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我
我是來自上海民辦華二初級中學(xué)九年級forever中隊的趙昱潔,筆名溫顧南潯,也叫曾幾何時相忘。
愛好寫作攝影,國畫也曾接觸過五年,玩過機器人的拼裝和AI的操控,喜歡在田徑場上肆意奔跑,也喜歡在辯論賽上大展風(fēng)采。
天蝎座的最后一天,帶著一些天蝎的好強和射手的自由,最喜歡盛夏,最愛的歌是《盛夏光年》,最喜歡的詩是:“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fā)蒼顏?!?/p>
座右銘:且挨過三冬四夏,雪盡后再看梅花。
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我很小的時候便識字讀書,但真正開始寫作,是在二年級。那時我碰見了一位很喜歡我的語文老師,她鼓勵每個學(xué)生寫日記,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幼時不喜與人交談,心中卻有很多話要說,于是就都寫在日記上,與老師分享,一開始是文不達(dá)意的幾句話、幾個詞,久而久之就寫成了一篇篇文章。
我的母親幫我將孩童奇妙的幻想打成電子稿投出,三年級,我迎來了人生中第一張稿費單。隨后便是水到渠成一般的,一篇篇寫,一篇篇投,一點點中。
寫作好像已經(jīng)成為了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一個與生俱來的習(xí)慣。失意時寫一篇文章讓自己積極起來,面對美景時寫一篇文章將其記敘下來,生活中的瑣碎平常,少年人的意氣風(fēng)發(fā),一切的一切,都是生活中素材和靈感的來源。
好像成長的每一點重大轉(zhuǎn)折口上,都有寫作的身影。
現(xiàn)在的我依然不輟筆尖,堅持寫作,而其他的愛好似乎是與寫作完美的相輔相成了。我寫下我攝影時的故事,又用文字為自己的攝影作品說明。
以筆為馬,少年人馳騁在浩瀚的天地間。
他們眼中的趙昱潔:
趙昱潔和我的交集是在記者團,她小小的身影背著照相機,手里拿著采訪本和筆,那樣子就像一個成熟的大記者。
——記者團成員 薛元元
我和趙昱潔認(rèn)識也有將近三年時間了,在這三年里她一直堅持著寫作這一愛好。她對生活有一種獨有的體會和細(xì)致的觀察,細(xì)膩的文筆間蘊含的是她溫柔的內(nèi)心和過人的情商。
——華二初中九年<5>班? 張軒豪
我是趙昱潔的同班同學(xué),記憶中,她一直熱愛文學(xué),善于寫作。她的文章觀察入微,感人至深。她是一個性格真率的小朋友。
——華二初中九年<4>班? 鮮宇洋
佳作賞析
故鄉(xiāng)的糕
/趙昱潔
在家鄉(xiāng),我特別喜歡看外婆做糕。
從配米到蒸制,每一步都是生活的藝術(shù)。
白花花的糯米從袋子中滑進盆子里,外婆小心地控制著糯米的量。
“放多了要黏牙的,你和老頭子就都不愿意吃咯!而且這個糯米必須得是我們這里的,不然味兒就不地道?!?
加水泡發(fā),外婆總是精準(zhǔn)地掐著時間,看細(xì)長的糯米漲胖成圓潤潤的樣子,打粉與和料也毫不馬虎,都有講究的道理在里面。
尤其是和料,至今想起仍覺得不同尋常。
外婆做糕,一次性就會做個十多種,送給街坊鄰居親朋好友,每一個的料都不盡相同。
給老一輩的,往餡料里和的盡是些紅棗、核桃仁、瓜子仁,再加以些許葡萄干配色,收到的阿婆和爺叔都笑開了臉上的皺紋。給家里有小孩子的,就放蜜餞和紅綠果脯絲,還有葡萄干和香香脆脆的松仁,據(jù)大人們說啊,孩子們盡挑外婆做的崇明糕吃,其他配料的崇明糕他們買了孩子也不吃。
我也問過外婆為什么要這樣和料、做糕,不是費時間嗎?
那時外婆笑著跟我說:“這里面的門道,我們阿潯懂事了就知道咯。為每個人考慮啊,是很重要的?!?
如今倒是有點明白這樣做的道理了,小小的一份糕里,藏著外婆的處事之道。而每一份送出去的崇明糕,都是一份心意和一縷關(guān)懷。
蒸糕是去一家小店里蒸的,外婆笑呵呵地跟他們囑咐蒸的時間和度,等那水化成白茫茫的一縷縷煙升騰、彌漫著時,熱騰騰的崇明糕也就蒸制熟了。
那煙,很輕,很香甜,似是人間煙火的味道。
而每次蒸完,付好錢,外婆也總會留下一大塊糕給小店。
蒸完之后冷卻,想吃時只需再次蒸熱,或是切絲做酒釀糕絲湯。白白的糕中點綴著紅綠的配料,撲鼻便是糕的清香,甜而不膩,糯而不粘,回憶起時已經(jīng)被勾起了味蕾。
講真說,崇明糕是沒有西式的糕點好吃的,但它妙就妙在那份地道的崇明味,好就好在外婆做糕時的那份溫暖,美就美在那伴隨著糕入口升騰而出的鄉(xiāng)情。
它寄托著崇明的味道,寄托著兒時的回憶,蘊含著外婆那份溫柔通透的處事道理,也蘊含著濃厚的鄉(xiāng)情。
或許是江南水鄉(xiāng)婉轉(zhuǎn),故鄉(xiāng)的風(fēng)土人情溫暖著歲月,每當(dāng)思緒觸及,都能生出溫柔情愫。家鄉(xiāng)的糕,便是載著這情愫的紙飛機,飛過長江之隔,到那崇明島上。
想嘗一口,故鄉(xiāng)的糕。
想聞一縷,蒸糕的煙。
想回一次,巷陌的家。
教師點評:
“思鄉(xiāng)”是寫作的母題,“借物寫人”也是常用的寫作手法,但眷戀故鄉(xiāng)的落點在“真心待人”上的文章卻不多見。用料制作的誠心實意,無論親疏的體貼關(guān)懷,把鄉(xiāng)人當(dāng)家人的真心,字里行間滿溢出外婆的崇明糕所承載的三層情意。外婆相信,真心是能從食物里嘗出來的。作者語言老道,描摹細(xì)致,多感官多層次表現(xiàn)家鄉(xiāng)的滋味,難得的佳作。
——上海民辦華二初級中學(xué) 李安生老師
佳作賞析
美在于發(fā)現(xiàn),在于邂逅,是機緣。
最美的晚霞
/趙昱潔
下課的鈴聲奏響,一個小時的晚自習(xí)到了尾聲。九月的上海還停留在夏日,教室里開著空調(diào)都擋不住滲入衣裳的悶熱,鋼筆還握在手中,不小心在紙上暈出一個墨點。
初三的日子,疲倦和奮斗相伴,日復(fù)一日。
人,已經(jīng)癱在椅子上如抽去脊柱的軟泥。
沒有人在這休息的半個小時內(nèi)走出去,除了細(xì)聲的交談就是紙筆摩擦的沙沙聲,我癱倒后又坐起,準(zhǔn)備翻到下一套練習(xí)卷,余光卻看見一道玫紅色。
抬眸遠(yuǎn)眺,落日的余暉仍眷戀著大地,天空中的云染上了一層瑰金。
“砰”一聲,我摔筆、起身,直朝著那晚霞走去,留一室筆尖仍在紙上的同學(xué)。我就趁著寶貴的30分鐘,徑直地、不顧一切地朝著那晚霞走去。我穿過長長的走道,踏下層層的臺階,來到空曠的操場,注視著晚霞,想要漫步進晚霞里。
只顧盯著眼前的卷子和一個個鮮紅的分?jǐn)?shù),我差點遺漏今日玫瑰色的晚霞。這樣浪漫瑰麗的顏色,綿延靈動的云彩,只令人感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我繞著塑膠跑道走了一圈又一圈,心覺與晚霞近了一點又一點,我真的很想走進這玫瑰色的晚霞,迎著微薄的風(fēng)和透過梧桐葉細(xì)碎的夕陽,走進這云彩里去。
直到時間一點點流走,晚霞一點點歸家,白日一步步落幕,我都注視著這晚霞,渴望烙印在心中,在往后的日子里能回憶起來。那么,記憶里的初三就是玫瑰色的。
一步步回到教室,教室里卻不如之前那般安靜,充滿了鮮活的氣息。坐在窗邊的人,頭都要伸出窗外了;不知是誰開了一包薯片,結(jié)果人人來拿一把,幾下就抓沒了;走廊上出現(xiàn)了晃動的人影,他們看到我就問:“潯,你剛才去哪兒了?。俊?/p>
我示意他們抬頭,是些許歸去了些的玫瑰色晚霞。
幾個青春少年就站在教學(xué)樓最高的這一層,望著未散去的晚霞和落日的溫柔。
些許回神,半個小時就到了。鈴聲一響,我們便已端正地坐在座位上做題了。
只是似乎有什么不同了。
不是日復(fù)一日的疲倦與堅持,而是偶爾遇見的美好,滋潤了我們的心靈,為枯燥的初三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這是一場我與晚霞的邂逅,也是我上初三后的第一堂心理課——累時抬頭看天,還有晚霞與云。
這是奮斗拼搏的一年,但這不僅是奮斗拼搏的一年,這更是我們成長的一年。
也記得,出去吹溫柔的風(fēng),邂逅最美的晚霞。
教師點評:
“偷得浮生半日閑”對于初三學(xué)子來說已成奢侈,偷得浮生“半刻”閑亦是幸福。文章以日常學(xué)習(xí)視角切入,富有生活氣息的同時顯露小作者細(xì)心觀察的功力,浪漫瑰麗的晚霞、綿延靈動的云彩、微薄的風(fēng)、葉間細(xì)碎的夕陽共同構(gòu)成一幅晚霞余暉美景圖。語言流暢自如,過渡承接自然,抒懷真摯可感,哲思感悟卒章顯志,呼應(yīng)文題結(jié)構(gòu)謹(jǐn)嚴(yán),好文一篇。
——東北師范大學(xué)華蘊實驗學(xué)校 王雋鳳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