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安詳靜臥,嫵媚動人,湖水如影,綠波熒光。踏上游船,向往與激動,瞬間凝結成一腔莊嚴的敬畏。
煙雨樓是南湖湖心島上的主要建筑,樓有兩層,重檐畫棟,朱柱明窗。綠樹掩映之下,煙雨樓典雅中不失雄偉。樓前檐所懸“煙雨樓”匾額為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董必武所書。
1963年12月,董必武應邀為中共一大南湖會址撰寫一副楹聯(lián):“煙雨樓臺,革命萌生,此間曾著星星火;風云世界,逢春蟄起,到處皆聞殷殷雷?!辈憠验煹闹袊锩褪菑哪虾t船上獲取熔巖般奔騰的火,點燃一束閃爍的革命星火,急速蔓延,把中華兒女的激情點燃,把黑暗的角落照亮,以不可阻擋之勢燎原于華夏大地,使四海翻騰,五岳震蕩。
登上湖心島,走過煙雨樓,便看到那艘絢爛奪目、改變民族命運的紅船了。船體上“中共一大紀念船(紅船)”幾個大字異常醒目。瞻仰紅船,不是因為船身赤紅的顏色,而是畫舫里蘊含的堅定信仰和噴發(fā)出的驚世火焰。紅船因承載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成為中國革命源頭的象征而被永載史冊,激勵著一代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前赴后繼、英勇奮斗。
1921年7月,子夜南湖破浪行,航燈如豆見光明。毛澤東、董必武等十幾位熱血青年,胸懷拯救國家危難的豪情壯志,會集于繁華都市上海,共商建黨大業(yè)。然而在白色恐怖的籠罩下,陰霾突襲,一次秘密的紅色集會被迫中止。未竟的事業(yè)初露曙光,建黨偉業(yè)豈能半途而廢?在上海代表李達的夫人王會悟的建議下,一行人冒著生命危險,從上海分頭轉移,前往嘉興南湖。為避開敵人的盤查,這些書生模樣的青年假扮游客,登上了湖心島的煙雨樓。就在當天午時,陽光明媚,他們悄然走進那艘紅船。至下午六時,在那艘中型畫舫的船艙里,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chǎn)黨綱領》《關于當前實際工作的決議》,選舉產(chǎn)生了中央領導機構,莊嚴宣告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中共一大圓滿閉幕,中國革命翻開了新的一頁。
煙雨樓默然靜立,見證了“開天辟地”的輝煌時刻,一湖煙波無聲,銘記著改變時代的高亢吶喊。
“倒海移山開道路,翻天覆地定乾坤?!敝袊锩暮酱瑥哪虾P帆啟航,開啟了跨世紀的航程。多年以后,毛澤東這樣評價紅船上的這一幕歷史:“自從有了共產(chǎn)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遺憾的是,當年開會的游船,在抗戰(zhàn)中毀于戰(zhàn)火。1959年,根據(jù)當事人王會悟回憶,呈請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審定,按模型原樣仿制了一艘畫舫。紅船長約16米、寬約3米,內(nèi)有前艙、中艙、房艙和后艙。紅船右邊有一條夾弄通道,中艙放一張八仙桌,周圍放桌凳和茶幾,當年中共一大會議就是在中艙舉行的。前艙搭有涼棚,房艙設有床榻,后艙置有櫥灶等物,船艄系有一條小拖艄船,看似為當時接人購物的船只,實則為放哨瞭望所用。仿建船內(nèi)的屏風、雕刻圖案,保持原來的模樣,栩栩如生,向人們生動展現(xiàn)了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的歷史場景。1964年4月,董必武視察南湖,他登上畫舫,感慨萬千,遂題詩一首:“革命聲傳畫舫中,誕生共黨慶工農(nóng)。重來正值清明節(jié),煙雨迷蒙訪舊蹤。”
秀水泱泱,紅船依舊;時代變遷,精神永恒。佇立岸邊,深情凝視駛過了無數(shù)風云激蕩歲月的紅船,撫今追昔,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
紅船如一個巨大搖籃,悠然停放在煙雨樓前萬福橋旁湖面上,瞻仰的人群川流不息。依依惜別的一刻,凝眸回望,夕陽斜照,霞光如織,仿佛在一池紅韻的湖面上織出鐮刀錘頭的圖案,凝結成一面神圣的旗幟。
(作者汪曦永,選自《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20年7月3日,有刪改)
思考
1.請簡單概括本文的兩條敘事線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種表達方式的有機結合和巧妙穿插是本文在寫法上的一大特色。請任選一處進行品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見下期中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