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乾
故宮古建筑裝飾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建筑表面具有絢麗的色彩。故宮古建筑的檁枋、斗拱、屋檐、天花、墻壁等部位均繪制有不同類型的彩畫。彩畫不僅可以保護木基層免受日曬、風吹、雨淋、蟲咬等破壞,還能夠產(chǎn)生華美的裝飾效果,并與建筑的功能相協(xié)調(diào)。豐富的色彩離不開顏料的運用,我國古代工匠巧妙地獲取不同色彩的顏料,并將它們牢固長久地覆蓋在建筑構(gòu)件表面,體現(xiàn)出卓越的建筑智慧。
故宮古建筑彩畫色彩非常豐富,而其中的主要色系顏料,如綠色系的石綠,紅色系的銀朱、章丹,青色系的石青、群青,黃色系的石黃(雄黃)、土黃,白色系的定粉,黑色系的黑煙子等,均屬于我國傳統(tǒng)礦物顏料,它們或從天然礦物中提取,或采用傳統(tǒng)方法人工合成。
天然礦物中提取的顏料有石綠、石青、石黃等。石綠又名孔雀石,為天然礦物材料,色澤鮮艷美麗。石青常與孔雀石一起產(chǎn)于銅礦床的氧化帶中,色彩鮮艷,不易褪色,是晚清之前故宮古建筑彩畫的主要顏料。石黃在自然界中與雌黃共生。石黃常見于低溫熱液礦脈中,其色彩純正、細膩、柔和,遮蓋力好,不易褪色。
人工合成的顏料有銀朱、定粉、黑煙子等。銀朱傳統(tǒng)合成方法為:將汞和硫黃混合加熱生成黑色硫化汞,其在600攝氏度左右升華即變成紅色銀朱。銀朱具有耐酸、耐堿、耐高溫、著色力好等特點。定粉又名鉛粉、鉛白、胡粉。明代科學家宋應(yīng)星撰《天工開物》之“五金第八”介紹了定粉的合成方法,即把鉛粉與醋混合密閉,加熱并保溫14天即可。定粉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遮蓋力,與其他顏色混合后不易發(fā)生化學反應(yīng)。黑煙子又名百草霜,主要成分為碳,是木材燃燒后產(chǎn)生的無機黑色顏料,通過刮取鍋底或煙囪中所存的煙墨即可獲得。黑煙子具有耐光照、耐堿性、著色力強等優(yōu)點。
故宮古建筑彩畫的顏料,一般色性穩(wěn)定、耐光性好,但不溶于水,因而需要用膠將其與基層連接。傳統(tǒng)的膠多為水膠,由動物的骨頭熬制而成,具有黏結(jié)強度高、水分少、干燥快、定型好等優(yōu)點。古代工匠掌握了彩畫不同位置的用膠量:底層用膠量大,中層次之,面層用膠量最少,使得各層的顏料能夠與基層牢固粘接。對于不同的顏料,古代工匠采用不同濃度的膠來調(diào)和,如采用濃膠調(diào)和銀朱,采用中等稀稠的膠調(diào)和土黃,采用稀膠調(diào)和黑煙子等。另采用明礬、水膠、熱清水混合,可調(diào)制膠礬水。膠礬水可封固底色,即在彩畫底色表面刷一層膠礬水后,再在其表面使用顏料繪圖時,可使面層顏色與底色互不混淆,底色亦不發(fā)生變化。此外,由于彩畫顏料珍貴,當入膠調(diào)制的顏料不能用完時,可利用大部分顏料的比重大于水,水膠的比重小于水的特點,在含膠顏料中摻入沸水并攪和,使得水膠浮在顏料上面。撈去水膠,即可獲得顏料,再將其晾干備用。
由上可知,我國古代工匠采取科學的方法獲取彩畫顏料,將它們科學地與基層牢固連接,并將不同顏料科學搭配運用,使得以故宮為代表的古建筑產(chǎn)生輝煌而又多彩的藝術(shù)效果。其中蘊含的古代建筑智慧,值得我們學習和參考。
(選自2021年11月16日《科技日報》,本刊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