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東體育職業(yè)技術學院 葉云飛
紅色文化主要是指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民在中國的革命以及現(xiàn)代建設發(fā)展等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精神文明成果,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歷史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國人民在長期斗爭實踐中所凝聚的智慧結晶,其傳承與發(fā)展對人們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語文作為文化的傳播者,也是人們了解中華民族語言和文化等諸多方面的重要學科,在高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將紅色文化與高職語文教學予以結合,便能夠進一步推動課程思政的發(fā)展,也有利于高職語文和課程思政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紅色文化的關注點應當在于紅色,是流淌在人們血液中鮮紅的顏色,也是中華民族人民熱血奮斗的體現(xiàn),因而將其融入語文學科中更能夠發(fā)揮兩者育人的目標,也能夠促進綜合型人才的有效培養(yǎng)。
紅色文化是課程思政的重要元素,在高職語文教學中融合紅色文化,不僅能夠豐富高職語文教學的內(nèi)容,增進教學的廣度,還能夠拓展高職教學的深度。一方面,高職語文教材中《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以及《鄉(xiāng)愁》等文章本身便含有紅色元素,教師可以根據(jù)文章對紅色元素進行探究,深入了解紅色文化元素的內(nèi)涵,這樣便能夠增進高職語文教學中紅色文化的深度;另一方面,高職語文教師還可以在語文教學的時候,選取其他的文章挖掘其中的紅色元素,這樣不僅能夠增添紅色文化內(nèi)容,還能夠使得語文教學內(nèi)容更加飽滿,進而便能夠豐富高職語文教學的廣度。[1]
課程思政是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同行,但是諸多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的興趣還不夠、認知還不足,這樣便會影響課程思政與學科融合的整體效果。此時將紅色文化作為課程思政的基本元素融入高職語文教學中,能夠為課程思政提供更為豐富的資源,也能夠帶領學生重溫紅色文化所代表的特殊時期,增進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同時也能夠有利于高職語文教學中育人作用的全面提升,進而增強課程思政的實效性。
高職語文教學的任務除了要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應用文的寫作能力,促進學生生活工作中對語文基本技能的應用以外,還需要發(fā)揮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因此在課程思政背景下,融入紅色文化,能夠進一步落實語文教育中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一方面,紅色文化本身就具有較高的教育意義,通過紅色文化知識的學習以及對紅色文化時期的了解,學生的文化底蘊會有所提升,對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也會產(chǎn)生更為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紅色文化與語文教育的融合,能夠通過著名的文學作品將紅色文化向?qū)W生完成更好的傳遞,將更多偉大的精神在潛移默化中更好地滲透給學生,這樣便能夠更為創(chuàng)造性、全面性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2]
課程思政是將思想政治與各個學科進行融合,紅色文化作為課程思政的重要元素,要想加強其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融合,首要的是基于高職語文教材的內(nèi)容,完善紅色文化資源的收集與整理。比如說,高職語文教材分為先秦、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等不同時期,教師可以對不同時期的紅色資源予以歸納總結,包括紅色文化、紅色書籍、紅色電影等,從而更為全面地向?qū)W生傳遞紅色文化精神,推動紅色文化的融合,也能夠促進高職語文教學的發(fā)展。另外,教師還可以結合教材中的具體文章,依據(jù)文章的主題內(nèi)容來完成紅色文化資源的收集。比如說,在對艾青《我愛這土地》一課的講解中,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不同的紅色文化,深植愛國主義精神,還可以對文章中涉及的高潔忠貞的精神予以拓展,尋找紅色文化中堅貞不屈的英雄人士,豐富紅色文化內(nèi)容,也能夠促進紅色文化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全面融合。
在素質(zhì)教育理念下,學生的主體地位愈發(fā)突出,不過教師的引導作用依舊不能夠忽視,要想促進紅色文化與高職語文教學的深度融合,還應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學校應當組織教師定期進行培訓,對紅色文化進行全面的宣傳,增進教師對紅色文化的認知與理解;同時還可以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合作,在不斷的交流中找到最為適合紅色文化的切入點,不斷加強紅色文化與高職語文教學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高職語文教師要注重備課的質(zhì)量,要不斷思考高職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更好地用紅色文化鑄魂育人;同時教師還應當堅持自身的理想信念,提升自己的政治素養(yǎng),深入研究紅色文化。要做到運用紅色文化資源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學生的參與,用精神傳遞精神。另外,高職語文教師還可以完善紅色文化資源氛圍的創(chuàng)設,積極探索教學路徑,讓紅色文化能夠與高職語文教學內(nèi)容更為深度地契合,進而推動高職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提升,也能夠有利于綜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3]
在當今網(wǎng)絡時代的發(fā)展下,信息技術已經(jīng)滲透到各行各業(yè),諸多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知還不夠全面,在語文教學中也難以對紅色文化形成聯(lián)想,這樣對紅色文化的融合便會造成阻礙。對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情境化語文教學,向?qū)W生更為充分地展示紅色文化。一方面,教師可以采用情境再現(xiàn)的方式引導學生增進對紅色文化的認知。例如,在對《詠史》一文進行講解的時候,文章揭露了身居高位、憑借權勢的人物互相勾結的場面,深刻揭示了統(tǒng)治集團上層人員趨炎附勢、阿諛奉承的丑態(tài)。借助這篇文章反襯紅色文化的偉大具有重要的意義。不過大多學生都難以通過文章聯(lián)想到軍民團結、艱苦奮斗、保家衛(wèi)國的紅色文化精神,此時教師便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向?qū)W生呈現(xiàn)剛正不阿和阿諛奉承的兩類人,并描寫他們的不同下場,進而讓學生對紅色文化形成深刻的認知,也能夠促進學生紅色文化精神的形成。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參觀紀念館來促進高職語文的情境化教學,讓學生根據(jù)真實的歷史遺跡和文化瑰寶來體會紅色文化,促進紅色文化對學生的視覺沖擊,這樣能夠更為高效地實現(xiàn)紅色文化資源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融合與發(fā)展。
紅色文化是課程思政的重要元素,其在高職語文教學中越全面地融合越能夠體現(xiàn)課程思政的價值,因而在課程思政下促進紅色文化的融入要注重紅色文化的全面滲透,豐富語文教學的內(nèi)容。一方面,教師應當注重紅色文化在高職語文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的滲透。例如,在對文天祥《正氣歌》的講解中,包括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及課后復習環(huán)節(jié),都可以加強紅色文化的滲透。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可以通過植入紅色文化完善課文文化背景的講解;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則可以利用紅色文化烘托課堂氣氛,加深學生對革命先輩為了祖國前途命運前赴后繼不怕犧牲寶貴精神的認知,也能夠促進學生對文章情感的體會;而在課后復習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則可以通過微課視頻等內(nèi)容來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拓展宣傳,既能夠增強學生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深入理解,也能夠?qū)φZ文內(nèi)容予以拓展,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4]
語文是一門語言類學科,其內(nèi)容較為開放,紅色資源也不是僅僅依靠教材便能夠體現(xiàn)完全的。教師可以利用第二課堂教學加強紅色資源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融入,開展更多的文化教育活動。一方面,教師可以將紅色文化與學校文化活動相關聯(lián),比如說,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紅色文化的誦讀活動,紅色文化故事演講比賽以及紅色文化海報設計大賽等活動,促進學生對紅色文化學習的主動性,也能夠增進學生對紅色文化的深度認知,將高職語文課堂移至課后,實現(xiàn)更為廣泛的教學。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紅色文化模擬體驗以及場館參觀等活動。比如說,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徒步比賽,體驗紅軍的艱辛和不易;也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紅色場館,在場館中更加真實地感受紅色精神,融入紅色氛圍中;同時教師還可以針對不同的紅色文化向?qū)W生進行現(xiàn)場講解,提升第二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進而能夠促進紅色文化資源在高職語文教學中更為全面地融入,也能夠增進學生在紅色文化教育中的參與度,提升課程思政的有效性。
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最為寶貴的精神瑰寶,也是當代學生應當掌握并積極傳承的文化歷史,語文作為語言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對紅色文化的傳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此,高職語文教師應當注重紅色文化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充分融合,基于教材內(nèi)容完善紅色文化資源收集與整理,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促進兩者深度融合的同時;還應當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情境化教學,注重紅色文化的全面滲透;另外,高職語文教學還應當注重第二課堂的利用,多開展豐富的紅色文化教育活動。這樣有利于高職語文教學深度和廣度的豐富,也有利于達成課程思政的實效性以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對高職學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