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華
我們俗稱的“韭花”,是野韭菜的花朵采摘后經(jīng)碾壓或搗碎加鹽制成的一種醬型食品,味道特別鮮美,營養(yǎng)價值也非常高。
家鄉(xiāng)的人們大都愛吃韭菜花,尤其是吃莜面烀鍋餅,蒸一碗韭花雞蛋羹和一碗黃豆醬,兩種醬品抹在鍋餅的軟面上再夾點蒸土豆絲,就是一個中式“漢堡”。吃到口中既有莜面經(jīng)烘烤后濃郁的麥香味及嘎渣兒的酥脆、軟面的筋道,又有韭花特殊的濃香與醬香的融合,加上土豆泥的綿軟,讓味蕾膨脹,口中香味四溢,唇齒留香……真可謂是家鄉(xiāng)美味飯食中的一種絕配。韭菜花腌豆角、黃瓜紐、小茄包、鮮蘑菇丁兒等都是家鄉(xiāng)人家常備的美味小菜,種類非常豐富。
小時候,每年盛夏韭花一下來,老家小鎮(zhèn)就有走街串巷沿街叫賣韭花的人。有的趕車,有的挑擔(dān),桶里裝著鮮綠的韭花醬,稀稀的幾分錢一勺,味道很濃,是一種辛辣的鮮香,能彌漫半趟街。每當(dāng)這時總有幾個鄰居婦女和老太太們圍上來看看、聞聞、嘗嘗便開始品評一番,這個說不像野韭花,那個說加了韭菜葉,還有的說加了小白菜葉子……總之,貨不真,價不實。經(jīng)討價還價后有的決定先買一兩勺回去嘗嘗鮮,小城附近沒有野韭菜,冬季儲存的韭花醬大都靠鄉(xiāng)下的親戚朋友家制作好后給送來現(xiàn)成兒的。當(dāng)時沒有塑料桶、玻璃瓶,更沒有塑料袋等包裝物,大都是用瓷壇、水桶等裝運。
我第一次采摘韭菜花是在上世紀(jì)70 年代初,陰歷六月十五過后,正是韭菜花盛開的旺季,我和哥哥一起,徒步在上都河南岸的大灘里采了半天,收獲了滿滿三挎包,外加用褲子制作的一袋子(把褲子脫下,褲角打個死結(jié),從褲腰往兩個褲腿里裝)。晾曬、跑蟲一夜,第二天早上帶到井邊淘洗干凈后到生產(chǎn)隊的磨房用大石碾子摻上鹽壓碎,即變成了細(xì)碎黏稠的韭花醬,可立即食用。如果略加點白酒多放些鹽,放置陰涼的地方儲存,來年還鮮綠清香。
來到錫林浩特工作后第一次采韭花是在毛登牧場東溝口的北坡,整個山坡猶如被白雪覆蓋,像一片種植的韭菜地,四五十厘米高,花朵大,十幾朵就一大把。我和老站長倆一個多小時就每人采了一大編織袋,趕馬車?yán)卦囼炚?。?jīng)淘洗后站里人輪流用手工絞肉機絞碎,儲存了滿滿一大缸。
成家后,采韭花便成了每年夏秋到草原踏青的常態(tài)活動,也是與家人親朋一起親近大自然的良好時機。從騎自行車、摩托車,至現(xiàn)在開汽車到錫林浩特周邊的葛根敖包、機場西、煤礦大梁、東烏旗的老路邊及部分旗縣,廣袤的草原都留下了我們采摘韭菜花的足跡。韭花醬對于我們每個家庭實際一年有兩三罐就夠吃了,大家主要享受的是采摘韭花的過程,是一種情趣生活。當(dāng)你深入草原,陣陣草香隨著清風(fēng)撲面而來,滿眼翠綠中五彩繽紛,會讓你心曠神怡,陶醉其中。踏著如毯的草地,追逐著好似白云灑落的片片韭菜花,摘一朵鮮嫩的韭菜花放在嘴邊,深深地吸入空氣中彌漫著韭花的香氣,咀嚼在口中,任憑韭花的濃香在唇齒間充盈,融化在舌尖,彌漫在心田……讓你在收獲的興奮中忘記了一切,感恩大自然的心情油然而生……
野韭菜屬百合科蔥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在錫林郭勒草原局部它能形成一片片建群種。野韭菜花蕾似桃形,為傘形花序頂生,白色。草原上還有多種蔥屬植物,花色和葉形不仔細(xì)辨別有些人不易區(qū)分開來,容易采錯,不過,此類花大多也可食用,只是味道不如韭花濃烈。野韭菜每年六一前后就可以吃了,雨水好時莖葉非常鮮嫩,可做餡兒,新抽出的花薹和花蕾切段可以炒著吃。我認(rèn)為結(jié)籽的韭花制作的韭花醬即香辣,又出數(shù)。
自從有了手工絞肉機,它便成了我們加工韭菜花醬的專用工具。不過,絞肉機鐵質(zhì)的刀片絞割過程中易滲出銹跡,不如石質(zhì)的碾子壓出的色香味純正。加工過程雖然有點累,但其中有一種收獲的滿足與快樂,是滿滿的成就感……做好后,裝入瓶中,送給親朋好友,是腌各種小菜或吃莜面、面條、涮羊肉等飯食少不了的佐餐。
從五代時期的著名書法作品《韭花帖》可以證明,韭花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經(jīng)是一種美味食品了。汪曾祺先生曾將腌韭花稱為中國咸菜里的“神品”,其實他所描述的韭花并不純正,它是由韭花、苤藍(lán)絲、辣椒一同腌漬而成的混合品,因韭花味突出故取名“韭花”。我們草原的韭花純天然,用鹽也是產(chǎn)自東烏珠穆沁草原額吉淖爾的湖鹽,采摘、加工、腌漬過程中不摻雜任何輔料,我們稱之為“神品”。
祈盼著家鄉(xiāng)廣袤的草原風(fēng)調(diào)雨順,年年都會迎來韭菜花盛開的收獲季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