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艾青的名句“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艾青愛得深沉,也恨得激烈。
艾青1910年3月出生于浙江省金華縣,1928年中學畢業(yè)后考入國立杭州西湖藝術(shù)學院繪畫系。我們知道,后來的艾青是以詩聞名世界,這也是陰差陽錯,艾青在談起年輕時由畫畫轉(zhuǎn)變?yōu)閷懺姇r,曾不無幽默地稱之為“母雞下了鴨蛋”,這是后話。
艾青到法國巴黎勤工儉學時,一次,他去吃早點,聽見一個顧客對店主喊道:“給我?guī)讉€‘中國人’?!痹瓉碓摰曜罱鍪垡环N香甜酥軟的點心,起名“中國人”。這一幕讓年輕的艾青感到憤怒與痛苦。當時日本帝國主義正對中國虎視眈眈,全世界的列強都想再吃“中國人”一口。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后,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國東北。1932年艾青回國,5月加入中國左翼美術(shù)家聯(lián)盟。同年7月12日晚,艾青在“春地畫會”上世界語課時,遭法租界巡警襲擊,艾青同另外12個美術(shù)青年一起被捕,當局以所謂“危害民國罪”“宣傳與三民主義不相容主義罪”移送江蘇高等法院第三分院,當時被判6年。
入獄的第二年,艾青想到自己的乳母(艾青自幼由一位貧苦農(nóng)婦養(yǎng)育到5歲),寫下了著名長詩《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原名蔣海澄,作為囚犯,肯定是不能用實名發(fā)表作品的,艾青焦慮于國家危亡,痛恨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于是毅然提筆把自己“蔣”姓下面“將”字“×”去,變成“艾”字,大有一種“人自宋后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的意思。他原名“海澄”,“澄”在他的老家金華讀如“青”,于是筆名的第二個字就用“青”。從此,“艾青”成了他的常用筆名。此詩由律師沈鈞儒訪談時帶出交友人李又然,1934年發(fā)表于《春光》雜志第一卷第三期上,一時間震動了詩壇。
(摘自《人民政協(xié)報》 周二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