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梓萌
讀完苗新坤老師所作的《一棵樹的遐想》,我感受頗深。全篇沒有一處是刻意斟酌推敲,行云流水,落筆如云煙,呈現在我眼前的是一段自然、和諧的美好回憶。
“一鍬挖下去,便開啟了它30多年的生涯……”何嘗不是呢?還記得老師在我讀初一時的第一節(jié)語文課,他便抑揚頓挫地為我們朗誦了朱自清的《春》,當他開口的一剎,全班同學的思緒似乎都被帶入了佩弦筆下的春天?;蛟S,就是這一聲朗誦,升華了我自那日之后,對語文、閱讀和文學的興趣。我漸漸感受到老師的親切,就不由地將我一直疑惑的發(fā)現——白居易的“長恨歌”和曹雪芹的《紅樓夢》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似且呼應的聯(lián)系,寫了下來,去向學識淵博的苗老師請教,得到老師的肯定后,我倍受鼓舞,并且在他的不斷鼓勵下,我開始嘗試閱讀鑒賞更多的名家名作。
每日的語文課似乎成了我思想與靈魂相碰撞的重要陣地。讀完《一棵樹的遐想》后,現在想來苗老師的教學風格似乎也是受了他童年、少年時的經歷的影響——繪聲繪色,妙趣橫生,聲情并茂,精彩紛呈,使我們融入了一種思想靈動的境界。苗老師的課堂從不拘泥于語文課的本身,而是給予我們的思維絕對的自由。正如他常說,“心理活動最美的是心靈自由”。
每日的語文課剛開始的三五分鐘,我們總是激動,興奮,充滿期待。因為老師為了培養(yǎng)我們的思維、寫作能力,讓我們輪流讀“隨筆”,那時初一,僅僅是“讀”,如今初二了,老師會當場出主題,讓我們現場即興口述“隨筆”。就這樣,我們通過不同形式、不同主題的“隨筆”,以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引發(fā)我們對社會上的一個個現象或問題的深入思考。就這樣,在潛移默化中,激發(fā)了我們的寫作潛能;在不知不覺中,訓練了我們的發(fā)散性思維,讓思維不只是停留在“原點”。
或許老師也是受年少時讀武俠小說的影響,待人重情重義。就像小說中那些武功至高,卻又從來低調行事的大俠。他一向都是平易近人的,又沒有架子。對我們每一個同學都很耐心,他會像我們的朋友一樣,不急不緩地傾聽著我們的發(fā)言,傾聽著我們的心聲,不論你回答的正確與否,他總會在語言行動中給予你肯定和鼓勵。
苗老師的親和力之強是無法想象的。我們常在課后找老師談課堂上的觀點,談心,或聊最近在閱讀的書目。與苗老師交流,永遠是那樣自然,從來不需要打好腹稿,緊張開口。每次與老師的對話,就像在汲取精神的食糧,讓人舒服、愜意。
我一直很敬愛苗新坤老師。我想,他是一位讓我體驗到真正心靈自由的老師;也是一位讓我對“文字、文章、文學、文化”開始學著深入思考的老師。
苗新坤老師常說,“人這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尋求幸福”。不錯的,苗老師就像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們前方的漫漫長路,照亮著路途之上的點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