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瑋
歷史劇拍后宮戲,多愛描述奪嫡。說來確也殘忍:兄弟父子,本是血親,在權力的異化下,翻臉不認人。任是我國最風流繁盛的朝代,也少不了兄弟相殘,父子相疑,爾虞我詐的戲份。
有兄弟親戚乍看挺好,畢竟自家人總比別人親,但西晉就給你搞出個八王之亂,擾擾攘攘,滿眼都是司馬。可要是沒親戚,怎么辦呢?李治的幾個兒子死的死貶的貶,李顯一登基發(fā)現(xiàn)都沒自己人,只好提拔岳父韋玄貞,回頭被老娘武則天按住了。武則天再派來俊臣們把李唐宗室一鍋端了,端得差不多了,自己也就能當皇帝了。
說來說去,兄弟本來不是壞事;但兄弟因為有血脈,所以就成了潛在繼承人,這有點麻煩。
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十九歲那年,他爹腓力二世跟他媽奧林匹亞絲離婚,另娶了馬其頓豪門阿塔盧斯的侄女克里奧帕特拉——多年后埃及艷后就起這名兒。大婚之日,國舅爺阿塔盧斯太得意了,說:“馬其頓王室將會有一個合法的繼承人?!币馑际羌偃艨死飱W帕特拉生個兒子,勢必就得成為馬其頓未來國王。
一年之后,腓力二世被保鏢保薩尼亞斯刺殺。腓力二世一死,亞歷山大立刻通過減稅贏得馬其頓軍隊的效忠,再處死了國舅爺阿塔盧斯,放任老娘殺掉了后媽克里奧帕特拉和她的兒子。亞歷山大再處死阿敏塔斯——就是他父親的侄兒、前任馬其頓國王——如此就處決了一切有可能跟他爭奪繼承權的人。
亞歷山大之后的一位歐洲大人物,就是奧古斯都屋大維了。屋大維親爹本是馬其頓總督,老娘阿提婭是凱撒的侄女。凱撒領養(yǎng)了屋大維,指定其為繼承人。凱撒一死,屋大維不斷強調自己是凱撒的正統(tǒng)繼承人。
凱撒其實有個親生兒子:他跟埃及艷后克里奧帕特拉,生了凱撒里昂,屋大維借羅馬與埃及的對立,輕易地使凱撒的這個兒子也成了敵人。屋大維占領埃及后第一件事,就是殺死凱撒里昂——從此,他就是凱撒名正言順的第一繼承人了。
亞歷山大和屋大維當然是不同的兩個人物,但在成為皇二代后,他們的所作所為其實差不多:拼命搶奪正統(tǒng)地位;給一切潛在繼承人掛上反派的帽子,終于殺死一切潛在繼承人;利用外部矛盾(亞歷山大利用了波斯對希臘的壓力,屋大維利用了布魯圖斯和安東尼的矛盾)鞏固自身力量。
這種做法到了極端,出現(xiàn)了一種奇怪的殘忍法度。
且說奧斯曼帝國有位穆拉德一世,1389年被塞爾維亞刺客刺死了,死得突然。他兒子巴耶濟德接位后,第一件事便是絞死弟弟雅庫布。
——題外話,也不奇怪。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接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把他當時襁褓中的弟弟給處理了。
這位巴耶濟德一世后來在安卡拉會戰(zhàn)中,輸給了帖木兒。他的四個兒子內訌,其中穆罕默德一世把兄弟們解決了,得了位。他自己中風死后,身邊親近大臣怕天下大亂,于是瞞了外界40天,大概類似于始皇帝駕崩后,李斯趙高所做的勾當吧。繼承人穆拉德二世從小亞細亞趕到繼位。他有個弟弟穆斯塔法,怕被殺,聲明放棄繼承權,跑路去了科尼亞。然而穆拉德二世還是派人追去,把弟弟絞死。
這位穆拉德二世似乎淡泊名利,沒事就愛傳位給兒子,又屢次在戰(zhàn)亂時出手,替兒子解決問題。他自己在1451年逝世,兒子穆罕默德二世繼位,第一件事就是溺死他一個襁褓中的兄弟,第二個行動是將派出的殺手滅口,第三個行動是把這個孩子的母親——他父親的妃子——嫁給一個奴隸。從那之后,奧斯曼帝國的規(guī)則便是:繼位者殺兄弟。
看上去殘忍但有效?諷刺的是,這招久了,也不太靈。
1595年穆罕默德三世登基,一口氣殺了十九個兄弟。但九年后他去世時,只剩了兩個年紀幼小的兒子。如果一個登基殺了另一個后病死,那血脈就斷了。所以繼承人艾哈邁德一世只好把弟弟軟禁起來。這軟禁算對了:十四年后,艾哈邁德一世逝世,沒兒子,他這個軟禁的弟弟接位,可惜之前過的全是囚禁生活,啥都不懂,于是朝政被權臣左右了。
一切試圖阻止大權旁落的殘忍手段,最后總會導致權力的旁落。
這就是歷史的諷刺吧。
(摘自《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