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皓月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指出,視頻、影視等多模態(tài)語篇類型,能夠輔助學生學習文化知識、豐富生活經(jīng)歷、增強情感體驗、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此處的視頻是與教材單元話題密切相關的微視頻,可以是教材配套視頻資源,也可以是補充的相關資源。其呈現(xiàn)的內容、語言以及文化元素有助于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诖耍恼乱晕⒁曨l在教學中選用的切入點為著力點,分別從三個方面,深入剖析微視頻的有效運用方法,旨在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一、課前導入,引入主題
微視頻憑借圖像、聲音、文字、音樂等多模態(tài)的手段呈現(xiàn)單元話題的主題情境,還原了真實的場景,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能引起其有意注意,從而調動學生多種感官,誘發(fā)學生對主題探究產(chǎn)生興趣。在教學中,教師可在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播放與主題相關的微視頻,激活學生的原有話題知識,引導學生圍繞視頻內容進行自主討論,引入主題。
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 4 Earthquake教學中,教師在教學開始前為學生播放了唐山大地震的相關視頻,視頻來源于《唐山大地震》紀錄片中的部分內容,并讓學生圍繞What do you know about earthquakes?進行觀后討論和交流。學生通過仔細觀看,了解地震來臨前的各種預兆、地震中造成的破壞、地震后救援與重建等相關信息,并對地震的有關知識進行討論和交流。有的學生認為,地震的發(fā)生是板塊的移動撞擊形成的;有的學生認為這種級數(shù)高的地震帶來的危害是毀滅性的,幾秒鐘,一座城市消失殆盡。視頻以直觀、真實的場景將學生帶入地震災難的特定環(huán)境中,激活了學生已有的與地震災害相關的知識,同時對該單元中的閱讀內容產(chǎn)生興趣,試圖了解地震產(chǎn)生的原因、如何在地震中求生等方面的內容。
此次教學,教師借助視頻真實、直觀的特點,吸引學生的關注,順利引入單元主題的教學,激發(fā)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為后續(xù)閱讀學習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二、讀后聯(lián)結,探究交流
在教學中,教師可在學生閱讀文本后,補充與語篇內容相匹配的視頻資源,幫助學生將閱讀內容轉換為思維圖象,引導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深化對閱讀內容的理解。
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 3 Travel journal,該單元以旅游日志為主題,閱讀部分介紹了作者打算去湄公河騎行旅游的構想和計劃。即旅途沿線會經(jīng)歷深谷、峽谷、瀑布、低谷、平原等。教師引導學生弄清以How to write a travel diary?為目標,仔細閱讀語篇內容,并將閱讀討論板塊中A Night in the Mountains的短視頻移至閱讀后播放。該視頻內容憑借聲像、語言(少許解說)等呈現(xiàn)了在山間夜宿的體驗。視頻首先用語言模態(tài)介紹了即將夜宿山間的基本情況:秋季,山上在下著雪……繼而出現(xiàn)一個滿身是雪,穿著厚厚的衣服,戴著帽子,艱難騎行的人的畫面,視頻中,就連攜帶的水壺都凍住了,瞬間將學生帶入了冰天雪地的真實情境中。然而畫面一轉,又呈現(xiàn)了落日下,湖水如鏡,景色迷人的場景。鏡頭轉換到山下又是一片蝴蝶飛舞,溫暖如春的景象,讓人瞬間體會到閱讀語篇中an interesting experience的含義。同時視頻中描寫景物的句子,運用了擬人、夸張、比喻等修辭手法,為學生描寫景物提供了模板。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體會到溫度變換的有趣現(xiàn)象。猜測這種溫差很可能與山體所處的地理位置,氣候特點有關,與自己所學的氣象相關知識進行聯(lián)系。
三、拓展補充,豐富主題
微視頻圍繞單元主題,拓展其內容維度,幫助學生提升思維深度,拓寬文化廣度。教師可圍繞單元主題,精選與主題相關的視頻,通過提出問題來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互相交流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從多角度深入主題,豐富原有認知。
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 4 Earthquake后,教師為學生補充了汶川地震的相關微視頻內容,并要求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如下問題:(1)When did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happen?(2)What is the impact scale of Wenchuan earthquake?(3)What are the casualties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4)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Tangshan earthquake?學生圍繞這些問題,仔細觀看視頻內容,并有針對性地提取相關的信息。問題(1)至(3)均是對地震發(fā)生的時間、規(guī)模、傷亡等具體細節(jié)信息的提取。問題(4)則是讓學生圍繞兩次地震的區(qū)別進行多方面的討論。學生在發(fā)表自己看法時,結合單元文本內容獲取唐山地震的時間、傷亡情況、破壞規(guī)模等方面的信息,并從信息的對比分析中,得出兩次地震盡管震級相差0.2級,但是傷亡情況卻不同,借此,學生還分析了汶川大地震級別高但是傷亡比唐山大地震小的原因。
教師為學生補充了與主題相匹配的視頻內容,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對兩次地震的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從中探究兩次地震產(chǎn)生傷亡差異的原因,深化學生對地震災害的認識,并讓學生在討論中產(chǎn)生珍惜生命的情感共鳴,升華對主題的認識。
總之,教師有效運用微視頻,可以為學生營造真實情景中探究主題意義的多模態(tài)體驗,幫助學生從多維度深化對主題意義的理解,提高閱讀素養(yǎng)。除此之外,教師還可立足視頻內容開展仿寫等活動,通過多元化的活動,提升學生語言輸出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作者單位:安徽省阜南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