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
普及教育運動好比是一部蒸汽機。蒸汽機的構(gòu)造,必須把每個螺旋釘轉(zhuǎn)得緊緊的,使它密不通風,只放一條出路,叫全鍋的蒸汽都集中起來,向著活塞推動,才有力量。如果有一個小孔漏氣,力量就要消耗掉,何能推動火車輪船?
中國普及教育的研究已經(jīng)到了一個階段,這樣有力量的機器是可以動手制造了。
這部機器之所以有制造成功之可能,就是因為有“即知即傳”一條原理。“即知即傳”有兩種應(yīng)用的方式:其一,大人教大人、大人教小孩;其二,小孩教小孩、小孩教大人。
大人教小孩是沒有問題。大人教大人雖沒有人能否認,但沒有充分實現(xiàn)。前進的小孩不但能教小孩,而且能教大人。雖然人將信將疑,但必是普及中國教育的一支生力軍。
怎樣做到即知即傳?這要靠三種力量:一是運用教育的力量叫人高興教人,高興求學。二是運用經(jīng)濟的力量叫人可以教人,可以求學。三是運用政治的力量叫人不得不教人,不得不求學。
政治力與教育力要在六個地方施行壓迫。我們有兩個集團:一個較小,是識字的集團;一個大得多,是不識字的集團。識字的集團有教師、學生和一般識字的人。這里有六方面的壓迫可以施行。
1.每教師、校長所教學生有半數(shù)以上教人者方為達到標準,超過三分之二者嘉獎,不到三分之一者撤職解約。
2.學生不教兩人,教而沒有成績者不得升級畢業(yè)。
3.家庭、店鋪、工廠、任何集團中之識字分子對不識字分子不肯教導者罰“守知奴捐”。
4.訂立妨害進步罰款,使一般長輩或有權(quán)者對于不識字的幼輩、雇傭之求學不能阻止。
5.城門、車站、碼頭及其他交通孔道設(shè)立識字警察,檢查行人腦袋里隨帶的違禁品——愚。識字警察手持《千字課》抽試行人,能講解一課者放行,否則罰“愚民捐”銅元一枚,并追究其負責人。
6.調(diào)查戶口加入教育程度調(diào)查一項,使居留的人民,不能逃避。
這六方面壓力同時施行,老幼病廢者免,則全國一萬萬識字者不得不教人,二萬萬不識字者不得不求學,再加以經(jīng)濟力之配合,教育力之開導,使教者與學者都認清教育普及之真義,抓住飯碗,起勁地向前干去。這三萬萬人繼續(xù)不斷的教學相長,便是普及教育之總力量。六個人力等于一匹馬力,我們這部五千萬匹馬力的普及教育機器一經(jīng)發(fā)動之后,其對中華民族前途影響之廣大深遠,可想而知了。我們只須把機件湊攏,螺旋轉(zhuǎn)緊,架起火不斷燒,便成了一部偉大的普及教育機器,為南京造出一個新生命。再運用首都特殊的“誘導力”影響全國,則五千萬匹馬力更偉大的普及教育機器指日可以發(fā)動,整個中華民族的新生命也可以創(chuàng)造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