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本加
(西北民族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院、喜馬拉雅區(qū)域研究中心 甘肅蘭州 730030)
隨著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路為主題的研究成果也陸續(xù)問世。尤其在民族學人類學領域,掀起了“路學”、走廊、區(qū)域與國別、海外民族志等方面的研究熱潮。這些研究與“一帶一路”密切相關,既拓寬了人類學等相關學科研究的視野,也為國家發(fā)展提供了歷史經(jīng)驗。
“路書”是傳統(tǒng)藏文歷史典籍的分類體裁之一,以旅游指南或以游記體為表現(xiàn)手法的一種文本類型。此類文獻內(nèi)容不僅涉及我國的中原地區(qū)和西藏,而且對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地區(qū)的社會、政治、歷史、宗教、文化等方面也有所論述。雖然在藏文文獻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但有著不可估量的歷史文獻價值,特別是對絲綢之路沿線歷史、地理、社會、宗教、民俗等方面的研究尤為重要。在學術界,以文獻和歷史角度對某一游記文本進行解讀的成果較多,但鮮有以“路書”為主題的研究成果。本文通過梳理“路書”的概念和主要內(nèi)容,以《鄔堅巴傳》①有關《鄔堅巴傳》的研究成果,國外有:意大利學者圖齊《西藏朝圣者在斯瓦特河谷的旅行》(1940,印度加爾各答);Leonard W.J.van Der Kuijp,“U rgyan pa Rin chen dpal(1230-1309)Part Two:For Emperor Qubilai?His Garland of Tales about River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n and State In Traditional Tibet,Lumbini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Lumbini2004,pp.299-339.國內(nèi)有:黃顥.鄔堅巴行記—古代從阿里到克什米爾印度及烏仗那(阿富汗)的路線[C]//格勒,張江華.李有義與藏學研究—李有義教授九十華誕紀念文集.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3:631-638;陸水林.關于《鄔堅巴行記》中的幾個域外地名(上、下)[J].中國藏學,2007(4)、2008(1);孫鵬浩.竹欽鄔堅巴和他的傳記《加持之水流》[G]//甘肅省古籍文獻編譯中心.文獻研究第3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12:52;當珠南杰.論鄔堅巴的出生地和寺院[J].中國藏學(藏文版),2010(2).為案例,分析“路書”的敘述模式和文本內(nèi)容,探討路書在絲綢之路研究中的學術價值和意義。
“路書”是藏文 lam yig(???????)的直譯?!恫貪h大辭典》翻譯為:(1)護照,通行證。(2)旅游指南,旅途紀實。[1]lam yig(行路指南書)類著作是去印度或拉薩以及其他圣地的朝圣者編寫的旨在指導行走路線、介紹宗教圣跡和道場的志書,有些類似地理志。[2]根據(jù)“路書”的概念,可將其界定為游記類文獻。與此類文獻體裁非常相似的藏文典籍還有地理志(gnas yig)、傳記等?!拔鞑氐牡乩碇疽话銉?nèi)容上主要記載與宗教有關的遺跡、勝景、寺院和遺物等。這些地理志與寺廟志的不同在于其不局限于具體的一地一寺,而是以一個地區(qū)、甚至整個人類的居住范圍來敘述?!盵3]此類文獻中大部分是藏區(qū)寺院圣跡志,也有一些域外的地理志,包括世界地理和喜馬拉雅區(qū)域的歷史地理。藏文傳記類文獻也中有一部分與路書的性質(zhì)相同,有些既稱為路書,也稱為傳,兩個名稱共用。因此,本文所謂的“路書”,不僅僅是行路指南書,也包括地理志和部分傳記類文獻。
關于“路書”產(chǎn)生的具體時間不好定論,但在藏文史籍中很早就有此類型的史料。元明時期,貝益西的《大譯師仁欽桑布傳》《恰譯師傳》(1197-1264)、拉唐譯師的《尼婆羅指南》《烏仗那指南》、索南維色(公元14世紀中葉)等的《鄔堅巴傳》(1230-1309)等系列傳記、《滿龍古魯行路指南書》(1240-?)、多羅那他(1575-1634)的《后藏志》、德熱巴阿旺嘉措(1575-1653)的《鄔堅空行洲行路指南書》等。其中有行路指南書、人物傳記、地方志,形式多樣。內(nèi)容涉及中國內(nèi)地和西藏地區(qū),以及尼泊爾、印度、不丹、阿富汗等南亞國家。
清代是藏文“路書”文獻較多的時期。代表性著作有噶妥仁增次旺諾布(1698-1754)的《貢唐王朝史》、松巴·益西班覺(1704-1788)的《世界總論》、章嘉·乳比多吉(1717-1786)的《圣地清涼山志》、康珠丹增曲杰尼瑪(1730-1779)的《尼泊爾地理志》,敏珠爾贊普丹增赤列(1789-1838)的《世界廣說》、欽則旺布(1820-1892)的《衛(wèi)藏道場圣跡志》、扎墩格桑丹貝堅參(1897-1957)的《世界地理概說》等。內(nèi)容豐富,不僅涉及我國中原地區(qū)和西藏,而且對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地區(qū)進行了全面介紹。游記類文獻特征明顯,形式多樣。
民國時期主要以更敦群培(1903-1951)的《智游列國漫記》《印度諸圣地旅游紀實》等系列著作為代表。內(nèi)容涉及印度、尼泊爾、斯里蘭卡等國政治、歷史、宗教、語言文字、物質(zhì)文化、名勝古跡等諸多方面,記述和分析兼而有之。其作品達到了藏族傳統(tǒng)游記類文獻的高峰,超越了元明清任何時期。
近年出版的《路書匯編》一書,僅僅收錄了《恰譯師傳》《滿龍古魯行路指南書》《印度諸圣地旅游紀實》等幾部書,未能全面呈現(xiàn)藏文“路書”的全貌。但由此看出,“路書”類文獻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其重要性日益凸顯。
有關鄔堅巴的生平事跡,如《青史》《賢者喜宴》等藏文歷史典籍中多有記載。其中《東嘎藏學大辭典》的介紹比較詳細,現(xiàn)翻譯如下:瑜伽師鄔堅巴,為竹巴噶舉派僧侶,藏族歷史名人。第四繞迥鐵虎年(1230年)至第五繞迥土雞年(1309年),是從安多流散至衛(wèi)藏地區(qū)的俱氏族。父俱文覺盤,母為富家女斗格瑪,生有四兒三女之最小者。長大后,父親張羅婚事未遂,在其父(原文有誤,應為叔父,筆者注)處學習了密法。十六歲,至博東埃寺,在法王仁青孜莫處學習俱舍論上下部、因明邏輯學、般若中觀等。在法王郭倉巴貢布多杰處受居士戒。至二十歲,以博東法王仁青孜莫為規(guī)范師、香散領巴為導師、索南奧色大師為密宗師,一并接受居士和比丘戒,易名為仁欽貝。此后十二年間專于修行、戒葷。拜法王仁青孜莫、郭隆巴南卡堅贊、時輪師桑吉多杰學習卓派時輪、恰派時輪、雜彌派時輪,精通時輪和天文歷算。拜法王郭倉巴為師,學習噶舉派教法。此后,從芒域吉隆出發(fā),前往克什米爾地區(qū),之后赴烏仗那學習密法。三十二歲鐵雞年(1261年)再赴印度金剛座修繕佛塔。六十三歲第五繞迥水龍年(1292年),應元朝皇帝忽必烈之邀,赴元大都,為皇帝、大臣及民眾講經(jīng)說法。雖獲大量金銀財寶布施,但分文未取而返回藏地。八十歲第五繞迥土雞年(1309年)逝世。此較為詳細的歷史,可參考郭·循努伯所著《青史》聶部分的129-132頁、巴俄·祖拉陳瓦所著《賢者喜宴》巴部的30-32頁。①東嘎·洛桑赤列.東嘎藏學大辭典(藏文)[M].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2:564-565.
根據(jù)《鄔堅巴傳》所記載的家族譜系(見圖1)可以看出,鄔堅巴誕生于后藏拉堆洛的納敦地方,而非學界一般所謂的安多亞莫灘地區(qū),這是其祖籍地。
圖1 鄔堅巴家族譜系圖
除了上文所記述的事跡外,鄔堅巴在西藏歷史上還有一需大寫特寫的重要事件,那就是藏傳佛教活佛轉(zhuǎn)世制度的產(chǎn)生與其密切相關。他是其中的參與者和推動者之一。
他(指噶瑪拔希)在多年的傳法活動中培養(yǎng)了一批弟子,但是對后來的活佛轉(zhuǎn)世制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的是他去世前一年才收的一位弟子鄔堅巴·仁欽貝。他(指鄔堅巴)在1282年五十三歲才到楚布寺拜噶瑪拔希為師,但是他受到噶瑪拔希特別的重視,在1283年噶瑪拔希去世時委任他繼承楚布寺住持的職務并把尋找自己轉(zhuǎn)世靈童的任務托付給他。[4]無論如何,經(jīng)過鄔堅巴·仁欽貝的努力,按照噶瑪拔希的安排,實現(xiàn)了認定噶瑪拔希的轉(zhuǎn)世靈童的工作,攘炯多吉作為噶瑪拔希的轉(zhuǎn)世順利進入了楚布寺。這在藏傳佛教歷史上是第一次,它包括了活佛轉(zhuǎn)世的傳承辦法從醞釀到實現(xiàn)的全部過程?;罘疝D(zhuǎn)世這一新的事物,在噶瑪噶舉派中確確實實地出現(xiàn)了。[5]
關于鄔堅巴參與活佛轉(zhuǎn)世的一些細節(jié),在《紅史》《青史》《賢者喜宴》等藏文歷史典籍中有較為詳細的記載。但本傳記基本未提這一重要歷史事件。
本人在前期查閱藏文文獻史料時發(fā)現(xiàn),《鄔堅巴傳》有若干版本和類型。民間出版的《竹欽鄔堅巴傳匯編》一書收錄了六種傳記,即達瓦僧格的《路書寶串》(lam yig rin chen phreng ba)、達瓦僧格的《傳記口述本》(U rgyan ba'i rnam thar gsung sgros ma)、多道循奴益西的《傳記簡本》(U rgyan ba'i rnam thar bsdus pa)、頓丹釋迦沃的《傳記格律體》(U rgyan ba'i rnam thar tshigs bcad ma)、卡覺巴智美益西的《傳記》(U rgyan ba'i rnam thar rdzogs ldan bde ba'i dgav ston)、索南維色的《竹欽鄔堅巴傳·加持之水流》(U rgyan ba'i rnam par thar pa byin rlabs chu rgyun)。其中前5部篇幅短小,據(jù)統(tǒng)計最短的只有6頁,最長的也不過34頁。最后一部篇幅最長,全書289頁,是其中最為詳細的傳記。本文所討論的就是第六部。
《鄔堅巴傳》,全名為《竹欽鄔堅巴傳·加持之水流》。作者是其弟子索南維色,生平事跡不詳,傳記完成于布扎寺。編者將全書分為38節(jié),但目錄內(nèi)容較為混亂,分類不太清晰?,F(xiàn)依據(jù)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翻譯如下:
1.贊頌并叩首,展現(xiàn)圣者的四大或十二項大功績。2.誕生篇。3.在叔父處學習篇。4.受戒篇。5.拜謁法王郭倉巴大師。6.赴烏仗那篇。7.赴克什米爾篇。8.赴芒域篇。9.再赴多杰林寺篇。10.在金剛座用棍棒驅(qū)趕然香帝。11.騎在瑪哈帝瓦夏日神上唱道歌。12.尸陀林墳地降服地方神祇篇。13.眾護法神和地方神祇前來迎接篇。14.唱“噶丹寺院之師傅”道歌。15.講般若經(jīng),辯敗內(nèi)外學說篇。16.德慶頂修行央金瑪。17.使佛法如太陽大放光芒篇。18.在華丹布扎修宮殿篇。19.再赴金剛座篇。20.赴尼泊爾篇。21.在吉隆見勝樂金剛輪篇。22.在聶木拉超度部分信徒篇。23.赴薩迦拜見八思巴篇。24.在娘若講授預言篇。25.在拉薩眾寺院轉(zhuǎn)發(fā)輪篇。26.應忽必烈皇帝之邀赴內(nèi)地篇。27.在蔡公堂與噶迪結(jié)緣篇。28.皇帝蒞臨迎接篇。29.在五臺山為眾格西灌頂和授密法篇。30.在吉隆金剛手菩薩授法篇。31.拜謁噶瑪巴篇。32.向布達色那帝請求如來佛之靈塔篇。33.在吉隆唱“吾已轉(zhuǎn)生七世”之道歌。34.滿足眾生佛法需求篇。35.七十歲呈現(xiàn)年少之功績篇。36.唱道歌。37.尊者竹欽仁波切八十歲,土雞年藏歷八月二十日報身圓寂篇。38.結(jié)語。
鄔堅巴一生游歷各地,前后三次赴南亞諸地學習朝拜,應元朝皇帝忽必烈之邀赴中原,并在西藏各地講學,修建寺院,弘揚佛法。其傳記較為詳細地記錄了其行程路線,所見所聞,為我們展現(xiàn)了十三世紀南亞、中國內(nèi)地和西藏的政治局勢、風土人情、宗教文化。
鄔堅巴的老師郭倉巴大師曾游歷尼泊爾等地,在各位老師的教導和影響下,鄔堅巴很早就有朝拜和游學印度等地的想法。他從自己的寺院布扎寺出發(fā),一路邊走邊修行,來到阿里地區(qū)普蘭,烏仗那地區(qū)①烏仗那,藏學界一般認為是阿富汗,根據(jù)季羨林、陸水林等人的研究,普遍認為是指今巴基斯坦的斯瓦特河流域。參見:陸水林.關于《鄔堅巴行記》中的幾個域外地名(上)[J].中國藏學,2007(4).的朝圣之行。
鄔堅巴赴南亞的行程路線,黃灝先生撰有《鄔堅巴行記—古代從阿里到克什米爾印度及烏仗那(阿富汗)的路線》一文,其中部分翻譯也有錯誤。本人在參考黃灝先生文章的基礎上,對部分錯誤之處進行修改,并補充完善黃灝先生未翻譯的部分內(nèi)容,全面翻譯了鄔堅巴赴南亞的內(nèi)容。鑒于原文內(nèi)容較多,本人依循黃灝先生的學術思路,主要摘譯了歷史地理、宗教民俗、政治事件等相關內(nèi)容?,F(xiàn)依該書順序摘譯如下:
在瑪旁雍措湖邊飲水休息。后到普蘭赤面(bu rang gdong dmar)之地。……冬天住于日土(ru thog)。(59頁)
一日行七天的路程,至屈露多國(ku lu ta)和馬羅(ma ru)?!?0頁)
此年未到烏仗那。夏天住犍陀羅大山(ri bo chen po ghan la)。……(61頁)
至阇爛達羅國(dza lan rda ra)(注:陸水林認為是賈朗達爾),有釋那噶拉卓扎(shri na ka ra kro tre)大城。此地物產(chǎn)富饒,女性都為空行母?!诶始╨ang gyu ra)尸林,巨石上有度母自然生成像?!鯇m附近的姆扎巴拉(mi tra pa ra)尸林,有所謂的姆扎吉巴(mi tra gyu pa)龍樹大師的修行洞。(63頁)
從阇爛達羅國走二十天夜路,至達巴嘎溫泉(chu tsan dan bha ga)?!绯坑鏊奈幻晒膨T兵,……(70頁)
從恩扎那(in dar ni)行一天至巴米拉('bar mi la),又至斯瓦(sil ba),又至蒙古地方,地名遺忘。此地下方與印度和蒙古相連,有些稱為身毒(sin rdu)的在印度,有些稱為穆斯林(mu sur men)的在蒙古。有些地方兩者皆有。(71頁)
在克什米爾秀(gzhug)地方,有一條河??绾又了_霍爾(sra hor ra)大城,人口有七十萬。此城首領是蒙古的瑪朗嘎(ma ling ka)。一日程至那烏追(na bu tre),是一座有藥材的大山。此山有克什米爾、烏仗那的達瑪烏(da ma bo)、貢雜拉(mgo jha ra)、多格拉(rdo ku ra)、阇爛達羅國等地人販鹽。在阇爛達羅國也有許多來自那烏扎的販鹽者。與他們同行,走大路,危險少,伙食豐富且有眾多朋友?!瓘柠}山一日程至巴卓拉(bha tro la)。從此河西行五夜,至那爾支(na'u tri)藥山。(72頁)
從藥山一日程至巴卓拉(作者注:與前文重復),又一日程至瑪拉果扎(ma la ko tra)?!说厥最I賀拉賀(hu la hu)在修宮殿?!治餍腥?,至瑪拉果扎城(作者注:與前文重復)?!窒蛭餍形逡梗寥崭吕╮u ka la)地。又行四夜,至烏仗那四門之一熱雜合拉(ru dza hu ra),另有李瓦(li ba)、布火山(pu sho ru)、嘎吾嘎維(ka wo ka we)。(73頁)
……在熱雜合拉化緣?!俏饔杏《群樱瑸樗拇蠛又?。自崗底斯山后獅子巖內(nèi)流出,經(jīng)芒域(mang yul)至桑嘎(zangs dkar)、普蘭(sbu hreng),在此匯合流至克什米爾北部。經(jīng)流勃律(dru sha)、大食(stag gzig)后至烏仗那?!藭r蒙古騎兵唱著歌往山上走。于是,這天手牽手回到熱雜合拉。去其他地方擔心被抓,住于城邊的豬圈?!?4頁-75頁)
……互相牽手至印度河渡口,聽到水聲,鄔堅巴神清氣爽,貝玉卻更加難受。在船上,也要鄔堅巴攙扶。鄔堅巴言道:“船夫,請開船。”船夫答:“可以開船,到河對岸,認為你們是蒙古人而遭追殺?!编w堅巴答道:“不怕追殺,請開船?!钡胶訉Π?,貝玉感覺好多了。河對岸是烏仗那的地方,聽說烏仗那地方有九萬座城池。至此地,除多瑪塔那(rdo ma thal na)外,其他地方不稱為烏仗那。(76頁)
此時,烏仗那剛受到蒙古的攻擊?!诤舆呌懈吕迹╧a la pur)城。黃昏至此地,誤認為是蒙古的奸細,而遭到城中百姓用石頭攻擊,躲藏在樹林間?!?7頁)
……渡過印度河,一日程至巴索瓦(bha so ba)(作者注:陸水林認為是白沙瓦),又一日程至巴薩(bha sa),又一日程至嘎果嘎(ka ko ka),此城百姓樂善好施,生活富足如宮廷?!凰鸵蝗粘讨敛崃校╞ho ne le)。(78頁)
送至多瑪塔拉。又自伯尼列至桑阿沃(sing nga bo),此地上方稱為塔(tha),五谷豐富,風景秀美。……此時,居于印度河源頭達爾瑪巴瓦(dar ma'bar ba)。俄洛巴爾巴達(I lo spar pa ta)山上有佛教圣地。此山在城東?!?9頁)
……有眾多修行者,特別是有些修行者頭發(fā)系在頭頂,手持弓箭,蛇纏腰身,有些在額上系樹葉。……(80頁)
……又行一天半至熱卡賽卡(ra'i kha zer kha)。熱卡是恩扎博底王(rgyal bo ain tra bho ti)的宮殿遺址?,F(xiàn)分為兩個城,一個城有六十余戶,另一個城有四十余戶。此城北部有恩扎博底王修建的宮殿瑪嘎拉沃(ma gha la'or),殿內(nèi)有佛陀、度母、濕婆等的石像,仁波且說他從遠處瞻仰而未親臨。……(81頁)
……熱卡底下有一條能跨越的小河,流向南方。淌過河,在一山崖上有大修行者拉瓦巴(la ba pa)的寺院?!?2頁)
……此地有頭上穿鞋、戴鼻環(huán)、以蛇纏身等三種懲戒方法,如今已成為習慣法。(83頁)
……自熱卡至多瑪塔拉。多瑪塔拉是烏仗那24個幻化地之一……在多瑪塔拉城有一座小廟,內(nèi)有稱為木嘎德瓦(mi gha dhe ba)的檀香木自然生成度母像。……(84頁)
……多瑪塔拉城有五百戶人家,女性都自稱瑜伽女。……(85頁)
……在此城看到三只眼的少女,還看到一少女額頭有雍仲符號的肉髻,如紅筆所畫?!?6頁)
……多瑪塔拉城西,有嘎瑪?shù)细拢╧a ma dhe ka)雪山,是所有瑜伽女之宮殿。山上有郭旦巴拉河(ko tam dha ra),有修行洞嘎瑪吉巴(ka ma gyu pa),有佛像,似勝樂。此城之東有八大墳地之一阿布瑪哈那(a dhir sma sha na)。……(91頁)
在一塊石頭上有梵天、遍入天、大自在天的自然生成像。有一種稱為曼嘎拉布果(mam gha la dhri kwa)的吉祥樹。樹前有瑪嘎拉巴那(ma gha la pa ni)河向南流?!说赜幸宦吕蹫酰╩am gha la de bu)的檀香木度母自然生成像,因蒙古侵略,現(xiàn)在多瑪塔拉的一座小廟中。度母像前有許多女性,進行各種供施?!阼べづ?,有一些穿流蘇、牛皮大氅的西藏婦女?!?2頁)
……烏仗那華(dpal)山,此山旁之山溝稱為釋?。╯hri lung)。多瑪塔拉城東北有一佛塔,為八大佛塔之一?!跒跽棠侵T,有印扎博底王建造的大寺?!诖说刈×巳齻€月?!?3頁)
在拉瓦鎮(zhèn)(la ba),……住于修行者拉瓦巴(la ba pa)的修行洞,休憩飲水,看見被蒙古殺害的人骨等……在此地住了四晚后西行,有當巴惹河(ltam pa ra)、瑪卓嘎雪山(ma dro ka),均為烏仗那范圍?!?4頁)
……居烏仗那五個月,在多瑪塔拉城未住多久,從烏仗那圣地回來后,……看見熱弭夏日(ra mi sha ri)圣地?!藭r,貝玉說道:“現(xiàn)信仰已滿足,回西藏”。仁波且言:“不遠千里,不顧生命到此地,非常有意義?,F(xiàn)住一段時間,至少也要住一年半載。”貝玉回答:“您不回的話,請送我去迪爾胡特。”送至迪爾胡特,……(95頁)
……在此地住了兩晚后到烏地(dbur),與商人結(jié)隊前行,抵大尸林?!粘痰阶巫吭╮tsi kro T)?!?6頁)
……又一日程抵二十四圣地之一熱弭夏日。……此地,克什米爾河向西流淌。在多木巴(rdo mu pa)峽谷行走九日抵達克什米爾。克什米爾地方如手掌平坦,東西長,北有清澈的嘎瑪拉熱(ka ma la ra)湖泊?!?7頁)
從熱弭夏日行一個月,抵克什米爾文明圣地釋納嘎熱城(shri na ga ra)。從前有36戶萬戶,現(xiàn)被蒙古摧毀只有13萬戶。(98頁)
……懷疑是蒙古的間諜,被抓捕,但后來逃脫了?!?00-101頁)
又至克什米爾赤甸頂香(khti stan gyi ding shing),此后東行一個月,抵克什米爾赤甸瓦迪布(khti stan wa ti pu)……(102頁)
……此后抵阇爛達羅,住了幾晚??耸裁谞柕纳倘藛柕溃骸澳闶钦l?從哪里來?”鄔堅巴答道:“我是西藏的僧人,赴烏仗那朝圣,回來時路過克什米爾?!薄?03頁)
烏仗那幻化之地,去了二十四圣地之第九個圣地。……(104頁)
……此后抵阿里芒域、芒域之西納(sna)地。……(105頁)
這是鄔堅巴第一次赴南亞諸地的行程路線和所見所聞。他主要游走于烏仗那、克什米爾、印度、尼泊爾等地,目睹了烏仗那受到蒙古侵略后的社會狀況,以及南亞各地的風土人情。
關于鄔堅巴赴烏仗那的路線,陸水林認為,鄔堅巴很可能是在進入佐吉山口前折入馬羅—瓦布德旺河谷,溯奇納布河而上,越犍陀羅山,至屈露多國,然后到達賈達爾。[6]據(jù)《行記》,鄔堅巴在烏仗那住了5個月后,便去了克什米爾,然后又去了賈朗達爾,從賈朗達爾返回到拉達克。[7]
……雞年前往金剛座(即金剛座)。(132頁)
……在尼泊爾塔嘎梅(tha'ga'me)地方,……此時,金剛座寺寺主、瑪嘎達地方國王咱亞布嘎先(dza ya po ga shen)……。(133頁)
……抵達尼泊爾谷地?!蟾坝《龋执蟪鞘械蠣柡?,此城國王為冉香(ram shing)。(134頁)
……仁波且用棍棒打冉香國王。……之后來到一座外道寺廟,其中有大自在天石像。(135頁)
……來到金剛座,看見菩提樹。產(chǎn)生無限的敬仰之情,撲倒在地,熱淚盈眶。……(137頁)
……雞年水月十五日,聽說外道要祭祀瑪哈博底(ma hA bho dhi),為一看究竟,便住于瑪哈博底旁?!?39頁)
金剛座的北門由大神象鼻天(tshogs bdag)守護,東門由瑪哈嘎拉(ma hA ka la)守護,西門由一龍神守護,但仁波且說未看到?!?141頁)
……此時與班智達們交流,說起西藏也有佛教,他們非常興奮?!?42頁)
……從金剛座返回的路上腿腳疼痛。(144頁)
……渡過一條大河,……抵達尼泊爾腹地?!?45頁)
抵嘎塔梅時,……抵達吉祥德慶頂寺(bde chen steng),并住于此。……(146頁)
……此時,瑪嘎達金剛座(ma ka ta rdo rje gdan)的城墻被蒙古兵毀壞,寄給雜納嘎爾巴(dznya na ghar pa)一些物資,桑林王(zangs gling gi rgyal po)、亞澤王(ya tshe'i rkyal po)、尊者竹欽仁波切,從各自修繕,金剛座之北門遂被稱為西藏門(bod kyi sgo)。(166頁)
以上是鄔堅巴第二次赴南亞地區(qū),此次行程較短,記錄的內(nèi)容也較少,其主要目的是朝拜印度的金剛座。
與此同時,皇帝派來金字使者,準備攻打尼泊爾。尊者多次勸阻,言明不能攻打尼泊爾,攻打無意義。并撰寫了《水系之鬘》(chu bo rabs kyi phreng ba)、《王統(tǒng)之鬘》(rgyal bo rabs kyi phreng ba)和贊頌皇帝的格律詩,送給使者。另想盡各種辦法,阻止了攻打尼泊爾。
……七十余名僧眾從吉隆出發(fā),抵達尼泊爾宗(bal bo rdzong)。(171頁)
……至尼泊爾與印度交界處,在瑪哈布巴達(ma hA par pa ta)……后抵迪爾胡特城,……又至恒河。(172頁)
至瑪嘎達金剛座,向佛陀靈塔敬獻金箱?!?73頁)
……向佐蓋教派人士施法。……(174頁)
……安全抵達尼泊爾腹地。此時,西藏發(fā)生饑荒。冬天,幾千名西藏人集聚在尼泊爾,不知如何是好。便請求竹欽仁波切、博扎(bho T)班智達、薩迦派格西三人,幫助他們向尼泊爾巴若(bha ro)求情?!_迦派格西說到:“這些可惡的西藏人逃避薩迦派的賦稅而到此地”……(176-177頁)
……又抵達尼泊爾宗……(178頁)
……又到尼泊爾吉隆地區(qū),在城郊的森林中修行?!?79頁)
……在芒域吉隆哈崗(shar gangs)山頂,修建德勒頂(bde legs steng)寺?!?80頁)
這是鄔堅巴第二次赴金剛座朝拜,對行程路線和所見所聞的描述也較少。但其中有一非常重要的政治事件,就是鄔堅巴極力勸阻皇帝攻打尼泊爾,并撰寫了相關典籍。最終元朝皇帝也未攻打尼泊爾,鄔堅巴起到了關鍵性作用。關于這一歷史事件,《賢者喜宴》載:“元朝皇帝忽必烈打算道經(jīng)吐蕃向尼婆羅和印度進兵,派遣金字使者前來察看道路。鄔堅巴撰寫了《水系之鬘》和贊頌皇帝的頌詞,強調(diào)軍隊無法通行,勸阻不要攻打尼婆羅和印度,使印度、尼婆羅和吐蕃避免了戰(zhàn)爭的恐懼。但如此功績很少有人知曉。”[8]如此看來,《鄔堅巴傳》所記述的內(nèi)容與歷史事實相符。
《鄔堅巴傳》涉及南亞地區(qū)的諸多地名,因藏文書寫的變異,有些地名現(xiàn)在很難一一對應。陸水林先生對大部分地名進行了考證和探討,論據(jù)確鑿,分析有理有據(jù)。因筆者水平有限,無法對其進行一一分析,讀者可參閱陸水林先生的論文。
鄔堅巴應元朝皇帝忽必烈之邀,赴內(nèi)地拜見皇帝,這一歷史事件在傳記中也有所記述。這部分內(nèi)容黃顥先生只翻譯了很少的一部分,現(xiàn)將主要內(nèi)容翻譯如下:
……此時,威震世界的忽必烈皇帝聽聞竹欽仁波切學識淵博、功績卓著,未請示卻派官員恩西勒(in byi lag)前去邀請,未遂?!笥峙晒賳T果容且(go ron che)邀請未果。又派特木(thu mu)邀請,還是未答應?!笥峙晒賳T納格達(ni gu ta)前去邀請,對侍從宣讀圣旨:烏拉自行規(guī)定,任何人不得限制尊師鄔堅巴使用烏拉。(225頁)
……水龍年七十三歲時,由97名侍從陪同前往元大都,一路戒葷?!?26頁)
抵拉薩,居于拉薩上部的河壩處,與王子鐵木爾布哈(rgyal bu the mur bho ga),以及前來迎請的使者鄂西勒(i byi la)會面?!?228頁)
……應香(zhang)仁波切之邀,抵貢唐(gung thang)?!种僚矶啵╬hod mdo)?!?30頁)
……之后抵德垅(stag lung)?!竭_丹('dam)地?!?31頁)
之后抵達多康(mdo khams)?!鹫叩竭_臨洮(shing kun)時,按漢地禮儀舉行隆重的歡迎儀式和宴會。一行人換上新裝?;实巯轮迹赫堅诖说鼐影朐禄蚨?,由朕提供費用。但尊者未聽,只留宿三日?!?32頁)
……皇帝下令,臨洮以下,較大的城堡街道打掃干凈,街道兩旁用簾布裝飾,各家戶門口支起的大銅金鍋里香煙裊裊,人們穿著盛裝,載歌載舞,歡迎尊者一行。尤其是抵達特斯佳木(the se'ja'mo)時,佛教僧人、苯教僧人和漢地和尚、皇帝一行,三支隊伍一并歡迎?!?33頁)
……至大都。……尊者一行未下馬抵達王宮。(234頁)
……拜見皇帝,供奉神水。此時皇帝言道:“尊師之名早有耳聞,因此多次派人邀請,為何遲遲未至?朕的右手受傷,雙腳疼痛,手腳疼痛難忍,之前僧人、密咒師森香(sngags pa zin shing)等用盡各種辦法未果,現(xiàn)尊師是否有辦法?”竹欽仁波切看了后說道:……(235頁)
在皇宮只住了一個半月,未拿任何布施,由諾果(no go)大人護送返回?!?40頁)
之后,同意不限制烏拉數(shù)量。由使者一直送至布扎。命令何多加莫且(hu dol'ja'mo che)、地方官員安全送達。眾多大人護送前往?!?41頁)
此時,抵達文殊菩薩的宮殿、稱為藏藍先山(ri bo rtsing lam shan)的五臺山,進行各種供奉。對留駐此地的一些尊師和禪師(bsam gtan),眾多西夏人進行勝樂灌頂?!种料穆欂暩拢╞ya gngal gong ga)?!蟮诌_黃河邊的嘎瑪加(skar ma rkyal)。(243頁)
……之后沿著驛站('ja'lam)前行,于當年抵達吉祥布扎寺。(244頁)
從傳記可知,鄔堅巴在忽必烈皇帝的多次邀請之下,無奈在耄耋之年前往中原,拜見當朝皇帝,并為其治病,為皇室講經(jīng)弘法。雖皇帝極力挽留,鄔堅巴卻毅然返回西藏,分文未取達官顯貴的各種布施,顯示出其獨特的人格魅力,讓皇室眾人敬仰不已。
《鄔堅巴傳》不僅描寫了鄔堅巴游歷南亞和中原的情況,而且也對傳主游歷西藏各地的情況進行了描述。傳記的首尾是傳主在西藏的游歷,中間部分為其赴南亞的情況。其中西藏部分占全文篇幅的三分之二,鑒于本文的主題,未翻譯這部分內(nèi)容。鄔堅巴長期行走于西藏各地,講經(jīng)說法、修建寺院、調(diào)解糾紛、著書立說、修行體驗,弘揚佛法,利益眾生。游歷的內(nèi)容涉及西藏各地的地名、人名、寺院以及宗教文化和歷史事件,這對于我們了十三世紀西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宗教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但因是十三世紀的著作,有些內(nèi)容解讀比較困難,尤其是一些地名,無法與現(xiàn)在的名稱相對應。
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連接亞洲、非洲、歐洲的重要路線,也是我國與周邊國家之間政治、經(jīng)濟、文化進行交流的主要通道。青藏高原也存在一條絲綢之路,歷史上稱為“吐蕃絲綢之路”或“唐蕃古道”。吐蕃絲綢之路出長安經(jīng)青海、過西藏直達印度,縮短了中印交往的路程?!爸劣诔跆浦杏〗煌ǖ牧硪粋€特點:走西藏、尼泊爾路,這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里有足夠的例證可以證明?!诙虝r間內(nèi)這樣多的人走尼波羅道,是空前的,也是絕后的。之所以走這條路,同文成公主到西藏有密切關系?!缎諅鳌氛f:‘蒙文成公主送往北天’。可見一斑?!盵9]吐蕃之路,歷史上曾經(jīng)是中外貿(mào)易與文化交往的重要途徑,曾補充甚至一度替代沙漠絲綢之路在中西交往中的地位。吐蕃絲路促進了內(nèi)地與青藏高原,中國與南亞、西亞等人民的友好往來與文化交流。[10]自唐至元明清民國各個時期,不計其數(shù)的西藏學者和佛教高僧沿著絲綢之路,冒著生命危險,歷經(jīng)千辛萬苦前往南亞地區(qū)學習、求法和朝拜,大多數(shù)人榮歸故里,少數(shù)人卻因瘟疫、氣候、時局動蕩等原因命歸黃泉,同時也留下了許多記錄他們生命印記的珍貴文本史志,“路書”就是其中的類型之一。
自唐吐蕃時期至近代,我國西藏與南亞喜馬拉雅地區(qū)的文化交流與傳播從未中斷,持續(xù)影響。其中,既有印度、尼泊爾等地學者赴西藏講經(jīng)說法,也有中國西藏學者赴印、尼各地留學求法。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中國西藏赴印度等地求學者可達五六百人,翻譯了數(shù)以千計的佛教經(jīng)典和其它相關典籍,極大地豐富了藏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與內(nèi)涵。與此同時,赴印度留學和朝拜的藏族學者們也撰寫了諸多類似于游記體的各種文章,介紹當?shù)氐恼螝v史、宗教文化、風土人情等,文章內(nèi)容基本為作者親眼所見,因此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可信性,為后人研究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印度學者A·S·阿勒塔卡爾說道:“和法顯、玄奘、義凈一樣,達瑪斯瓦敏(即恰譯師曲吉貝)是一個佛教徒。但是他來自西藏地方并非中國內(nèi)地。從公元600年至公元1300年西藏與印度北方有眾多交往。這期間數(shù)百名印度僧人去到雪域高原,但是他們顯然過多忙于將梵文的佛教著作譯成藏語,難于找到時間給我們留下他們所到國家的記述。一些藏族僧人訪問印度,在那爛陀或超戒寺學習,回去后將他們所學的成果奉獻給他們的同胞。恰譯師曲吉貝似乎是他們中記述了關于印度和她的人民、習俗與社會情況的唯一的一位?!盵11]恰譯師(1197-1264)和鄔堅巴同是十三世紀人,前者略早于鄔堅巴,其傳記在印度等地頗有影響。然而,無論從篇幅、內(nèi)容等各方面看,《鄔堅巴傳》一點也不亞于《恰譯師傳》,前者不僅記錄了南亞地區(qū),而且對中原和西藏做了大量記載,內(nèi)容更為豐富。這兩本傳記可填補法顯《佛國記》、玄奘《大唐西域記》、義凈《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等之后,南亞地區(qū)歷史的空白,為構建南亞地區(qū)歷史提供有力佐證。
清代學者敏珠爾四世降白曲吉丹增赤列的《世界廣說》,更是一部涉及面廣、內(nèi)容豐富的“路書”。全書以游記的形式進行描述,介紹了印度等南亞地區(qū)、中國西藏和內(nèi)地、歐洲、大洋洲和美洲國家地區(qū)的重要城鎮(zhèn)、山川河流、湖泊海洋、動植物、政治組織、民族分布、人種膚色、語言服飾、風俗習慣等,儼然是一幅1830年代的世界地理志,比近代中國第一部系統(tǒng)的世界地理志《海國圖志》還早十幾年,其價值不言而喻。
民國時期的作品《智游列國漫記》,是藏族“路書”的巔峰之作。其作者更敦群培在印度、錫蘭等南亞地區(qū)生活了12年,可稱得上一位南亞專家。他撰寫了包括上文在內(nèi)的《印度諸圣地游記》《拉薩至大吉嶺游記》《印度地志》《印度地志補編》《世界廣說》《世界知識讀本》《印度圖說》等,并翻譯了《羅摩衍那》等著作?!案厝号嘣趯τ〔厣鐣v史文化進行考察研究的同時,也非常重視印藏兩種文化的交流與溝通?!?0世紀上半葉的中印文化交流史上起到了重要的橋梁作用,為向國外出傳播藏文化,向西藏傳播印度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盵12]
正如前文所言,西藏有一大批具有“路書”性質(zhì)的文獻史料,其中《鄔堅巴傳》最具代表性。這些文本對于研究絲綢之路沿線歷史文化、中國西藏與南亞地區(qū)的文化交流、中國邊疆歷史地理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和學術資源,值得學界進一步深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