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電信網絡詐騙與反詐騙說服機制研究

2022-02-04 20:25:49黃小英
廣西警察學院學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詐騙分子犯罪

黃小英

(福建警察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7)

當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高發(fā)態(tài)勢已改變刑事案件的類型結構,成為全民公害。雖然公安機關已經不斷開展專項打擊行動,但是詐騙犯罪總體形勢依然嚴峻,打擊不力的局面甚至助力滋生了一系列上下游灰黑產業(yè),反哺增強了此類犯罪向精準高效化方向發(fā)展,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穩(wěn)定,亟需出臺以防控為主的反詐騙犯罪治理新模式。根據(jù)筆者近兩年對X市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中心的持續(xù)調研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發(fā)告示、揭騙術等線下線上“一對多”的反詐騙宣防模式,在不斷升級的騙術面前起效甚微。因此,在應對網絡犯罪仍處于“守勢”的情況下,為擺脫預防和懲治的被動局面,需要改變傳統(tǒng)犯罪治理的“發(fā)生—反應”模式[1]。積極聚焦犯罪前端詐騙分子成功說服被害人給付財產的話術技巧,深入挖掘詐騙升級與說服策略之間的聯(lián)系,關注說服理論在詐騙與反詐騙復合關系中的賦能,并尋求二者之間的能量轉換,以夯實防守端的反詐騙說服勸阻能力,進而壓縮此類犯罪的生存空間,彌合被詐騙文化撕裂的不信任創(chuàng)傷,提升社會整體契合度。

一、理論基礎

(一)說服學概述

說服學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臘時期,通過說服而影響和控制他人的修辭術被奉為最高智慧。“說服”是指說服者出于某種目的,通過運用一定的語言技巧和溝通手段,來改變被說服者的態(tài)度和行為,使之遵從說服者的邏輯思維[2]。說服學作為一門新興邊緣性學科,在政治、經濟、教育、談判、傳教、審訊等領域無處不在,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說服對說服者的能力要求極高,要在掌握對方心理的基礎上,適時調整談話方向,最終使得對方跟著自己的邏輯思維運轉[3]。對戈培爾、施特賴歇爾和其他一些納粹鼓吹分子來說,說服他人似乎不難,說服數(shù)百萬人成為他們屠殺猶太人的同謀[4]。從這個意義上說,電信網絡詐騙分子應該也深諳其道,才會讓眾多被害人陷入騙局,不可自拔。

(二)影響說服效果的因素

說服發(fā)生作用的途徑主要有兩種:中心途徑和外周途徑。其中前者注重論據(jù)的信服力,引發(fā)持久的認同,而后者關注的是能引發(fā)被說服者喜愛和接受的外部線索,所產生的說服效果一般都是暫時性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多采用外周途徑,詐騙分子通過言語與溝通技巧在短時間內讓被害人對自己產生認同,一旦行騙目的達成,就馬上切斷與被害人的聯(lián)系。個別案例出現(xiàn)多次重復受騙的情況,或者一些“殺豬盤”詐騙被害人即使財產損失嚴重仍不愿承認自己已受騙上當,說明外周途徑在產生說服效果上也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導致暫時性認同向虛假持久性贊同轉變。

不管是更具理性的中心途徑說服,還是起效更快的外周途徑引發(fā)的暫時性認同,都是成功改變被說服者態(tài)度和行為的范例。社會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除說服途徑之外,說服者、信息內容、溝通方式和被說服者是左右說服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其中迎合被說服者的偏好被認為是提高說服者可信度一個重要指標。除此之外,能喚起愉悅情感、壓制理性的信息內容,比較有利于增強說服力,而喚起恐懼效應的同時伴隨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則容易說服對方放棄不良習性,如鼓勵戒煙等。溝通方式對說服效果的影響差異主要體現(xiàn)于主動參與或是被動接受,精準上門勸阻情境中的潛在被害人多屬于被動接受方,說服難度更高。最后,被說服者在接收信息之后所激發(fā)出的思維反應方式是影響說服效果的另外一個關鍵因素,因此,戒備心強或態(tài)度穩(wěn)定性高的個體更不容易被他人所勸服。

(三)說服理論視角下的詐騙與反詐騙

理性選擇理論強調犯罪人是在綜合評估各種個人因素與情境因素后,才著手實施或不斷調整犯罪方式的。以說服理論視角考察詐騙與反詐騙行為,將有助于我們在研究詐騙分子不斷根據(jù)犯罪情境調整并提升說服策略的基礎上,切實提高反詐騙說服勸阻的精準度與實效性。

作為“騙術與技術疊加”的新型犯罪形式[5],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過程雖然借助了高新技術,但其犯罪目的的落地,仍然有賴于詐騙分子與被害人之間的言語交際過程,即說服被害人相信表象就是本質[6]。從言語交際的視角看,詐騙與反詐騙都是具有明顯意圖的說服過程。在“說服”一詞中,“說”是表達使人充分相信的手段,“服”是“說”的最終目的。該詞作為社會交往中的普遍現(xiàn)象并不存在是非之別,但反詐騙主體與詐騙主體的說服目的是正邪兩立的。因此,厘清詐騙說服與反詐騙說服的理論邊界及其在實踐中的應用機制,是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現(xiàn)象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詐騙說服是促成被害人付諸轉賬行為的“洗腦”過程,為實現(xiàn)這一目的,詐騙分子積極迎合被害人的心理需求,消除不利于說服的各種障礙,使被害人在人為制造的“緊張”情境下給付財產;相比而言,勸阻說服似乎要容易得多,是說服對方抵制誘惑、保全財產的行為。但實踐證明,前者的成功率遠高于后者的關鍵原因在于言語包裝,前者將騙取錢財?shù)膼阂怆[藏于“帶你致富”“救你于水火”的外衣下,而后者雖心懷善意,但疏于包裝的說服經常讓被說服者產生“他就是見不得我好”“這人怎么這么煞風景”的誤解。如果所有的說服都先亮出底牌用意,那我們的探討就沒有意義了。因此,揭開詐騙主體的惡意應該成為勸阻說服的首要目標。

二、電信網絡詐騙說服得逞的原因

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行為涉及事項復雜,按照犯罪學對犯罪原因的分析,關涉犯罪人、公民個人信息的泄露者、通信、銀行、公安等諸多方面的問題[7],理論上犯罪難度較大。但詐騙分子善于利用被害人心理,誘騙被害人陷入錯誤認知后自愿交付財物,即詐騙分子與被害人達成事實上的合作,攻破預防電信網絡詐騙的層層防線,使詐騙罪既遂[8]。通過觀測被害人積極配合行為背后的心理,不論是趨利還是避害,只要將本應嚴加保管的財產交付給他人,就代表其態(tài)度和行為發(fā)生了重大改變,意味著詐騙分子的騙術成功發(fā)揮了說服效果。基于對當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成功率居高不下現(xiàn)狀的考察,運用說服學理論深入剖析詐騙分子與被害人之間的言語交際行為,將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洞悉詐騙分子的說服機制,以期將之借鑒于反詐騙說服勸阻機制的構建中來。

(一)逐利心理刺激騙術提升

日常生活理論認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形成和變化的前提是存在一定數(shù)量的無業(yè)人員且在高報酬、低風險的誘惑下愿意成為犯罪者。少數(shù)失業(yè)人員成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潛在犯罪行為人[9]。

這些潛在犯罪行為人將詐騙侵財犯罪當成謀生的手段,在迫切獲利的心理刺激下,不斷研發(fā)升級騙術,并逐步產生聚合效應,利用高額回報成功吸引了一批掌握高新技術的人員,將這種“騙術與技術疊加”的新型犯罪形式發(fā)揮到極致。如許多冒充公檢法的詐騙案件中,詐騙分子經常比真警察還像警察,推本究源,原因在于他們充分研究并利用了老百姓對警察的“刻板”印象,從感性認識出發(fā)設計了許多小伎倆,誘使被害人在短時間內遵從他們的指令。

(二)篩選客戶實現(xiàn)降維打擊

早期的詐騙慣用“海騙”手法,以低成本篩選行詐對象。如詐騙分子故意群發(fā)讓人看到后回撥電話的詐騙短信,內容漏洞百出,大部分人都會一眼看穿,不予理會,甚至嘲笑詐騙分子的手段并不高明。但這其實是詐騙分子進行客戶篩選的套路,只要1000個人中有3個防范意識薄弱的被害人被誘惑并回撥了電話,詐騙分子就可以實現(xiàn)快速篩選目標客戶的目的,輕而易舉地說服這3個人給付財產。實戰(zhàn)案例顯示,詐騙分子為了提高成功率,除了會通過主動暴露破綻,提前將防范意識較強的非“潛在客戶”過濾掉,還會通過分類精準篩選,留下那些被急需用錢或急于找對象的焦慮心理所蒙蔽而失去理性判斷的被害人,從而大大降低詐騙說服的難度系數(shù)。

(三)訴諸外周途徑引發(fā)愉悅體驗

外周途徑是說服發(fā)生作用的方式之一,強調通過引發(fā)被說服者喜愛和接受的外部線索來達到說服目的。經過層層篩選進入詐騙包圍圈的“潛在客戶”一般都有一個共同特征:防范意識與理性邏輯思維能力差。這樣的個體在接收信息時,不關注信息本身是否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論據(jù),更關注那些讓人不假思索就接受的外部線索。因此,詐騙分子在編制騙術劇本時,會努力使其符合目標被害人的思維特點,更強調感覺而非邏輯。如冒充貸款類詐騙,就刻意強調無抵押、審批快的特點;“殺豬盤”類詐騙,就虛構各種外在吸引力,以迎合被害人情感空虛的需求。詐騙分子正是通過訴諸說服的外周途徑,引發(fā)對方的愉悅情緒體驗,使其不投入或極少投入理性分析,快速完成騙取財物的目的。

(四)預先示警增加說服籌碼

隨著反詐騙大數(shù)據(jù)平臺的應用,詐騙分子為了防止正在實施的詐騙行為被警方發(fā)現(xiàn)導致前功盡棄,還會進行一些反向警示操作。如冒充公檢法的詐騙分子為了防止有真警察打電話或者上門勸阻,在詐騙過程中會先給被害人打“預防針”:“你這個案件高度保密,可能會有警方的內鬼上門打探消息,如果有自稱警察的聯(lián)系你,千萬不要說你接到了什么電話,否則,他們可能立刻逮捕你?!比绱艘粊?,既拉近了與目標“客戶”間的距離,使其產生先入主為的好印象,同時也為說服成功增加了籌碼。

三、反詐騙說服勸阻困境

根據(jù)筆者觀察,在傳統(tǒng)大面積地發(fā)告示、揭騙術起效不明顯的情況下,大數(shù)據(jù)技術給反詐騙宣防勸阻工作注入了一定的活力,但囿于上門勸阻人員說服技巧有限,反詐騙勸阻工作經常陷入困境,被拒之門外的情況時有發(fā)生。下面將結合一個上門勸阻失敗的案例,厘清當前說服勸阻工作面臨的困境,以期更好地調整工作方向與重點。

基本案情:張女士(以下簡稱“小張”),32歲,大學本科學歷,某學校老師,因遭家人催婚在珍愛網認識了“高富帥”網友孟先生(以下簡稱“小孟”)。兩人經過幾個月的網聊后,關系急劇升溫,小張確認小孟就是她心中的理想對象。近來這個理想對象時不時給小張描繪兩人未來的美好生活,并秘密推薦給她一個外匯投資平臺,宣稱會幫助她利用系統(tǒng)漏洞投資獲利。小張聽信“愛”的謊言,在小孟的指引下登錄平臺,前期操作果然獲利頗豐,也可順利提現(xiàn),為此小張深信不疑,便投入自己全部積蓄,并準備向周邊朋友借款追加投資。大數(shù)據(jù)平臺及時捕獲了小張頻繁登錄可疑APP的行為,快速研判后做出了派人上門勸阻的指令。

說服勸阻過程如下。

勸阻主體:您好,我們是XX派出所的輔警(試圖增加說服者可信度),您是張XX女士嗎?請開一下門。

小張:你們是什么人?為什么來找我?(沒開門,增加可信度失?。?/p>

勸阻主體:噢,我們是派出所的,您最近有沒有跟陌生人交往?(心虛,開始迂回)

小張:沒有啊。

勸阻主體:您最近有沒有在什么投資平臺進行投資呀?(急于開門見山)

小張:……沒有啊,你們怎么會問我這個問題?(警惕)

勸阻主體:要不您先開一下門好嗎?我們當面聊一下,我們就是擔心您是不是被騙了,現(xiàn)在外面騙子很多的。(表達善良意圖)

小張:騙子?我沒有遇到騙子呀。(還是沒開門,排斥)

勸阻主體:我們不是說你遇到騙子了,我們就是擔心,您最近真的沒有遇到什么特別的事?(追問)

小張:真的沒有,我一直好好的,如果真的有事我會去找你們的。(排斥)

勸阻主體:您再認真想一想,比如說您最近有沒有在網絡上投資理財什么的?(泄露工作機密)

小張:奇怪了,我有沒有投資理財關你們什么事?而且,這不是我的自由嗎?(反感)

勸阻主體:這確實是您的自由,但我們也是為了您好。(詞窮)

小張:誰知道你們是不是真的為了我好!我現(xiàn)在就很好,所以你們不要再來打擾我了。(拒絕溝通)

勸阻主體:你這人怎么這么固執(zhí),如果不是為了您好,我們干嘛還來上門?(著急上火)

小張:誰知道你們是為了什么,再見,不送?。ㄕf服勸阻失敗)

以上案例是典型的“殺豬盤”詐騙,雖然大數(shù)據(jù)研判做出了高危預警,但由于上門說服勸阻技巧不足,不僅勸阻失敗,還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警民矛盾。筆者結合大量實戰(zhàn)案例分析發(fā)現(xiàn)反詐騙說服勸阻面臨如下問題。

(一)首因效應的負面影響

如前所述,潛在被害人絕不是詐騙分子口中所稱的“天選之子”,而是被精心篩選過的目標客戶,這個理性思維有限、防范意識薄弱的群體,在詐騙分子精心編制的騙術洗禮下,對詐騙分子產生了先入為主的認同感。當勸阻人員著急對其進行說服時,詐騙說服產生的首因效應導致潛在被害人對勸阻產生排斥,從而影響了勸阻說服的正常發(fā)揮。研究表明,只有當前后兩個信息間隔一段時間呈現(xiàn),第二個信息才可能產生近因效應,顯然反詐騙事后勸阻不占先天優(yōu)勢。同時,排斥勸阻還是被動語境的一個重要表征,一般來說,被動接受的信息效力不如主動習得的,而潛在被害人作為被動接受勸阻的對象,對勸阻主體和信息產生排斥符合其在被動情境下的應激反應。

(二)外周途徑啟動失敗

鑒于潛在被害人邏輯性欠缺的特征,反詐騙說服應該通過增加可信度、提高吸引力、喚起好心情等外部線索來提升說服效果。反觀我們的說服勸阻主體,經常固守常規(guī)地認為警察身份即代表著權威,上門勸阻時不但怠于提高吸引力,而且當自認為出于好意的勸阻遭到潛在受害人置疑時,就著急上火甚至責怪對方,導致被勸阻者的好感降低。有學者指出,“大水漫灌”式的宣防可能會激發(fā)受眾潛意識的自我保護機制,使其不容易接受來自外界的勸阻。因此,反詐騙說服勸阻更應該向外周途徑借力,而非拒之。

(三)勸阻主體可信度不高

當前參與反詐騙宣防勸阻的主體基本上是一線社區(qū)民警,他們同時還肩負著排查社會治安隱患、處理糾紛、重點人口管控、重大活動安保等繁雜的警務活動,力不從心在所難免。在難以大規(guī)模增加警察編制的形勢下,為解決警力不足這一實際問題,輔警可作為一種補充活躍在反詐騙宣防一線[10]。除此之外,社區(qū)工作人員、志愿者也是反詐騙宣防隊伍的重要組成力量,他們作為宣防主體在可知覺的專家性與信賴性上的不足,大大降低了說服的整體可信度。除此之外,宣防主體在情緒的管理、話術的完備、勸阻的策略上和詐騙分子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導致我們在審視雙方的力量對比時往往力有不逮。

(四)內在動力機制不足

動機是激發(fā)和維持個體活動的內在心理過程,在歸因理論視域下,內在動力不足是宣防勸阻工作陷入困境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根據(jù)筆者調研結果顯示,一線勸阻主體對說服質量普遍關注度不高,勸阻是否成功不關乎其切身利益,導致勸阻內在動力與詐騙說服動力之間存在巨大的鴻溝。正因為如此,詐騙分子的騙術水平處于不斷升級更新狀態(tài),而反詐騙工作總陷入拼命追趕的尷尬境地。因此,“提升話術、增強動力”應該成為反詐騙勸阻工作下一步要解決的命題。

(五)反向示警增加說服難度

實踐證明,試圖說服被預先警示過的人改變態(tài)度與行為的難度較高,特別是要說服對方放棄讓其引發(fā)愉悅體驗的習慣或行為時,勸阻就會遇到對方事先準備好的防御而敗下陣來。如上述詐騙案例中,當勸阻主體詢問潛在被害人是否有網絡投資行為時,詐騙分子的預先示警機制——“理財系統(tǒng)漏洞是秘密”被觸發(fā)了,同時潛在被害人為“愛”投資獲利引發(fā)的美好遐想,為其構筑了強大的防御機制,人為增加了勸阻難度。

四、反詐騙說服勸阻機制的構建

為切實提升說服效果,反詐騙說服勸阻機制的構建應首先回答下面兩個問題:一是如何將說服基本要素融入勸阻體系,盡可能通過提高說服者的吸引力,強調信息的可信度,引發(fā)被說服者的好心情效應等,使說服深入情感思維之中;二是如何借助新媒體工具,使說服理論不斷適應反詐騙宣防勸阻工作的價值需要而保持活力。從這個意義出發(fā),說服勸阻機制本質上應該是話術機制、培訓機制與動力機制的有機整合,其中話術機制是核心,培訓機制和動力機制作為兩個側翼為其助力。

(一)構建核心話術機制

有學者提出意識形態(tài)說服機制是通過理論說服、事實說服、價值說服、話語說服和藝術說服這五個核心要素來實現(xiàn)的[11]。如果考慮到潛在被害人邏輯性差的特征,決定反詐騙說服話術機制運行質量與功能的應該是說服在敘事、表達與渲染三個方面的張力。

1.敘事機制

敘事機制解決的是勸阻話語內容體系上的編排問題,即通過調動外周線索使對方認同并喜愛敘事中的角色,達到增強故事說服效果的目的。反詐騙說服在構建敘事機制時要突破以往權威說教式的話語,借鑒詐騙說服最擅長的“講故事”能力,消除受眾心理上的話語隔閡。一方面,通過講述第三人受騙上當?shù)墓适陆衣对p騙分子的險惡用心,排除詐騙說服預先示警產生的干擾,拉近與潛在被害人間的距離;另一方面,通過貼近大眾、故事性極強的信息傳輸,喚起對方的積極參與感,極大地擠占更多的心理資源,減少負面認知反應的空間,進而減少反駁動機[12]。

2.表達機制

表達機制通過調動外周線索,為敘事編排的內容搭建有效的傳播路徑。反詐騙說服勸阻要改變以往單方面嚴肅、單調的宣講形象,謀求話語表達方式的藝術性。一要積極搶占新媒體傳播形式,拓寬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敘事傳輸上的應用空間,綜合運用文字、圖像、影像、視頻等方式,多元融合,喚醒受眾的積極情感體驗,實現(xiàn)表達方式上的多樣性[13];二要注意處理好說服勸阻過程中的攻守問題,摒棄過去一味地“防”“堵”“限制”的單面灌輸,多用雙面互動式的溝通疏導化被動為主動;三要講究說服勸阻的時機與尺度,在研究潛在被害人具體受騙心理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時機與方式,努力實現(xiàn)敘事傳輸與說服勸阻的深度融合,同時,還要注意把握尺度,講究語言的合法性與正當性,強化專業(yè)性與規(guī)范性。繼續(xù)簡單生硬地進行文字或話語信息的疊加呈現(xiàn)與“灌輸”,顯然是無法發(fā)揮說服理論在反詐騙勸阻工作中的優(yōu)勢作用。

3.渲染機制

渲染機制為敘事內容與表達方式披上“動之以情”的外衣,詐騙說服正是因為深諳其道,懂得迎合被害人的情感需要而屢屢得逞。因此,反詐騙勸阻也應該講究情感烘托渲染的作用:一要尊重對方的認知水平與思維模式,不因對方沉陷騙局或執(zhí)迷不悟而拒斥之;二要營造貼合對方情感需求的說服氛圍,結合敘事傳輸進行感性說服,引發(fā)對方情感上的共鳴;三要注意通情達理,努力創(chuàng)設安全、互信的人際關系;四要注意提升個人信譽證明力,借助良好的個人道德感、審美感等激發(fā)受眾產生積極的情感聯(lián)想,在故事傳輸與勸阻行為間建立起正向的信任關系。

(二)構建長效培訓機制

反詐騙說服勸阻不同于一般社會性勸阻行為,由于勸阻主體身份的特殊性常使其帶有一定的行政強制性,如果再疊加上詐騙分子的預先警示,其難度是不言而喻的。為提升說服勸阻的預期阻斷率,每一個勸阻從業(yè)者都需要自我增能,加強組織學習,培育勸阻專業(yè)能力。常見的方式是由各地反詐騙中心牽頭組織內部培訓或參加外部研討,但目前這方面的工作都還停留在零散、不成體系的階段。

系統(tǒng)、成熟的長效培訓機制的構建,一要考慮經費投入問題,各防治部門在勸阻話術培訓上的投入要比肩犯罪團伙在詐騙話術上的投入;二要解決研發(fā)乏力問題,在社會治理格局論的指引下,由公安部黨委牽頭搭建內部實戰(zhàn)專家與外部研究人員聯(lián)合研發(fā)平臺,扭轉反詐騙說服話術長期處于弱勢的不利局面;三要明確輪訓機制問題,立足反詐騙實戰(zhàn),倡導并優(yōu)化“傳幫帶”機制在全員輪訓目標上的運用;四要落實考核機制問題,堅持實戰(zhàn)檢驗標準,方能保障培訓機制長效運行。

(三)構建持續(xù)動力機制

反詐騙說服勸阻的動力機制,即勸阻主體在實施勸阻行為的過程中所遵循的內在動力邏輯,包括內生動力和外源動力兩個方面。

一是內生動力機制的構建?!耙匀嗣駷橹行?,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力量源泉”這句話很好地詮釋了警察職業(yè)的內生動力機制,即服務人民。每個同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做斗爭的警察都必須以這一職業(yè)價值觀為指引,才能打破劣勢鎖定狀態(tài),創(chuàng)新發(fā)展反詐騙說服勸阻能力,變被動打擊為積極防守,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自身治理能力的現(xiàn)代化。需要注意的是,職業(yè)價值觀要內化為動力源泉,必須先完成認知層面的轉化,才能正確指引行為。某些說服勸阻主體以幫助對方挽回損失為由不講究說服策略,實際上是職業(yè)價值觀在內化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偏差,未能正確理解動機與實際行動效果之間的差異,付諸簡單粗暴的勸阻,既無法實現(xiàn)也不符合職業(yè)價值所追求的終極目標。

二是外源動力機制的構建。要實現(xiàn)勸阻主體與潛在被害人之間的良性互動,不僅要講究職責所在的內生動力機制,還要注意考量勸阻主體在執(zhí)行職責過程中的權益,即說服成功可能給勸阻主體所帶來的外在收益。完善的說服勸阻機制應該在制度上保障勸阻主體在成功完成任務后,能夠獲得外部社會評價和內部業(yè)績考核雙方面的收益,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其不斷研發(fā)并提高說服勸阻水平與技能的內在動力,在規(guī)制上真正實現(xiàn)權責對等。因此,反詐騙說服勸阻外源動力機制的構建,一方面要防止簡單地將是否“宣防到人”列為考核指標,另一方面還要防止錯誤地將懲罰機制當成外在推力,使反詐騙說服勸阻工作陷入被動的僵局。

綜上,隨著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作案手法越發(fā)精細化、科技化、專業(yè)化,僅憑打擊手段已難以在犯罪治理中占據(jù)上風。筆者適時引入說服理論,在深入解析詐騙說服話術內在機理的基礎上,查擺檢視當前反詐騙說服勸阻工作陷入困境的原因,從犯罪預防視角提出必須拓寬說服理論在反詐騙宣防勸阻工作中的應用空間,積極構建以話術機制為核心、培訓機制和動力機制為側翼的反詐騙說服勸阻機制,打造“全警反詐、全社會反詐”的犯罪治理新格局,實現(xiàn)互聯(lián)網生態(tài)良性運轉。

猜你喜歡
詐騙分子犯罪
分子的擴散
Televisions
“精日”分子到底是什么?
新民周刊(2018年8期)2018-03-02 15:45:54
米和米中的危險分子
飲食科學(2017年12期)2018-01-02 09:23:20
合同詐騙
電信詐騙
擦亮雙眼,謹防招生詐騙
什么是犯罪?
重新檢視犯罪中止
臭氧分子如是說
盐城市| 自治县| 甘南县| 盘山县| 绥宁县| 左权县| 泾川县| 西华县| 财经| 黄石市| 和政县| 磐石市| 二连浩特市| 双柏县| 托里县| 尉犁县| 昌平区| 家居| 九龙城区| 澄城县| 綦江县| 上杭县| 建湖县| 宁城县| 萨嘎县| 桂林市| 绍兴县| 武山县| 鄂尔多斯市| 如东县| 玉林市| 平阴县| 赞皇县| 即墨市| 渝北区| 凉山| 天津市| 德庆县| 乐业县| 兴国县| 保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