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zhèn) 娟
《清風和韻》 張成文/作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牡丹自古就有著富貴吉祥、繁榮昌盛的寓意,代表著我們泱泱大國之風?,F(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張成文先生這幅《厚德載物》中的牡丹:華美的宮苑里,唯有紅、粉牡丹花在綠葉的簇擁下顯得格外艷麗,有的儀態(tài)萬千,競相綻放;有的端莊秀雅,含苞待放;有的花葉微垂,暗香襲人。即使不能盡情地去戶外聞那久違的花香,也可以在張成文先生的畫里,近距離地欣賞牡丹那繁花似錦、絢麗燦爛、美觀動人的花姿,同時也感受到畫家不慕虛華,對美麗景物的精神追求,以及對美好明天的憧憬和愿景。
張成文先生妙筆下的一幅幅氣韻生動、賞心悅目的佳作,總能給人一種脫俗的靈氣,這也是他借花達意的一種細膩情感的表現(xiàn)方式。欣賞他的花鳥作品,能夠品味出在樸素、自然美感的表象背后,是畫家精心勾勒的線條,好像不經(jīng)意的穿插,向人們展示的卻是大自然的節(jié)奏和韻律美。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荷塘在陽光的沐浴下,波光粼粼。墨色的荷葉隨風搖曳,紅色的荷花婀娜艷麗,風情萬種。它們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回首嬌羞,靜謐又不失靈動。一陣微風拂過,縷縷幽香撲鼻,讓人心醉沉迷。這幅《清風和韻》圖,清爽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卻流露出清真逼人的情韻。張成文先生在此畫中,運筆生風,賦予荷花生命的情感,將自身的修養(yǎng)融于筆墨中;施墨干凈利落,質(zhì)感逼真,筆筆氣韻連貫,處處盡顯生機,使得整個畫面充滿了一種神圣而又靜謐的氣息,有著一種莫名感染的力量,讓人心靈瞬間寧靜安詳?!俺鲇倌喽蝗?,濯清漣而不妖”,荷花的高潔、無塵,不正是畫家謙謙君子的內(nèi)心寫照嗎?同時也暗喻了花開成蓮的過程。
寒冬臘月,萬木凋零,漫天的風雪中有幾串火紅的柿子,像燈籠一樣掛在樹梢,洋溢著俏皮和喜氣。這幅《瑞雪迎春圖》,筆跡輕利,賦彩鮮明,形象生動逼真,真可謂丹青妙手,意趣天成。張成文先生用筆墨將柿子的珠圓玉潤、飽滿多汁的質(zhì)感呈現(xiàn)在眼前,真是惟妙惟肖,讓人垂涎欲滴。柿子呈扁圓,有著“玉盤露水,冰齒余香”的美譽,且柿子抗嚴寒、傲風雪,使原本冷清孤寂的畫面瞬間溫暖、生動起來。畫家托物寓意,借用柿子來引喻紅事(紅柿)當頭、事事(柿柿)如意,同時也讓我們體驗到畫家筆下那清冷而富含生機、沉靜而幽遠的自然景象。
縱觀張成文先生的幾幅佳作,皆在筆墨的“點染”之中將心中物象轉(zhuǎn)換成為自己的風骨風貌。當然,畫中也體現(xiàn)了筆墨美、情境美和詩意美,同時也融入古今人文的審美內(nèi)涵。張成文先生畫“荷”之清靜素雅,喻賢達之人淡泊名利;畫“牡丹”之國色天香,勵學(xué)子勤奮成才;畫“柿”之豐碩盈實,喻來年大豐收,萬事皆如意。張成文先生筆下的花兒兼工帶寫,自然逼真、富有生趣,同時也流露出畫家豐富的才情和學(xué)養(yǎng),更是對美好大自然的無限熱愛與向往。
不愁花亦謝,墨中暗香來。愿張成文先生不忘初心,不慕虛名,在喧囂的塵世間靜靜地守住一方凈土,孜孜耕耘,不斷超越自己,創(chuàng)作出更多的佳作,以饗讀者。
《瑞雪迎春圖》 張成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