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之下,線上教學這一新型教學模式對于習慣面對面?zhèn)鹘y(tǒng)授課方式的教師來說是極大的挑戰(zhàn),給他們帶來較大的心理影響和困惑。如何幫助他們走出困境,適應線上教學模式,是亟需解決的問題。我們以積極心理學為理論核心,運用心理調適策略,通過提升自我認同感、加強時間管理能力、建立社會支持系統(tǒng)等方式,可確保教師以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開展線上教育教學。
一、教師開展線上教學面臨的心理困境及成因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線上教學不僅考驗教師對多媒體運用的技能,同時也對其積極心理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特殊時期,部分教師因不適應網(wǎng)絡教學模式出現(xiàn)了焦慮、抑郁、煩躁等負面心理反應。
(一)因網(wǎng)絡教學技能匱乏而產(chǎn)生消極情緒
部分教師對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認識不夠,缺少思考和實踐,不熟練直播教學的授課技巧和交流方式,擔心因為操作錯誤導致教學事故。一些教師面對網(wǎng)絡教學信心不足,在使用多媒體時接受較慢,心理壓力大,出現(xiàn)焦慮、煩躁、抵觸及緊張等消極情緒,甚至形成了自我否定的心理困境。
(二)因居家辦公時間沖突而產(chǎn)生矛盾心理
多數(shù)教師為人父母,他們既要給學生上網(wǎng)課,網(wǎng)上批改作業(yè),還要協(xié)助、監(jiān)督自家孩子上網(wǎng)課。居家辦公工作和家庭生活交織在一起,時間規(guī)劃不清,導致生活和工作混亂無序,使得部分教師身心疲憊。
(三)因不能及時釋放壓力而產(chǎn)生負面情緒
疫情防控期間,一些教師因不能外出,接觸的人僅限家人,面對各種壓力和問題沒有傾訴的對象,負面情緒不能及時得到宣泄,加之缺乏心理健康調適的技巧,內(nèi)心承受過多,導致個人缺少獨立的心理空間。
二、積極心理學理念的闡釋
積極心理學的基本理念認為,個體應該具備勇氣、樂觀、希望、誠信、毅力等積極心理品質,以抵御心理疾病的困擾,從而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提升自身工作的積極性。該理論適用于疫情期間引導教師應對線上教學所面臨的心理困境。
(一)自我認同
自我認同是個體不斷進行自我反思的構建過程,借助反思來明晰自己現(xiàn)實中的“不完美”狀態(tài)、想要達到的目標(即“自我滿意”狀態(tài)),以及如何跨越二者間的障礙。
(二)抗逆力
美國心理學家諾曼·加梅齊將抗逆力品質納入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他研究后發(fā)現(xiàn),抗逆力的某種特性在心理健康方面所起的作用比人們以往想象的要大??鼓媪κ莻€體對生活中發(fā)生的變化、需要以及逆境進行調整和適應的能力,體現(xiàn)為自我超越的能力、與他人建立良好關系的能力、制訂切合可行的計劃并實現(xiàn)的能力、溝通及解決問題的技能,以及控制沖動和強烈情緒的力量。
(三)積極的情緒體驗
愉悅的身心狀態(tài)能夠提高人體自身免疫力,降低患病風險,提升主觀幸福感。積極心理學主張從關注人的心理疾病與個性弱點轉向關注人的內(nèi)在潛能與優(yōu)勢美德。針對教師的心理防護工作不應僅限于解決其消極的心理或行為問題,而應著力于開發(fā)他們的潛能與優(yōu)勢,引導其體驗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形成積極的且有建設性的心理力量,堅定其必勝信念,使其能夠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完成教育教學工作。
三、積極心理學理念指導下的心理調適策略
疫情時期,應對線上教學辦公,教師除了要提高自身多媒體應用技能外,還要運用積極心理學進行自我心理調試。筆者基于積極心理學相關理論,提出了以下策略。
(一)增強自我認同,接受與肯定自己
教師在運用線上教學這種新型教學模式時,出現(xiàn)問題是不可避免的;而伴隨著問題的解決,自身的線上教學能力是會不斷提升的。教師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承認自己在網(wǎng)絡教學中是一名“新手”,自己并非無所不能。這份“承認”本身也是一種勇氣和力量,能夠使教師在保持自身良好狀態(tài)的同時,激勵自我不斷提高。
(二)提高抗逆力,合理規(guī)劃居家辦公的時間
教師要提高居家教學的抗逆力。明確每天的工作任務和家務的目標,并統(tǒng)籌規(guī)劃好時間安排,要留給自己休息、娛樂、鍛煉和陪伴家人的時間。當家庭矛盾發(fā)生時,可以離開現(xiàn)場,去一個讓自己平靜的地方,如書房、臥室、陽臺,做一些可以讓自己靜心的事,如看書、聽音樂、運動。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既是為自己賦能的一種方式,也是與家人溝通的一個良好開端。
(三)建立社會支持系統(tǒng),開展交流互助行動
教師需要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保證自己有多方面的交流渠道是建立良好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首要前提。人的本質是社會關系的總和,需要彼此交流并獲得支持,收獲能量。和親人交流,可以減緩自己的焦慮;和同事交流,可以相互促進;和朋友交流,可以提高自我的認同和對生活的信心。
此外,教師還可以向心理教師求助。交流互助行動是以“自助—助人—互助”為機制的心理支持活動,教師在心理教師的援助下,發(fā)揮群體自我干預的能力,對存在心理困境的教師給予支持、理解與鼓勵等援助。
(四)挖掘潛能,增加積極的情緒體驗
學校要挖掘教師的潛能,發(fā)揮其優(yōu)勢,幫助他們建設積極的心態(tài)。例如,體育教師介紹跳繩的基本操作方法,在固定時間組織全體老師開展線上跳繩比賽,幫助教師在工作之余放松身心;書法教師開設“翰墨飄香”書法課程,在線定時點評、指導其他教師的書法作品;美術教師開設“攝影、攝像技巧”微課程,指導大家如何拍攝出好照片;學校還開設“居家美食”微課程,號召全體老師通過合理膳食來增強對新冠病毒的抵抗力,發(fā)起了一場美食才藝大比拼。這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豐富了教師的居家生活,同時讓他們體驗到同事間的溫情、學校大家庭的溫馨。此外,以“同事們的美好微時光”生活課程為載體,調適教師心理,形成“線上線下無縫對接”的教師心理溝通模式,關注教師心育能力及積極心理素養(yǎng)的提升,形成可供教師自我調適的評價工具,助推其身心健康發(fā)展。
總之,積極心理學理念下教師開展線上教學的心理調適策略,需要學校打破問題解決的思維定勢,引導教師以樂觀的方式面對疫情及其帶來的影響,以成長型思維體會抗擊疫情期間具有正向價值的事件,增強自我控制感,以積極的行為做好身心防護,以專注的狀態(tài)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作者簡介:鄒德剛,大連市中山區(qū)桃源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