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妍媽媽
隨著城市化的發(fā)展,現(xiàn)在的孩子天生缺少童年玩伴,也缺少與同齡人良性互動的機會。社交能力越強,學習生活的阻力越小。但這種能力,并不如吃飯睡覺般與生俱來。將兒童社交知識教給孩子,是父母必須要做的。
孩子的社交和成年人的社交本質(zhì)上是基本相同的,都是一種人與人、人與社會群體之間的互動關(guān)系。本質(zhì)雖然類似,但兩者之間的差異也不能忽略,那就是成年人可以選擇,而孩子沒得選。
孩子從小到大的社交生活,從原生家庭到親戚朋友,自己是無法選擇的,住什么小區(qū)、上什么學校、和誰同桌也是無法選擇的。所以說,孩子從出生就要不斷面對變化、學習和適應(yīng)。
這個過程中,志趣相投的孩子很容易成為朋友,而話不投機則很難產(chǎn)生共鳴,形成友誼磁場。也許成年人有能力轉(zhuǎn)身就走,但是孩子卻不行,他們身處無法自主選擇的環(huán)境,即便與同伴話不投機,仍要一起共處。
那么此時家長到底該如何幫助孩子,去跟話不投機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呢?
父母要告訴孩子,即使關(guān)系再好的朋友,也有可能話不投機。這個世界的每個人都是完全不同的個體,所以朋友之間,即使彼此關(guān)系再好,也無法做到行為完全契合、思想永遠同頻。
比如一個孩子喜歡奧特曼、鋼鐵俠,但他的朋友卻喜歡孫悟空、哪吒,雖然同為動漫人物,卻分屬不同的漫畫次元。如果約著看電影,肯定各有堅持,這不涉及對錯,只是喜好和偏向不同。
所以孩子必須接受這種“話不投機”,也要明白這種情況不會威脅到友誼的根本。
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求同存異”,既保留個體的獨特性,又能接納和欣賞對方。奧特曼和孫悟空本來不具有可比性,所以討論他們誰比較厲害,一沒意義,二沒必要。
話不投機依舊可以做朋友,只要孩子從小學會“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一家飯店可以同時招待喜歡吃辣和喜歡吃甜的食客,一個孩子也可以同時交往喜歡奧特曼和喜歡孫悟空的朋友,大家求同存異,各有各的歡喜。
聊不來就散伙,當然也可以,只是顯得格局有點小,孩子在之后的社交生活中也容易被扣上“小心眼”的帽子。比較包容的社交心態(tài),更容易交到朋友。
要知道,我們平時只是生活在一個小小的自我舒適圈內(nèi),而世界如此遼闊,與我們不同的人比比皆是。跟興趣相投的人做朋友可能短時間很舒適,但跟喜好不同的人交朋友,他們會把豐富多彩的好東西帶到你生命里來,讓你即便沒有那些經(jīng)歷,也可以獲得差不多的體驗。
孩子可以表達自我,但不建議抬杠?,F(xiàn)在網(wǎng)絡(luò)上有一種人叫“杠精”,只要看到別人跟自己觀點不同,就會無休無止地抬杠。
粽子、月餅什么餡兒?
豆腐腦吃咸還是甜?
本是小事,按照各自習慣本來無關(guān)痛癢,但偏偏要一杠再杠,非要爭個高低。
也許,他們在用一種強烈的方式表達自我,但是如果遇到“杠精”孩子,父母一定要勸孩子遠離。因為與其把生命浪費在這種無聊的爭執(zhí)之中,還不如甜的咸的都去嘗一嘗,獲得更多的體驗和喜好,爭來爭去還會消耗精力、激發(fā)怒火,甚至做出更沖動的事情。
孩子交朋友,相似的興趣愛好固然很重要,但那只是建立友誼的第一步,今后相處得怎么樣,還是日久見人心。
心地善良、處事公平、樂于分享、寬容友愛的孩子,他們身上散發(fā)出來的人格魅力,遠遠大于單一的興趣愛好。相反,如果孩子事事愛抬杠,那即便有再多的共同點,也只會在后續(xù)的磨合中逐漸疏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