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小霞,梁文弟,吳思瑤(廣東省佛山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廣東 佛山 528000)
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統(tǒng)計,目前全球約有2300萬精神分裂癥患者。截至2016年底,我國登記在冊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約有405萬[1]。慢性精神分裂癥是指病程超過2年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具有長期住院特點,以始動性缺乏、孤僻懶散、社交能力差、社會功能下降等陰性癥狀為主要表現(xiàn)。據(jù)研究統(tǒng)計,住院患者的社會功能缺陷發(fā)生率高達77.9%[2-3],長期住院與社會隔離又會使這些陰性癥狀加重,自卑感強,使多數(shù)患者難以回歸社會[4]。因此,如何做好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護理,降低患者社會功能殘疾,提高社交技巧,減少孤獨感,提升自尊水平,從而改善其生存質量是精神科護理工作者目前需要解決的難題。本研究根據(j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病情特點,開展動態(tài)情境小組式社交技能訓練,取得較滿意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0月-2020年9月符合ICD-10分裂癥診斷標準[5]的100例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連續(xù)住院時間≥2年,且病程≥5年;②以陰性癥狀為主,病情穩(wěn)定;③年齡25-60歲;④無其他器質性疾??;⑤家屬支持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心肝肺腎等軀體疾病患者;②合并有腦器質性疾病患者;③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精神障礙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如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病程、住院次數(shù)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精神科護理,包括病情觀察、生活護理、健康教育和參加工娛治療活動。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開展動態(tài)情境小組式社交技能訓練12周,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1)成立動態(tài)情境社交技能訓練小組。小組成員主要由醫(yī)生、護士、社工和心理治療師組成,小組成員經過專業(yè)培訓,負責收集病例資料,對患者實施動態(tài)情境小組式社交干預培訓,跟蹤個案,進行問卷測評等。(2)實施動態(tài)情境小組式社交技能訓練。具體訓練方法包括:①基本生活技能社交訓練:以3-5人為一個小組,模擬社會生活場景,練習如何保持社交距離,與人溝通接觸時講問候語,目光平視接觸,聽對方把話說完再回答問題和提出問題。通過設置特定情景演示,鼓勵患者尋找自己的需求和如何滿足他人需要。通過反復行為演練提高患者的社交技能技巧。每周安排1-2次。②活動交友社交訓練:設定4-12人的小組一起進行打乒乓球、籃球、釣魚、投籃等團體活動,活動之前讓他們彼此之間主動尋找隊友結隊,強調活動中講求團隊合作精神,互相配合,缺一不可。做到不爭吵、不推撞,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5-6]。通過活動提升小組協(xié)作精神,提升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和主動參與意識。對優(yōu)勝者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每周活動一次。③購物活動社交訓練:在康復護士指導下,2-3人為一組,到康復科小賣部用代幣購物,學習計算物品種類和價格,討論物品性質、作用。學習應用基本社交禮儀與醫(yī)務人員和病友打招呼,讓患者體驗人生的樂趣和意義,以激發(fā)患者返回家庭和社會的欲望。每周安排1次。④烹飪活動社交訓練:在護士和社工的指導下,5-6人為一組,學習烹飪,如包餃子,讓患者親身體驗包餃子要準備的物品、所需食材,互相討論食材的合理配搭,一起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從而體驗到生活的快樂,提升自信心和自尊心,希望能盡早出院,重返社會。每月2次。⑤興趣愛好社交訓練:組織患者參加文娛活動,如打撲克、打麻將;根據(jù)女性患者喜好提供手工編織、做手工藝活,學插花等;組織觀看電視劇,討論劇情內容,分享個人感悟,提高分析問題能力。每周安排2-3次。⑥與他人共情社交訓練:責任護士和社工通過關愛幫扶,引導患者傾訴自己的內心感受,對患者所經歷過的不幸遭遇共情,給予安慰和鼓勵,及時疏解其消極情緒,提高情緒管控能力,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提升病情期望值。每周至少單獨交談1次,時間為20-30min。⑦疾病分享社交訓練:主要以茶話會形式由1-2名患者自我介紹患病經過,家人對自己的看法和態(tài)度,自己對疾病的認識,主管醫(yī)生和護士對自己的關愛,然后其他患者針對個案提出問題,討論患病表現(xiàn),用藥目的、治療方法、藥物不良反應與應對、復發(fā)的先兆和如何康復,回歸社會問題。提高患者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體驗分享的快樂,降低負性情緒體驗。每周安排1次。
1.3 觀察指標 ①陰性癥狀改善狀況。采用陰性癥狀量表(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SANS)評估兩組患者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的嚴重程度。此量表包括情感平淡或遲鈍、思維貧乏、意志缺乏、興趣社交缺乏、注意障礙等評分指標,總分為120分。評分越高,表示精神分裂癥的陰性癥狀越嚴重。②康復療效評定。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復療效評定量表(IPROS)判定患者的工療情況、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個人衛(wèi)生能力、社會關心和興趣5個方面??偡譃?44分?;颊咴u分越低,表示其康復情況越好。③心理狀況評定。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SDS和SAS均設有20個條目,且每條目均設有4個選項。其特點是使用簡便,并能相當直觀地反映患者近1周的主觀感受。④自尊心評定。使用自尊量表(SES)評定患者的自尊和自信。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2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SANS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差異無顯著性(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SAN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SANS評分比較(±s,分)
表1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SANS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shù) 護理前 護理后 t P觀察組 50 56.34±10.07 37.1±5.62 12.401 0.000對照組 50 59.14±13.93 45.6±5.46 6.363 0.000 t-1.152 7.671 - -P-0.252 0.000 - -
2.2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IPROS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差異無顯著性(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IPROS評分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IPROS評分比較(±s,分)
表2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IPROS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shù) 護理前 護理后 t P觀察組 50 79.18±12.56 53.04±6.42 12.454 0.000對照組 50 80.18±11.85 73.48±8.15 3.092 0.003 t-0.409 13.931 - -P-0.683 0.000 - -
2.3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SDS、SAS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焦慮、抑郁得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SDS、SAS評分比較(±s,分)
表3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SDS、SAS評分比較(±s,分)
組別(n=50) SDS t P SAS t P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57.74±6.47 48.82±4.58 8.574 0.000 49.58±3.98 42.76±2.65 11.610 0.000對照組 55.96±2.64 51.02±2.37 10.043 0.000 49.76±3.46 46.02±2.53 6.193 0.000 t1.801 3.017 - - 0.241 6.292 - -P0.075 0.003 - - 0.810 0.000 - -
2.4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自尊量表(SES)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差異無顯著性(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SES)評分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自尊量表(SES)評分比較(±s,分)
表4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自尊量表(SES)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shù) 護理前 護理后 t P觀察組 50 26.84±4.51 29.92±3.58 3.776 0.000對照組 50 27.06±2.37 28.62±2.84 3.126 0.002 t-0.305 2.012 - -P-0.761 0.047 - -
慢性精神分裂癥具有病程長、反復發(fā)作,疾病遷延難愈等特點,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和社會功能。其受損的社會功能主要表現(xiàn)為社交技能缺陷[7],而社交技能缺陷又影響患者認知功能、人際交往能力、獨立生活能力和自尊心等。本研究采取動態(tài)情境小組式社交技能訓練,采用情景模擬,使患者身臨其境,以調動患者原有認知結構的某些線索,經過思考,頓悟或產生新的認知理念[8]。表1結果表明,對患者實施動態(tài)情境小組式社交技能訓練后,觀察組患者的SAN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說明動態(tài)情境小組式技能訓練,患者通過團隊活動形式參與,由始動性缺乏、孤僻懶散轉變?yōu)橹鲃訁⒓踊顒樱谕鄥⑴c這類活動,有效改善其陰性精神癥狀。這也與活動時醫(yī)護人員的關愛、鼓勵、尊重和引導有關;與患者之間互動產生共鳴共情有關。因為社交技能訓練,患者就活動內容互相之間提問題多了,把日常遇到的一直困擾他們的疑慮提出來,共同討論發(fā)表意見,不僅增加了醫(yī)護患之間的綜合性互動,啟發(fā)思考,還提高了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活動中患者得到大家的支持和贊許,會形成正向穩(wěn)定的情緒,學會尊重、感恩、寬容,從而提高對治療護理的依從性,促進康復。
社交技能訓練是一個雙邊過程,護士起主導作用[9]。護士在疾病分享社交訓練時注重直觀地引導患者觀察、分析、判斷自己疾病特點及關聯(lián)性,引導患者在一個安全的氛圍中檢驗、探索、釋放和分享情感?;颊咭蛳嗤纳鐣涷灪托穆窔v程,在技能訓練過程中相互交流溝通,在情感上產生一種相互影響和相互依賴的心理狀態(tài),即為團體依戀[10]。而團體依戀的產生,能促使患者敢于大膽提出自己的看法、疑問,護士解疑釋惑。表2結果表明,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IPROS量表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可見動態(tài)情境社交技能訓練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復效果,該結論與文獻報道相一致[11]。
大量研究顯示,精神分裂癥患者存在孤獨感、自卑。共情社交訓練,護士能站在患者角度出發(fā),耐心傾聽患者的郁悶和顧忌,鼓勵和安慰患者,并給予心理支持,使患者感到被重視、愛和歸屬感。使患者不良情緒得到充分的宣泄,有效緩解了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12]。表3結果表明,干預后患者的SAS、SDS量表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梢妱討B(tài)情境社交技能訓練能促進患者心理康復,與文獻報道一致[6-7]。同時,提高了患者的自尊水平。見表4。
綜上所述,開展動態(tài)情境小組式社交技能訓練能夠有效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精神癥狀,緩解負性情緒,提升康復療效及社會功能。由于樣本量有限,其遠期效果有待今后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