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旭,朱顯軍,唐 鎳,劉麗梅,周 卉,張 磊,朱 穎,楊 毅,夏 偉,包明晶,吳冀川,張學軍,楊 艷
(四川省醫(y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四川 成都 610072)
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primary aldosteronism,PA)是一組代謝紊亂綜合癥,表現(xiàn)為獨立于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且不受鈉負荷抑制的醛固酮合成異常增多。流行病學研究認為PA病因中最常見亞型為特發(fā)性醛固酮增生癥(idiopathic hyperaldosteronism,IHA,占60%),其次為醛固酮瘤(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APA,占35%)及原發(fā)性腎上腺皮質(zhì)增生(primary adrenal hyperplasia,PAH,占2%)。盡管都為PA,但不同亞型的患者臨床特點也存在異質(zhì)性,現(xiàn)將我院不同亞型的PA患者臨床特點總結(jié)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四川省人民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PA患者131例。納入標準:①長居四川地區(qū),且民族為漢族;②符合《2018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高血壓診斷標準。③均經(jīng)繼發(fā)性高血壓病因篩查,通過立位醛固酮/腎素直接濃度比值(aldosterone to renin activity ratio,ARR)篩查陽性及至少一項確診功能試驗(鹽水負荷試驗和/或卡托普利抑制試驗)確診。其中PA確診及分型診斷標準[1]:初篩試驗:行醛固酮(PAC)、腎素(DRC)立位試驗,計算立位ARR,以立位 ARR≥38作為篩查試驗陽性切點;確診試驗:鹽水負荷后醛固酮>100 pg/ml,或服用50 mg卡托普利后醛固酮水平較服藥前下降30%確診為PA。排除標準:其他繼發(fā)性高血壓,如腎實質(zhì)性高血壓、腎血管性高血壓、嗜鉻細胞瘤、皮質(zhì)醇增多癥、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減退、主動脈縮窄、多發(fā)性大動脈炎、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藥物性高血壓(糖皮質(zhì)激素、擬交感神經(jīng)藥、免疫抑制劑、甘草、避孕藥)等。
1.2 方法①收集以下人口學數(shù)據(jù):年齡、性別、高血壓病程、低鉀血癥病程、糖尿病史、吸煙史、飲酒史、高血壓家族史、入院時收縮壓、入院時舒張壓、體重指數(shù)(BMI)、腰圍。②收集血常規(guī)及超敏C反應(yīng)蛋白(hsCRP)使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測定;血生化使用全自動血生化儀測定;糖化血紅蛋白(HbA1c)使用離子交換色譜法測定;立位醛固酮(PAC)、立位腎素濃度(DRC)使用安圖公司化學發(fā)光法測定。24小時尿電解質(zhì)(鉀、鈉、鈣、鎂、磷)使用自動生化儀測定,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尿ACR)使用全自動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分析儀測定。根據(jù)以下標準[2]分型:I. APA標準:①腎上腺薄層增強CT典型單側(cè)腺瘤表現(xiàn):單側(cè)腎上腺腺瘤,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界清楚,周邊環(huán)形強化,中央低密度,腺瘤同側(cè)及對側(cè)腎上腺無萎縮改變。②雙側(cè)腎上腺靜脈采血(adrenal venous sampling,AVS)提示單側(cè)優(yōu)勢且術(shù)后病理證實為皮質(zhì)腺瘤。II. IHA標準:①腎上腺薄層增強CT非典型單側(cè)腺瘤表現(xiàn)。②AVS提示無優(yōu)勢側(cè),為雙側(cè)病變。III. PAH標準:AVS提示單側(cè)優(yōu)勢且術(shù)后病理證實為單側(cè)腎上腺皮質(zhì)增生。
1.3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3.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所有數(shù)據(jù)均進行方差齊性檢驗及正態(tài)分布檢驗,計量資料若服從正態(tài)分布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方差檢驗,其中兩兩比較采用SNK法。非正態(tài)分布用M(P25,P75)表示,采用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數(shù)(%)描述,組間比較進行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PA患者總體臨床特征131例確診PA患者中,APA32例,IHA22例,PAH8例,中位年齡52歲,女性居多(占69.47%),確診時高血壓病程中位時間4年,合并低鉀血癥88例(67.18%),合并糖代謝異常47例(35.88%),合并高血壓家族史77例(58.78%)。入院時平均收縮壓(159.69±21.94)mmHg,舒張壓(93.44±15.71)mmHg,BMI(23.90±3.25)kg/m2,血鉀(3.32±0.54)mmol/L,立位PAC 212.70(164.06,386.50)pg/ml,立位DRC2.40(1.46,3.30)pg/ml,立位ARR 99.8(54.88,202.10),鹽水負荷試驗前PAC 207.63(159.99,442.98)pg/ml,鹽水負荷試驗后PAC179.23(124.55,322.41)pg/ml;卡托普利抑制試驗前PAC 227.37(162.79,414.04)pg/ml,卡托普利抑制試驗后PAC 217.64(147.41,331.28)pg/ml。25羥維生素D水平16.56(13.41,20.87)ng/dl,PTH水平70.80(45.70,103.00)pg/ml。
2.2 不同亞型PA患者年齡、性別比較APA組確診時年齡為47(39.0,54.75)歲,且女性患者比例最高為68.75%(P=0.032)。見表1。
表1 不同亞型PA患者年齡、性別比較
2.3 不同亞型PA患者電解質(zhì)代謝比較APA組血鉀明顯低于IHA組(P=0.000),而血鈉在APA組明顯高于IHA組(P=0.005)。血鈣在APA組明顯低于IHA組(P=0.001),而在PAH組血鈣也低于IHA組(P=0.045),但在APA組和PAH組間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三組間血鎂、血磷水平及24小時尿電解質(zhì)(鉀、鈉、鈣、鎂、磷)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不同亞型PA患者糖、脂、蛋白、尿酸代謝比較
三組間糖代謝異常率、空腹血糖、HbA1c及血脂水平在APA、PAH及IHA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PA組總蛋白(TP)、白蛋白(Alb)及血尿酸(UA)水平明顯低于IHA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5 不同亞型PA患者腎損傷及炎癥因子比較三組eGFR、hsCR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PA組尿ACR明顯高于IH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8)。見表4。
表2 不同亞型PA患者血尿電解質(zhì)比較 (mmol/L)
表3 不同亞型PA患者糖、脂、蛋白、尿酸水平比較
表4 不同亞型PA患者腎損傷指標比較
2.6 不同亞型PA患者功能試驗醛固酮及腎素水平比較立位篩查試驗中,IHA組立位PAC及ARR明顯低于APA組,兩組間立位DRC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PA組與PAH組間立位PAC、DRC及ARR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確診試驗:APA組鹽水負荷試驗前(bSIT)后(aSIT)PAC水平不僅顯著高于PAH組,也高于IHA組(P<0.05),但PAH和IHA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IHA組卡托普利抑制試驗前(bCCT)后(aCCT)PAC水平明顯低于AP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APA與PAH組間及PAH與IHA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不同亞型PA患者功能試驗比較
3.1 不同亞型PA患者年齡及性別特點大量臨床觀察研究顯示,PA好發(fā)于青中年女性,Gan等[3]對確診為PA的97例患者研究發(fā)現(xiàn),其診斷時平均年齡(49.69±11.40)歲,26~45歲占32.99%,46~65歲占58.76%,66~85歲占8.25%。而國內(nèi)學者吳梅瓊[4]報道108例PA患者,平均初診年齡為(46.2±12.4)歲。本研究也證實PA確診時的中位年齡為52歲,其中女性居多,其中APA患者確診時最年輕,中位年齡為47歲,同時女性患者比率也最高,占68.75%。
3.2 不同亞型PA患者電解質(zhì)紊亂特點
3.2.1低鉀血癥 高血壓伴低血鉀被認為是PA典型臨床特征。但隨著對該疾病的認識深入,國外研究發(fā)現(xiàn)僅9~37%的PA患者合并低血鉀[5],其中APA患者合并低鉀血癥更常見,約占50%,而IHA患者中僅占17%[6]。但臺灣研究顯示60.4%的PA患者在首診時合并低鉀血癥,其中APA患者合并低鉀血癥率為59%,IHA患者合并低鉀血癥率為26.7%[7]。
本研究顯示四川地區(qū)漢族人群PA合并低鉀血癥率更高占67.18%,其中APA患者發(fā)生低鉀血癥率占81.25%,而IHA患者占40.91%。不同亞型PA患者合并低鉀血癥率差異性與我國王楠等研究結(jié)果一致[8]。因此,若單純使用高血壓合并低鉀血癥做為篩查PA標準,會導(dǎo)致IHA患者被漏診。此外,與高加索人群相比[9],中國PA患者似乎有更高的低鉀血癥發(fā)生率,此差異性的致病機制有待于擴大樣本進一步研究明確。
3.2.2輕度高鈉血癥 PA患者通常有輕度高鈉血癥(均值常在142 mmol/L,通常小于150 mmol/L),但并非普遍存在[10]。本研究顯示,盡管PA患者血鈉水平總體在正常參考值范圍內(nèi),但APA患者血鈉水平顯著高于IHA患者。因此血鈉升高明顯PA患者提示更具有APA的表型。
3.2.3輕度低鈣血癥 1985年Resnick等[11]報道大部分PA患者存在血清總鈣和游離鈣降低及PTH升高,并首次提出PA患者存在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該研究中APA患者行手術(shù)切除后3-6月復(fù)查,血清總鈣和游離鈣均上升至血壓正常人群水平。其機制可能是PA患者體內(nèi)過量醛固酮導(dǎo)致近端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減少,而在遠端腎小管中鈣的排泄增加,從而引起血清總鈣、游離鈣降低,通過刺激甲狀旁腺主細胞參與鈣磷穩(wěn)態(tài)調(diào)節(jié)而出現(xiàn)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隨后臨床研究證實與原發(fā)性高血壓(EH)相比,PA患者血清PTH水平更高而血清鈣水平更低。予以螺內(nèi)酯治療或手術(shù)切除醛固酮腺瘤后患者血清鈣水平升高同時血清PTH水平降低,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成功逆轉(zhuǎn)[12]。但關(guān)于不同亞型PA患者間血清總鈣、游離鈣及PTH否也存在差異性未見相關(guān)報道。本研究顯示,APA及PAH患者血鈣明顯低于IHA患者,而25羥維生素D及24尿鈣水平三組間卻無統(tǒng)計學差異。因PTH數(shù)據(jù)量太少無法進行組間差異統(tǒng)計分析,仍需要擴大樣本進一步研究,探求不同亞型PA患者血鈣水平差異性機制。
3.3 不同亞型PA患者蛋白、尿酸代謝特點本研究發(fā)現(xiàn)APA組血清TP和ALB水平明顯低于IHA組,既往未見相關(guān)報道。盡管目前沒有關(guān)于過量醛固酮直接導(dǎo)致血清蛋白代謝異常的報道,受同位素標記的白蛋白測定血容量研究啟發(fā),推測APA組和IHA組間TP和ALB水平差別,可能與其血容量差別相關(guān)。我們研究確實發(fā)現(xiàn)APA組紅細胞壓積明顯低于IHA組,從側(cè)面印證,這兩組蛋白水平差別可能與其血容量差異性相關(guān)。
既往臨床研究顯示與EH相比,PA患者血尿酸水平較低[13]。其機制目前認為[14]:①PA患者存在高醛固酮低腎素病理生理基礎(chǔ),而過量醛固酮引起機體有效血容量擴張、腎小球灌注與濾過增多,從而腎臟尿酸排泄增加,因此PA患者出現(xiàn)較低的血尿酸水平。②PA患者合并低鉀性腎病時,則出現(xiàn)腎近曲小管損傷及功能障礙,導(dǎo)致尿酸重吸收下降,從而引起血尿酸水平進一步下降。本研究比較不同亞型PA患者間血尿酸水平,發(fā)現(xiàn)APA組血尿酸水平明顯低于IHA組,且差異性與兩組間紅細胞壓積與立位醛固酮水平差異性一致。這也印證APA患者血尿酸更低與更高的血容量和更高的醛固酮水平相關(guān)。
3.4 不同亞型PA患者腎靶器官功能特點實驗和臨床研究數(shù)據(jù)均表明,過量醛固酮導(dǎo)致腎損害機制不僅只限于高血壓?;A(chǔ)研究[15]顯示在腎臟中,醛固酮能促進炎癥反應(yīng)、纖維化,導(dǎo)致系膜細胞增殖、足細胞損傷和內(nèi)皮功能障礙,從而參與微白蛋白尿的發(fā)生。臨床研究證實與EH患者相比,PA患者有更高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16,17]。日本全國性PA注冊研究顯示:PA患者蛋白尿患病率明顯高于相匹配的EH患者(16.8% vs 4.4%),同時血漿醛固酮濃度升高顯著增加是蛋白尿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18]。最近一項Meta分析進一步證實與EH相比,PA患者發(fā)生微量白蛋白尿的OR值為2.09[19]。而關(guān)于不同亞型PA患者在干預(yù)治療前是否已存在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差異性鮮有報道。本研究顯示APA組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發(fā)生率明顯高于PAH組和IHA組(47.06% vs 25% vs 11.11%,P=0.000)且APA組尿ACR水平明顯高于IHA組。
3.5 不同亞型PA患者篩查ARR值及確診功能試驗特點既往一項回顧研究顯示,與非APA亞型的PA患者相比,APA患者立位PAC、立位ARR值更高[20],而臺灣的PA登記研究也證實,與IHA患者相比,APA患者在鹽水負荷試驗和卡托普利抑制試驗前的PAC水平更高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9]。
本研究也證實,APA組立位PAC及ARR值明顯高于IHA組,同時鹽水負荷試驗及卡托普利抑制試驗前后PAC水平也是前者明顯高于后者。因此APA和IHA在ARR值及鹽水負荷試驗及卡托普利抑制試驗試驗前后PAC水平是否存在分型的切點值,值得擴大樣本進一步探索。
綜上所述,四川地區(qū)漢族PA患者好發(fā)于中年女性,且合并低鉀血癥發(fā)生率總體高于國外研究報道。相對于IHA亞型,APA患者更年輕,合并更顯著的電解質(zhì)紊亂、早期微量白蛋白尿、高醛固酮血癥及高血容量臨床特點,而PAH上述臨床特點介于APA和IHA之間。因此通過將這些顯著差異性臨床指標做為參數(shù),探求建立鑒別PA亞型的的分型預(yù)測模型,值得擴大樣本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