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顧大權
江蘇省張家港市第一中學是江蘇省數(shù)字化項目學校、蘇州市智慧校園,一直致力于研究互聯(lián)網技術的合理應用,以促進教師發(fā)展、學生能力提升,構建“低負高效”的教學生態(tài)。在“雙減”政策落地實施階段,學校積極利用互聯(lián)網解決管理難點問題,目的是讓教師對學生學業(yè)情況把控得更精準,讓學校對教學的管理更有效、更到位,讓學生的學習內容更豐富、學習方式更靈活,讓教師的教學更有效、更具針對性。目前,學校主要依托“智學網”教學平臺、學科資源網、虛擬實驗室、學生終端平板設備、希沃一體機等搭建“智慧”平臺,力促“雙減”落地。
一、智延學程:讓自我學習更精彩
以往的教學往往只局限于課堂45分鐘。張家港市第一中學利用“智學網”平臺系統(tǒng),將學生探究性學習、自主性學習延伸至課后,延伸至家庭,延伸至線上。學校利用交互管理模塊推送學習資源,收集學生任務反饋,有效管理學生學習動向,增強課后學習的實效性。
1.微課推送,預學糾錯有指導。針對新授課中即將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內容,以及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的普遍性問題,教師錄制學習指導微課(每個視頻不超過3分鐘),推送至學生端,對學生的預學和糾錯提供具體、細致、可反復觀看的指導。
2.項目研究,自主提升有方向。依據學生的學習狀況,教研組精研綜合性學習項目,并在“智學網”平臺上發(fā)布,引導學有余力的學生加入項目式學習中來,讓自主提升有指導、有方向、有團隊。
3.班級展板,自學展示有空間。展示是自我激勵、自我肯定的有效手段。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學校充分利用“智學網”班級空間功能,進行學生德育活動展示——集中展示學生勞動成果、好習慣養(yǎng)成、課外科學小實驗等內容,引導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評價,讓學生在展示中獲得自我效能感,在互評互學中拓寬視野,不斷進步。
二、智研任務:讓自我學習更有效
為更有效地幫助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學校教研組在教學研討活動中重點研究學生自主學習任務清單。通過“學科網”“菁優(yōu)網”等學科資源網,教師精心挑選緊扣課堂教學主題的學習資源,幫助學生鞏固學習成果。依靠平臺大數(shù)據的分析和推送,各學科教師做到以下幾點:當堂任務扣“目標”,沒有緊扣教學目標的任務不選入當堂反饋;課后任務扣“遷移”,不能讓學生在舉一反三中進一步提升的學習任務不選入課后反饋;拓展延伸扣“素養(yǎng)”,不能在課標中找到素養(yǎng)提升依據的內容不選入拓展延伸任務。
三、智分層次:讓自我學習更精準
在以往的課堂中,教師往往不能精準兼顧各個層次的學生:要么學優(yōu)生在簡單的任務中浪費了提升的時間;要么學困生難以完成任務,變成旁觀者,甚至喪失自信。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張家港市第一中學利用“智學網”平臺實現(xiàn)了分層任務推送,為學生精準推送適合的任務。
1.繪制“學習畫像”,為任務的精準推送提供依據。根據每個學生練習、測試的基本情況,利用“智學網”等大數(shù)據平臺,分析每個學生學習上的優(yōu)缺點,形成每個人的“學習畫像”,為任務的精準推送提供依據。
2.動態(tài)分組,讓分層任務更精準。學生在“智學網”中的分層和分組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不斷進行階段性微調。這樣就可以避免簡單化、絕對化。動態(tài)化的分層和分組,能使學生始終接受與自己學習狀態(tài)最匹配的學習任務。
3.多元分層,讓學生作業(yè)完成更自主?!皩W習畫像”只是分層任務的依據之一。學科組一般將任務分為基礎類、拓展類和提升類。在接受任務時,學生也可以自主選擇一項或數(shù)項挑戰(zhàn)性的任務。這不僅有利于學困生夯實基礎,同時得到適度提升;也有利于學優(yōu)生集中精力攻克難題,實現(xiàn)突破。
四、智控時長:讓自我學習更高效
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時間及效率難以把控。張家港市第一中學靈活應用“智學網”平臺、白板軟件等,從多個維度讓“限時保質”落到實處。
1.課堂作業(yè)當堂反饋。在當堂作業(yè)環(huán)節(jié),教師利用白板軟件進行倒計時,鍛煉學生的專注力,提高他們做作業(yè)的速度;也可借助“智學網”發(fā)布當堂限時練習,學生在指定時間內完成任務并提交,系統(tǒng)對提交的任務自動識別、批改,并形成分析報告。通過智慧平臺的輔助,大大縮短了課堂完成任務、收集批改作業(yè)、統(tǒng)計分析和反饋的時間。精準到位的分析報告,可以當堂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當堂解決學生的疑難點,大大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
2.課后作業(yè)平臺監(jiān)控。在布置課后練習任務時,學校依托“智學網”平臺,對作業(yè)任務進行限時提交設定,確保每一門學科的作業(yè)完成時間不超過規(guī)定時間,從而保證了學生完成作業(yè)總時間不超標,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促使學生養(yǎng)成課后學習的好習慣,保障學生的課后休息時間。
五、智探實驗:讓探究性學習隨時發(fā)生
對于理化生學科,實驗是學生探究性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實驗任務往往會受到器材、環(huán)境、安全等因素的影響。張家港市第一中學專門引入虛擬實驗室系統(tǒng),以虛擬實驗彌補傳統(tǒng)實驗的不足。
1.大型實驗虛擬操作。大型實驗準備時間較長,對教師的專業(yè)要求高,成功率低。教師在課堂演示時,通過希沃一體機操控虛擬實驗室,將實驗過程演示給學生看。虛擬實驗畫面清晰,過程清楚,能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
2.重點實驗重復操練。部分實驗需要長期反復操練,這樣的實驗除了占用空間外,也會造成材料的大量損耗。對于這些實驗,首次教師進行實物實驗操作,其后組織學生在機房登陸虛擬實驗室,進行虛擬實驗操作,幫助學生掌握實驗要領。
3.必做實驗量化考核。對于必做實驗,教師在考查學生的操作要領時,要觀察學生的操作過程。但由于學生多,教師往往無法進行細致的觀察。教師通過虛擬實驗室系統(tǒng),組織學生在電腦上進行虛擬操作,利用系統(tǒng)進行評判并給分,實現(xiàn)了學生實驗量化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