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叢
本文以提高大學生聲樂綜合素質為目標,針對多元文化視角下的高校聲樂教學展開分析:首先,介紹多元文化和聲樂教學改革的背景,了解現階段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以及提高學生審美意識的必要性;其次,介紹多元文化、聲樂教學和學生審美意識之間的關系,為聲樂教學改革工作的實施奠定基礎;最后,提出確定聲樂人才培養(yǎng)目標方向、組建高素質聲樂師資團隊、組織多元聲樂實踐活動、加強聲樂教學評價、創(chuàng)新聲樂教育模式五點建議,旨在培養(yǎng)學生聲樂審美意識,通過多元文化的推動作用加快實現高校聲樂教學改革的目標。
目前,聲樂教學處于改革的關鍵時期,多元文化的融入是改革工作得以實施的重難點。高校開設聲樂課程,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在多元文化基礎上開展聲樂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聲樂教學中教師一方面需要提高學生演唱水平,另一方面還需要引導學生投身于多元文化傳承的隊伍中,成為綜合素質高的聲樂專業(yè)人才。
現代高校教育教學工作,最為突出的功能是文化引領以及培養(yǎng)人才,而且高校本身是文化傳承、傳播不可或缺的主體,聲樂作為具有多元屬性的藝術形式,有利于傳承多元文化,推動音樂藝術在現代社會的發(fā)展。因此,高校聲樂教學承擔著傳承藝術文化的重任。
傳播媒介現如今也體現出多元化趨勢,民族文化、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之間相互碰撞。高校聲樂教學為了能夠體現出文化的多元化,也開始和流行音樂、西洋音樂等實現交融,但這必然會給我國傳統音樂文化帶來沖擊。為了讓基于多元文化的聲樂教學在當前文化大融合背景下實現傳承與發(fā)展,高校應該在多元文化的基礎上打造平等、多元的空間。這也強調了聲樂教學的核心目標,即傳承多元音樂,培養(yǎng)聲樂專業(yè)人才,實現民族聲樂、西洋音樂等在內的多元音樂文化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一直以來,高校聲樂教學與多元文化緊密融合,不僅拓寬了聲樂教學范圍,還開辟了聲樂本身的受眾市場。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將會對高校聲樂教學在音樂藝術領域中的地位造成影響。因此,高校應提升聲樂教學實力,以培養(yǎng)學生的聲樂專業(yè)水平與審美意識,使其在傳承多元文化的基礎上,提高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民族自信心。
高校聲樂教學主要涉及理念、模式、內容和實踐等,在多元文化作用下,聲樂教學各方面均需要創(chuàng)新,即在原本聲樂教學體系的基礎上滲透多元文化精髓,采用多元文化指導聲樂教學,以此來實現聲樂教學理念的更新。聲樂教學模式層面,以往采用的集體課和個別課雖然能夠滿足學生學習聲樂的基本需求,但是為了滿足多元文化要求,高??刹捎瞄_放性聲樂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啟發(fā),這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意識的重要前提。多元文化和聲樂教學融合,使教學資源更加豐富。當教學內容得到擴充后,聲樂教學實踐也被賦予了多元化特征。
大學生審美意識主要包含審美的感知覺和表象等。其中審美感知覺是指學生在聲樂課堂上產生的聽覺、視覺、觸覺的美感,以及理解性、選擇性與整體性的感知,前者需要在聲樂課堂上利用聲樂作品、樂器伴奏來實現,后者則需要教師采用多元教學方法,拓寬學生審美視野。審美表象強調學生在課堂上形成的審美印象、經驗與能力。
聲樂教學和多元文化的結合是當前高校教育教學改革以及人才培養(yǎng)的必然發(fā)展趨勢。在聲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元文化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感覺、知覺與審美表象,反之當大學生具備審美意識之后,也有利于推動高校聲樂教學的改革創(chuàng)新。
第一,多元文化推動高校聲樂改革創(chuàng)新。高校聲樂教學本身就涉及技術、思想的更新,聲樂文化在國際范圍內的交流,也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發(fā)展趨勢。為此,國內各大高校開設聲樂教育專業(yè)要認識到多元文化的作用,促使我國傳統的民族聲樂能夠和國際銜接。高校聲樂教學應結合實際帶動聲樂發(fā)展,明確聲樂藝術與文化交流的尺度,促使民族聲樂文化能夠讓更多人了解。
第二,多元文化與高校聲樂教學相互影響。聲樂在實現多元化發(fā)展進程中,必然是以傳統民族文化為基礎,與其他文化不斷交融。文化、藝術同屬于一個整體,而且文化基因也對藝術精神有非常直觀的影響,可以將藝術精神理解為文化內涵的一種表現形式。我國多元文化在現代社會實現傳承,聲樂和藝術文化之間也必然會有密切的關系。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聲樂藝術包含直覺思維,無論聲樂創(chuàng)作還是文化傳承均要注重“心授”,這也就拓寬了聲樂表演和聲樂創(chuàng)作的空間。其實對于聲樂作品的傳承,人們多是關注詞,而不是樂譜,形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多在于古人傳統思維,如莊子推崇的道家思想,如果是從魏晉名士風度的維度分析,便可以從中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精神中對自然、感性的推崇,而這種比較直觀且感性的文化內涵,也會給聲樂藝術帶來直接的影響。西方聲樂藝術更多地體現出清晰邏輯,這和我國傳統聲樂有明顯的區(qū)分。面對這種聲樂上的差異,高校不能片面對待,而是要與現代社會環(huán)境、歷史文化背景相互融合,綜合分析中西方聲樂發(fā)展歷史,辯證看待,使高校聲樂教育真正實現繼承、發(fā)展、借鑒、創(chuàng)新。
高校聲樂教學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承擔著文化傳承的重任,而且在教學實踐中,培養(yǎng)了大量優(yōu)秀音樂家與聲樂教育家。自從構建了多元文化環(huán)境之后,聲樂教學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也出現一定改變,高校需要充分考慮聲樂本身特質,不斷提高大學生在聲樂層面的審美意識。
聲樂課程具有十分豐富的教學素材、資源,教師要遵循創(chuàng)新性原則。然而在傳統聲樂教育觀念下,學生審美意識不強,而且發(fā)聲方法也欠缺靈活性,課堂上只是反復使用樂器演奏,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面對上述問題,教師需要在聲樂課堂上融入多元文化,組織趣味性多元教學活動,因材施教,在高校提出聲樂人才培養(yǎng)方向的指引下優(yōu)化教學方案。其間,為了能夠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意識,教師還應在聲樂教學中增加感情培養(yǎng)的內容,指導學生準確把握音樂節(jié)奏,提高音樂鑒賞能力。
在聲樂教學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掌握基礎樂理、藝術概論等,明確聲樂人才培養(yǎng)目標,對聲樂課程加以優(yōu)化,促使學生了解多元聲樂文化的發(fā)展史。這樣,學生在聲樂學習過程中便可以積累一定的文化底蘊,完善聲樂文化知識儲備,在多元文化的作用下拓寬眼界,提高聲樂藝術的審美水平。
很多高校的聲樂教材比較單一,而且選擇的教學內容也欠缺合理性,導致聲樂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為此,高校需按照聲樂課程特征,提供更加充足的經費與人員支持,組建專業(yè)且素質高的聲樂教學團隊,負責聲樂教材編制,在聲樂教材中融入多元文化,引導高校聲樂教育符合人才培養(yǎng)目標要求。
通常高校中的聲樂教師主要有兩種類型:其一是專業(yè)院校畢業(yè)的高學歷教師,這一類教師主要是接受傳統聲樂教育,可能對其他類型的聲樂文化沒有深入研究;其二是經驗豐富的外聘教師,此類教學人員聲樂演唱、表演的經驗豐富,但是可能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針對這兩類教學人員,高校應該為教師提供互相交流的機會,讓教師之間分享經驗,實現共同進步。學校還應定期安排教師培訓,豐富教師聲樂知識與文化儲備,提升教師聲樂教學水平,使其能夠指導學生形成關于聲樂的審美意識。學校在選擇教師時,應提高對學歷、綜合素質等的要求,還可以和其他學校合作,組織學術研討會,以此來提升教師聲樂專業(yè)素養(yǎng)。
當組建了聲樂教學團隊后,其除了指導學生進行聲音方面的訓練外,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高??蓪W生審美能力、情感表達等納入教師考核范疇,這既可以加強教師對學生審美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視,又能夠提高學生聲樂審美能力。
聲樂專業(yè)學生如果只是參與學校內的一些實踐活動,很難豐富自身經驗。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聲樂審美水平,高校還需要為學生提供一些表演的機會,多舉辦一些音樂表演活動,提高學生的舞臺實踐能力。除了校內的活動,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參加當地組織的一些大型表演活動,豐富學生聲樂表演經驗,使學生在表演中提高演唱和舞臺表演的能力。
另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參與校外實踐活動和演出。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校可以將其作為一項加分政策,鼓勵學生主動參加舞臺表演活動,接受多元文化環(huán)境熏陶。高校文化建設對學生審美意識的形成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學校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還應營造多元文化氛圍,立足音、體、美等維度,舉辦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推動聲樂文化的傳承。聲樂課堂教學也是滲透多元文化的重要渠道,學生同時接受高校文化環(huán)境和聲樂文化的熏陶,汲取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西洋音樂文化的精華,并將其和聲樂表演結合,有利于提高個人的審美水平,體會聲樂文化的魅力。
了解聲樂教學效果、學生審美意識形成的重要手段是教學評價,但在應試教育的作用下,高校依然以期末考試作為關鍵評價形式,無法真正了解學生聲樂學習、多元文化掌握以及審美能力形成的實際情況。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教師也應為聲樂教學評價體系賦予多元化特征,不只是采用期末考試這種結果性評價,也可以增加過程性評價,通過對學生在聲樂課堂上的表現、聲樂演唱、表演活動參與等的評價,綜合評估學生的審美水平。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教師應該結合實際,創(chuàng)建獨具特色的聲樂教學模式,帶領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審美意識。比如,教師可以在聲樂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習聲樂,探索相應的聲樂文化聯系;或者指導學生分析聲樂教學、歷史、思想政治等學科之間的聯系,豐富學生的聲樂藝術知識,增強學生的聲樂藝術審美能力。
以聲樂演唱的指導為例,此部分很難直觀地展示,建議教師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播放。這一方面可以降低學生學習樂理知識的難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課堂更富有藝術感染力。教師利用多媒體可以創(chuàng)設聲樂教學情境,向學生講解不同時代聲樂作品以及創(chuàng)作的背景、作品中的情感思想等,通過多媒體進行作品播放,讓學生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和創(chuàng)作者實現思想的交流,根據自己已經掌握的聲樂知識進行鑒賞。另外,教師還可以關注學生平時的聲樂學習,按照學生實際,為其挑選一些感興趣的聲樂作品,作為聲樂課堂上的延伸內容。學生只有對聲樂課程感興趣,才能夠全身心地投入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中,成為聲樂課堂上的主人公。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參加班級組織的音樂表演活動,要求每個小組出一個節(jié)目。小組成員各抒己見,根據自己對不同音樂文化的理解,演唱聲樂作品,為作品賦予更加深層次的意境。教師按照活動過程中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調整聲樂教學策略,既滿足學生在審美層面的需求,又可以更加深入地實現多元文化和聲樂教學的融合,切實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高校聲樂教學工作在改革過程中,需要與多元文化緊密融合,一方面為聲樂專業(yè)教學賦予文化內涵,另一方面拓寬學生的眼界,使其了解比較豐富的聲樂文化內容。同時,高校應在聲樂理論與實踐表演中滲透多元文化,通過傳統聲樂文化、民族聲樂及西洋音樂文化的相互碰撞,切實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使其逐漸形成審美意識,滿足高校聲樂人才培養(yǎng)目標,也為其今后就業(yè)及個人發(fā)展奠定文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