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一生鉆研樂器制作

2022-03-16 15:12書明正國
樂器 2022年3期
關鍵詞:京胡金元樂器

書明 正國

在圈內,論起上海灘京胡制作名家,許金元師傅有著相當?shù)挠绊懥?。在京劇興旺的北方地區(qū),如果談及上海地區(qū)做京胡的名家,許金元師傅無疑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人物。

1923年,許金元出生于江蘇宜興方橋。因家境貧寒,從小來到上海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

1936年,他入上海“文明齋”樂器店鋪師承陳正明師傅,從此涉足民族樂器制作行業(yè)。1956年加入上海市第二樂器合作社合興齋小組,1958年7月進入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工作。

許金元13歲初涉樂器制作行業(yè),當時有個本家阿叔許興寶在上海的戲劇刀槍行業(yè)干活,與近鄰樂器制作行業(yè)有點關系,他見許金元聰明伶俐,有意將他帶到上海入行。聽說可以到上海學做樂器,許金元心動了。不久,13歲的許金元進入上海廣東路644號“文明齋” 樂器店,拜在店主陳正明門下學做各種民族樂器,開始踏入樂器制作行業(yè)。一般進入樂器店鋪學藝的學徒,都是拜店主為師,但很多店主出于各種原因并不親自授徒,而是安排店內的師兄們傳授。當然,在學藝的時候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學徒自己的悟性和“偷藝”的本領 ,正如行話所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自身。”

1936年2月,許金元在踏入上海樂器行業(yè)的第二年,即遇上“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日軍占領上海后形勢動蕩,百業(yè)不安,樂器行業(yè)同樣是風雨飄搖。許金元不得已又回到鄉(xiāng)下當了幾年放牛娃,以圖太平。待時局稍穩(wěn),許金元又回到了“文明齋”樂器店,這時他已經(jīng)是個十七八歲的小伙子了。歲月的磨難,使許金元懂得了生活的艱辛,懂得了珍惜,懂得了感恩,也懂得了技高藝精對于人生的重要意義。這期間他的“工作重心”漸漸轉移到京胡制作上。年齡的增長,心智的成熟化作了智慧的“催化劑”,大約兩年后,許金元的京胡就開始嶄露頭角。

京劇作為國粹,其影響力在戲曲中自然無可比擬,所以上至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當時玩京胡較為風行。據(jù)許金元回憶,過去最便宜的京胡稱為“行京胡”,只要一兩元,甚至幾毛錢,許金元的終極目標當然是制作專業(yè)京胡,所以他會對材料、氣候、制藝等相關情況多加留意。漸漸地他開始了解為什么長在竹園邊上的“向陽竹”是制作京胡桿的上品?又該如何判別?當時流行的浙江富陽竹,與后來北京同行發(fā)掘的福建竹有何不同之處?許金元在文明齋學藝期間,很佩服一位能干的駐店師傅——來自蘇州的周云慶。他給了許金元很多點撥,許金元認為這對自己的技術進步至關重要,而在有著“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這一“行訓”的環(huán)境里,這樣的點撥更是難能可貴。許金元“出科”后,特備酒菜請周云慶師傅吃飯,許金元對周師傅說:你不教我技術,就沒有今天的許金元……

當年的“樂器人”在“出科”后,或是自立門戶,或是“人才流動”,都屬于常態(tài)。許金元滿師的時候,已經(jīng)有了足夠的“流動資本”。

當時有位從“俞振興”樂器店“出科”的朋友叫房鐵根,正在浦東的“馬茂昌”樂器鋪干活,他非常認可許金元的能力,也知道他想“活動活動”,就動員他到浦東“入伙”。于是,許金元渡過黃浦江,又坐小火車來到了浦東周浦“油車弄”里的笛簫店鋪“馬茂昌”,見到了老板馬茂根。未幾日,在附近的“竹行街”,有一位出身于“姚永興”樂器店的笛簫店鋪老板姚管根,聽說許金元來到,也執(zhí)意要請他過去“加盟”。盛情難卻之下,許金元幾經(jīng)考慮,最后只能白天按約服務于“馬茂昌”,晚上給姚管根幫忙,為這兩家店鋪拓展了胡琴制作的業(yè)務。這一時期的許金元大約一個月有五斗米(一斗米重約12.5斤)的“進賬”。

對于許金元來說,從第一個學藝的店鋪走出來,似乎就意味著“‘進一步海闊天空”。不久之后,姚管根在上海南橋又開設了一家樂器店,邀請了許金元當駐店師傅,制作各類胡琴等樂器,當時許金元20歲。雖然樂器行業(yè)風行的是師徒相授,但要想學有所成,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潛伏偷藝”也是必需的。一個有智慧頭腦的人,一定是個善于發(fā)現(xiàn)和利用“他山之石”的人。樂器制作作為傳統(tǒng)的手工藝與音樂文化相結合的行當,想要在此有所建樹,那么見多識廣、經(jīng)驗積累、善于發(fā)現(xiàn)等“要素”是必不可少的。許金元一直在不停地觀察:“袁義昌”的“三胖”與“呂順昌”的呂德潮,在京胡蒙皮方面有何差別?擅長京胡、三弦制作的李傳芳干活怎么會這么挺括、快捷、干凈?“唐泳昌”的蟒皮京胡大多銷給“客幫外碼頭(外地)”,還有用于做道場的,這種聲音為什么會被接受?這對于蛇皮京胡的制作有什么可借鑒的?的確,智慧來源于天分,天分也源于勤奮。而就做京胡來說,不同用戶需求和各種檔次京胡制作的實踐積累,同樣對提高技藝有著重要的作用。

小有名氣的許金元開始為一些京胡名票以及京胡名家制琴、修琴。當時的天蟾舞臺是各地京劇名家“斗藝”的專業(yè)場所,老板顧竹軒雖不是“下?!敝藚s也是身在其中,他喜好拉琴,許金元曾為其專制京胡。

在面對各類專業(yè)琴師的時候,往往會遇到許多個人的偏好。比如京胡名家趙喇嘛(趙濟羹)喜歡一種容易發(fā)音的“薄皮高調”京胡??梢韵胍?,作為京胡振動膜的蛇皮,其本身厚度與制作二胡的蟒皮不可相提并論,所以蒙皮繃緊的時候若不留意蛇皮就易裂開,何況還要把“薄皮”蒙到“高調”。喜歡挑戰(zhàn)的許金元經(jīng)過細心的實驗,很快就掌握了前期處理和蒙制松緊的尺度,讓很多圈內人看到了他智慧的閃光。

一個“樂器人”如果在樂器行業(yè)顯露出善于動腦的特質,往往會得到很多相關的探索實踐機會。20世紀30年代,京劇在上海同樣盛行。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京劇名家童芷苓、劉炳昆在上海黃金大劇院(1930年黃金榮創(chuàng)辦,位于金陵路1號,解放后更名為大眾劇場,1993 年因市政建設被拆除)演出,由于特殊需要,劉炳昆通過介紹找到了許金元,要求做一把墜胡。都說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而對許金元來說,機會來自于“名聲在外”的智慧。墜胡這種北方戲曲、曲藝常用的樂器,在南方自然不多見,許金元以自己的積累融會貫通,并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細心揣摩,打造出了一把聲色俱佳的墜胡,讓劉炳昆感到很滿意,并贈送自己的“名片”,讓許金元可以免費看戲。

新中國成立的時候,上海大約有百余家樂器店鋪。到了1956年“合作化”時期,組建了七家合作社,許金元隨著“王順昌”樂器店一起加入了合作社,開始了在第二樂器合作社“合興齋”小組的新生活。兩年后的 1958 年,又在“并社為廠”的過程中進入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工作。在此之前,許金元輾轉于多個樂器店鋪,制作過小三弦、琵琶、月琴、申胡、龍頭二胡、廣東高胡、京胡等多種樂器。進入合作社和樂器廠后,許金元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了京胡上。對于京胡制作相關的問題,他都有自己的見解。比如關于京胡琴筒浸泡與否,琴桿裝配是否后仰,兩弦軸的角度如何,蒙皮浸泡程度如何,鐵芯竹的評價,琴筒蟲蛀問題,爆皮問題……多樣性的積淀,使許金元的技藝和制作理念日臻成熟,這為他京胡制作的進一步飛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至此以后,許師傅制作的京胡走向了全國,直至遠銷臺灣等地。

長久以來,“大上?!钡母餍懈鳂I(yè)一直受到各地的向往和信賴,樂器行業(yè)也不例外。

上世紀80年代初,新疆歌舞團、伊犁文工團演奏家阿卜拉、吐爾其、劉文正等,攜艾捷克等樂器來到上海民樂一廠,希望試制改良新品。少數(shù)民族樂器在上海沒有制作參照,像那種拼合的梨形、球形共鳴體,既沒有工藝編制、制作工序,也沒有標準圖紙。于是,任務落到了足智多謀的許金元身上。許金元經(jīng)過仔細的觀察、思考和實驗,開始設計工序,制作造型樣板,進行產(chǎn)品試制,最終完成了新品。同時,在材料使用上也作了調整,比如以紅木和蟒皮,替換了原來艾捷克的桑樹和羊皮等,大大提升了聲學品質,新品受到新疆朋友的交口稱贊。以后諸如冬不拉、艾捷克、火不思、考姆茲等少數(shù)民族樂器,都陸續(xù)誕生在了許金元的工作臺上,他也成為了公認的少數(shù)民族樂器制作專家。

在“樣板戲”的年代,作為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京胡,自然成為了“熱門”。于是各等級的京胡,尤其是普及京胡就有了大量的需求,當時廠里的月產(chǎn)量竟達到 12000 把。為此,許多技術工人被調來做京胡,進行“大會戰(zhàn)”,可依然很難“達標”。單說京胡琴桿、琴筒的裝配,有人做得手都腫了還是跟不上產(chǎn)量需求。于是許金元又開動腦筋,制作了一個符合琴筒上下裝桿孔錐度比的“銼鉆”,安于鉆床上。一個小小的機械代替手工的創(chuàng)新,極大地提高了裝配效率,為完成指標 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從合作社時期到民樂一廠,許金元雖然是主制京胡,卻還做了許多“跨界”產(chǎn)品。除了上述的少數(shù)民族樂器以及領導交代的試樣樂器,領導還安排許金元去“突擊”過琵琶、古箏、笛子等其他常規(guī)樂器。每到一處,許金元都喜歡觀察和琢磨,看看哪些工序可以進行改良以提高效率和品質。他創(chuàng)制過標準化琵琶燙軫眼的裝置,可使琴軫不用單配編號即可通用插裝;他做了兩個月的白木琵琶,把月指標從原來的22把提高到了55把;他曾經(jīng)通過改良,把笛塞安裝從一天300多支提高到1000多支。低音樂器革胡的創(chuàng)始人楊雨森,在上世紀50年代初已完成第一代試制品,之后的幾十年他在上海民族樂器一廠與多位技術人員合作,從外觀形制到聲學品質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攻關”。許金元師傅根據(jù)自己積累的各種樂器的制作經(jīng)驗,參與策劃和試制了79型的方形扁筒革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79型革胡改良成功后,許金元師傅還根據(jù)僅有的古代文獻資料,試制失傳的低音拉弦樂器“葫蘆琴”,在全國民族樂器改良會議上獲得了良好的評價。

熟悉許金元的人知道,他口才好,有嫉惡如仇、仗義執(zhí)言的品行,同時也有與人為善、誨人不倦的品格。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動蕩歲月,許金元作為“白專”的典型,甚至被戴上“反革命”帽子而受到?jīng)_擊。他當時想不明白,自己干了那么多的活,解決了那么多的難題,都是為了公家,怎么就是“白專”了呢。合作社時期自己還作為組建工會的發(fā)起人之一,在相關單位專職工作過半年,還給后輩們做過“憶苦思甜”報告,怎么就成了“反革命”?在反反復復的運動中,面對形形色色的面孔,他以自己的秉性立下了自己的生活信條:技術為本,不去害人,知恩圖報,善待他人。許金元的學藝經(jīng)歷,為他樂器制作的技藝積累了公認的實力,但他的脾氣秉性,又讓一些領導“頭疼”,對他的前途產(chǎn)生了不小的“負面效應”。改革開放初期開始推行職稱評定,在討論會上,有人曾直言許金元最有資格,但最終還是因為“白專”的陰影而未予上報。然而許金元憑借充足的實力名聲在外,得到了業(yè)內的一致認可,他更是“敦煌牌”京胡獲“部優(yōu)產(chǎn)品”獎的主要貢獻人員之一。在上級領導的過問和關懷下,1979年許金元被授予上海勞動局頒發(fā)的技師稱號。許金元的智慧和技能,終于得到了社會在形式上的明證。整個評審的波折,使這一稱號更顯名副其實,實至名歸。

1987年許金元退休,鑒于他的智慧以及從藝多年來所積淀的廣博、豐富的樂器制作經(jīng)驗,他又被廠里留用多年以輔導技術提攜后輩。2019年10月3日,許金元師傅病故。

雖然許師傅去世了,但他為民族樂器制作事業(yè)所做出的貢獻將永遠被后人銘記。

猜你喜歡
京胡金元樂器
梅樊璟 金元奕 陳傲宇
樂器
最后的“京胡圣手”燕守平 他有一把百年京胡 歷經(jīng)幾位名家
樂器也瘋狂
金元餃
京胡走進西安音樂學院
我,京胡和電腦
許秦生與眾不同的京胡弓
漫畫腦力快車
奇妙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