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再談北宋智堅的菩薩戒

2022-02-22 15:53:43張重艷
西夏學(xué) 2022年1期
關(guān)鍵詞:真言菩提菩薩

張重艷

在黑水城和敦煌文獻(xiàn)中,有兩件關(guān)于北宋端拱二年(989)西行僧人智堅的文書,一件是B63《端拱二年智堅等三人往西天取菩薩戒記》,收于《俄藏黑水城文獻(xiàn)》第6冊①俄羅斯科學(xué)院東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編:《俄藏黑水城文獻(xiàn)》第6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65頁。,據(jù)李正宇先生考證,此件文書為敦煌文書②李正宇:《俄藏〈端拱二年八月十九日往西天取菩薩戒僧智堅手記〉決疑》,載甘肅省敦煌學(xué)學(xué)會,社科縱橫編輯部《敦煌佛教文化研究》,社科縱橫編輯部,1996年,第3—11頁。。一件是S.3424V《端拱二年往西天取菩薩戒兼?zhèn)魇谄兴_戒僧智堅狀》,收于《英藏敦煌文獻(xiàn)》第5卷③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中國敦煌吐魯番學(xué)會敦煌古文獻(xiàn)編輯委員會、英國國家圖書館、倫敦大學(xué)亞非學(xué)院:《英藏敦煌文獻(xiàn)》(第5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80—84頁。。目前,史學(xué)界對這兩件文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文書反映的北宋初年靈州、沙州的中西交通狀況的研究,主要成果有楊富學(xué)、陳愛峰的《西夏與絲綢之路的關(guān)系——以黑水城出土文獻(xiàn)為中心》④楊富學(xué)、陳愛峰:《西夏與絲綢之路的關(guān)系——以黑水城出土文獻(xiàn)為中心》,載沈衛(wèi)榮等《黑水城人文與環(huán)境研究》,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07年,第474—475頁。、馮金忠的《宋初的黑水城與中西交通——以智堅文書為中心的考察》⑤馮金忠:《宋初的黑水城與中西交通——以智堅文書為中心的考察》,載孫繼民等《俄藏黑水城漢文非佛教文獻(xiàn)整理與研究》(下冊),北京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2年,第948—956頁。等;另一方面是對文書反映的佛教問題的研究,如侯沖的《中國佛教儀式研究——以齋供儀式為中心》對S.3424V文書反映的受齋儀式程序進(jìn)行了研究①侯沖:《中國佛教儀式研究——以齋供儀式為中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259—261頁。。陳瑋的《黑水城文書所見北宋初年西行求法僧研究》②陳瑋:《黑水城文書所見北宋初年西行求法僧研究》,《新疆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19年第2期,第77—82頁。不僅對當(dāng)時的中西交通狀況進(jìn)行了研究,而且還分析了智堅所傳的菩薩戒。以上研究成果非常重要,為我們了解智堅文書提供了必要且翔實的闡釋,但針對S.3424V的文本和涉及的菩薩戒,學(xué)術(shù)界研究尚有未盡之處,筆者不揣淺陋形成此文,祈請方家指正。

一、S.3424V文本分析

S.3424V共7紙,由兩部分組成,兩部分中間有空白隔開,第1—4紙是受菩薩戒弟子的每日修行儀軌文,第5—7紙是受齋儀式。每日修行儀軌文字跡潦草,多處有重墨、涂抹的痕跡,很多文字無法辨識。筆者按照每日修行儀軌的文字順序,把文本內(nèi)容分成三個層次逐步分析。

1.文書第1—13行尚能識讀,移錄如下:

(1)端拱二年往西天取菩薩戒兼?zhèn)魇谄兴_戒僧智堅狀

(2)往西天取菩薩戒兼?zhèn)魇谄兴_戒僧智堅敬勸

(3)受戒弟子每日早起,夜頭二時,行道燒香,凈水養(yǎng)供,咒香偈云:

(4)戒香、?香、惠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光明云臺遍法界

(5)供養(yǎng)十方無量佛,供養(yǎng)十方無量法,供養(yǎng)十方無量僧,遍聞

(6)普勛證寂滅。一切眾生亦如化,香??唵嚩啰二合香???

(7)?????唵引???嚩羅?斛。先須攝念本

(8)師、阿阇梨、諸菩薩名號,手抱香爐到佛像前諸云:

(9)弟子厶甲等普及法界眾生,敬禮本師釋迦牟尼佛三拜,

(10)敬禮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三拜,敬禮普賢菩薩三拜,

(11)敬禮都率天宮慈氏?三拜,敬禮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三拜,敬禮十方

(12)三世一切諸大菩薩摩訶薩三拜。若有四部弟子犯十惡五逆

(13)重罪,志心受持諸陀羅尼。若有???普受菩薩滅罪真言

1—6行內(nèi)容是智堅勸受菩薩戒弟子每日早起,行道燒香。6—7行有陀羅尼,內(nèi)容識讀不清。8—13上半行是讓受菩薩戒弟子攝念本師、阿阇梨、諸菩薩名號。受菩薩戒有嚴(yán)格的程序儀式,在儀式開始時,需要祈請諸佛菩薩降臨道場,這一程序稱為“請師”,請師是受菩薩戒儀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敦煌文書P.3293V《受菩薩戒文》③黃永武主編:《敦煌寶藏》第127冊,新文豐出版公司,1981—1986年,第356頁。有“諸佛子,汝等諦聽,凡敬受菩薩戒者,皆須請師。若不請師不成受戒。啟請/本師釋迦牟尼佛為和尚,文殊師利為羯磨阿阇梨,彌勒菩薩為敬受師,十方諸佛/為證戒師,一切菩薩為同學(xué)伴侶。汝等至心作語二請。/弟子某甲奉請本師釋迦牟尼佛降臨道場,與弟子為受戒和尚。/奉請文殊師利菩薩降臨道場,與弟子作羯磨阿阇梨。/奉請彌勒等佛降臨道場,與弟子作教戒師。/奉請十方諸佛降臨道場,與弟子作證戒師。/奉請諸大菩薩降臨道場,為同學(xué)伴侶。/奉某師為弟子作傳戒師,我作諸師故得受菩薩戒。”從P.3293V來看,本師指釋迦牟尼佛,阿阇梨指文殊師利菩薩,諸菩薩指如彌勒等佛、十方諸佛、諸大菩薩,諸佛菩薩各有其功能。《無畏三藏禪要》中的受菩薩戒儀軌第七是請師門:“弟子某甲等,奉請十方一切諸佛及諸菩薩、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虛空藏菩薩、普賢菩薩、執(zhí)金剛菩薩、文殊師利菩薩、金剛藏菩薩、除蓋障菩薩及余一切大菩薩眾,憶昔本愿來降道場,證明我等至心頂禮。弟子某甲奉請釋迦牟尼佛為和上,奉請文殊師利為羯磨阿闍梨,奉請十方諸佛為證戒師,奉請一切菩薩摩訶薩為同學(xué)法侶,唯愿諸佛諸大菩薩慈悲故,哀受我請,至心頂禮。”①[唐]慧警:《無畏三藏禪要》,《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18冊,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第943頁中。

2.…13下半行—29上半行是受持諸佛菩薩真言。

13下半行—14上半行是菩薩滅罪真言?!洞笳滦薮蟛亟?jīng)》《卐新纂續(xù)藏經(jīng)》均無菩薩滅罪真言。

14下半行—21上半行是阿閦如來滅輕罪真言。阿閦如來是佛教密宗的五方佛之一,《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卐新纂續(xù)藏經(jīng)》均無阿閦如來滅輕罪真言。

21下半行—22上半行是三身真言。唐代密宗善無畏大師所譯《佛頂尊勝心破地獄轉(zhuǎn)業(yè)障出三界秘密三身佛果三種悉地真言儀軌》有三身真言:“阿羅波遮那,一字唵慈臨二合,萬事通用是名出悉地……阿微羅吽佉,大日如來真言中品悉地,是名入悉地……若誦一遍如轉(zhuǎn)藏經(jīng)一千遍。阿鑁覽唅欠上品 悉地,毘盧遮那真言,是五字者是名祕密悉地……若誦一遍當(dāng)如轉(zhuǎn)一切經(jīng)一百萬遍。如是三種悉地真言,雖佛頂尊勝心真言,皆是大日如來三身真言也?!雹冢厶疲萆茻o畏譯:《佛頂尊勝心破地獄轉(zhuǎn)業(yè)障出三界秘密三身佛果三種悉地真言儀軌》,《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18冊,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第913頁下。智堅儀軌文三身真言作“阿鑁覽唅欠 阿尾羅賀佉 阿羅跛佑曩”,順序上不同,文字上也有一些差異。

22下半行是十方諸菩薩真言。唐代密宗不空大師所譯《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xiàn)證大教王經(jīng)》有真言:“唵引薩嚩怛他誐哆一迦野弭嚩枳唧哆二嚩日啰二合缽啰二合拏每三嚩日啰二合滿娜喃迦嚕彌四唵引嚩日啰二合吻尾一切五”。③[唐]不空譯:《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xiàn)證大教王經(jīng)》,《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18冊,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第311頁下。但此經(jīng)并不稱此真言為“頂禮十方諸佛菩薩真言?!敝菆詢x軌文中十方諸菩薩真言作“唵?薩羅二合嚩尾??”,是此真言的縮寫版,文字也有出入。

23—25上半行是釋迦牟尼佛真言?!洞蠓痦攺V聚陀羅尼經(jīng)》“大佛頂無畏廣聚如來佛頂召請諸佛品第十三”有《釋迦牟尼佛根本咒》:“南謨薄伽嚩帝舍枳也二合牟那曳多他伽多耶阿去羅訶帝三藐三步馱耶怛侄他唵阿爾帝阿爾多引祚曳何羅何羅米底唎二合阿耶婆嚕枳帝迦羅迦羅摩訶三末耶引悉?婆囉跋羅摩訶菩提曼荼尾誓莎末囉娑摩鉗三摩炎菩提菩提摩訶菩提塞嚩訶。”①《大佛頂廣聚陀羅尼經(jīng)》,《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19冊,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第167頁上。智堅儀軌文作“曩謨薄伽伐帝?釋迦??曳引/怛?????????馱野怛你也二合他?/唵母?々々摩訶母? 薩呵”。智堅儀軌文此處是釋迦牟尼佛根本咒的縮寫,且一些譯字不大相同。

25下半行—27行上半行是滅罪真言。北涼法眾譯《大方等陀羅尼經(jīng)》第三有:“離婆離婆諦一仇呵仇呵帝二陀羅離帝三尼呵羅帝四毘摩離帝五莎呵六,文殊師利此陀羅尼,是過去七佛之所宣說,如是七七亦不可數(shù)亦不可計?!雹凇洞蠓降韧恿_尼經(jīng)》,《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21冊,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第656頁中。智堅儀軌文滅罪真言作“離婆々々帝 求訶求訶帝 陀羅尼帝毗摩啰帝/莎呵”,是七佛滅罪真言的簡縮版。

27下半行—29上半行是慈氏真言。英藏敦煌文書有“慈氏真言”,S.5555《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jīng)》末尾抄寫有《觀彌勒菩薩生兜率陀天經(jīng)咒》:“慈氏真言普勸受持/曩謨阿隸野 梅幺哩拽/冒地薩埵野 怛你他唵梅幺哩/梅幺哩 梅怛啰 摩曩洗 薩婆訶/慈氏真言普勸受持。”③黃永武主編:《敦煌寶藏》第43冊,新文豐出版公司,1981—1986年,第394頁。法藏敦煌文書中的慈氏真言和凈口業(yè)真言作“慈氏真言/曩謨阿隸野 梅底哩曳/冒地薩埵野 怛你也二合他/唵引 梅底哩 梅底哩 梅/怛啰 磨曩洗 薩嚩訶引”④httр://www.doc88.com/р-7032594131362.html。方廣锠《新入藏刻本〈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jīng)〉側(cè)記》公布了國圖藏《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jīng)》中的慈氏真言作“慈氏真言/曩謨阿隸野 梅底哩曳冒 地薩埵野 怛你也/二 合他唵梅底哩 梅底哩 梅怛啰 磨曩洗 薩婆訶”⑤方廣锠:《新入藏刻本〈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jīng)〉側(cè)記》,《文津流觴十周年紀(jì)念刊》2011年第4期。。智堅儀軌文慈氏真言作“曩漠阿躲野梅底哩曳冒地/陡堙野怛你也?他喳梅底哩々々梅底哩梅羅摩曩洗薩/?賀?”。

3.…29下半行—74行,是受菩薩戒弟子懺悔、回向發(fā)愿。

這一部分字?jǐn)?shù)較多,但是內(nèi)容較為簡單,29下半行—56上半行,是受菩薩戒弟子證明懺悔。56下半行—74行,為回向發(fā)愿。此部分未識別文字甚多,懺悔、回向、發(fā)愿乃出家人修行儀軌中最為常見的步驟和程序,此處不再贅述。

智堅修行儀軌文的修行程序是請師——受持陀羅尼——證明懺悔——回向、發(fā)愿。陀羅尼,梵文dhāraī,漢譯為“真言”。修行儀軌文中的真言有:菩薩滅罪真言、阿閦如來滅輕罪真言、三身真言、十方諸菩薩真言、釋迦牟尼佛真言、七佛滅罪真言、慈氏真言。菩薩滅罪真言與阿閦如來滅輕罪真言不見于《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卐新纂續(xù)藏經(jīng)》中。其他真言大都是佛經(jīng)記載真言的縮減版,在文字上也與佛經(jīng)記載真言有差異。

二、智堅菩薩戒

B63有“端供(拱)二年(989)歲次己丑,八月十九日往西天取菩薩戒,僧智堅記?!盨.3424V有“端拱二年往西天取菩薩戒兼?zhèn)魇谄兴_戒僧智堅狀”,表明智堅西行的目的有兩個:“取菩薩戒”和“傳授菩薩戒”。劉銘恕先生認(rèn)為“志堅的《菩薩戒》,是其本身取之于西天者”①劉銘?。骸抖鼗瓦z書雜記四篇》,載甘肅社科院文學(xué)研究所《敦煌學(xué)論集》,甘肅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8頁。。榮新江先生認(rèn)為“志堅是律學(xué)沙門,因此在途中把其往西天取經(jīng)所得之密教系統(tǒng)的菩薩戒法傳授給沙州僧眾”②榮新江:《敦煌文獻(xiàn)所見晚唐五代宋初的中印文化交往》,載榮新江《絲綢之路與東西文化交流》,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5年,第109頁。。陳瑋認(rèn)為“志堅(智堅)是從靈州出發(fā)抵達(dá)沙州,其西行求法之旅才剛剛開始,并沒有取回菩薩戒,其在沙州所傳授之菩薩戒當(dāng)為中原舊有之菩薩戒?!鼻摇爸菆运髦O(shè)齋儀軌融入了許多密宗元素”③陳瑋:《黑水城文書所見北宋初年西行求法僧研究》,《新疆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19年第2期,第77—82頁。。筆者認(rèn)為,智堅是密宗僧人,其所傳菩薩戒為密宗菩薩戒。

佛教戒律可以分為兩類,聲聞戒和菩薩戒。菩薩戒是修行大乘菩薩者應(yīng)當(dāng)受持的戒律,“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薩本源,佛性種子”④[后秦]鳩摩羅什譯:《梵網(wǎng)經(jīng)》,《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24冊,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第1004頁上。,其受眾可以是出家菩薩,也可是在家菩薩。漢地佛教流傳的菩薩戒有兩種,一是梵網(wǎng)系菩薩戒,所據(jù)經(jīng)典是姚秦三藏鳩摩羅什翻譯的《梵網(wǎng)經(jīng)》,《梵網(wǎng)經(jīng)》卷下有十重四十八輕戒。此外還有《菩薩瓔珞本業(yè)經(jīng)》,提出了“三聚凈戒”的觀點,強調(diào)持戒的重要性。二是瑜伽系菩薩戒,所據(jù)經(jīng)典是北涼曇無讖的《菩薩地持經(jīng)》和唐代玄奘翻譯的《瑜伽師地論》。隨著佛教在中國傳播的日益深入,漢傳佛教形成了八大宗派,菩薩戒和各個宗派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產(chǎn)生了融合各宗派思想的菩薩戒,如天臺宗就很重視菩薩戒,天臺宗的開宗祖師智顗(538—597)所撰《菩薩戒義疏》卷上有“道俗共享方法不同,略出六種:一梵網(wǎng)本,二地持本,三高昌本,四瓔珞本,五新撰本,六制旨本”⑤[隋]智顗:《菩薩戒義疏》,《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40冊,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第567頁下。,說明隋代菩薩戒儀軌已經(jīng)有六種。智顗所傳菩薩戒是梵網(wǎng)系菩薩戒,曾為陳后主楊叔寶、隋煬帝楊廣傳授過菩薩戒,天臺宗第九祖湛然(711—782)還撰有《授菩薩戒儀》,佛教其他宗派如華嚴(yán)宗、慈恩宗等也都有各自的菩薩戒儀軌。

我國自東漢起就有密宗傳入,當(dāng)時所傳密法被稱為雜密,代表性的人物有西晉時期的佛圖澄、北涼的曇無讖,唐代高僧玄奘、義凈也傳播過密法。唐玄宗時期,中印度人善無畏、南印度人金剛智來到中國,翻譯了大量的密宗典籍,把密教胎藏部、金剛部傳到中國。金剛智的弟子不空是中國密宗的集大成者,他把密宗傳播到了廣東、太原、河西走廊等地。三人被稱為“開元三大士”。開元三大士所傳密法被稱為純密,當(dāng)時的長安成為密宗的傳播中心,長安大興善寺是密宗的祖庭,皇室、貴族都崇信密宗,密宗一度呈現(xiàn)出繁榮氣象,并正式成為佛教宗派,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的密宗為“唐密”。密宗的特點是三密,即身密、口密、意密??诿苡址Q為語密,“行者口誦真言,乃至一切言語等口業(yè),皆稱語密”①慈怡主編:《佛光大辭典》,書目文獻(xiàn)出版社,1989年,第606頁?!叭胝嫜蚤T略有三事:一者身密門,二者語密門,三者心密門”②[唐]一行撰:《大毗盧遮那成佛經(jīng)疏》,《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39冊,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第597頁中。。受持陀羅尼是密宗修行的一大特點。

密宗作為佛教宗派,相較于其他宗派來說形成的時間較晚。密宗強調(diào)戒律,較為重視菩薩戒,自善無畏開始,就著手建立密教菩薩戒體系。善無畏和其弟子一行共同翻譯的《大日經(jīng)》全名《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jīng)》,是密宗的根本經(jīng)典,《大日經(jīng)》認(rèn)為菩薩修行有十戒:“今說善巧修行道,若菩薩摩訶薩住于此者,于大乘而得通達(dá)秘密主,菩薩持不奪生命戒所不應(yīng)為,持不與取,及欲邪行,虛誑語,麁惡語,兩舌語,無義語戒,貪欲,瞋恚,邪見等,皆不應(yīng)作。”③[唐]善無畏等譯:《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jīng)》,《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18冊,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第39頁上。一行所撰《大日經(jīng)疏》,全名《大毗盧遮那成佛經(jīng)疏》,也提出了十重戒④[唐]一行撰:《大毗盧遮那成佛經(jīng)疏》,《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39冊,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第757頁中。:“先令不舍三寶,又令不舍菩提之心,此即菩薩真四重禁也……第五重禁者,謂不謗一切三乘經(jīng)法……第六不應(yīng)于一切法生于慳悋……第七不得邪見……第八于發(fā)大心人,從前勸發(fā)其心,不令退息也……第九于小乘人前不觀彼根而為說大法,或于大根人前,不觀彼根而說小法行……第十菩薩常當(dāng)行施,然不得施與他人害物之具?!雹荩厶疲菀恍凶骸洞笈R遮那成佛經(jīng)疏》,《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39冊,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第757頁中。以上均表明密宗較為重視菩薩戒。密宗菩薩戒稱為菩提心戒,集中體現(xiàn)在密宗經(jīng)典《無畏三藏禪要》和《受菩提心戒儀》中?!抖U要》是善無畏與大德禪師敬賢和對論佛法的記錄,善無畏認(rèn)為修習(xí)密法前要先發(fā)菩提心,受菩薩戒,“夫欲入大乘法者,先須發(fā)無上菩提心受大菩薩戒身器清凈,然后受法,略作十一門分別。第一發(fā)心門,第二供養(yǎng)門,第三懺悔門,第四歸依門,第五發(fā)菩提心門,第六問遮難門,第七請師門,第八羯磨門,第九結(jié)界門,第十修四攝門,第十一十重戒門”⑥[唐]慧警:《無畏三藏禪要》,《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18冊,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第943頁上。。從程序上來看,《禪要》中菩薩戒與傳統(tǒng)的菩薩戒沒有太大的區(qū)別。受菩薩戒儀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說戒相,《禪要》第十一門是重戒門,有十重戒:“一者不應(yīng)退菩提心,妨成佛故;二者不應(yīng)舍三寶歸依外道,是邪法故;三者不應(yīng)毀謗三寶及三乘教典,背佛性故;四者于甚深大乘經(jīng)典不通解處,不應(yīng)生疑惑,非凡夫境故;五者若有眾生已發(fā)菩提心者,不應(yīng)說如是法令退菩提心趣向二乘,斷三寶種故;六者未發(fā)菩提心者,亦不應(yīng)說如是法,令彼發(fā)于二乘之心,違本愿故;七者對小乘人及邪見人前,不應(yīng)輒說深妙大乘,恐彼生謗獲大殃故;八者不應(yīng)發(fā)起諸邪見等法,令斷善根故;九者于外道前,不應(yīng)自說我具無上菩提妙戒,令彼以瞋恨心求如是物,不能辦得令退菩提心?!雹伲厶疲莼劬骸稛o畏三藏禪要》,《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18冊,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第943頁下?!抖U要》認(rèn)為受菩薩戒后,還要受諸佛內(nèi)證無漏清凈法戒,學(xué)術(shù)界普遍認(rèn)為無漏清凈法戒可以稱為菩提心戒。此外還須誦陀羅尼,“今須重受諸佛內(nèi)證無漏清凈法戒,方今可入禪門。入禪門已,要須誦此陀羅尼。陀羅尼者,究竟至極同于諸佛乘法悟入一切智海,是名真法戒也,此法秘密不令輒聞?!雹冢厶疲莼劬骸稛o畏三藏禪要》,《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18冊,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第944頁上。無漏清凈法戒沒有明確的戒條,只是授陀羅尼六種,強調(diào)陀羅尼的重要性。

菩提心是佛教一切法門修行的根本,所有佛教宗派都強調(diào)發(fā)菩提心的重要性,密宗也不例外,并且形成了菩提心戒?!洞笕战?jīng)疏》強調(diào)菩提心的重要性,“菩提心亦爾,是一切諸行之本。若離菩提心則無一切菩薩法,故舍之亦犯重也,如聲聞經(jīng)犯重已,即非沙門非釋子不入眾數(shù)”③[唐]一行撰:《大毗盧遮那成佛經(jīng)疏》,《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39冊,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第757頁下。?!抖U要》中的十重戒,第一、第五、第六、第九條都是在強調(diào)菩提心的重要性。不空所譯《受菩提心戒儀》是較為完善的密宗菩薩戒儀軌,根據(jù)儀軌,第一步是禮佛,“弟子某甲等,稽首歸命禮,遍虛空法界,十方諸如來,瑜伽總持教,諸大菩薩眾,及禮菩提心,能滿福智聚,令得無上覺,是故稽首禮”。此步須念禮佛真言,“禮佛真言曰:唵薩嚩怛他孽多引跛娜滿那喃迦嚧彌”,這一步和前文所提到的“請師”步驟是一致的。第二步是運心供養(yǎng),須念普供養(yǎng)虛空藏真言,“普供養(yǎng)虛空藏真言曰:唵誐誐曩引三婆嚩嚩曰啰二合斛次應(yīng)懺悔”。第三步是懺悔滅罪,須念懺悔滅罪真言,“懺悔滅罪真言曰:唵薩嚩跛波捺賀引曩嚩曰啰二合野引娑嚩二合引賀引”。第四步是受三皈依,須念三皈依真言,“三皈依真言曰:唵步引欠”。第五步是受菩提心戒。第六步是誦受菩提心戒真言,“受菩提心戒真言曰:唵冐地唧多母怚波二合那野引彌?!钡诰挪綉曰诓l(fā)心④[唐]慧警:《無畏三藏禪要》,《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18冊,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第940頁中。。此受戒儀式共念誦五個真言,分別是禮佛真言、普供養(yǎng)虛空藏真言、懺悔滅罪真言、三皈依真言、受菩提心戒真言。不難發(fā)現(xiàn),《受菩提心戒儀》沒有說戒相這一程序,也可以說菩提心戒沒有明確的戒條。這點和強調(diào)戒條的梵網(wǎng)系菩薩戒、瑜伽系菩薩戒很不相同?!抖聿囟鼗臀墨I(xiàn)》第4冊ф181是誤入敦煌文獻(xiàn)的黑水城文書,文書是宋初真定府大悲寺菩薩戒弟子法進(jìn)從太平興國六年(981)十一月二十一日澄凈師所受菩薩戒后的同修行愿文的功德抄本和附抄文獻(xiàn)。ф181中的同修行愿文和S.3424V的智堅修行儀軌文的性質(zhì)相同,都是受菩薩戒弟子的修行儀軌。ф181同修行愿是為了往生彌勒凈土,誦菩薩戒、發(fā)愿,都是往生彌勒凈土的法門,帶有強烈的唯識宗的色彩,可以推測,澄凈所授菩薩戒是帶有唯識宗思想的菩薩戒。澄凈帶領(lǐng)大悲寺受菩薩戒的僧人進(jìn)行同修活動的內(nèi)容是持《菩薩瓔珞本業(yè)經(jīng)》《菩薩善戒經(jīng)》《梵網(wǎng)經(jīng)》的戒條并發(fā)愿,文中有“依《瓔珞經(jīng)》受十無盡戒,一不得故煞生;二不得故妄/語;三不得故淫;四不得故盜;五不得沽酒;六不得故說/在家出家菩薩罪過;七不得故慳;八不得故嗔;九不/得故自讃毀他;十不得故謗三寶藏”①孫繼民、宋坤:《英藏及俄藏黑水城漢文文獻(xiàn)整理》(下),天津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544頁。。文中還有“依《善戒經(jīng)》說,菩薩戒者有八重法:一不得故煞生;/二不得故盜;三不得故淫;四不得故妄語;五不得/為覓利養(yǎng),故自讃其身得菩薩戒;六不得故慳,不/施前人一錢一偈;七不得故嗔心,打罵眾生。前人求/懺,不受其懺;八不得故謗大乘”②孫繼民,宋坤:《英藏及俄藏黑水城漢文文獻(xiàn)整理》(下),天津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544頁。。引用的經(jīng)典既有梵網(wǎng)系菩薩戒經(jīng),也有瑜伽系菩薩戒經(jīng),還有密宗菩薩戒經(jīng),可見宋初真定大悲寺的菩薩戒并非單純的梵網(wǎng)系菩薩戒,已經(jīng)融合了瑜伽菩薩戒、密宗菩薩戒的內(nèi)容。受戒容易持戒難,ф181修行文中處處強調(diào)戒條,但是智堅修行儀軌文中沒有出現(xiàn)任何修持戒條的內(nèi)容,第13下半行—29上半行均是各種陀羅尼,因此智堅所傳的菩薩戒,必定是密宗菩提心戒。之所以在狀文的開頭表明自己是“往西天取菩薩戒兼?zhèn)魇谄兴_戒僧”,而不是說自己是傳菩提心戒的僧人,很可能是為了和敦煌當(dāng)?shù)氐钠兴_戒融合到一起。

三、智堅西行

自三國時期朱士行去于闐取經(jīng)始,就不斷地有僧人西行求法。東晉高僧法顯、唐代高僧玄奘等人,西行佛教發(fā)源地印度取得了大量的佛教經(jīng)典,為中國佛教發(fā)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xiàn)。敦煌地處絲綢之路上的交通要道,大量的取經(jīng)僧人從此經(jīng)過。五代十國時期政權(quán)更迭頻繁,社會動蕩,僧人的取經(jīng)活動也沒有中斷,敦煌文書S.5981《同光二年鄜州開元寺智嚴(yán)往西天巡禮圣記》③黃永武主編:《敦煌寶藏》第44冊,新文豐出版公司,1981—1986年,第637頁。、S.529《定州開元寺僧歸文牒》④黃永武主編:《敦煌寶藏》第4冊,新文豐出版公司,1981—1986年,第302頁。均是當(dāng)時西行僧人在敦煌留下的珍貴文獻(xiàn)記錄。宋初僧人的西行活動出現(xiàn)了一個小高峰,“乾德三年(965),滄州僧道圓自西域還,得佛舍利一、水晶器、貝葉梵經(jīng)四十夾來獻(xiàn)。道圓晉天福中詣西域,途十二年,住五印度凡六年,五印度即天竺也;還經(jīng)于闐,與其使偕至。太祖召問所歷風(fēng)俗山川道里,一一能記”⑤[元]脫脫等:《宋史》卷四九〇《外國傳六》,中華書局,1975年,第14103頁。。乾德四年(966),“僧行勤等一百五十七人請游西域取經(jīng),各賜錢三萬遣之,自是往取經(jīng)者頗眾”⑥劉琳、刁忠民、舒大剛等校點:《宋會要輯稿·道釋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9998頁。。在此大背景下智堅踏上了西行的路程。

B63有“其大師智堅俗姓董,其漢宋國人/是也,年可廿四歲”。端拱二年智堅年齡大約24歲,按虛歲算,其生于太祖乾德四年(966)。宋朝建立后,政府對佛教實行嚴(yán)格的管理政策。宋代僧人出家手續(xù)嚴(yán)格且煩瑣,需要經(jīng)過系賬、受戒、剃度三個手續(xù)。系賬指意欲出家的人要去一處寺廟當(dāng)童行,或稱為行者。童行、行者有一定的年齡限制,真宗咸平四年規(guī)定:“在京并府略(界)外[路州]縣僧尼道士女冠下行者、童子、長發(fā)等今后實年十歲,取逐處綱維寺主結(jié)罪親保,委是正身,方得系帳?!雹賱⒘?、刁忠民、舒大剛等校點:《宋會要輯稿·道釋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9998頁。童行要想獲得剃度的資格,或試經(jīng)、或鬻牒、或恩賜、或普度才能獲得度牒。試經(jīng)的方式較難,太祖建隆三年(962)下詔,要求“每年試童行,通蓮經(jīng)七軸者給祠部牒披剃”②[元]釋念常:《佛祖歷代通載》卷一八,《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54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2頁。,且每年名額都有嚴(yán)格限制,宋初的情況是受試者大約每百人取一人給度牒。而鬻牒、恩賜、普度的方式,則要看各人的緣分,太宗太平興國七年(982)就有一次普度的機(jī)會,“應(yīng)內(nèi)外系籍童行長發(fā),并特與剃度”③[南宋]李攸:《宋朝事實》卷七《道釋》,中華書局,1985年,第123頁。。然后還要受具足戒,才能成為僧人。受具足戒有一定的年齡限制,唐代規(guī)定受戒年齡必須是年滿16歲,太祖、太宗時期的受戒年齡無資料可考。宋初的佛教政策是逐步收緊的,真宗咸平四年四月政府規(guī)定:“尼年十五,僧年十八,方許剃度受戒。”④劉琳、刁忠民、舒大剛等校點:《宋會要輯稿·道釋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9981頁。假定智堅16歲已經(jīng)受具足戒,24歲時去西天也是資歷尚淺。真宗時期,就有人對宋初西去取經(jīng)僧人的資質(zhì)產(chǎn)生了嚴(yán)重的質(zhì)疑,“咸平六年(1003),知開封府陳恕言:‘此輩多學(xué)問生疏,受業(yè)年淺,狀貌庸惡,且自漢入蕃,經(jīng)由國土不少,見之必生鄙慢。望令僧錄司試問經(jīng)業(yè)堪令去者,送府覆驗?!孀谠唬骸≡缭驈U譯經(jīng)院,然三教之興,其來已久,前代言之者多矣,但存而不論可也。此奏宜可之?!雹輨⒘?、刁忠民、舒大剛等校點:《宋會要輯稿·道釋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9998頁。智堅受業(yè)年淺是事實,至于是否學(xué)問生疏或者狀貌庸惡,則無從可考。

自開元五年(717)善無畏在西明寺菩提院譯經(jīng)始,至?xí)辏?41)武宗下滅佛詔令,密宗在中國發(fā)展了不到130年的時間就由盛轉(zhuǎn)衰。宣宗即位后允許佛教自然恢復(fù)發(fā)展,但佛教的發(fā)展已大不如前。密宗的發(fā)展由唐代的依附貴族階層,歷經(jīng)會昌法難,五代十國時期只能在下層民眾中走草根化的發(fā)展道路。宋初密宗有過短暫的繁榮,太平興國七年(982)宋太宗設(shè)立傳法院,組織從印度來華的僧人天息災(zāi)、施戶、法天等人翻譯佛經(jīng),翻譯了大量的密宗經(jīng)典,但是一些密宗經(jīng)典與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觀點相悖,天禧元年(1017)政府停止了此類密經(jīng)的翻譯活動??梢酝茰y,長達(dá)三十余年的密經(jīng)翻譯活動,必然帶來了當(dāng)時密宗思想的廣泛傳播。以智堅為代表的密宗僧人,為了弘揚密宗菩薩戒,年僅24歲西行,路經(jīng)敦煌,將密宗菩薩戒修行儀軌和受齋儀軌傳授給敦煌受菩薩戒僧人和居士?!拌缶W(wǎng)系、瑜伽系、優(yōu)婆塞系、密教系菩薩戒在敦煌地區(qū)都有所流傳,梵網(wǎng)系菩薩戒的流傳最為興盛?!雹夼砣鸹ǎ骸镀兴_戒研究》,陜西師范大學(xué)博士學(xué)位論文,2015年,第149頁。敦煌文書中有大量的受菩薩戒牒、受菩薩戒文、和菩薩戒文,可以想象當(dāng)年敦煌的菩薩戒流行盛況,相信智堅在敦煌一定收獲頗豐。附:S.3424V《端拱二年往西天取菩薩戒兼?zhèn)魇谄兴_戒僧智堅狀》

(1)端拱二年往西天取菩薩戒兼?zhèn)魇谄兴_戒僧智堅狀

(2)往西天取菩薩戒兼?zhèn)魇谄兴_戒僧智堅敬勸

(3)受戒弟子每日早起,夜頭二時,行道燒香,凈水養(yǎng)供,咒香偈云

(4)戒香、?香、惠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光明云臺遍法界,

(5)供養(yǎng)十方無量佛,供養(yǎng)十方無量法,供養(yǎng)十方無量僧,遍聞

(6)普勛證寂滅。一切眾生亦如化,香??唵嚩啰二合香???

(7)?????唵引???嚩羅?斛。先須攝念本

(8)師、阿阇梨、諸菩薩名號,手抱香爐到佛像前諸云:

(9)弟子厶甲等普及法界眾生,敬禮本師釋迦牟尼佛三拜,

(10)敬禮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三拜,敬禮普賢菩薩三拜,

(11)敬禮都率天宮慈氏?三拜,敬禮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三拜,敬禮十方

(12)三世一切諸大菩薩摩訶薩三拜。若有四部弟子犯十惡五逆

(13)重罪,志心受持諸陀羅尼。若有???普受菩薩滅罪真言

(14)跋陂車 毗尼陂車 烏?陂車。阿閦如來滅輕罪真言

(15)?七遍,佛游十六國?????志心持此真言???不滅,兼轉(zhuǎn)女?男?

(16)曩謨婆 誐嚩帝??引阿????野怛他 誐哆引也阿上

(17)羅々曷二合帝?????怛你他二合他唵誐々?々々々

(18)嚕者帝々々々 咄嚕?????二合誐?々々二合々々

(19)跛婆去羅帝々去?賀??々々々缽羅二合賀多?々々二合???

(20)薩羅嚩二合竭羅嚩二合缽??缽羅二合野阿閦二合毗底二合

(21)野?薩嚩二合賀 三身真言念?遍阿鑁覽唅欠 阿尾羅賀佉

(22)阿羅跛佑曩 普禮十方諸菩薩真言 唵? 薩羅二合嚩尾??

(23)本師釋迦牟尼佛真言念?遍曩謨薄伽伐帝?釋迦??曳引

(24)怛?????????馱野怛你也二合他?

(25)唵母?々々摩訶母? 薩呵 滅罪真言???????

(26)離婆々々帝 求訶求訶帝 陀羅尼帝 毗摩啰帝

(27)莎呵 慈氏真言曩漠阿躲野梅底哩曳冒地

(28)陡堙野怛你也?他喳梅底哩々々梅底哩梅羅摩曩洗薩

(29)?賀? 每日早起夜頭仏前,手執(zhí)香爐,請仏降赴道場

(30)證明懺悔,請仏受時一心專注想念諸仏薩,如?????

(31)?恩??身心敬禮十方一切佛,現(xiàn)在????謹(jǐn)持法輪??

(32)安樂諸眾生三拜??????????

(33)我今?????頂禮十方一切佛???敬禮

(34)?懺悔,亦禮如法????????

(35)弟子?????

(36)???????????

(37)三代無不知??????劫中

(38)所作諸惡業(yè),生?今生以來,身三不差???然??

(39)妄言??????????貪嗔邪見

(40)如是十惡之罪,令入三???請仏具大悲能除眾

(41)生??????如秉念觀音摩

(42)??仏三拜??????向西比下

(43)????????????嚩怛他誐哆

(44)??布??? ??????

(45)唵??????????

(46)????天宮慈氏如來?????誠速奉慈?

(47)唵梅底里薩呵?????? 如來應(yīng)正等覺

(48)敬禮佛弟子厶甲等臨命終時?????至身心安

(49)樂,一念之傾??圣眾???往生天宮慈氏圣者

(50)于白毫????滅除三??和開龍花內(nèi)止往

(51)其中等???攝夫諸根清凈,???教化天人

(52)龍花成仏????說偈了后,??地住如

(53)言十方一切佛菩薩??????則示罪

(54)弟子厶甲須頂禮????????????

(55)所有一切???貪身邪見如是十

(56)惡五逆四種七?破?????????????

(57)????々々々々禮佛了后,回向發(fā)愿

(58)今將上天懺悔???/回向發(fā)???法界

(59)時?朦朧未?????????????

(60)未發(fā)荷心?????????????同生兜率內(nèi)院

(61)奉慈氏??龍花三會之中????

(62)然???????????今

(63)日???????????雨

(64)貪嗔邪見???????????

(65)???????????罪滅罪

(66)消滅??禮三拜了后又發(fā)?

(67)?????????施主檀那行

(68)???????????????

(69)生同得樂果,為上因緣念清凈法

(70)身毗盧遮那仏,圓滿報身盧令那仏

(71)可億?????仏當(dāng)來下世你

(72)?????????一切諸佛大圣文殊

(73)?列等大圣普賢菩薩,消災(zāi)息欲

(74)觀世音菩薩?兜率天宮々々々々々々々々々々々々念三遍

(75)清涼報?一萬菩薩摩訶薩

(76)凡欲受齋,先須脫鞋受凈水,若不脫鞋,作閻提牛入佛殿堂,果報亦復(fù)如是。

(77)凈水偈云:八功德水凈諸塵,灌掌去垢心無染。執(zhí)持禁戒無

(78)缺犯,一切眾生亦如是。唱禮作梵,先念一切恭敬,恭敬常住

(79)三寶,然后行香,爐度手過。作如來梵,如來妙色身,

(80)世間無以等。無比不思議,是故今敬禮。如來色無盡,智惠

(81)亦復(fù)然。一切法常住,是故我皈依。敬禮一切常住三寶,為天龍八

(82)部諸善神王,敬禮常住三寶。為皇帝圣化無宮,敬禮常住

(83)三寶。為今身齋主福受莊嚴(yán),敬禮常住三寶。為四恩三有

(84)法界眾生,和南一切眾圣。為□下凈草佛前隨多少下

(85)食供養(yǎng)諸佛了后,自己前頭下食,說施偈云:施者受者,

(86)俱獲五常。色命力安,得無礙辯。又食惣遍了后,口云:等供

(87)三德六味,獻(xiàn)佛及僧。法界眾生,普同供養(yǎng),普供養(yǎng)真言:

(88)唵引,誐誐曩,三婆嚩日啰二合斛,供養(yǎng)以后,出眾生食施與阿

(89)利底母,亦云鬼子母,然后齋人自食,□□先出生,但先喫食

(90)者,百五劫墮斷手地獄;從地獄出,作餓鬼;從餓鬼出,作畜生,

(91)從畜生出,作下賤人中。又坐齋比起,□相不得說雜話言語。

(92)若說雜話言語者,五百劫作百舌鳥身。聽法之處雜

(93)話言語者,果報亦復(fù)如是。若輪□□法者,不遮喫食過

(94)后所者,余食合掌說回□□□。齋者余食,回施與后坐凈

(95)人,當(dāng)來無窮,不降圣跡。共有出眾生食分,收著一處,著菿

(96)次坐面前,用凈水一碗,念水真言三遍,南無索嚕婆耶,々々々々

(97)莎呵,寫水在食中,念咒食真言:唵。婆羅々々。三婆羅。

(98)々々々。薩呵。檀越所修福,慈悲愿力故。普施

(99)諸蟲鳥,胎卵及濕化,□□□者,去舍十惡業(yè),解脫生佛前。

(100)念偈了后,發(fā)遣鬼神真言三遍,耳邊彈指,念:唵。嚩日啰二合。穆

(101)又木。又佛前供養(yǎng)食圣偈言:應(yīng)施五種人喫□□□□

(102)二者寺內(nèi)病俗□□□□寺人,四者守護(hù)伽藍(lán)人,五者修功德人。

(104)得無窮果報,齋人須用澡豆凈水漱口,方可成齋,

(107)齋了后念佛回施。

(108)端拱二年九月十六日往西天取菩戒兼?zhèn)魇?/p>

(109)菩戒僧智堅狀

(110)難忍能忍,是名為忍。

(111)是人能忍,能忍是人。

(112)非人不忍,不忍非人。

猜你喜歡
真言菩提菩薩
俄藏инв.№2522西夏文《修菩提心》考
西夏研究(2023年1期)2023-03-13 02:38:30
回首十年代表路:以心換心以情動情
寧圍:垃圾分類的“四字真言”
杭州(2020年23期)2021-01-11 00:54:40
菩薩蠻·花明月黯籠輕霧
黃河之聲(2020年11期)2020-07-16 13:27:12
《菩提心》創(chuàng)作隨想
菩提心系列之2 50×50cm 金潛紙重彩 2015年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西夏文《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jīng)》考論
西夏學(xué)(2018年2期)2018-05-15 11:26:38
西夏文銅鏡的真言文法與四臂觀音像研究
西夏學(xué)(2018年2期)2018-05-15 11:24:00
菩提花
啟蒙(3-7歲)(2017年12期)2017-12-19 08:17:49
遼代八大菩薩造像研究
巴彦淖尔市| 璧山县| 秦安县| 宁河县| 双桥区| 无锡市| 庄浪县| 高邮市| 泊头市| 厦门市| 宝坻区| 呼玛县| 赣州市| 晋江市| 南雄市| 永德县| 沧源| 灯塔市| 内丘县| 班玛县| 大姚县| 临邑县| 濮阳市| 塔河县| 永胜县| 长乐市| 南木林县| 潜江市| 利辛县| 措勤县| 乐平市| 西丰县| 高青县| 资源县| 左贡县| 图片| 磴口县| 芜湖县| 大厂| 筠连县| 凌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