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臣 黃繼輝
1.1 品種選擇 選擇優(yōu)質、高產(chǎn)、抗病能力強、抗逆性強的品種, 適宜徐州地區(qū)種植的品種有荷蘭7 號、荷蘭15,也可選用食用品質優(yōu)良、適宜加工的馬鈴薯品種大西洋。
1.2 種子處理 在播種前4~7 天切塊處理,切塊盡量均勻,以30~50 g 為宜,每個切塊帶1~2個芽眼并去除尾芽,有腐爛的薯塊要扔掉,同時用75%的酒精或者0.3%高錳酸鉀浸泡刀具2分鐘消毒,以防刀具帶菌交叉感染。切塊后種薯用藥劑拌種。 經(jīng)近幾年實踐, 畝使用先正達銳勝(30% 噻蟲嗪種子處理懸浮劑)40 mL+先正達亮盾(62.5 g/L 精甲·咯菌腈)懸浮種衣劑40~50 mL 對水3 kg,均勻噴灑于切好的薯塊上,晾干后播種。經(jīng)過處理的薯塊苗齊苗壯,防蟲防病效果很好。
1.3 地塊及茬口選擇 最好選擇交通便利、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土壤通透性好的沙壤土種植,地塊要大,便于機械化作業(yè),前茬作物以豆類作物及玉米為宜,減少病蟲害。
1.4 精細整地 前茬作物收獲后(一般在10月中下旬, 越早越好)即采用機械深耕, 深度30 cm 以上,經(jīng)過一個冬季的凍垡,可以凍死部分病菌和害蟲。 一般于立春前后土壤消凍后進行旋耕作業(yè)、 整地, 要求地表平整, 無秸稈殘茬, 土壤上松下實、土地細碎,便于機械鋪膜或播種。
1.5 科學施肥施藥 按當?shù)赝寥婪柿η闆r進行配方施肥,一次性施足底肥。一般畝施用商品有機肥80 kg、微生物菌肥60 kg、硫酸鉀復合肥(氮磷鉀配比為15-6-23)80 kg,3%辛硫磷顆粒3 kg,可以滿足肥料的需求,有效防控蠐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
2.1 播種時間 適時播種是馬鈴薯獲得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的重要因素,播種過早容易受到霜凍,過晚不利于高產(chǎn), 當10 cm 地溫達到7~8 ℃時即可進行播種,正常年份徐州地區(qū)一般在“雨水”前后播種。
2.2 栽培方式 根據(jù)需要可分為單壟單行和單壟雙行兩種栽培方式。
1)單壟單行。 幅寬90 cm,壟寬65~70 cm,壟高20~25 cm,壟上行距22~28 cm,鄰接行距60~75 cm,播深10~12 cm,株距25~33 cm。
2)壟上雙行。 幅寬120 cm,壟底寬80 cm,壟面寬60~65 cm, 壟高20~25 cm, 播深10~15 cm,行距20 cm,株距12~15 cm。 每壟種植兩行,兩行之間種薯交叉排列,呈“V”形或三角形。
2.3 播種密度 根據(jù)栽培品種、栽培方式確定合理的密度,徐州地區(qū)每畝4 000 株左右,畝用種110~130 kg。
2.4 播種及化學除草 使用馬鈴薯種植機播種,可以一次完成開溝、起壟、施藥、施肥、播種、覆土、 鋪設滴管、 化學除草、 覆膜等多項作業(yè)。 播種時機械動力130 馬力以上, 還要安裝直線行走系統(tǒng), 從而保證作業(yè)播行要直, 行距一致, 株距均勻, 壟形整齊, 漏播率不得大于5%。 選用苗前除草, 畝使用90%乙草胺乳油60 mL+33%二甲戊樂靈乳油200 mL 對水30~40 kg 噴霧。 播種后澆透底水,滿足馬鈴薯出苗期水分需求。
3.1 覆土 在地下莖距膜面2 cm 左右時,使用自動上土機進行上土壓膜作業(yè),覆土厚度2~3 cm,使土層與膜面緊密貼合,確保馬鈴薯自然頂膜出苗。 覆土后使用使用33%二甲戊樂靈乳油500 倍液+90%乙草胺乳油1 500 倍液進行行間噴霧,可有效防除行間雜草。
3.2 病蟲草害防控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科學防控馬鈴薯病蟲草害。 徐州地區(qū)馬鈴薯常見的病蟲害有:馬鈴薯晚疫病、環(huán)腐病、地老虎、蚜蟲、二十八星瓢蟲,雜草有田旋花、灰綠藜、苦苣、小薊(刺兒菜)及禾本科雜草等。防治馬鈴薯病蟲害的植保器械,盡量用高地隙噴藥機、無人植保無人機、擔架式植保機進行作業(yè),做到不漏噴、不重噴。嚴防人畜中毒、生態(tài)污染和農(nóng)產(chǎn)品農(nóng)藥殘留超標, 使用后的農(nóng)藥包裝廢棄物要回收, 送到當?shù)氐霓r(nóng)資經(jīng)營門市或者回收站。
1)馬鈴薯晚疫病。是一種氣候型病害,遇陰雨及濃霧天氣,該病傳播很快。 發(fā)病初期,畝使用杜邦克露(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120 g、先正達金雷(68%精甲霜·錳鋅)水分散粒劑20 g、80%烯?!む缑雇稚⒘?0~40 g 對水噴霧。以上幾種農(nóng)藥交替使用,以防產(chǎn)生抗藥性及農(nóng)藥殘留超標。
2)馬鈴薯環(huán)腐病。 馬鈴薯環(huán)腐病是一種由細菌引起的維管束病害,常造成死苗、死株,地上部和地下部均可發(fā)病, 病菌主要通過刀具切帶菌的種薯時進行傳播。用0.3%高錳酸鉀溶液浸泡刀具2 分鐘,徹底殺掉刀具表面的病菌;種薯切塊后用10 000 倍液硫酸銅浸泡10 分鐘,殺滅種子表面的病菌;發(fā)病初期畝用可殺得叁仟800~1 000 倍液、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對發(fā)病植株根部澆灌,每穴0.2~0.3 kg。
3)蚜蟲。 發(fā)生初期,畝用12.5%阿維·啶蟲脒15~20 g 或者10%噻蟲·高氯氟9~15 mL,對水30~40 kg 噴霧。
4)地老虎。 徐州地區(qū)一般在5 月上旬為害馬鈴薯, 防治的藥劑有: 畝用5%高效氟氯氰菊酯30 或10%氯氟氰菊酯20 mL 對水30~40 kg,傍晚進行全田噴霧。
5)二十八星瓢蟲。 以為害馬鈴薯和茄子為主, 在幼蟲發(fā)生初期, 畝用5%氟氯氰菊酯30 mL+10%吡蟲啉20 g 對水30~40 kg 噴霧。
6)雜草。根據(jù)田間雜草的種類、數(shù)量科學防控,若田間雜草數(shù)量較少可以人工拔除;以禾本科為主的田塊, 畝用10.8%高效氟吡甲禾靈25~35 mL 或5%精喹禾靈50~70 mL 對水30~40 kg 噴霧; 闊葉雜草和禾本科雜草混生的地塊, 畝用25%的杜邦寶成干懸浮劑5~7.5 g 對水30~40 kg,田間莖葉噴霧,對防除1 年生禾本科雜草及闊葉雜草十分有效。
3.3 灌溉 根據(jù)土壤墑情,及時灌溉,保持充足的水分。 灌水時忌大水漫灌,可采用微噴、膜下滴灌等節(jié)水技術和裝備, 適時灌溉, 收獲前7~10 天不宜灌水。
3.4 噴施葉面肥和膨大素 在馬鈴薯開花前后,噴施葉面肥可以增加葉片葉綠素、促進作物進行光合作用,提高產(chǎn)量,改善品質,還能延遲早衰、增強抗旱抗逆抗病性,可在防治病蟲害時每畝每次使用100 g 磷酸二氫鉀或100 g 含腐殖酸水溶肥料。在馬鈴薯的薯塊膨大初期,每畝用18%氯膽萘乙酸可濕性粉劑50 g 或60%氯化膽堿水劑10~15 g 對水噴霧, 間隔10~15 天再噴1 次,可促使薯塊膨大,增加產(chǎn)量。
4.1 打秧 馬鈴薯莖葉大部分枯黃,植株生長停止,馬鈴薯的表皮已經(jīng)變硬,此時產(chǎn)量達到最高,適宜收獲。徐州地區(qū)地膜馬鈴薯的收獲期在6 月10—15 日。 視天氣情況,在馬鈴薯收獲前1~3 天用打秧機(型號1JH-210)進行滅秧作業(yè),滅秧后需露出壟型, 保持壟型完整不傷壟。 打秧后莖稈雜草長度小于20 cm, 留茬高度小于15 cm。
4.2 收獲 滅秧以后1~3 天可收獲馬鈴薯,根據(jù)地塊及其他條件, 選擇使用分段式收獲機械或聯(lián)合收獲機械, 馬鈴薯收獲明薯率要達到98%以上,埋薯率控制在2%以下,損傷率不高于1.5%,挖掘深度≥15 cm。 收獲時應盡量避免損傷馬鈴薯,以保持良好的商品外觀。
4.3 廢膜回收 為減少地膜對土壤的污染,馬鈴薯收獲后用殘膜回收機械,回收田間殘膜,殘膜回收率達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