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夢知
北京市東城區(qū)交道口南大街路東有一條文丞相胡同,長不過200多米,寬僅4米。這里既無名門府第,也無衙署大宅,但因為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曾被囚禁于此,并從這里走向刑場,慷慨就義,所以這條小胡同才名聞天下。
文天祥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愛國將領(lǐng)、政治家、詩人。當(dāng)元兵的鐵騎侵入南宋時,他臨危受命,被授予右丞相兼樞密使,率各路兵馬抗元。在一次和元軍談判時,他被無理扣押。面對危險,他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立下誓言:“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
在被元軍押往北方的途中,文天祥尋機逃脫,又歷經(jīng)千辛萬苦才來到了南宋的新都城福州,繼續(xù)領(lǐng)兵與元軍作戰(zhàn)。后來,在廣東五坡嶺抗擊元兵時,他不幸被俘。
元軍元帥逼迫服毒未死的文天祥寫信招降正在海上抵抗元軍的將領(lǐng)張世杰,文天祥卻拿岀了在過零丁洋時寫的一首詩給他看,詩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后來成為千百年來為祖國、為民族、為正義英勇獻身者的鏗鏘誓言。敵人見詩后,明白文天祥抗元態(tài)度堅決,便將他押解到元大都(現(xiàn)北京),關(guān)押在兵馬司土牢里。
文天祥在暗無天日的牢里被關(guān)押了三年多,敵人妄想以此消磨他的意志,使他屈服。而文天祥不但沒有屈服,反而寫下了氣貫長虹、千古傳頌的《正氣歌》。在這首長詩中,他用滿腔熱情歌頌了天地間的一股正氣。這股正氣,讓他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誓死效忠;這股正氣,讓他在被囚之時,承受住了肉體上的痛苦與精神上的折磨;這股正氣,讓他在誘惑面前,視名利如糞土,不為所動;這股正氣,讓他在敵人的屠刀下,大義凜然,視死如歸;這股正氣,必然會陪伴他走完自己光輝的一生。
而忽必烈仍不死心,親自出面勸降,并許諾給他宰相的高位。文天祥既不向這個元朝皇帝下跪,也不為高官厚祿動心,高聲喝道:“愿賜之一死足矣?!焙霰亓覛饧睌?,下令將文天祥處死。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從容地走出牢房,走向府學(xué)胡同西口的柴市刑場。聞訊而來的京城百姓不顧元兵驅(qū)趕,紛紛擁向刑場,為文丞相送行。行刑前,文天祥整理好衣衫,問清哪兒是南方后,面南跪拜。他說:“我的事情完結(jié)了,心中無愧了!”而后,文天祥慷慨就義,終年47歲。
傳說,文天祥就義后,突然大風(fēng)飛揚,塵土遮天蔽日,白晝?nèi)缫?,咫尺間都看不清對面之物。而且一連數(shù)日,均天昏地暗。大都城內(nèi),家家閉門,足不出戶,戶外行走必得提燈。
忽必烈明白這是天怨神怒,驚恐萬分。于是,他下令灑掃柴市刑場,并頒旨追授文天祥金紫光祿大夫、太保等官銜,謚號“忠武”。不料,圣旨一頒,空中立即電光閃閃,雷聲大作,隆隆不斷。大臣道:“文天祥既然生不降元,死后也必不受封。這雷電必是忠義之士在天之靈的怒火。望圣上收回成命?!笔ブ紕傤C,又要收回,作為一國之君怎能如此顏面掃地?忽必烈正猶豫時,雷聲一陣高過一陣,震耳欲聾,嚇得他顧不上臉面,急忙下詔,撤回成命,仍保留南宋所封右丞相、少保、信國公等官職和封號。此詔一下,電閃雷鳴立即停止了。這就是流傳至今的文天祥“生不降元,死不受封”的傳說。
明初洪武九年(1376年),為紀念這位千秋忠烈,在文天祥被囚處建了文丞相祠。從此,這條小胡同就被稱為文丞相胡同了,除清朝有過一段時間的改變外,這個名字一直在使用,直到今天。
現(xiàn)在,文丞相祠已成為一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供人們憑吊這位彪炳千古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