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靜 崔 敏
為推動疫情防控期間思政課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高校思政課教師積極改進教學方式投入線上教學,并根據線上教學特點改進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線上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管理。與其他高校相比,藝術院校學生思維更加多元化,作為藝術院校的思政教師更要積極利用線上教學,根據學生認知規(guī)律,從學生健康成長的角度出發(fā),用心啟發(fā)學生理性思考,投入線上課堂,增強學生抗“疫”信心,引導學生主動應對挑戰(zhàn),積極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主動化危為機,從容應對挑戰(zhàn),傳遞正能量。
在線上教學方面,藝術院校思政課教師應科學把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和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遵循學生個性化發(fā)展規(guī)律,適應學生終身多樣化學習需求,利用慕課、微課、智慧樹、優(yōu)學院、騰訊會議、超星學習通、虛擬仿真教學等信息化的教學手段,開展多樣化的線上教學模式,對線上教學革命進行探索,加強教育形態(tài)的創(chuàng)新,實現網絡與思政的深度融合,以優(yōu)化課程體系和深化教學模式改革為重點,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推進“線上課堂革命”,促進線上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更新,推動線上課堂形態(tài)的百花齊放,突出思政課的價值導向作用,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理性認識,既要注重理論教學的深入淺出,又要實現觀念內化,加強與學生的情感共鳴,突出針對性、突出創(chuàng)造力,以此促進思政課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應用與共享,推動學校在線課程建設,充分履行價值引領責任,在傳授思政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幫助學生增強應對疫情常態(tài)化的勇氣,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的效果,最終實現藝術院校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提高。
教學設計要保證學生的參與度,在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上多下功夫,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線上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借助教學的技巧幫助學生在學會教師所傳授的知識的基礎上,主動運用信息化手段去獲取新知識,幫助學生打破思維局限,創(chuàng)造更多可能。與綜合類院校相比,藝術類院校學生思維更加多元,所以藝術院校的思政課線上教學更應側重調動學生的感性認識,積極為學生搭建分享和交流的平臺,以碰撞出新的教育理念。
在思政課的線上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提高自身業(yè)務素質和教學水平,主動加強對課程的設計,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轉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授課方式,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將探究式學習融入思政課的線上課堂教學中,推動線上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和提高學生線上課程的參與度,在線上情境化教學中要強化問題導向,問題設置要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聯,要注意問題設置的梯度性和層次性,同時要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式的學習過程中主動結成學習小組,并通過組內的交流與合作完成教師所設置的小組學習任務,增強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此外還要增強互動式教學,為線上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更多的可能。以利用“學習通”APP進行思政課線上教學為例,在課前的教學設計上教師可以在將章節(jié)內容補充完整的基礎上設置相關任務點,將需要查閱的資料和重點學習的內容提前通過“通知”的功能進行發(fā)布,強化課前的問題導向作用,使學生能夠帶著疑問在線上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探究問題的答案,課中教師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學習通中“主題討論”“搶答”“投票”“問卷”等功能幫助學生理清課程章節(jié)的重難點,課后教師可以結合與疫情相關的社會熱點在線布置參考文獻、小組合作、社會調查等任務,推動課堂向外延伸,讓學生忙起來,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實現師生相聚云端,教學相長,提高思政線上課堂的實效性。
思政課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要用好疫情防控“活”教材,以抗疫之經歷引起學生情感之共鳴,以抗疫之成果識中外之比較,以抗疫之精神明責任、強擔當,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與抗疫實踐相結合,強化學生的使命感。面對當前全球嚴峻的疫情和繁雜錯綜的相關信息,如何理性地面對疫情,客觀分析疫情,科學開展自我預防,成為這段時間不容忽視的問題。這次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fā)的疫情改變了整個社會的生產模式、生活方式,也讓師生直接關注疫情帶來的社會變革,并參與其中。用藝術形式來表達與疫情防控相關的遵守自然規(guī)則、社會法則,人人相幫、扶危濟困等內容,可以體現藝術院校的專業(yè)優(yōu)勢。通過使用“思政+藝術”特定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激發(fā)藝術院校學生將專業(yè)技能應用到實踐之中,幫助其提升服務社會的幸福感,也可以更多地引起他們的反思,即未來作為一名藝術從業(yè)者,能夠為社會做些什么,如何運用專業(yè)長處分析整理網絡信息,利用可視化的設計手段,將準確的疫情信息以直觀、有效、快捷的方式傳遞給人們,借藝術之力向戰(zhàn)“疫”英雄致敬,提高大學生群體戰(zhàn)“疫”的信心,助力全社會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
思政課教師在使用“思政+藝術”特定線上教學模式時,一方面要在教學中融入國家大政方針、融入藝術院校學科專業(yè)的整體發(fā)展,另一方面要成為學校學科專業(yè)的堅實理論支撐者、成為學生藝術創(chuàng)作生涯中的引路人,從而彰顯出思政教師在學校課程思政建設中的擔當與作為。在線上教學使用“思政+藝術”的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要注意主導與主體的雙向互動,注重思維與視野的廣闊開放,同時鼓勵學生實現思政和藝術的結合,在作品創(chuàng)作、藝術表演等學習實踐活動中,聚焦社會熱點、把握時代脈搏、凝聚愛國力量。將時代背景、國家戰(zhàn)略、社會需求與學生的個人興趣、專業(yè)特色和職業(yè)規(guī)劃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結合藝術院校學生專業(yè)特色通過創(chuàng)作抗“疫”歌曲、制作戰(zhàn)“疫”主題微電影、線上抗“疫”文化藝術作品展等形式,幫助學生深化學習效果,在實踐應用中感受自身專業(yè)技能的魅力,感受思政的魅力,使“實踐育人”常態(tài)化科學發(fā)展,成為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要將疫情期間涌現的大量典型事例和先進人物融入思政課的線上教學中,提高案例教學的說服力,強化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擔當,引導學生緊緊團結在黨中央的周圍,堅定信心,與全國人民一起同舟共濟,共同打贏疫情防控總體戰(zhàn)、阻擊戰(zhàn)。
以音樂表演專業(yè)學生的線上思政課為例,首先,教師可以在線上布置課后任務,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抗“疫”歌曲,因為抗疫歌曲是后疫情時代思政課講好“抗疫精神”的生動載體,抗疫歌曲本身也是抗疫的重要力量之一,又是抗疫精神的生動表達,在學生提交作品后,思政教師應找到歌曲中的抗疫元素與思政教學的連接點,在教學中首先認識到這種載體作為思政課教學資源的特殊性;其次,要認清一個問題,即從何處、為什么、怎么樣將作品中的抗疫元素融入思政課線上教學;最后,要把握一個要領,通過鋪設起點、聚集焦點、緊扣重點、突破難點、打通堵點、放大亮點這六個鏈接點來實現抗疫歌曲在思政課線上教學中的完美融入,這種線上教學模式不僅契合音樂專業(yè)學生的認知特點,還能有效促進“思政+音樂”的融會貫通,進一步增強藝術院校思政課線上教學的實效,保證教學質量。
特殊時期的思政課線上教學,要用好戰(zhàn)“疫”“活教材”,在疫情防控過程中,無論是人民軍隊、白衣天使、社區(qū)工作人員、科研工作人員都展現出了仁心大愛與責任擔當,還有很多青年學子積極配合社區(qū)工作,幫助宣傳防疫知識,用實際行動展現了青年一代的擔當。教師要通過線上思政課教育引導學生充分挖掘身邊的抗“疫”榜樣和典型,講好他們的感人故事和典型事跡,使思政課的線上教學更具說服力與感染力,鼓勵學生將個人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當中,將個人夢想與祖國的偉大復興連接起來,將報國志融入民族復興大業(yè)中,夯實思政課線上教學實效,在全民戰(zhàn)疫的特殊時期,使人才培養(yǎng)在線上開新花,結新果。
后疫情時代,為了實現線下教學和線上教學的有機銜接、深度融合,充分發(fā)揮兩方面的優(yōu)勢,思政課教師應精準把握課程內容定位,深入挖掘疫情防控期間的案例素材,將先進典型、感人故事和寶貴精神寫進教案、帶入課堂,使戰(zhàn)“疫”的案例真正在線上課堂“活”起來。
比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線上課程可以利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國家所倡導的人民觀,加深學生對疫情防控戰(zhàn)中所蘊含的哲理的認識。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線上課程可以利用疫情防控真實案例,為學生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yōu)勢,講深講透抗疫過程中彰顯的中國速度、中國力量和大國擔當,并引導學生讀懂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中的中國智慧,堅定在黨中央領導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的信心決心。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線上課程可以結合黨帶領人民抗擊各種疫情和災害的歷史,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和使命擔當。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的線上教學可以從道德與法律,個人價值與人生理想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國情、社情,將個人價值與人民群眾連接起來,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形勢與政策”的在線教學可以注重將“讓黨旗在防控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貫穿于教育教學內容中,弘揚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家國情懷。
講好戰(zhàn)“疫”思政課,關系到學生能否在抗“疫”過程中不懼困難、不懼風險,教師應主動積極作為,以身作則,發(fā)揮好線上思政課堂鑄魂育人的作用,凝聚學生學習成才、自強報國的精神力量,并持續(xù)推進抗“疫”系列的思政專題教學,幫助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的人民立場,不斷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使學生能夠心系人民,自覺將個人價值的實現建立在服務人民、回饋社會、奉獻祖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與國家和人民共克時艱中努力成為“又紅又?!钡臅r代新人。
特殊時期特殊手段,戰(zhàn)“疫”時期的線上教學對高校思政課教師來講既是挑戰(zhàn)也是契機,藝術院校思政課教師應認真鉆研課程建設目標,熟練運用線上教育平臺精心做好教學設計,結合藝術院校學生專業(yè)特色提高線上教學的感染力,同時也要思考后疫情時代下如何實現線上線下的優(yōu)勢互補和有效銜接,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開展,實現線上教育與線下教學的優(yōu)勢互補,持續(xù)深入開展抗“疫”專題思政教學,提高后疫情時代藝術院校思政課的教學成效,為國家精心培養(yǎng)心有大愛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的高質量藝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