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芒
相信大家都對英達這個名字并不陌生,作為《我愛我家》的導演,著名主持人,他還有一個身份——宋丹丹的前夫。他們兩人有一個兒子巴圖(本名英如鑌)。
前段時間,英達罕見地接受采訪,談論起和現(xiàn)任太太梁歡生的小兒子英如鏑?;字甑乃癫赊绒?,談起英如鏑口若懸河,言語間都是為小兒子感到自豪。不僅透露英如鏑現(xiàn)在任中國冰球國家隊的隊長,2022年還將代表中國出戰(zhàn)北京冬奧會,努力為國爭光。從3歲開始練冰球,9歲前往美國進行專業(yè)訓練,18歲簽約北京市昆侖鴻星冰球俱樂部,成為一名職業(yè)冰球運動員,今年才23歲的英如鏑稱得上是年少有為。反觀大兒子巴圖,雖然宋丹丹為了捧紅他用盡各種辦法,還常常帶他上各種節(jié)目,卻依然在娛樂圈混得不溫不火。
讓人不禁思考,巴圖和英如鏑,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距呢?
同父不同命
巴圖和英如鏑,真的可以稱得上是同父不同命。
當年,和宋丹丹離婚僅僅一個月,英達就迫不及待地和梁歡結婚,生下了小兒子,還特意為孩子起名——英如鏑。
對于小兒子的成長,英達從未缺席,并且一路保駕護航。英如鏑過3歲生日時,愛子心切的英達把幼兒園的所有小朋友都請去會所,給兒子一起慶生。看見小兒子黏著會所里的鋼琴,就和英如鏑拉勾勾:“如果你答應能堅持學,爸爸就給你買這個昂貴的玩具?!?/p>
時常陪著媽媽去逛街的英如鏑,對路過的溜冰場念念不忘,英達就發(fā)掘了孩子的新愛好——冰球。就這樣,從3歲起,英如鏑開始接受專業(yè)的鋼琴和冰球訓練,4歲時英達就給他請了外教,鍛煉他的英文水平,為日后出國做準備。
2007年,9歲的英如鏑作為北京一支少兒冰球隊伍虎仔隊的核心飛往加拿大,參加世界少兒冰球錦標賽。出乎意料的是,虎仔隊竟然獲得了業(yè)余A組的世界冠軍,英如鏑還因為在比賽中得分最多被冠以“得分王”的稱號。
本打算讓小兒子主攻鋼琴的英達,迅速調整了教育方向,將9歲的英如鏑送去美國進行冰球訓練。母親梁歡也為了兒子放棄工作,遠渡重洋到美國去照顧孩子的日常起居。
從小英達就在英如鏑的耳邊叮囑:“無論如何都不能改國籍,哪怕送你去美國學冰球,也是為了讓你有朝一日能回來為中國隊打球。”
英如鏑沒有辜負父母的用心栽培。同去美國訓練的伙伴最后一個個都放棄了,只有他一人堅持了下來。在同齡人還在讀高中的時候,18歲的英如鏑就以百萬年薪的合約簽約了北京昆侖鴻星冰球俱樂部。
對于英如鏑來說,能有今日的成就,父親英達功不可沒。然而,英達對于英如鏑來說是好父親,對于巴圖來說,可能只是有血緣關系的陌生人。他給足了英如鏑關愛和呵護,卻消失在了大兒子巴圖的世界里,二十多年來對巴圖不管不顧。
“我嫁了個人渣,生了個廢物。”
2011年,英達帶著寵愛的小兒子上節(jié)目,大秀父子情。他極盡所能地夸獎英如鏑在鋼琴和冰球上的天賦和能力,稱自己是“司機、保姆、廚師、教練”四棲老爸,卻遺忘了另一個一直等著他來一通電話的兒子巴圖??吹焦?jié)目的宋丹丹怒火中燒,罵戰(zhàn)一觸即發(fā)。她連發(fā)兩條微博怒罵英達“不是人”:“巴圖在7歲時,他求你帶他出去玩一次你都不理,11歲管你要電話你都不給。14年來形同陌路,表演慈父可以,但我不允許你繼續(xù)傷害我的兒子!”
她14年來一直不敢換手機號,就是期望著有一天英達能主動打電話關心巴圖,卻從來沒等到過。對于宋丹丹的控訴,英達毫無悔過,反而振振有詞地反駁。
他接受采訪說:“我本身認為,離婚就不要再來找我,也不應該找我。最主要不想傷害的不是現(xiàn)在的妻子,而是現(xiàn)在的孩子(英如鏑),因為我現(xiàn)在的孩子非常珍惜我,我不想給他帶來任何心理的波瀾。我覺得我仍然關心他(巴圖),但是這種情況下,我不能再扮演父親的角色。這樣第一對他(巴圖)不好,第二對他的繼父不公平?!?/p>
在英達看來,他和巴圖的父子緣分早就結束了。離婚后他要開始新的生活,必須得把原來的那一頁徹底翻過去,包括不見孩子。
最絕情的不止于此,巴圖爺爺去世后,巴圖想去參加爺爺的葬禮,卻被英達一口拒絕。他甚至聲稱:“我以被叫英如鏑的父親為豪?!眳s說,“巴圖現(xiàn)在是否叫英巴圖,還存疑?!?/p>
這話連旁觀者都覺得心寒,難道只有優(yōu)秀成功的孩子才配叫英家的后人?
在這段婚姻里,毫無疑問,巴圖是最無辜、也最受傷的人。他的童年,父親缺位,對他不管不顧,母親因離婚受盡情傷,自顧不暇。
最難的時候,宋丹丹甚至想過自殺:“離婚時,我已經36歲了,這是一個女人最沒有安全感的年紀。我一度陷入了絕望,感覺被世界遺棄了,白天以淚洗面,晚上抱著枕頭說話?!蔽ㄒ坏膬鹤?,理所當然成為她生活的唯一信念和救命稻草。她對巴圖寄予厚望,奉行的卻是打壓式教育??上?,巴圖總是辜負母親的期望,不僅成績不好,比較好動,注意力不夠集中,簡直是滿身缺點。
在最絕望的時候,宋丹丹甚至說過:“我嫁了個人渣,生了個廢物。”
最令觀眾印象深刻的,莫過于幾年前宋丹丹帶巴圖參加《向往的生活》。她當著嘉賓和攝像機,全程瘋狂地吐槽自己的兒子。大家一起夸獎大華早起做了早餐,宋丹丹話頭一轉就開始批評巴圖:“你看看人家?!?/p>
看見巴圖腳趾頭發(fā)炎,明明是想關心,脫口而出的卻是:“你的腳怎么了?是你自己啃的吧?你給大家表演下,你每次都啃?!薄鞍蛨D小時候沒有一次能讓我開心地開一次家長會。”想激勵巴圖搭個雞窩,說出來的卻是:“你要能把雞窩搭起來,你這孩子就沒白養(yǎng)?!?/p>
一直嘮叨的她還將巴圖小時候的糗事都抖落出來,絲毫不掩飾自己的毒舌和嫌棄。
備受打擊的巴圖又不能懟親媽,只能沉默地走開。
其實,宋丹丹對于如何教育孩子也有過反思。她當然深愛著自己的兒子,也不吝嗇對兒子說“我愛你”,只是一些老舊的教育觀念早已成為定式,很難被完全糾正。
幸好,足夠善良和隨和的巴圖,在長大后漸漸和自己達成了和解,并擁有了一個幸福的小家。對于很多人來說,也是一種慰藉。
健康的愛,讓孩子充滿自信
我們時常從一些父母的口中聽到類似這樣的話:批評你是為你好,寧愿你將來恨我,也不愿你長大后悔,你一定要做個有出息的人。
他們想要通過打壓來激勵孩子,卻不明白:情感被壓抑,價值被否定的孩子,或許也能取得好成績,或許能找到好工作,內心卻有深深的自卑和痛苦,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去治愈自己。
有句話是這么說的:“打壓孩子,孩子不會停止愛父母,卻會停止愛自己?!敝挥谐渥?、健康的愛,才能讓孩子的內心真正充滿自信,讓他們能勇敢地去探索自己的人生路。
拋開父母間的那些恩恩怨怨,回過頭來看,和英如鏑相比,巴圖所缺失的,不單單只是一個父親那么簡單,更是一份健康的愛。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教育的本質就是拼父母。不是拼父母多有錢,而是拼父母有沒有愛,能不能互相尊重,能否為孩子營造有愛的成長環(huán)境。
婚姻,不僅僅是給自己找伴侶,更是給自己的孩子找個好父親、好母親。
演員秦昊的育兒觀就值得很多人學習:“我和孩子的媽媽有一個共識,就是每次看孩子開心笑的時候,我們這一生也不忍心讓她的笑容消失,我們會努力讓她快樂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