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掃平
老年人要做到“四得”方可身心不老,健康長壽。
想得開。老年人一般最容易想不開,其實都是些過往的陳芝麻爛谷子;或是眼前兒女的一些瑣事;或是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自認(rèn)為不盡人意的繁事……這些疙瘩解不開,有時會越系越緊,最后成為一個死疙瘩。所以,心情開朗,心境淡然,心胸開闊,心地坦蕩,到老年的時候尤為重要。不要什么事情往心里去,被雞毛蒜皮的瑣事弄得焦躁不安、傷肝動脾。一個人有了寬廣豁達(dá)的心境,遇事就能拿得起、放得下,才能驅(qū)散憂愁、恐懼、煩惱、苦悶等等縈繞心頭的烏云,不會有什么想不開的事,精神自然會輕松而愉快。人到老年,不該計較的東西更多,看淡的事情更廣,過去爭得不可開交的東西,現(xiàn)在只淡然一笑。想得開,是一種胸懷。凡事不過分執(zhí)著,不過分強(qiáng)求,對自己不自戀,對友誼不苛求,對家庭不迷戀,對財富不企求,對成就不奢望。對事對人不斤斤計較、耿耿于懷,學(xué)會寬容和善待自己,對他人不要過分責(zé)怪,不如意的事天天有,受到冷落和嘲諷時要想得開,受了委屈、不平時要想得開,身患疾病、丟了錢財時要想得開,遇到災(zāi)禍、碰到挫折時也要想得開。正如古人所言:“春風(fēng)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退一步海闊天空。只有想得開的人才會活出人生的滋味,才能感悟到幸福,才會天天過得開開心心、快快樂樂。
悟得透。步入老年的人,回首以往,都會有許多不同的感悟。在生命中大部分美好的事物都短暫易逝,我們應(yīng)及時地享受它們,把握它們,要堂堂正正地享受自己的晚年,不能失去自我,不要過早地把自己放在被動依附的地位上。生命是有盡頭的,有了這種感悟,會使人們行動起來,去做一些自己想做但總沒有去做的事情,對做過的事情無怨無悔;對未來或發(fā)生的事情隨遇而安;對周邊的事情不計較、不嫉妒,也不要淡漠一切,應(yīng)該有老年的追求。放平心態(tài),看淡過去,珍惜現(xiàn)在,自信未來,心胸開闊,情緒樂觀,心情愉快。快樂是人生的一種需要,快樂是心靈的維生素,幸福的催化劑,長壽的靈芝草。人生最大的追求是快樂,活一天、快樂一天。
放下是最好的養(yǎng)生。放下恩怨,放下名利,放下焦慮,放下憂愁,何時放下,何時就會一身輕松,能“放得下”的人,才能活得踏實,活得灑脫,活得快樂,活得長壽。人到老年,貴在善悟,才能遠(yuǎn)離失落,遠(yuǎn)離煩惱,遠(yuǎn)離郁結(jié),活得自在,活得瀟灑,活得快樂。人不僅要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老有所樂,還需要老有所悟,物質(zhì)生活的充裕并不等于幸福和快樂,還需要精神上的充實。心有宏圖不衰老,一個人只要把主要精力用于學(xué)習(xí)和力所能及的工作,多做些善事好事,熱心奉獻(xiàn)社會,樂于幫助他人,那么,即使在年齡上老了,精神上也不會老,不會憂老、怕老。感悟得越透,就會使余生更加美好,溫馨從容地享受夕陽,歡樂地度過晚年時光。
談得攏。退休后,生活圈子明顯縮小,很容易產(chǎn)生孤獨感,但人不能離開與外界的交流。人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倚老賣老,開口閉口就是“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完全用過去的眼光來看現(xiàn)實,得到的只能是苦惱和困擾。人到老年,不可無友。老朋友不可少,忘年交也不可無,朋友就是財富。尤其要多交青少年朋友,能保持童心不泯,增添輕松、愉快、樂觀、向上的情緒,思想觀念年輕化,少一些保守,多一些開明,少一些呆板,多一些靈活,思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吸收時代的氣息,保持良好的社會適應(yīng)能力,賦予生命活力,有利于老年人心理狀況的年輕化,從而有益于身心健康。老年人向年輕人學(xué)習(xí)不只是一種姿態(tài),更是一種實際需要,把自己融入到年輕人中去,真心實意地感受朝氣和時代的脈搏,應(yīng)當(dāng)成為老年人的正常生活。
玩得歡。玩是人生的基本需求之一,玩是人生的本能之一,是人類的“原始欲望”,是人處于放松和自由的一種狀態(tài)。休閑娛樂,是社會進(jìn)步的標(biāo)志之一,它不但豐富人們的業(yè)余生活,而且能增長智慧,是延年益壽的好方法。一個人如果把玩提升到欣賞和享受的層次,那么他的心情永遠(yuǎn)是愉快的,有了愉快的心情,生活會更快樂,自然有益于身心健康。要玩得歡,老年人做事不要以功利為目的,而要以玩的心態(tài)對待之,全身心地投入,自得其樂。要玩得歡,要盡量多一些玩友和愛好,“唱歌跳舞搓麻將,吟詩作畫寫文章,喝酒品茶龍門陣,釣魚攝影走四方”??鞓放c愛好緊密相連,感興趣的事情越多,獲得快樂的機(jī)會就越多。人間千般好,誰不念長生?只有健康的“長生”,才能感受到人間的千般美好,才能使我們有質(zhì)量、有激情地享受今天的分分秒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