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強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政府管理學院,北京 102488)
提要: 中國共產黨在百年發(fā)展歷程中取得重要成就的寶貴經驗是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并能夠實現(xiàn)黨的正確領導。依靠群眾路線領導方法是中國共產黨實現(xiàn)正確領導的成功秘訣和傳家法寶,從群眾路線領導方法的演變歷程來看,群眾路線經歷了從群眾化工作方法到群眾路線領導方法再到群眾路線理論的發(fā)展歷程。群眾路線領導方法是世界觀、認識論、方法論三者的內在有機統(tǒng)一,在實施過程中體現(xiàn)為正確的態(tài)度、正確的方法和正確的作風三個遞進的環(huán)節(jié),具有微觀、中觀和宏觀三個不同層次的豐富內涵。群眾路線領導方法作為中國共產黨實現(xiàn)正確領導的基本領導方法,要求黨員領導干部要有正確的態(tài)度并運用正確的方法與人民群眾建立正確的關系,正確運用該方法就會展示正確的作風。深刻認識和正確運用群眾路線,既要把握群眾路線領導方法的本質屬性,也要了解其三個層次的多重內涵。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總結了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實踐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總結了堅持黨的領導等十個方面的寶貴經驗[1]。中國共產黨自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形成并確立群眾路線以來,群眾路線成為實現(xiàn)黨的正確領導必須始終采取的領導方法,也是各個歷史時期都要遵守的根本工作路線。在黨的十八大之后,群眾路線在新時代被要求“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2]。要認識群眾路線為什么是黨實現(xiàn)正確領導所必須采用的領導方法,為什么在黨的百年發(fā)展歷程中如此重要,為什么能成為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zhàn)斗力的重要傳家寶,需要回顧群眾路線在黨的歷史實踐中的演變歷程,并深入了解群眾路線的本質屬性以及所具有的多層次豐富內涵。
群眾路線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聚焦于群眾路線的價值和重要性、不同特點、本質屬性等多個議題進行了大量深入研究。
群眾路線被認為是中國共產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鮮明特征和顯著標志,是黨領導人民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成功之道”和“制勝法寶”[3]。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同本國實際相結合的最具獨創(chuàng)性的、最偉大而富有永恒意義的成果,蘊含著中國共產黨勝敗興衰的全部秘密[4]。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就是同人民群眾密切聯(lián)系的百年發(fā)展史,也是一部黨的群眾路線的百年發(fā)展史[5]。群眾路線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的重要方法保障,群眾路線使黨的領導和人民創(chuàng)造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正向的歷史合力[6]。從治國理政視角來看群眾路線具有政治倫理、社會認識論和民主政治制度三個不同維度,群眾路線已經升華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思想靈魂和重要法寶[7]。中國共產黨的成長和成功離不開群眾路線,群眾路線被視為黨的重要法寶和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8]。群眾路線不僅構成了“中國道路”的核心要素之一,還應被視作“中國特色”中的基底[9]。群眾路線可以有效避免黨與群眾之間的疏離,采取群眾路線就葆有了政治上的活力和應對挑戰(zhàn)的超凡魅力[10]。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找到的既能不斷優(yōu)化其領導體系,同時又能在道義上和政治上獲得社會最大支持的戰(zhàn)略路徑,決定著黨領導能力的強弱及其所領導事業(yè)的成敗[11]。雖然群眾路線的價值和重要性有廣泛的共識,但也有觀點認為政黨國家化意味著群眾路線時代的終結[12]。
除了對群眾路線價值和重要性的共同認知和廣泛共識之外,還有大量不同維度和不同視角下的群眾路線研究,呈現(xiàn)出多樣化和多層面的特點,代表性研究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六個維度。
維度之一是從領導方法視角研究群眾路線。這個維度的研究認為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jù)地依靠群眾支援時產生的一種領導方法,是通過黨群關系的正確處理來實現(xiàn)對群眾正確領導的領導模式[13]。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取得成功的重要領導方法,是中國共產黨的基本領導方法,也是必須長期堅持的科學的領導方法[14]。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人創(chuàng)造性探索形成的中國特色領導方法,也是黨的科學領導方法中最主要和最根本的領導方法[15]。群眾路線從根本上解決黨的政治和組織能力難題,是黨的根本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16]。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的一個核心內容和活的靈魂,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理論和領導方法上的一個偉大創(chuàng)造[17]。上述研究雖然對群眾路線是基本領導方法還是根本領導方法有分歧,但都一致認為群眾路線是中國特色的科學領導方法。
維度之二是從黨的領導以及黨與群眾之間的關系來研究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正確分析和回答了領導和被領導之間的矛盾問題[18],實現(xiàn)了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的有機融合和制衡[19],科學地解決了黨的領導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20]。群眾路線實質內涵是將黨的領導建立在群眾支持的基礎上,是實現(xiàn)黨的領導的基本方式,也是黨的領導的有效性和正當性的保障機制[21]。
維度之三是從價值觀、方法論和認識論角度研究群眾路線。群眾路線被認為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獨創(chuàng)性重大成果,態(tài)度和工作方法相互聯(lián)結構成了群眾路線的完整形態(tài)[22]。群眾路線是歷史觀、價值觀與認識論的統(tǒng)一,也是立場、觀點與方法的統(tǒng)一[23]。群眾路線對于中國共產黨而言同時具有價值論意義、功能論意義和方法論意義[24]。
維度之四是從群眾路線內含的主客體以及實施對象的視角來研究。群眾路線隱匿的主客體結構要求群眾路線的實施者不是群眾本身,而是從群眾中走出來代表群眾利益的黨員群體[25]。群眾路線主要是對黨員尤其是領導干部提出的要求,只有黨員尤其是領導干部才需要走群眾路線[26]。
維度之五是從群眾路線本質屬性和首要特點的視角研究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調動群眾積極性和贏得支持的一大法寶,本質上是一種領導方法,而不是一種權利、法律和制度保障的民主形式,群眾路線幫助干部提高了領導藝術,但其領導方法效果受到領導機關和領導者意愿和能力的限制[27]。群眾路線本質上是一種領導方法,是通過處理干群關系以實現(xiàn)政黨領導的模式[28]。群眾路線首先是黨的一個領導方法,應結合黨的領導方法和宗旨兩個層面來理解群眾路線的涵義[29]。
維度之六是從領導效果及其作用的視角研究群眾路線。群眾路線領導方法因為領導者和追隨者相互作用的領導過程,能對領導結果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成為有史以來最強大的一種領導體制。需要從領導體制和領導學說的高度,才能深刻認識群眾路線領導方法所發(fā)揮的作用,“中國共產主義的最明顯的特征是領導學說,中國的黨的精英憑借著這一學說統(tǒng)治了中國”[30]。
上面六個代表性的研究維度一方面呈現(xiàn)出群眾路線的不同特點和不同側面,另一方面也充分說明群眾路線具有綜合性和多樣化的特點。群眾路線是一個包含諸多因素的綜合體,涉及世界觀、認識論和工作方法論,不僅是領導和工作方法問題,而且還涉及人民群眾地位、黨的性質、黨和群眾關系等政治哲學的基本問題[31]。
群眾路線多樣化的綜合體特點要求既要秉持開闊視野和多元視角,從多維度多方面對群眾路線進行研究;同時需要把握群眾路線的本質屬性和具體內涵,只有這樣才能準確理解和深刻認識群眾路線的真實面目。在現(xiàn)有多個維度的研究中,已經有觀點認為群眾路線本質上是領導方法,也有觀點認為群眾路線領導方法與黨的性質宗旨、黨的作風、領導體制等重大問題緊密相關。群眾路線是領導藝術與領導方法問題,也是作風建設問題[32]。
群眾路線多個維度研究呈現(xiàn)出的多樣化特點是否與領導方法有關系,領導方法是否為群眾路線的本質屬性,這些關涉群眾路線研究的重大和基本問題,需要在回顧群眾路線演變歷程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討論和明確闡釋。
群眾路線從紅軍時期孕育產生,最初是以工作方法角色出現(xiàn),所涉及的主要概念和主要思想在土地革命時期已基本形成。
毛澤東自從秋收起義到井岡山之后就開始重視組織群眾和發(fā)動群眾力量,告誡革命者不能“不顧主客觀條件,犯著革命的急性病,不愿意艱苦地做細小嚴密的群眾工作”[33]72-87。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毛澤東反對一味盲目執(zhí)行上級觀念和策略的態(tài)度,認為不根據(jù)實際情況的形式主義,會導致黨的策略路線不能深入群眾[33]110。在《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中,毛澤東提出要采用工人農民喜歡接受的群眾化的方式,不應該采用沒有人喜歡的官僚主義方式,提出“要把官僚主義方式這個極壞的家伙拋到糞缸里去”[33]124。群眾化的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是與官僚主義、命令主義相對立的領導方式,群眾化的領導方式才是正確的有效的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
毛澤東1934年發(fā)表的《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是群眾路線作為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形成的一個里程碑。毛澤東提出要關心群眾方方面面的實際生活問題,要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要發(fā)動群眾的積極性和努力解決群眾的一切問題。真心為群眾自然就會贏得群眾的支持,而群眾真心實意地擁護,才是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真正的銅墻鐵壁。毛澤東在這篇文章中不但提出群眾支持的極端重要性,還強調了工作方法在完成任務中的極端重要性,領導者既要提出工作任務,還必須解決完成工作任務所需要使用的工作方法。毛澤東把完成任務比喻為過河,把工作方法比喻為用于過河的橋或船,讓人印象深刻地知道了對于完成任務來說工作方法是多么重要。“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是瞎說一頓?!盵33]139毛澤東指出領導提出工作任務時要注意完成任務的工作方法,要采用正確的工作方法,即與官僚主義相對立的實際的具體的工作方法,與命令主義相對立的耐心說服的工作方法。以毛澤東的這篇重要文獻為標志,中國共產黨已經基本確立了如何建立與群眾之間的正確關系,以及如何運用群眾化的領導方法去完成工作任務。
到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以中央決定的方式發(fā)布,成為群眾路線作為領導方法成熟的標志?!蛾P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把群眾路線確立為全黨開展一切工作都必須采用的基本領導方法,并從哲學高度對作為領導方法的群眾路線進行了系統(tǒng)全面和最為經典的概括闡述。
群眾路線領導方法就是領導與群眾相結合的方法?!拔覀児伯a黨人無論進行何項工作,有兩個方法是必須采用的,一是一般和個別相結合,二是領導和群眾相結合。”[34]897領導如果不與群眾相結合,不能從群眾實踐經驗和意見中汲取智慧,就無法得出正確的領導意見,不能得出正確的領導意見,自然就無法實施正確的領導。即使得出正確的領導意見,如果不與群眾相結合,不能發(fā)揮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將無法有效地實施。由此來看,領導和群眾相結合,是需要在整個領導過程中和一切實際工作中實施的正確領導的方法,“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34]899。群眾路線領導方法在以群眾為第一位認識主體的基礎上,強調發(fā)揮群眾主體與領導主體的雙重認識主體作用,領導者要把群眾分散不系統(tǒng)的意見轉化為集中系統(tǒng)的意見,這個過程是領導者深入群眾調查研究的過程,也是領導意見從群眾中來的過程。基于群眾分散不系統(tǒng)意見所形成的正確領導意見,還需要到群眾實踐中進一步檢驗、豐富和完善。這種無限循環(huán)的過程,就是黨所采取的群眾路線領導方法。
群眾路線從一般性工作方法到上升為哲學高度的領導方法的發(fā)展歷程以及被確立為全黨開展一切工作都要采取的基本領導方法的重要定位,可以明確地判斷領導方法是群眾路線的本質屬性和基本特點。要對群眾路線實質和內容進行深層把握,必須把群眾路線主要作為一種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方法論來看[35]。也就是說,對群眾路線的研究,不能撇開或者脫離群眾路線的領導方法本質屬性。如果脫離了群眾路線領導方法的本質屬性,將難以從深層次準確把握群眾路線的內在實質和重要價值。在把握群眾路線作為領導方法本質屬性的基礎上,也需要進一步認識群眾路線所具有的多個層次的豐富內涵。
黨的七大之前通過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黨的七大政治報告《論聯(lián)合政府》《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以及七大通過的黨章,對群眾路線進行了更為系統(tǒng)的闡釋和全面論述。經過這一時期理論上的概括和升華,作為領導方法的群眾路線進一步豐富發(fā)展,形成內涵更加豐富的黨的群眾路線理論。
黨的七大召開之前通過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進一步闡述了群眾路線對于黨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極端重要性。毛澤東在黨的七大政治報告《論聯(lián)合政府》中反復強調黨與群眾的關系以及要正確處理兩者關系,總結建黨以來的經驗教訓來告誡全黨聯(lián)系群眾和適應群眾的極端重要性,只有聯(lián)系群眾并和當時當?shù)氐娜罕娤噙m合,才會有正確的任務、政策和工作作風,而只要脫離群眾就會有相反的結果,“凡屬錯誤的任務、政策和工作作風,都是和當時當?shù)氐娜罕娨蟛幌噙m合,都是脫離群眾的”[34]1095。要求共產黨人以建黨以來的經驗教訓為鏡鑒,必須熱愛群眾、深入群眾之中,傾聽群眾的呼聲,適合群眾的要求和覺悟。
黨的七大上所作的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對群眾路線進行了系統(tǒng)總結,指出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之間的關系,強調了群眾觀點是群眾路線的基礎,指出群眾路線對于黨的工作的重要性,“因為黨的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路線,也是我們黨的根本的組織路線”[36]342。這是黨內第一次把群眾路線放到黨根本政治路線和根本組織路線的高度來定位,要求黨的一切組織和一切工作都必須通過群眾路線與群眾密切地結合。
黨的七大修改通過的黨章在總綱和條文中都特別強調了黨的群眾路線。黨的七大黨章是建黨以來第一次在黨章中系統(tǒng)地闡述群眾路線問題,還專門規(guī)定聯(lián)系群眾、服務群眾是黨員的義務,黨員要了解并及時反映人民群眾的訴求、需要和意見,要通過多種方式積極向人民群眾解釋黨的政策。從黨的七大前后關于群眾路線的相關論述來看,這時的群眾路線已經包括“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群眾觀點,也包括“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還包括到群眾中去執(zhí)行的政策要符合群眾的需要和自覺自愿原則等要求。黨的七大政治報告以及黨章對群眾路線的闡述,表明群眾路線已經從領導方法上升為群眾路線理論,并成為全黨在所有工作中都必須遵守的根本路線。
群眾路線理論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又得到進一步的闡述、強調和規(guī)范化的表述。鄧小平在黨的八大上作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對群眾路線的認識進一步深化,指出黨的群眾路線包含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是從黨的性質、宗旨上講的,強調黨員要為人民服務,并要具有同群眾共甘苦的作風;另一方面是從做群眾工作方法上講的,強調“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法。再次明確群眾路線包括群眾觀點和群眾工作方法兩部分內容。
《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是黨的第二個歷史決議,用“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對群眾路線進行了精辟概括,并給予群眾路線以毛澤東思想三大活的靈魂之一的崇高定位。黨的十三大黨章又依據(jù)在黨的政策執(zhí)行中要依靠群眾的自覺與自動的觀點,補充一句“把黨的正確主張變?yōu)槿罕姷淖杂X行動”,形成了沿用至今的關于群眾路線的完整規(guī)范表述。
隨著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深入推進,群眾路線不但依然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還成為新時期推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核心以及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被提升到黨的最大政治優(yōu)勢和最大危險的高度,“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37]。
黨的十八大以后,全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38]。堅持群眾路線成為黨立于不敗之地的根基,成為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zhàn)斗力的重要傳家寶。
群眾路線領導方法是中國共產黨人依據(jù)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在工作實踐中逐步探索出來的。群眾路線領導方法是群眾觀點在領導工作中的具體運用和體現(xiàn)形式,群眾觀點是群眾路線領導方法的思想基礎和理論前提,群眾觀點對于群眾路線領導方法來說具有無比的重要性??梢哉f,沒有群眾觀點就不會有群眾路線。“有了堅固的明確的這些群眾觀點,才能有明確的工作中的群眾路線,才能實行正確的領導?!盵36]354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人依據(jù)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進行中國化的一個偉大創(chuàng)造,群眾路線領導方法內在地就秉持著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群眾路線領導方法把人民群眾看作為社會實踐的主體,領導者要獲得正確的認識和正確的領導意見,要正確地實施領導意見,都必須采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的領導方法。
如何處理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的關系,形成了兩種根本不同的領導觀,而自古至今絕大多數(shù)的領導觀是站在領導者的視角來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立基于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群眾路線領導方法,顛倒了傳統(tǒng)的領導關系,把被領導的群眾看做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和歷史前進的力量,把被領導者的群眾作為領導者全心全意服務的對象,而不是被領導者為領導者服務,把被領導的群眾及其利益作為領導者觀察、思考和處理一切問題的出發(fā)點和歸宿,而不是領導者的利益。被領導的人民群眾從一般領導關系中的被動客體,成為群眾路線領導方法中的價值主體和認識主體,在領導和群眾關系中具有根本性和基礎性,領導者作為群眾路線領導方法的實施主體,與人民群眾形成雙主體的相互關系[39]。
群眾路線領導方法是基于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產生的,實施過程其實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過程,或者說完全與認識論相一致。毛澤東在對群眾路線領導方法的經典論述中,就認為群眾路線領導方法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過程,是一個無限循環(huán)的過程,也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過程?!叭绱藷o限循環(huán),一次比一次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盵34]899毛澤東賦予了群眾路線領導方法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內在涵義,從認識哲學高度闡釋了群眾路線領導方法內在地符合認識論,能夠實現(xiàn)黨的正確領導。群眾路線領導方法正是因為與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完全一致,能夠幫助領導者得出正確的領導意見,并能建立與被領導的群眾之間的正確關系,從而實施正確的領導,因此被確立為全黨一切工作必須采用的基本領導方法。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群眾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體,領導者的正確認識只能來源于人民群眾的實踐,認識世界的過程和正確的領導意見要來自人民群眾的實踐,改造世界的過程和領導意見的實施也要依靠人民群眾的實踐。領導者認識是否正確、改造是否有效,都要由人民群眾的實踐來檢驗。群眾路線領導方法表明領導者要依靠被領導者群眾的實踐來認識世界,又必須依靠群眾的實踐來改造世界。黨作為領導者提出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必須是來自群眾的實踐,并依靠群眾的實踐來實施并檢驗是否正確。正是基于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認識,黨作為領導者只有從群眾中來才能獲得對客觀規(guī)律的正確認識,也只有到群眾中去才能引導和幫助群眾進行正確的實踐,實施正確的領導。
從方法論的角度來認識,群眾路線領導方法為領導者指出了如何才能完成“過河的任務”,也就是如何實現(xiàn)正確領導的方法。群眾路線領導方法包括領導者得出正確領導意見的方法和實施正確領導意見的方法。一方面,領導者要實現(xiàn)正確的領導首先要有正確的領導意見。領導者只有從群眾中來,從實際出發(fā),才能獲得真實的和正確的領導意見。從實際出發(fā)就是從群眾的實踐出發(fā),正確的領導意見只能來自群眾真實的實踐。另一方面,領導者的正確領導意見要產生實際的意義,必須通過群眾的實踐,并在群眾實踐中進一步豐富和完善。
群眾路線領導方法把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融為一體,把兩者融為一體的連接點就是領導者深入實際、深入群眾的調查研究[40]。黨的領導者深入實際、深入群眾調查研究的過程,既是實施群眾路線領導方法的過程,也是獲得正確認識和尋求客觀規(guī)律的過程。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是正確認識的來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領導者只有深入群眾調查研究,才能了解實際情況得到正確認識,并據(jù)此得出正確的領導意見。
群眾路線領導方法不是一個普通的領導方法,而是在方法論的基礎上又上升為世界觀和認識論的高度并與兩者融為一體的領導方法。群眾路線從世界觀的高度把被領導者的群眾看作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動力,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群眾路線從認識論的高度把領導者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過程,上升為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使群眾路線公式“群眾—領導—群眾”和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公式“實踐—認識—實踐”,在領導過程的無限循環(huán)中統(tǒng)一起來,使群眾路線的領導方法與對實踐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形成了內在的有機統(tǒng)一。群眾路線的世界觀使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目標一致、價值一致,認識論又使群眾路線領導方法在實施過程實現(xiàn)領導者與被領導者兩者之間的緊密結合。
綜上而言,群眾路線領導方法不是一個普通的領導方法,而是融馬克思主義世界觀、認識論、方法論為一體的領導方法,“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路線、認識路線同領導路線、工作路線的一致性”[41]。群眾路線領導方法實施過程與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相一致,又內在地秉持著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是中國共產黨在自身發(fā)展歷程中逐步形成的寶貴而又獨特的領導方法。群眾路線領導方法的實施情況,決定了中國共產黨事業(yè)發(fā)展的興衰成敗。
群眾路線的本質屬性是領導方法,作為領導方法的群眾路線融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為一體,并且在實施過程中體現(xiàn)為三個不同的遞進環(huán)節(jié)。
1.要有正確的態(tài)度才會采取群眾路線
群眾路線領導方法是基于群眾觀點才得以產生的,本身就體現(xiàn)著黨的性質和宗旨。這就意味著群眾路線領導方法首先要有對待人民群眾的正確態(tài)度。有了正確的態(tài)度才能真正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并與最廣大人民群眾建立密切的關系。如果沒有群眾觀點,脫離了黨的性質和宗旨,不能用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人民群眾,是不會與人民群眾建立密切聯(lián)系,是不會采用也采用不好群眾路線領導方法的。
有了對待人民群眾的正確態(tài)度,真誠謙卑地把人民群眾當主人、把自己當公仆,把人民群眾當老師、把自己當學生,把人民群眾當英雄、把自己當普通一員,才能真正把實現(xiàn)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歸宿。群眾路線關注重點是人民群眾的利益而不能是個人利益,“而應以個人利益服從于民族的和人民群眾的利益”[42]522。在正確態(tài)度的指引下,通過走群眾路線實現(xiàn)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
2.群眾路線領導方法的正確實施
正確實施群眾路線領導方法包括建立正確關系的方法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法。
群眾路線領導方法要與人民群眾建立正確的關系,要高度尊重被領導者的人民群眾。如果能切實體現(xiàn)和代表人民群眾的實際利益,實現(xiàn)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自然就會建立正確的關系并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群眾路線領導方法要求領導者采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法。領導方法實施過程既是領導與群眾要始終緊密結合和“群眾—領導—群眾”無限循環(huán)的過程,也是領導獲得正確認識和“實踐—認識—實踐”無限循環(huán)的認識過程。這兩個過程的結合使領導者不但能夠得到正確的領導意見,也能夠始終與被領導者的群眾緊密結合在一起。
3.群眾路線領導方法會形成正確的工作作風
有了對待人民群眾的正確態(tài)度,并正確實施群眾路線領導方法,就會與人民群眾建立緊密的血肉聯(lián)系,并自然產生正確的工作作風。
中國共產黨的三大優(yōu)良工作作風是由群眾路線領導方法催生的,“這主要的就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34]1093-1094。之所以直到延安時期才得以系統(tǒng)形成并明確概括為三大優(yōu)良作風,就是因為延安時期提出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并在全黨一切工作中都采取了群眾路線領導方法。也就是說,只有采用正確的態(tài)度和正確的方法才能產生的正確的作風,沒有正確的態(tài)度和正確的方法就不會有正確的作風。
概括而言,群眾路線領導方法就是采取正確態(tài)度、正確方法以及展示正確作風的領導方法,并因此而上升為黨的根本工作路線?!熬褪且刮覀凕h與人民群眾建立正確關系的路線,就是要使我們黨用正確的態(tài)度與正確的方法去領導人民群眾的路線,就是要使我們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人與被領導的群眾建立正確關系的路線?!盵36]348黨所領導的一切工作,包括黨內工作在內,都要走群眾路線,都要持有正確的態(tài)度、采取正確的方法和展現(xiàn)正確的作風。
從群眾路線發(fā)展歷程來看,群眾路線領導方法經歷了三個不同的發(fā)展階段:一是在紅軍時期逐步形成的與官僚主義、命令主義相對立的群眾化的工作方法;二是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上升到哲學高度并成為黨在一切工作中都必須采取的基本領導方法;三是在黨的七大前后,群眾路線領導方法的內涵更加豐富并完善發(fā)展成為黨的群眾路線理論。三個階段的發(fā)展歷程,是群眾路線領導方法不斷成熟完善以及內涵逐步豐富的過程。
對群眾路線的認識和研究,一定要認識到方法論屬性是群眾路線的根本屬性,群眾路線本質上是領導方法,而且是黨開展一切工作都必須采取的基本領導方法。同時也必須進一步明確,群眾路線領導方法不同于其他任何領導方法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必須以黨的群眾觀點為基礎和前提,沒有群眾觀點和不堅持黨的根本宗旨,是不可能采取群眾路線領導方法的。具有群眾觀點,正確采取群眾路線領導方法,就會展現(xiàn)出優(yōu)良的工作作風。
群眾路線不僅僅只是領導方法,而是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三個方面的內在融合與有機統(tǒng)一,是從具體方法上升到哲學高度并包含諸多因素和多項內容的豐富綜合體。群眾路線在實施中的三個遞進環(huán)節(jié),也使群眾路線呈現(xiàn)出微觀、中觀和宏觀三個不同層次范圍的理解。
單純從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的角度講,群眾路線主要是指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領導方法,這是對群眾路線微觀或者狹義上的理解。認為群眾路線以群眾觀點為前提和基礎,本身就內在包括群眾觀點和領導方法兩方面的內容,這是群眾路線規(guī)范性的一般表述,也是對群眾路線中觀層面的理解。而范圍最廣的宏觀層面上的理解,則認為群眾路線不但包含群眾觀點、領導方法,還包括所展現(xiàn)出來的工作作風。黨在七大前后基于群眾路線領導方法所形成的群眾路線理論,實際上就是對群眾路線宏觀范圍層面上的理解。
群眾路線所具有的微觀、中觀和宏觀三個不同范圍層次的理解,實際上對應了群眾路線包括的三個方面的豐富內涵:一是群眾路線體現(xiàn)了黨的性質和宗旨,群眾觀點是其內在的基本觀點,沒有群眾觀點就沒有群眾路線;二是群眾路線采用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領導方法,要求領導要與群眾緊密結合;三是正確實施群眾路線時會體現(xiàn)出以外在態(tài)度和行為所代表的工作作風。這三個層次的豐富內涵充分說明,群眾路線領導方法是立基于黨的群眾觀點和黨的性質宗旨得以形成的,拋棄群眾觀點和黨的性質宗旨就不會實施群眾路線領導方法。只要正確實施群眾路線領導方法就會產生正確的工作作風。不論是對群眾路線進行微觀、中觀還是宏觀層面的理解,都不能脫離群眾路線作為領導方法的本質屬性,不從領導方法來分析群眾路線,將無法真正理解和把握群眾路線三個層次的豐富內涵。
群眾路線領導方法之所以能實現(xiàn)黨的正確領導,是因為群眾路線領導方法超越了一般領導方法的技術或者方法層面,不是單純的“領導之技”。而是有機融合了世界觀和認識論,體現(xiàn)了黨的性質和宗旨,已經上升為“領導之道”的領導方法。群眾路線領導方法作為一個上升到哲學高度并包含諸多因素和多項豐富內涵的綜合體,就成為全黨一切工作都必須采用的基本領導方法,并成為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
群眾路線領導方法的有機統(tǒng)一和豐富內涵,使群眾路線領導方法具有超越其他方法的獨特優(yōu)勢:群眾路線領導方法是能最有效處理領導者與被領導者關系的領導方法,是能最大限度發(fā)揮被領導者積極性的領導方法,也是融科學決策與高效執(zhí)行為一體的領導方法。正是因為群眾路線領導方法所具有的獨特優(yōu)勢和發(fā)揮的重要作用,不論在黨的哪一個時期,群眾路線將決定黨的興衰成敗?!耙屓h記?。喝绻_地實行群眾路線,使我們得到成功,那末,違背群眾路線,就一定要使我們的工作遭受損失,使人民的利益遭受損失?!盵43]221可以說,是否堅持群眾路線,決定著中國共產黨事業(yè)能否興旺發(fā)展。
在建黨百年和全面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新征程的重要時刻,全面理解并準確掌握群眾路線領導方法的本質屬性和多個層次的豐富內涵,有助于全黨正確運用群眾路線領導方法,更好實現(xiàn)黨的領導并充分發(fā)揮黨的領導優(yōu)勢,永遠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