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
成都
溫州
西寧
蘇州
自1949年以來,農耕大國就按下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城鎮(zhèn)化進程的啟動鍵。
截至2020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zhèn)化率達63.89%,其中常駐人口千萬以上的城市達18個。從黃浦江邊到深圳灣畔,從渤海之濱到長江沿線,從東南沿海到西北邊陲,中國揮毫潑墨出大寫意的城鎮(zhèn)化畫卷,到處都是活躍的創(chuàng)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
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城市體量大小不一,人口多少有異,資源豐寡有別,卻都始終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共同書寫著動人的中國故事、昂揚著奮斗的中國精神。
透過一座座拔節(jié)生長的中國城市,我們能捕捉到鄉(xiāng)土中國向城市中國華麗轉身的迷人姿態(tài),瞭望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的美好圖景,感受到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磅礴偉力。
與中國城鎮(zhèn)化進程同步的,是中國人民從未停止過的對幸福的求索。
黨的十八大以來,幸福的契機是“摘帽子”。隨著1億人脫貧摘帽,建黨百年之際,中國宣告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站在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意氣風發(fā)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接續(xù)奮斗。
不久前結束的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把“堅持人民至上”概括為百年奮斗的十條歷史經驗之一,強調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黨執(zhí)政興國的最大底氣。當“兩個一百年”開始交匯,“十四五”規(guī)劃落地實施,坐擁逾8億人口的中國城市如何建設,才能讓人民的幸福感越來越強?
邏輯簡單而堅定: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具化為更出彩的人生、更高品質的生活、更有序地參與社會治理、更切實地感受城市溫度,而城市,當以更優(yōu)化的空間、更完善的功能、更高質量的發(fā)展、更現代化的治理來回應人民的新期待。這是美好人生與幸福城市的“雙向奔赴”。
本期聚焦城市主政者的“幸福城市論”,除了對2021年幸福城市調查結果進行剖析,同時梳理中國城市管理者們的治城之道,幸福城市怎么建?請聽他們的正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