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明代古文選本凡例論略

2022-03-17 14:48:45鄭天熙
關(guān)鍵詞:選本古文文章

鄭天熙

(海南師范大學 文學院,海南 ???571100)

古文選本是總集的一種(1)“古文”并非一個嚴密的文體學概念,它以散體文為主,但并不絕對排斥詩歌、駢文、辭賦等其他文體。就明代古文選本來說,選詩、選辭賦是普遍傾向?!豆盼木狻肪瓦x了詩歌,而大部分明代古文選本都會選入屈原、賈誼等人的辭賦。考慮到“古文”概念在明代的寬泛性,本文對明代古文選本的界定,是以選先秦兩漢以來的散體文為主的選本,包括明人創(chuàng)作的散體文,也包括少量選了詩賦、駢文的總集。對“古文”概念的辨析,參見吳承學《中國文章學的成立與古文之學的興起》,《中國社會科學》2012年第12期。,明清時期古文選本的編纂蔚為大觀。據(jù)筆者不完全統(tǒng)計,明代古文選本總量在500種以上,遠超宋元時期。遺憾的是,目前的研究仍集中在南宋(2)相關(guān)成果如張海鷗等《宋代文章學與文體形態(tài)研究》,中山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鞏本棟《南宋古文選本的編纂及其文體學意義——以〈古文關(guān)鍵〉〈崇古文訣〉〈文章正宗〉為中心》,《文學遺產(chǎn)》2019年第6期;鄧建《宋代文學選本形態(tài)芻論》,《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1期;祝尚書《論中國文章學正式成立的時限:南宋孝宗朝》,《文學遺產(chǎn)》2012年第1期;張智華《南宋文章選本敘錄》,《文獻》1999年第2期。,而對明清古文選本缺少足夠的關(guān)注。其實,明清古文選本有很多值得關(guān)注的新變,如凡例的普遍增加就是不容忽視的特征。凡例作為重要的副文本,攜帶極為豐富的信息,是考察明代古文選本的一個重要視角。

一、凡例的體貌特征

凡例,又稱發(fā)凡、例言、略例、序例、論例、義例等,源于晉杜預《春秋左傳序》:“其發(fā)凡以言例,皆經(jīng)國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書之舊章。”[1]古代史書與地方志的凡例地位極高。唐劉知幾《史通·序例》:“夫史之有例,猶國之有法。國無法,則上下靡定;史無例,則是非莫準。昔夫子修經(jīng),始發(fā)凡例?!盵2]最早的文學總集《文選》,即在序文里表達了選文分類、范圍、標準等,實則序、例一體,序文包含了凡例的內(nèi)容。明清總集的凡例則獨立成自身完整的文體,具有豐富的文學批評內(nèi)容。這方面的研究,以何詩海教授為代表(3)參見何詩?!蹲鳛楦蔽谋镜拿髑逦募怖?《文學評論》2016年第3期)、《明清總集凡例與文體批評》(《學術(shù)研究》2012年第8期)、《“惡道之外”——從凡例看明清評點觀的另一面向》[《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12期]等相關(guān)論文。。但何詩海教授的論述對象是明清總集的凡例,本文則重點探究明代古文選本凡例的文體特征、所表達的編選意圖與文學批評思想及其商業(yè)性功能。

南宋呂祖謙《古文關(guān)鍵》有“看文字法”“論作文法”“論文字病”等四部分內(nèi)容,并不是對選本體例、分類的說明,不算凡例。真德秀《文章正宗》設“綱目”介紹編輯意圖和標準,最后說:“其目凡四:曰辭命、曰議論、曰敘事、曰詩賦,今凡二十余卷?!盵3]這是對選文分類的說明,但仍序例一體,并未獨立。謝枋得《文章軌范》雖然將選文分成“放膽文”“小心文”兩類,但沒有專門的文字予以說明。樓枋《崇古文訣》、元代蘇天爵《元文類》亦無獨立于序言、介紹體例的文字??傊?,明代以前的古文選本并沒有產(chǎn)生具有文體獨立與區(qū)隔意義的凡例。

明代古文選本則普遍有凡例。從凡例寫作者來看,有選家自作,如《古文鴻藻》《古文奇奇賞》《歷代古文國瑋集》的凡例;也有書坊主所寫,如《古文備體奇鈔》《三蘇文盛》《嘉樂齋三蘇文范》的凡例。形態(tài)上通常采取排比科條式,數(shù)量不等。有的條目較多,如《古逸書》24條,《書記洞詮》26條,《歷代古文國瑋集》30條,陳仁錫《古文奇賞》凡例多達133條。篇幅亦長短不拘,少則一兩百字,僅說明評點符號的含義,如《史漢方駕》例引;多則七八百乃至上千言,詳盡羅列介紹選本體例。在筆者閱讀的70余種凡例中,超過700字的就有10種,《古文奇賞》與《皇明經(jīng)世文編》凡例達到4000字以上。

凡例并不是一開始就有獨立完整的文體形式,而是經(jīng)歷了“書序中零散的編例,到摻雜敘事、議論的序例,再到獨立成篇”的過程[4],文學總集的凡例亦是如此。但需要說明的是,凡例在明清總集中的獨立,并不代表與序脫離關(guān)系。明代古文選本凡例雖然以排比科條為主,仍有序文形式的凡例。《純師集》刊刻于崇禎十六年(1643),選家余鈺自作的凡例就沒有分條,而是以“編輯大意”“撰次第一”“品藻第二”“論世第三”“采擇第四”五部分來介紹,每部分都申說詳盡。尤其是在“采擇第四”中,批評當時版刻的種種弊端:“近世版印浸多,沿飾深甚,編摩者絕不讐校,無識者又從而妄改焉。如聽然之為聽,捭闔之為押,習而罔覺,豈徒貽笑于金銀車而已。原其弊,則箋注弗詳,反切不載,而學者稽古之功,盡蔽于揣覆臆鉤之時義,是可憫也。間有嗜古者,又欲以薈蕞胠篋、襞積字句勝之,而類語訓纂、割接段落之書,遂大行于世。尤可恨者,搜輯未精,妄行傳會。”[5]作者毫無隱晦地指出明代后期出版書籍在箋注、校讐方面的隨意附會,言辭激烈,極似序文。

即使分條說明,明代古文選本的凡例也沒有完全脫去序文的記敘功能,如記錄編選背景、經(jīng)歷以及相關(guān)人員等?!秲蓵x文鈔》凡例第一條追溯自己童年時即喜歡古文與詩詞,后經(jīng)艱難搜羅,才編成此集[6]?!逗埠!贩怖谄邨l記錄選本編成后,請師友指導[7]。這些都說明凡例還保持著序文的某些特征,呈現(xiàn)出文體交叉的樣態(tài)。

有的古文選本會隨再版而附加新凡例。凡例每一次的改動,成為體例變化最直接的顯示,也能從中窺見古文選本富有意味的變化。《史記抄》是茅坤對《史記》的選評本,自萬歷三年(1575)刊刻以來,于泰昌元年(1620)、天啟元年(1621)兩度再版,新增名家點評內(nèi)容,新版體例變動即反映在新增的凡例中。萬歷三年初版《史記抄》凡例共7條,凡例后附“讀史記法”[8]。泰昌元年再版時新增8條凡例,為明代知名書商閔振業(yè)所寫;新增內(nèi)容主要有四:其一,將每篇文章的題目移至各篇首;其二,補入史贊30條;其三,增加唐荊川等六家評點;其四,增加注音、訓詁[9]。《史記抄》再版內(nèi)容更加豐富,注音、訓詁的增加掃清了閱讀障礙,流通更加暢順。新增凡例實際上是出版者的營銷策略(后詳),使再版《史記抄》成為更適應市場的商品。而《史記抄》第三版是茅坤曾孫茅兆海所刻,為最大程度地保存家族文稿,彰顯先輩的文學思想,茅兆海刪除閔振業(yè)的輯評,又有所增補,使新版卷數(shù)由之前的91卷增加到104卷。凡例上,茅兆海保留萬歷三年初刻本的7條,刪去閔振業(yè)的8條,自己又加入7條[10]?!案阶x史記法”初刻時本在凡例之后,茅兆海將它移到凡例前,題為“茅鹿門先生史記論例”,再附入茅坤《復唐荊川》《與蔡白石論文》《與凌太學》《史記評林序》四篇文章?!白x史記法”雖然也有評論《史記》的內(nèi)容,但大部分篇幅都在交代文章的去取,類似凡例。至于后四篇文章,則是閱讀《史記》的輔助材料,體現(xiàn)茅坤的《史記》批評思想。因此,凡例的變動顯示,第三版《史記抄》商品化程度減弱,是茅兆海為保存先輩文稿、增強家族認同而編輯出版的。

二、編選意圖與選文標準

凡例是介紹體例的文體,它的產(chǎn)生和獨立,本身就標志著編輯實踐的深化與理論反思的自覺。而選本的體例設計、文章去取不僅僅是編輯工作,它更與選家的學術(shù)觀念、思想傾向有緊密的聯(lián)系。編輯意圖是選家欲通過輯錄文章達到的目的與宗旨,它體現(xiàn)選家的古文觀念,決定文章的去取標準,也與文章批評密不可分。凡例則是表達編輯意圖與選文標準最適合的副文本,從中可看到明代古文選本編輯意圖的多元化特征。

明代科舉首場的考試文體為八股文,士子無不苦心揣摩,被稱為“時文”“今文”。明人大都持古文、時文一體的觀念,邵寶《重刊全補古文會編序》:“文一而已矣。自近世以舉業(yè)為時文,于是有古文之名。時文之于古文,異體而同辭,異辭而同理。”[11]吳承光《古文鈔自序》:“夫文一也,而有古文、今文之異者,何也?時之上下使之也。”[12]因此,有益時文寫作成為古文選本的編輯意圖之一。《古文鴻藻》凡例第二條:“是選專為有資于舉業(yè)。凡博大雄渾,函奇清逸,品不一家,選不一局,總期于觸發(fā)性靈而止?!盵13]為更好地指導舉業(yè),有的選本不選與時文無甚相關(guān)的文體,《古文奇奇賞》凡例第三條:“是集專為諸生舉業(yè)之助。集中詞賦制誥,于操觚不甚關(guān)切者倶不入。”[14]

除了指導科舉,明人還以古文選本進行政治、道德教化。自韓愈倡導先秦兩漢“隨言短長”的古文,經(jīng)歐陽修等人的努力,古文逐漸成為文章正統(tǒng)。古文在思想上總與“古道”“古制”相系,因而在文學價值序列中位于其他文體之上[15]。古文的價值傾向,必然要求承載政教人倫之用,即所謂“文以載道”,這種政治、道德上的古文功用觀是選本最主流的編選意圖?!睹耐肌贩怖谌龡l說“文章不關(guān)世教,雖工無益”[16],并以此批評了司馬相如《封禪文》、楊雄《劇秦美新》等文章“導諛逢君”“獻蹈而失節(jié)”。批評的標準正是道德人倫之大節(jié)?!都儙熂贰熬庉嫶笠狻痹u價了《文選》《唐文粹》《文苑英華》《宋文?!贰段恼抡凇返惹按x本,認為它們“皆無關(guān)于經(jīng)術(shù),徒取給于詞科”,“皆宏詞舉業(yè)耳”,再申述自己基于道德教化的本位立場:“今欲求人倫之準式,明忠孝之大端,俾承學童蒙咸知拾級,經(jīng)傳子史藝同輔車;鼓篋之始即閑止其性情,通達之余必不悖于彝教。豈徒童年諷誦,抑亦皓首知歸?斯誦讀無負于古人,而文章不淪于末技?!盵5]義例對政教人倫的重視使《純師集》否定只為時文而編輯的選本。

有選本甚至傾于道德而排斥文章。《皇明文則》凡例第二條:“忠孝節(jié)義,生人之大閑,所以風礪當時,興起后世也。故凡傳忠孝節(jié)義者,不論文之高下畢錄,使達節(jié)懿行因文以傳,所謂顯微闡幽者也?!盵17]《陳太史經(jīng)濟言輯要》凡例前兩條:“是集倶摘名賢石畫,關(guān)廊廟經(jīng)術(shù)者匯入纂,若夫騷人墨士吟詠適志,非當世急務,倶不列入?!薄笆羌~不必藻繪,意不必驚奇,止取實用,箴砭空虛。”[18]社會政治、道德修身方面的教化意義是選文首要考慮的,文學屬性被置于邊緣,乃至取消,“若文雖可觀,人不足錄,概不入選”[19]。有的選本凡例還表達國家統(tǒng)一意識?!吨性墨I》在凡例第四條指出,不錄《元史》是因為“外夷”[20]?!度肺膮R》凡例第八條:“僭偽非正也。”對僭偽政權(quán)時期的文章,即使收錄,也是為了“見其罪”[21]。這類選本主張文章以外的政教,忽視文章的藝術(shù)性。

與此相對,另一類選本注重文章價值,選文主要是藝術(shù)上的考量?!稄V文選》與《廣廣文選》都是明代對《文選》的增補之作,而《廣廣文選》更是在《廣文選》的基礎上繼續(xù)廣收而來,但不同于《廣文選》濃厚的政教意圖,《廣廣文選》的標準是“爾雅瑰麗”“奇詭”[22],即使“理未純”,也根據(jù)文章藝術(shù)價值而適當收入?!肚貪h六朝文》凡例第一條云:“今采其氣機流溢,神彩煥發(fā)者錄于篇?!盵23]《國朝文纂》選文標準是“唯其文”,而不論人美惡[24]?!豆盼钠尜p》略紀中提到屈原是“大作手”,并將《離騷》排在最前面,以此凸顯了《古文奇賞》的藝術(shù)性、審美性傾向[25]。明人對尺牘的審美非常關(guān)注,尺牘選本在凡例中都會提到尺牘的藝術(shù)性標準,《翰海》凡例第六條:“牘中卑語腐語,不足煩帳下兒,信手抹去。若夫巉骨冰凌、彤霞日映,令人心動者,亟收之?!盵7]130《鐫國朝名公翰藻超奇》凡例第三條交待的去取標準是:“意之嫻婉,辭之纖麗?!盵26]尺牘篇幅簡短,不宜用來談論宏大的政治公共內(nèi)容,這種文體特點使尺牘越來越追求自身的美學價值。明代中晚期的尺牘,甚至脫離實際內(nèi)容,成為文人游戲文字的形式[27],明代尺牘選本張揚藝術(shù)標準也就不難理解了。

綜上,明代古文選本在凡例中表達的編選意圖,有指導科舉、政教人倫與推崇文學自身價值三類。不同的編選意圖也導致了不同的選文標準:科舉選本必須有助于舉業(yè);旨在政教人倫,要考慮文章內(nèi)容的道德、政治因素;重視文學自身的價值,則看藝術(shù)水平的高下。這里的問題是,以上三種編輯意圖,是否彼此絕緣,只能取一去二?或者可以相互并存?從凡例來看,有偏重三者之一的,《舉業(yè)天衢》完全是指導科舉,《廣文選》歸乎載道,《國朝文纂》“惟其文”。但也有兼容二者甚至三者的選本。前述《古文奇賞》就既考慮了“舉業(yè)之助”,又兼顧文章審美價值?!段倪x尤》是對《文選》進行再次刪選而成,所選文章皆是“意致委婉,詞氣淵含,才情奇宕者”,這無疑是審美標準,但凡例也說到選文須“有裨于學者”[28]?!豆盼膯⑿恪冯m然在第一條凡例中標舉“有關(guān)于世教,有會于名理”,但第五條則說所選之文“格奇”“語粹”“意新調(diào)雅”“氣局闊大”,這又是審美評價;同時,凡例雖然指出司馬相如《上林賦》、班固《兩都賦》等賦非后學所急用,但還是選了前后《赤壁賦》與《秋聲賦》三首,恰恰是因為它們有助于科舉時文寫作[29]。

所以,凡例表達的三種編選意圖可以共存,這導致不同選本對某些特定文體收錄情況不一。如騷賦重視聲律藻繪,與古文的古樸雅正有悖,而選本的處理十分靈活。如果側(cè)重道德世教,就會完全舍棄,“風云月露何取于文,故是集凡賦不錄者以此”[17]9b。如果側(cè)重于舉業(yè)實用,則有兩種態(tài)度:一是全不選,“(騷賦)采取虛偽,多夸誕之辭,專精務本非博士所急”[30];一是上乘辭賦可資時文寫作,于是仍有選本收少量經(jīng)典騷賦。如前述《古文啟秀》選錄了前后《赤壁賦》與《秋聲賦》三首,《名文通考》《歷代文選》也收入少量辭賦。明代古文選本沒有完全排斥辭賦,編輯意圖的多元兼容是其重要特點,它通過凡例得以集中展現(xiàn)。

三、文學批評

明代是中國文化的總結(jié)期,面對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明人不僅以極大的熱情搜集、整理文獻,還體現(xiàn)出強烈的史家眼光與意識。時代與社會的巨變孕育各種新思潮,猛烈沖擊著傳統(tǒng),刺激明人以新的觀念審視歷史遺存,在梳理文獻、構(gòu)建文學史時又勇于提出新見,這可通過凡例中的文學批評來觀察。

明代古文選本追求宏大體量,方岳貢《歷代古文國瑋集》141卷,李賓《八代文鈔》160卷,陳仁錫《奇賞齋古文匯編》竟達236卷。明人還分段編輯各時期的古文,形成系列選本,如梅鼎祚《歷代文紀》、鐘惺《歷代文歸》、張采《歷代文》等。明人在這類選本中,以史家眼光梳理歷史文獻,表達獨特的文學史觀,并對各時段的創(chuàng)作發(fā)表文學批評。《名文捷錄》凡例:

一、先秦之文去古未遠,不惟《左》《國》《檀弓》,足紹經(jīng)史,即《莊》《列》《戰(zhàn)策》皆玄奇變幻,不可端倪,史遷紀傳,悉本于此,故居其半,采不厭多。

一、兩漢推龍門與班氏尚矣,而一時人文踵起,有賈傅、鄒枚、相如、子云、東方諸人,至于后漢,則孔明之二表,晉室則元亮之一辭,文與人并重,百世不刊,其余曹魏六朝取二三策而已。

一、唐文昌黎振百代之衰,遂為一代絕唱,而前如王駱,又如柳杜元李諸名家亦皆有不朽文字,雖難悉搜,特取其最。

一、宋理學大暢,文尤雅醇,歐范三蘇,后先振起,而錢之記義田,李之記袁州學,胡之上高宗封事,此等文章有關(guān)名教,又不在句字爭奇。[31]

這四條凡例以時代順序依次評價先秦至宋代的文學創(chuàng)作及代表作家,勾勒出了簡略的文學發(fā)展史。在選文比例上,《名文捷錄》對先秦文“采不厭多”,后世則“特取其最”,體現(xiàn)出對先秦文的崇尚。明人普遍認為先秦文渾樸古雅,往下則走向漓散,逐漸雕琢?!扒貪h去古未遠,先王風氣猶存”[23]俞王言序,“自是已后,東京之輕華,建安之清放,雖明瑟可觀,而渾樸之氣去之已遠矣”[19]5。基于這種文學發(fā)展史觀,凡例在說明歷代文的去取時,大都是先秦時期從寬,以后則從嚴,“上古風氣渾涵,故文亦醇厚,戰(zhàn)國與西漢去古未遠,入選者略備,東漢而下,去取不得不嚴也”[32]?!岸貥阏呦?,雕蟲者殿,先秦兩漢去古未遠,風氣渾厚,稍加詳悉,魏晉六朝縟詞排格,選特加慎,唐宋大家……抑又略諸”[33]。

受時代思潮影響,明人評價古代文學作品時敢于創(chuàng)新,獨抒己見,不主一格。《戰(zhàn)國策》的功利傾向歷來為正統(tǒng)文人批評,不過,明人能看到《戰(zhàn)國策》文章的藝術(shù)性,進而肯定其“文”的一面。《名文捷錄》即認為《戰(zhàn)國策》“玄奇變幻”[31]凡例二?!秴R古菁華》凡例第四條:“七雄之策,揣摩臆中,播弄情機,固圣門所不道。……然詞章炳蔚,姿態(tài)橫生,千載而下令人神爽。觀者取其文,勿以其意可也?!盵33]凡例一魏晉六朝文一向被貶低,但明人能從“備一代風氣”的角度來選輯,史家意識尤為自覺?!秲蓵x文鈔》凡例特別提到收錄了兩晉時期的禪玄二家文,并指出如果對它們“詆斥不觀,無乃過隘”[6]凡例四。不僅如此,針對明代“秦漢后無文,唐后無詩”的習見,也有凡例提出不同意見,認為偉人杰作歷代皆有,他們的特點恰在于突破古人的創(chuàng)新處,而不是“盡同古人”[13]259。明人具體的文學批評也不全是贊揚。如《歷代古文國瑋集》凡例指出選韓柳集的問題,“選韓者畏其崇高而并其粗,選柳者樂其近人而專拾其細美”;還對比指出曾鞏和王安石文章之不足,“曾拙于用長,王巧于用短”[19]11。

選本凡例常有對各時期具體作家作品的評論?!稓v代古文國瑋集》有30條凡例,幾乎每一條凡例都是文學批評,包括某一段時期的文學成就以及對帝王之作、具體作家作品與文體的評論等。陳仁錫所編《古文奇賞》與《奇賞齋古文匯編》在正文前都有相同的《略紀》,除了前兩條說明文章的去取外,后面131條全是文學批評。如果說《歷代古文國瑋集》還是保留凡例基本功能的話,《略紀》則是文學批評壓倒去取說明,變身為批評的文體了。換句話說,《歷代古文國瑋集》是批評式的凡例,《略紀》則是凡例式的批評,它保持凡例的體例形式與文本位置(序跋后,目錄正文前),但突破慣常的寫作要求,是批評對凡例的全面置換。

《略紀》分歷代古文為大作手、持世之文、榮世之文三類:“有大作手,如屈原等是也;有持世之文,如魯仲連等;有榮世之文,如蘇秦說齊閔王等?!倍鴮|漢文,則又區(qū)分出“學者之文”與“公卿將相之文”?!堵约o》還評論歷代作家作品,只言片語,十分精到。如“先秦無段落之跡,西京絕對偶之語”,點出先秦西漢文的古樸;“晁錯文略用駢偶,而筆力高古,讀之不覺”,高古與駢偶相對,但晁錯能妙用駢對,使文章不露雕琢。對《戰(zhàn)國策》與西漢文章的關(guān)系,《略紀》認為“《國策》妙于峻潔,西漢宗之”,“太史遷熟讀《國策》,方有一部《史記》”。它如“曹植文極有骨理”,元結(jié)“筆力雄健,意氣超拔,不減韓之徒也”,“宋文字蘇洵頗雄渾,歐陽修能婉折,其次陸游可也”[25]605。一百多條評論,從先秦到宋代,每一時期的代表作家作品均有論及,合而觀之,不啻一部簡要的文學批評史。

對于評點本,凡例通常會說明批點符號的含義,進一步還會表達對批點的反思和態(tài)度。批點給讀者帶來便捷的同時,又有可能拘于字句,破壞文章的渾全性,尤其是對“渾樸”的古文,過多的技法點評反而有一葉障目之弊。胡纘宗《秦漢文》序說:“以文有關(guān)鍵、有訣、有小心放膽、有警句奇字者可免矣?!盵34]評點在明清極盛,清代還出現(xiàn)了“評點”與“反評點”之爭[35]。其實這種反思在明代古文選本中已存在。選本凡例一方面對評點方便后學表示肯定,一方面又提醒評點具有局限性?!睹耐肌贩怖谑畻l:“文字用圈,終類添蛇之足,第古人意見精神,庶可一矚而得,此亦為后學勞耳?!盵16]6a《古文奇奇賞》凡例則更刪去一切批點符號,“文字會心各各自領,圈點最為遏塞靈竅。原本間有之,亦不多及,今盡削去”[14]2a。然而更多的則是提請讀者注意在用評點時不能死于句下?!豆盼镍櫾濉贩怖隙ㄔu點家的“良工用心”,但“須會心人自得之耳”[13]257。既使用評點以方便讀者,又注意引導其超越評點,會心自得,明代古文選本凡例對評點的認識富有辯證色彩。

四、商業(yè)屬性

古文選本在明代中后期大量刊刻發(fā)行,與成熟的商業(yè)出版密不可分。市場是商業(yè)出版的導向,科舉考試的輔導用書需求量巨大,成為主打出版品種[36]。“比歲以來,書坊非舉業(yè)不刊,市肆非舉業(yè)不售,士子非舉業(yè)不覽”[37]。李詡《戒庵老人隨筆》說:“余少時學舉子業(yè),并無刊本窗稿?!駝t滿目皆坊刻矣?!盵38]雖然所言是時文選本,但時文在明中后期越加重視寫作技法,古文的參考價值被凸顯出來,古文選本開始受到熱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想要獲得豐厚利潤,就要在行銷策略上用心思。出版者在凡例中大打廣告,吸引讀者眼球,刺激讀者購買欲望,從而凡例在基本功能以外增加了商業(yè)信息,古文選本帶上商品色彩。

明代古文選本凡例中的廣告,內(nèi)容上有五種類型。一是說明書籍搜羅全備,價值極高,“一冊可盡五車”,如《中原文獻》《古今翰苑瓊琚》凡例。二是交代選本由名家點評,利用名人效應吸引讀者,如《名文捷錄》凡例提到點評“皆出于名公的筆,非坊肆之雌黃”[31]凡例二,《秦漢文雋》標榜該書“出眉公先生手選評而圣俞先生尤嚴校閱”[39]。三是說明編排考慮之周到,一切從讀者需要出發(fā)來設計,如《文選尤》凡例第一條:“是集獨于脈絡指陳處,細為分析,而隱微幽遠之言,聊為解釋,俾觀者了然于心?!盵28]401四是交代編輯過程艱辛,用心良苦,激起讀者的認同,如《史漢文統(tǒng)》凡例第六條:“心力交窮,目光幾瞀,一片苦心,蓋期以羽翼六經(jīng),表章文治,庶讀者與選者無負云。”[30]660五是預告,說明還將出版續(xù)集、后集及相關(guān)的系列書籍,吸引讀者購買全套叢書,如《古文鴻藻》凡例提到還將出版《古文異藻》《諸子鴻藻》,《古文啟秀》凡例預告了《明文啟秀》的發(fā)行。由于競爭激烈,商家紛紛盜版翻刻,偽劣書籍充斥圖書市場,古文選本亦不例外。有凡例對盜版行為大加批判,“翻刻為邇來極惡之舉”,“其忍不啻于殺人,其恨何殊于發(fā)冢”,并認為翻刻是“為有盡之利博無窮之害”[13]262,強烈抵制市場上的盜版翻刻行為。商業(yè)出版的競爭,使凡例在基本功能以外增加了商業(yè)屬性。

市場導向的選本完全服從士子需要。中晚明以來,八股文不宗程朱,日趨奇詭,引用諸子成為風尚,“剽竊莊老,掇拾秦漢,甚且旁剿釋氏空門者之影響,以相夸詡”[40]。諸子在晚明大受追捧,“邇之哆口者,非子不談;射利者,非子不售。而諸子百家,搜刻迨盡”[41]。到晚明已是“天下子書橫流”[42]。古文選本大多選進諸子,不顧其叛道的思想?!杜e業(yè)天衢》凡例的廣告辭浮夸,深諳舉子心理。如第一條:

近時治舉子業(yè)者有二病,一曰博溺心,一曰約局見。蓋病不在博,病在博而不軌于正;病不在約,病在約而未得其宗。茲編集諸子百家而分之為十卷,卷卷屬舉子真詮,總宏綱鉅,領而列之,為二十類,類類為藝林要論,似博而實約,似約而實博,庶軌于正,或可免承學臨岐之悲,頗得其宗,寧復起經(jīng)生測海之嘆。[43]

凡例不立即介紹全書體例,而是首先指出士子攻讀舉業(yè)的兩大弊端,以此切入對全書內(nèi)容的說明,標舉該書既“軌于正”又“得其宗”,針對性很強。行文極盡藻飾:“非敢曰滄海之內(nèi)無遺珠,或可云花苑之間皆異蕊。”“大都法門備于舉子,句調(diào)切于文壇。得其解者,庶可備左指右揮之資;鑒其典者,亦或免附贅懸疣之誚?!盵43]凡例二這些廣告言辭講究華彩,煽動讀者的購買欲,文以載道、世教人倫等宏大話語隱退,讀者的需求成為唯一的考量,商業(yè)消費的特點異常明顯。

凡例的廣告體現(xiàn)出古文選本在明代的一個重要轉(zhuǎn)向,即考慮讀者需求。讀者需在短時間內(nèi)了解古文以備考,出版商多在文章去取以及如何方便閱讀上用思,使選本最大限度囊括古文經(jīng)典而又不至卷帙浩繁,引導讀者快速掌握古文。選本在編輯形態(tài)與體例安排上無不為之精心考慮。這種讀者轉(zhuǎn)向,具有重大意義。因為在此之前,宋元古文選本基本都是有關(guān)道德修身、政治世風的教材,是掌握文化話語權(quán)的上層知識精英對一般讀書人進行意識形態(tài)統(tǒng)治的工具。南宋真德秀《文章正宗》以“明義理切世用”為編輯意圖,選文標準是“其體本乎古,其指近乎經(jīng)者”[3]5。這是上對下的單向式灌輸,重在考慮對象“應該”讀什么以及最終達到的目的,而讀者自身的閱讀需求、接受能力甚至審美傾向等個人化的因素則是被忽略、被壓制的,他們只能被動地、無條件地學習,個體性的因素無法彰顯。明代不一樣了,商業(yè)出版逃不出市場這只無形的巨手,古文選本不得不站在讀者角度來編輯,姿態(tài)也從上對下的教化轉(zhuǎn)而與讀者平等,甚至千方百計來服務讀者,選本也就從原來的教材轉(zhuǎn)變成了具有服務性質(zhì)的商品。古文從執(zhí)行教化的神圣地位,變而為供舉子選擇的應試工具,其政教功能逐漸淡化、消解,指導寫作用途卻越加突出,促進了明代文章學的興盛。凡例作為對選本內(nèi)容、體例的說明,它附加的廣告功能成為觀察明代古文選本從教材轉(zhuǎn)變到商品的極佳窗口。

五、結(jié)語

明代古文選本的凡例,篇幅長短自由,形式既有分條說明的科排體,也有保留序文特征的敘述體,有的選本再版時還會新加入凡例。通過凡例可以考察編選意圖與文學批評觀念。選本的編選意圖主要有指導科舉、道德教化與審美追求,或兼有其二,或三者共存,多元兼容使選本對辭賦等文體的收錄十分靈活。凡例的文學批評常有文學史梳理,明人借以品評歷代文章,努力構(gòu)建文學發(fā)展的歷史脈絡,凡例對評點方便讀者閱讀與有可能妨礙整體認知的正負作用都有發(fā)明。此外,凡例被植入廣告,新增商業(yè)性功能,使古文選本由教材轉(zhuǎn)變?yōu)樯唐?,這一變化對古文及古文選本意義深遠。當然,凡例的深入研究還需結(jié)合選本的選文、正文的點評進行,同時凡例本身也存在反復抄襲的弊病(4)這主要出現(xiàn)在商品化程度較高的三蘇選本中。如明末出版的《靜觀室三蘇文選》《合諸名家評注三蘇文選》《文濟堂三蘇經(jīng)世書》《嘉樂齋三蘇文范》四種三蘇選本的凡例,除了個別地方人名改動外,基本是相互抄襲的。。不過,對這一副文本的探究,有助于我們進一步認識明代古文選本,其價值不可否認。

猜你喜歡
選本古文文章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國學(2021年0期)2022-01-18 05:58:20
選本編纂與“朦朧詩派”的建構(gòu)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學生天地(2020年6期)2020-08-25 09:10:42
中國京劇選本之“選”與比較研究(1880—1949)
戲曲研究(2020年4期)2020-07-22 06:32:36
稱象
細致入微的描寫讓文章熠熠生輝
學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6
中國古代戲曲選本概念辨疑與類型區(qū)分
中華戲曲(2019年2期)2019-02-06 06:54:58
放屁文章
讀《隸定古文疏證》札記
小處著眼,寫大文章
台湾省| 宜良县| 汾阳市| 永济市| 皮山县| 唐河县| 阳原县| 武安市| 四川省| 苗栗县| 广汉市| 同德县| 建宁县| 大同市| 杨浦区| 利川市| 富源县| 海口市| 麻江县| 九龙县| 平塘县| 甘洛县| 新密市| 灵璧县| 扎赉特旗| 凤山市| 江北区| 合水县| 桑日县| 涡阳县| 府谷县| 遂昌县| 晋宁县| 漳浦县| 绵竹市| 曲松县| 西宁市| 延寿县| 云和县| 浦城县| 鹰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