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在釣魚圈子里有一種說法叫“有口無魚加鉛皮”,針對有口無魚的情況,這的確是一種應對辦法,加鉛皮的目的是使釣組遲鈍一些,進而讓那些輕微的假信號無法在浮標上表達出來,可是這樣做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釣組遲鈍可能也會干擾真實信號的表達,尤其在釣進食動作比較溫柔的小型魚時,這種缺點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丟口。所以,遇到有口無魚的情況時,我們還是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進而區(qū)別對待。
如何區(qū)別對待?我們首先要分析造成有口無魚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然后才能想出相應的破解辦法。有一種比較常見的情況是鬧小魚,這是野釣的常態(tài),不用太過糾結,但是如果小魚鬧得太過分,到了令人無法忍受的地步,我們就要想辦法了。
小魚鬧鉤鬧到瘋狂的程度,必定制造出花樣百出的標相,其中很多標相足以以假亂真,提竿卻總是無魚,這必然導致我們不自信,無法把握抓口時機。出現(xiàn)這種情況時,如果我們釣的是進食比較干脆的目標魚,確實可以少加一點鉛皮。但是,如果我們的目標魚是進食比較溫柔的鯽魚,可就要慎重了。一般情況下,我不會輕易加鉛皮,我會按照下面的步驟去摸索。
首先,調(diào)整魚餌的狀態(tài),把霧化狀態(tài)調(diào)整為水溶狀態(tài)或者脫落狀態(tài)。這兩種調(diào)整歸根到底是減少餌料中的拉絲粉成分,或者干脆不用拉絲粉。由拉絲粉產(chǎn)生的餌料霧化狀態(tài),誘魚效果確實不錯,但是那些由拉絲粉產(chǎn)生的絲絲縷縷的纖維會被小雜魚叼住、拽走,進而出現(xiàn)劇烈的標相。如果餌團中不存在拉絲粉產(chǎn)生的這些纖維物,這種現(xiàn)象就不會發(fā)生,假標相就會減少,浮標就會安靜一些,即可確保繼續(xù)釣下去,雖然還會遭遇大量虛假信號,但是可以接受。事實上,沒有什么辦法可以一勞永逸地徹底杜絕假信號的產(chǎn)生,如果真的徹底杜絕了,目標魚也釣不到了,起碼鯽魚之類的小型魚是釣不到的。
如果用了上面的辦法,中魚率依然很低,我們需要確定掛鉤的餌團是不是過大。判斷方法并不難,通過中魚的情況即可看出端倪,比如偶爾中魚,摘鉤的時候發(fā)現(xiàn)魚兒吃得很淺,或者脫鉤率較高,這些情況均意味著鉤大餌大導致魚兒吃餌困難的可能性較大。解決的辦法很簡單,用小餌就可以了,這個辦法是初春深秋水涼季節(jié)的首選。不過,我仍然不喜歡用含拉絲粉的餌料,除非一定要用拉餌,否則即使用搓餌,入水后所呈現(xiàn)的絮狀膨脹的狀態(tài)也會對入口性產(chǎn)生一些影響。
鬧小魚時,忌用含拉絲粉的面餌
靠加鉛皮過濾假信號的方法應對雜魚鬧鉤,往往在過濾掉雜魚的信號的同時,也把鯽魚的就餌信號過濾掉了
還有一種情況跟魚餌的狀態(tài)、大小皆無關,純粹是雜魚在搗亂,這種情況最叫人崩潰,你無論怎樣抓口或調(diào)整提竿時機,結果都是空竿。這種情況往往出現(xiàn)在釣魚旺季,釣魚旺季同樣也是小魚最活躍的季節(jié)。這種情況應對起來比較麻煩,最簡單也是最無奈的辦法是用黏一些、硬一些的搓餌,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黏硬狀態(tài)的餌料確實可以延長在水下的保存時間,但這并不能達到避小魚而只針對某種目標魚的目的,我們還是要想辦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即如何把目標魚誘來,我的辦法是在窩料上做文章。
首先,窩料要具備抗小魚破壞的特點,否則即使重新打窩子也無濟于事。有的人用酒泡的小米打窩,我覺得不妥,因為很多小魚都能吃進這種酒米,就連小麥穗魚都能把它叼走,而它們正是制造假標相的元兇之一,所以酒泡小米不是首選。既然想持久誘魚,窩料的顆粒物就一定不能被這些超小的小雜魚吃進嘴里,因此要用大一些的顆粒,我用水煮的玉米碴——先用水泡10小時,使其充分吸水,然后開鍋煮上數(shù)分鐘,再用清水將米湯淘洗干凈即可使用。這種窩料可以提前制作,儲備起來以應不時之需,做法是把煮好的玉米碴裝入飲料瓶中,加入少許白酒以便長期保存,擰緊瓶蓋后裝在釣箱里,說不上什么時候就派上用場。玉米碴的特點是軟硬適中,大小不均,小到一二兩重的鯽魚,大到數(shù)斤重的鯉魚、草魚都愛吃,唯獨數(shù)量最龐大、鬧鉤最瘋狂的小雜魚吃不進去,搬運也不大容易。這種窩料盡管發(fā)窩較慢,但應對雜魚鬧窩很有效。
夜釣其實是避小魚鬧鉤的“天然良方”
如果施釣的水域是熟悉的釣場,我們對里面的小魚的鬧鉤程度了如指掌,則可以提前準備豆餅或糠餅,取巴掌大的兩三塊就夠打一個窩子。它們的優(yōu)點是小魚啃不動,溶解緩慢且持久,特別適合在小魚橫行的水域作窩料,針對鯽魚、草魚、鯉魚均有效。用豆餅、糠餅作窩料,切忌用霧化效果好的釣餌,用這種釣餌會把小魚招來,且越換餌施釣頻率越快,小魚必將被重新招來,所以釣餌最好用軟黏的搓餌。
還有一種說法——小魚鬧得歡是因為魚餌中動物蛋白含量高,也就是使用腥餌所致,用素一些的餌料就好了。為此,我專門拿腥餌和素餌做過對比試驗。結論是,在餌料狀態(tài)一樣的情況下,素餌和腥餌幾乎沒有區(qū)別。春天的時候,大多數(shù)釣魚人都在用葷餌釣鯽魚,但隨著夏季到來,氣溫升高,在魚口變得越來越多的同時,空竿的次數(shù)也越來越多,直到釣組到位后就有劇烈的標相,有一種讓人釣不下去的感覺。其實,這是水溫升高導致小魚蘇醒的必然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預示著葷餌已經(jīng)不合時宜了,是時候使用面餌了。實際上,如果有條件夜釣的話,鬧小魚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