色是完全被動的,市場價格對單個企業(yè)來說更像一個參數(shù)。[5]哈耶克對“完全信息”假設持否定態(tài)度。首先,他認為任何人都不可能擁有所有知識,偏好和生產的相關信息只能在市場主體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顯示出來,不可能被事先知道;其次,他認為信息是非對稱的,市場的變化不可預測,經濟基本面的變化往往首先被市場上的很少一部分人察覺到,然后通過價格的信息傳導機制,最終引起整個經濟的調整;最后,他認為學習是交易過程的基本行為。市場是一個新知識的學習和擴散系統(tǒng),價格信息在非中心化競爭過程中自發(fā)產生,系統(tǒng)的協(xié)調性是通過大量獨立而具有有限知識的個體的相互作用來實現(xiàn)的。[6]

完全競爭理論被批而不倒的第二個原因是,學術界對其內在邏輯矛盾的認識不夠全面和徹底,雖然完全競爭理論的一些邏輯漏洞早已為Knight、Neumann&Morgenstern、Arrow等所覺察,但出于維護完全競爭模型地位的考慮,一些經濟學家不但回避它的邏輯不一致性問題,而且反對對它的科學性進行質疑。斯蒂格勒在為完全競爭理論進行辯護時指出,“對一個得到廣泛應用的模型而言,只要它的定義的清晰度在可容忍范圍之內,理論研究者就無需在每次理論擴展和應用時對它的科學基礎進行爭論。”[3]Makowski&Ostroy的辯護與斯蒂格勒如出一轍:“任何曾經如此重要和生命力持久的東西都太有價值,不僅不該被拋棄,而且應該盡一切努力維護其中心地位,即使這意味著要根據(jù)新近的挑戰(zhàn)改變思維方式”。[7]

完全競爭理論被批而不倒的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迄今為止,公認的完全競爭替代模型還沒有建立起來,因此,繼續(xù)把完全競爭當作標準模型就成為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自由競爭市場模型的重構牽扯到信息不完全條件下的異質預期、群體相互作用、市場自發(fā)秩序以及價格動態(tài)演化,而在經濟學發(fā)展初期大部分經濟學家并不具備這樣的知識結構。“新古典經濟學家不知道如何將信息不完全納入到精確模型的分析之中”。[8]

本文的目的是通過對完全競爭理論的綜合考察,揭示該理論存在的概念模糊和邏輯不一致性問題。在遵循經濟學基本假設的前提下,通過對完全競爭的流行版本的綜合分析,本文概括出完全競爭理論的邏輯矛盾。

二、完全競爭理論的流行版本

亞當·斯密在對前人的競爭思想進行系統(tǒng)整理的基礎上,把競爭提升到了經濟社會一般組織原則的高度。他把自然價格定義為“不多不少恰恰等于生產、制造這商品乃至運送這商品到市場所使用的按自然率支付的地租、工資和利潤”[9],把市場價格定義為“商品通常出賣的實際價格”[9]?!白匀粌r格可以說是中心價格,一切商品價格都不斷受其吸引。各種意外的事件,固然有時會把商品價格抬高到這中心價格之上,有時會把商品價格強抑到這中心價格以下??墒?,盡管有各種障礙使得商品價格不能固定在這恒固的中心,但商品價格時時刻刻都向著這個中心?!盵9]

亞當·斯密認為,競爭產生于非均衡,“市場上一個商品的供售量,如果不夠滿足這商品的有效需求,——競爭便在需求者中間發(fā)生?!盵9]信息或知識在競爭中扮演重要角色,但不存在完全信息和理性預期。每個人“通常既不打算促進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在什么程度上促進那種利益?!苤恢豢床灰姷氖值闹笇?,去盡力達到一個并非他本意想要達到的目的?!盵9]雖然“相互競爭,自然傾向于減低這一行業(yè)的利潤”[9],但“即使要確定某一特定地方和某一特定時間的勞動的平均工資,也不容易。——要確定一個大國內各行業(yè)平均利潤,必然更加困難;至于要相當準確地確定從前和現(xiàn)今的利潤,那必定是完全不可能的了?!盵9]

因不滿競爭概念的模糊性,古諾建立了一個寡頭壟斷數(shù)量競爭模型。該模型假設競爭只在供給者之間單邊展開,每個廠商面對向下傾斜的市場需求曲線。[10]在古諾模型里,完全競爭是壟斷競爭的極限狀態(tài)。

Edgeworth用契約線描述競爭均衡的形成。假設:(1)在市場的供給和需求兩側都存在無限多的參與者;(2)任何個人可以自由地追求自身利益,與任何其他人訂立或重新訂立契約;(3)商品是完全可分的。在他的模型中,存在無限多的可能商品價格和交易數(shù)量,帕累托最優(yōu)可能出現(xiàn)在契約核內的任何一點上。他猜想,契約核將隨著交易人數(shù)的增加而收縮,當交易人數(shù)趨于無窮大時,市場將由單一價格所控制。

奈特提出的完全競爭條件可概括為:(1)每個社會成員是當今工業(yè)社會蕓蕓眾生中的一個“隨機樣本”;(2)每個社會成員的社會行為完全理性,他們有穩(wěn)定的動機、偏好和欲望,對自己行為的結果一清二楚;(3)產權是明晰的,每個人都是自身利益的最高的、絕對的仲裁者;(4)經濟調整暢通無阻,沒有任何執(zhí)行和轉換成本;(5)生產要素和商品連續(xù)可變、無限可分;(6)信息是完全的,社會個體成員之間的信息交流是完全、連續(xù)的,并且沒有成本;(7)每個社會成員完全獨立地進行決策,沒有共謀;商品交換是個體之間的唯一關聯(lián)方式;(8)每個人只生產一種商品;(9)廠商長期利潤為零。[2]

奈特認為,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是不穩(wěn)定的?!霸谕耆畔⒓僭O的條件下組織成本自然趨于很低水平。在這樣的條件下,假想不存在共謀,似乎不太可能。在靜態(tài)條件下(所有要素的存量固定且已知),壟斷的大發(fā)展顯然在所難免。即使不存在有組織的社會干預,經濟運行條件也可能朝著全面壟斷的方向發(fā)展?!盵2]

奈特還指出“完全競爭的觀點包含著黑格爾式的自相矛盾?!@個系統(tǒng)內含著自我毀滅的基因,在現(xiàn)實世界里沒有存在的可能。完全競爭所暗含的條件,既會使得壟斷大行其道,又令自由合約的組織生存無望,并最終使獨裁體制凌駕于社會之上?!盵2]

完全競爭理論的開放性為后人留下了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形成了不同版本。斯卡夫和德布魯理解的完全競爭是指參與者人數(shù)無限可數(shù)的情況[11][12],Aumann理解的完全競爭是參與者人數(shù)為無限連續(xù)通的情況。[13]Ormerod覺得這種經過刻意挑選的連續(xù)通假設稀奇古怪,沒有現(xiàn)實意義。[14]Demsetz認為由于潛在競爭對手的存在,即便是自由市場的自然壟斷者也不得不將價格確定為與平均成本相當?shù)乃?。因此,大量買者或賣者的條件是不必要的。[15]

雖然存在著不同版本,但廣泛傳播的完全競爭版本包括如下條件:

(1)市場上存在大量廠商和消費者,每個廠商和消費者是既定價格的接受者。

(2)產品是同質的,即產品的質量、性能、品牌、外觀、包裝沒有差別。

(3)廠商可不受任何限制地自由進出某個行業(yè),生產要素完全自由流動,無交易成本。

(4)信息是完全的,即每一個消費者和生產者都掌握充分的市場信息。消費者的偏好和需求曲線、生產者的生產函數(shù)和供給曲線都是已知的。

(5)生產者和消費者都是理性的:生產者追求利潤最大化,消費者追求效用最大化。

(6)市場價格由整個行業(yè)的供求均衡方程決定。

(7)廠商的長期均衡利潤為零。

(8)不存在生產技術的規(guī)模收益遞增和網(wǎng)絡效應。

(9)產權是明晰的。

(10)不存在外部性。

這些條件是從國內外大量不同教科書和文獻中概括出來的,參考了高鴻業(yè)的《西方經濟學》、張連城的《經濟學教程》、田國強的《高級微觀經濟學》,Pindyck&Rubinfeld的《微觀經濟學》、Amacher的《經濟學原理》、Mankiw的《經濟學原理》、Jehle&Reny的《高級微觀經濟學》、Mas-Colell,Whinston&Green的《微觀經濟理論》、范里安的《微觀經濟學:現(xiàn)代觀點》以及其他參考文獻。

三、完全競爭理論的概念模糊性問題

作為新古典經濟學的標準理論,完全競爭的所有結論理應基于清晰的概念和嚴格的邏輯推理。然而,完全競爭的表述和論證普遍存在概念模糊和經驗主義武斷。

“市場上存在大量廠商和消費者”中的“大量”是個模糊概念。完全競爭使用“大量”一詞的目的,是為了引出“價格接受者”假設。其邏輯是,既然存在大量廠商,則單個廠商的供給就只能占市場總量的“一小部分”,其對價格的影響可忽略不計,從而得到單個生產者沒有定價能力的假設。很明顯,這種推理是基于個體的經驗主義判斷。

“大量”含義的模糊性造成了對它的隨意解讀。高鴻業(yè)把“大量”解釋成“市場上有無數(shù)多的買者和賣者”。[16]Amacher、Jehle and Reny、田國強等都把“大量”解讀為一個不事先指定的廠商個數(shù)。[17][18][19]在分析過程中,教科書都把廠商個數(shù)看作由市場均衡和零利潤條件決定的內生變量。

忽略“一小部分”對個體決策而言本無可厚非,但市場行為是群體相互作用的結果,在由大量個體構成的市場經濟中忽略“一小部分”很容易導致合成謬誤。Stiglitz指出,信息即使只有輕微的不完全也會對均衡的性質產生巨大影響。[8]混沌理論也告訴我們,一些非線性復雜系統(tǒng)對初值和參數(shù)變化特別敏感,初值或參數(shù)的“微小變化”會在某一時點導致突變,產生“蝴蝶效應”,這使預測實際上變得不可能。所以,不重視“微小變化”的完全競爭模型,沒有擴展為動態(tài)模型的可能。

如果視“大量”為“無窮大”,則討論“無窮大”的情況之前應該是先把市場參與者人數(shù)為有限(n)的情況搞清楚,然后,求的極限,方可得到完全競爭的結果。

四、完全競爭理論的邏輯矛盾

根據(jù)第二小節(jié)提出的十個條件,可以發(fā)現(xiàn)完全競爭理論存在下面八個悖論。

悖論1:單個買者或賣者沒有定價能力與價格由供求均衡決定的假設存在沖突

單個買者或賣者沒有定價能力意味著任意一個廠商或消費者進出市場的行為不會引起市場價格的變化,由于廠商和消費者個數(shù)是有限的待定常數(shù),[19]因此市場需求和市場供給分別作為個體需求和個體供給的加總也不會引起價格的變化,即市場價格與市場供求關系無關。這顯然與價格由市場供求均衡條件決定的假設相矛盾。

悖論2:廠商長期利潤為零與生產函數(shù)不存在規(guī)模收益遞增的假設相矛盾

廠商的利潤函數(shù)一般被定義為

其中,P表示產品價格,x表示要素向量,y=f(x)表示產品數(shù)量。由于生產函數(shù)不存在規(guī)模收益遞增,不妨假設生產函數(shù) y=(x1ρ+x2ρ)β/ρ,0≠ρ<1,β≤1,W=(w1,w2)′為要素 X=(x1,x2)′的單位成本向量。如果生產函數(shù)是規(guī)模收益遞減的(β<1),利潤函數(shù)為

這說明在規(guī)模收益遞減時長期利潤等于零是不可能的。[18]

如果生產函數(shù)是規(guī)模收益不變的,則利潤最優(yōu)化問題在一般情況下不存在,產品供給函數(shù)、要素需求函數(shù)和利潤函數(shù)沒有良好的定義(不符合函數(shù)的定義),所以規(guī)模收益不變與長期利潤等于零的假設是矛盾的。

悖論3:U型曲線并不是長期成本的普遍形式且與規(guī)模收益不變存在沖突

在分析完全競爭條件下的廠商均衡時一般教科書都將長期成本曲線畫成U型,另一方面,新古典生產函數(shù)具有規(guī)模收益不變的特點,而長期成本函數(shù)是廠商在產出給定的條件下通過求解成本最小化的目標函數(shù)來定義的。按照此定義,規(guī)模收益不變的生產函數(shù)對應的平均長期成本是一個常數(shù),平均長期成本曲線是一條平行于橫軸的直線,而不是U型的。在生產函數(shù)規(guī)模收益遞減的條件下,平均長期成本是產出的增函數(shù),平均長期成本曲線也不是U型的。因此,無論生產函數(shù)是規(guī)模收益不變的還是規(guī)模收益遞減的,平均長期成本曲線都不可能是U型的,完全競爭理論關于長期平均成本曲線是U型的假設不具有普遍性。換句話說,U型長期成本曲線與生產函數(shù)規(guī)模收益不變的假設存在沖突。

悖論4:完全信息假設與理性經濟人假設存在沖突

新古典經濟學是研究資源稀缺條件下資源配置的理論體系,承認資源的稀缺性是一切經濟理論的先決條件。信息作為用戶賴以決策的資源無疑也是稀缺的,[21]但完全信息是一個沒有明確內涵和外延的概念,在信息論中信息量的大小是用信息熵表示的,但經濟學并沒有給出信息量的測度方法。由于信息獲取、信息儲存、信息處理都要付出成本,當信息獲取、信息儲存、信息處理的成本非常高,導致獲取完全信息所支付的成本超過信息帶來的收益時,則理性決策者就不可能企圖擁有完全信息,擁有完全信息對理性經濟人而言是非理性的。[22]

悖論5:市場上存在大量廠商和消費者與長期利潤等于零的假設相矛盾

在完全競爭理論的論述中,Jehle and Reny舉了一個完全競爭的例子,根據(jù)長期均衡和零利潤條件求得廠商數(shù)目等于 50。[18]田國強給出了在長期均衡時的廠商數(shù)目的計算公式 J*=[a-2b],如果取 a=2,b=0.5 則廠商個數(shù)J*=1,由此推出完全競爭市場的廠商個數(shù)等于1。[19]這個結論顯然與“存在大量廠商和消費者”的假設存在矛盾。

悖論6:長期利潤等于零的分析違背單個廠商對價格無影響力的假設

在論證長期利潤為零的過程中,教科書一般這樣描述完全競爭零利潤假設:“廠商自由進入和退出造成所有廠商利潤為零。若某個廠商利潤為負,我們可以想象它將退出市場。反之,若行業(yè)中的某個廠商利潤為正,我們可以想象其他企業(yè)將進入該行業(yè)。若某個行業(yè)允許自由進入和退出,那么從長期來說所有廠商的利潤水平必將相同。其結果是在長期競爭狀態(tài)下,每個廠商的利潤都為零?!盵19]

從以上表述可以看出,“長期利潤等于零”條件無疑包含“想象”的成分,它既不是完全來自經驗也不是完全來自嚴密的邏輯推理,但從分析過程看它又內生于廠商的自由進出市場的行為,而模型本身并沒有表達出這個意思。由于在分析過程利用了市場可以不斷調整的假設,即利潤為負的廠商退出市場,利潤為正時會有其他企業(yè)進入市場,這相當于假設市場之外始終存在未被利用的伺機進入市場的資源,且廠商的進出會影響利潤,并最終使利潤等于零。從這樣的零利潤分析過程看,在完全競爭市場中廠商自由進出市場的行為會影響利潤;由于利潤的變化是通過商品價格和商品數(shù)量的調整來實現(xiàn)的,所以廠商自由進出市場的行為會影響價格,但完全競爭第一個條件卻是單個廠商對價格無影響力。顯然,關于廠商零利潤產生的過程分析違背了單個廠商對價格無影響力的假設。

悖論7:產權明晰與交易費用為零的假設不相容

產權是一種制度安排,凡是制度都需要制度的制定、執(zhí)行和監(jiān)督,這些行為必然產生交易費用?!笆袌霰旧硎且环N制度,如果交易費用或制度費用為零,市場也就不會出現(xiàn)。像其他任何制度一樣,市場創(chuàng)立是為了在其他局限條件下減少交易費用?!盵23]所以,“私有產權與交易費用為零是一定不能同時存在的?!盵23]

悖論8: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等價

在完全競爭理論中信息是完全的,每個理性經濟人對他人的偏好、市場均衡價格、個體和市場的供給和需求、生產成果如何分配等信息是完全掌控的,因此,在完全競爭條件下社會的生產和分配完全可以按計劃進行,市場調節(jié)是多余的,也不需要競爭。因此,與其說完全競爭是一個為自由競爭市場背書的理論,毋寧說它是為計劃經濟背書的理論,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是等價的。所以,完全競爭理論的構造完全背離了構造者的初衷,這也再次印證了奈特的前面那句話:“完全競爭的觀點包含著黑格爾式的自相矛盾。——這個系統(tǒng)內含著自我毀滅的基因,在現(xiàn)實世界里沒有存在的可能。完全競爭所暗含的條件,既會使得壟斷大行其道,又令自由合約的組織生存無望,并最終使獨裁體制凌駕于社會之上。”[2]

總之,完全競爭理論充滿了邏輯不一致性。在中國特色經濟理論的構建過程中,我們應該引以為戒。要避免類似的問題,就不能根據(jù)個人的喜好去神化一個東西,而是應該按照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從直覺經驗和假設的公理出發(fā),選擇正確的邏輯起點,遵循嚴格邏輯推理的要求獲得理論命題,然后再讓理論命題接受實踐的檢驗。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創(chuàng)新的正確方向。

五、結論

完全競爭理論是通過對古典經濟學的模型化改造發(fā)展起來的、為自由競爭市場的有效性進行辯護的工具。近百年來,盡管有效市場理論被頻發(fā)的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所證偽,但新古典經濟學的話語體系仍然憑借大學經濟學專業(yè)課程和學術文獻得到廣泛傳播。本文通過對完全競爭理論的系統(tǒng)考察,揭露了完全競爭理論的邏輯不一致性。這種邏輯不一致性理論對青年學子的思維訓練產生了負面影響,不利于培養(yǎng)理論創(chuàng)新思維。因此,放棄完全競爭、創(chuàng)造新的經濟理論體系的時機已經到來。

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建議秉持繼承、批判和吸收的開放態(tài)度,大力培養(yǎng)廣大學子的懷疑精神和批判態(tài)度,及時揭露新古典經濟學體系存在的邏輯矛盾,提高對西方經濟學的特點、可取之處和不足之處的辨別能力。在中國特色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創(chuàng)建過程中,建議大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跨學科研究能力,本著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精神,正確對待已有的理論成果,包括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智慧時,根據(jù)辯證法的要求,正確選擇理論創(chuàng)新的邏輯起點,采取與新古典經濟學相對的策略,從無信息、自給自足、壟斷競爭的邏輯起點開始,發(fā)動經濟理論創(chuàng)新的哥白尼式革命。

猜你喜歡
經濟學廠商利潤
玩具廠商及合作機構新年進步
簡明經濟學
The top 5 highest paid footballers in the world
利潤1萬多元/畝,養(yǎng)到就是賺到,今年你成功養(yǎng)蝦了嗎?
當代水產(2019年7期)2019-09-03 01:02:08
送餐的巫術經濟學 精讀
英語文摘(2019年11期)2019-05-21 03:03:30
廠商對北京卡車市場不抱希望
汽車觀察(2018年10期)2018-11-06 07:05:32
觀念新 利潤豐
經濟學
新校長(2016年5期)2016-02-26 09:28:48
電視廠商與好萊塢公司將制訂超高清標準
聲屏世界(2015年2期)2015-03-11 18:31:32
利潤下降央企工資總額不得增長
日喀则市| 宜黄县| 马龙县| 西充县| 临澧县| 金寨县| 巩留县| 犍为县| 收藏| 合肥市| 宝丰县| 五家渠市| 启东市| 涿鹿县| 安国市| 湟中县| 牙克石市| 肇州县| 陈巴尔虎旗| 济阳县| 乌审旗| 新平| 灌阳县| 蚌埠市| 平山县| 沁阳市| 满城县| 新密市| 台北市| 溆浦县| 东港市| 武穴市| 余庆县| 博湖县| 衢州市| 小金县| 隆德县| 本溪| 岐山县| 梧州市| 阳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