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靜, 藺 艷, 劉 勇, 王玉潔
(1.西南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 四川 瀘州 646000 2.西南醫(yī)科大學腫瘤研究所, 四川 瀘州 646000)
經(jīng)流行病學調查[1]發(fā)現(xiàn),IgA腎病約占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的20.0%~50.0%,其中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疾病診斷后的25年內可發(fā)展到終末期腎衰竭(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盡管患者接受腎移植等方法治療,仍有50%以上患者在術后2年出現(xiàn)IgA腎病復發(fā)現(xiàn)象。有研究[2]指出,IgA腎病的發(fā)生與IgA1分子糖基化異常有關。也有研究[3]表示,Th17細胞失衡是導致IgA腎病發(fā)生的關鍵。但臨床上關于Th17細胞與Gd-IgA1在IgA腎病作用及機制的研究報道較少,尚未闡明。故本次選取50例IgA腎病患者與50例健康體檢人員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IgA腎病患者IgA1分子糖基化異常與Th17細胞的相關性分析?,F(xiàn)將其報告如下:
1.1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診治的50例IgA腎病患者與50例健康體檢人員的臨床資料。診斷標準:符合“原發(fā)性IgA腎病診治循證指南(2016)”[4]中關于IgA腎病的診斷標準,經(jīng)腎臟病理活檢以系膜細胞和系膜基質增生為主,伴有IgA為主的免疫復合物沉積,且伴有血尿、蛋白尿、腎功損害等表現(xiàn)。IgA腎病組納入標準:①臨床資料完整,如血清指標等;②納入實驗前未經(jīng)糖皮質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劑治療;③無惡性腫瘤等疾病。健康對照組納入標準:①認知功能正常;②身體健康;③生化指標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心功能不全;②妊娠、哺乳階段;③凝血功能異常。
1.2方 法
1.2.1調查內容及其方法:設計統(tǒng)一的病例調查表,由專業(yè)醫(yī)師收集IgA腎病患者與健康體檢人員的臨床資料,包括Th17細胞、Treg細胞、Th17/Treg、異常糖基化IgA1(Gd-IgA1)、轉化生長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白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血肌酐、白蛋白及尿蛋白定量等。
1.2.2血清指標檢測方法:于清晨狀態(tài)下采集受檢人員外周靜脈血5mL,3000r/min離心15min,提取血清待檢。其中,Th17細胞、Treg細胞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計算Th17/Treg比值,試劑盒由美國eBioscience公司提供;TGF-β、IL-6、IL-17、IL-21、IL-23采用ELISA法檢測,試劑盒由杭州聯(lián)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Gd-IgA1采用人半乳糖缺乏IgA1酶聯(lián)免疫檢測試劑盒檢測;血肌酐采用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檢測,白蛋白采用溴甲酚綠法檢測,試劑盒均由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2.3尿液指標檢測方法:留取受檢人員24h尿液,采用比色法檢測尿蛋白。
2.1一般資料比較:兩組在性別、年齡、BMI等一般資料比較中,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2.2Gd-IgA1及Th17細胞、Treg細胞比較:IgA腎病組的Th17細胞、Th17/Treg、Gd-IgA1均高于健康對照組,而Treg細胞低于健康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Th17細胞 Treg細胞及Gd-IgA1比較
2.3Th17細胞相關細胞因子比較:IgA腎病組的TGF-β低于健康對照組,而IL-6、IL-17、IL-21、IL-23高于健康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TGF-β IL-6 IL-17 IL-21 IL-23比較
2.4血肌酐、血清白蛋白及尿蛋白定量比較:IgA腎病組的血肌酐、尿蛋白定量高于健康對照組,而白蛋白低于健康對照組(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血肌酐血清白蛋白及尿蛋白定量比較
2.5相關性分析
2.5.1Th17細胞、Treg細胞與Gd-IgA1的相關性分析Pearson相關性顯示,Gd-IgA1與Th17細胞、Th17/Treg呈正相關(r=0.737、0.810,P<0.05),與Treg細胞呈負相關(r=-0.487,P<0.05)。詳見表5。
表5 分析Gd-IgA1與Th17細胞 Treg細胞的相關性
2.5.2細胞因子與Gd-IgA1的相關性分析Pearson相關性顯示,Gd-IgA1與TGF-β呈負相關(r=-0.260,P<0.05),與IL-6、IL-17、IL-21、IL-23呈正相關(r=0.796/0.776/0.714/0.819,P<0.05)。詳見表6。
表6 分析細胞因子與Gd-IgA1的相關性
目前臨床上對于IgA腎病的發(fā)病機制尚未闡述,因此臨床上缺乏特異有效的治療措施。近年來,有眾多研究[4]發(fā)現(xiàn),IgA1分子糖基化異常在IgA腎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其能刺激機體產(chǎn)生抗聚糖IgG自身抗體,再通過與抗體結合,形成免疫復合物,通過逃避血液循環(huán)中正常的清除機制,使得IgA沉淀于腎小球系膜區(qū),繼而誘導炎癥反應及促使系膜細胞增殖,造成腎小球損傷。其中,IgA1分子糖基化異常與遺傳因素、環(huán)境因素,以及參與糖基化過程的相關酶類異常表達有關[5]。且有大量研究數(shù)據(jù)[6]表明,輔助性T細胞(Th細胞)免疫失衡在調控IgA1分子產(chǎn)生和糖基化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當Th細胞免疫失衡,可釋放大量的細胞因子,如IL-6、IL-17、IL-21、IL-23等,通過抑制參與糖基化過程的β-1,3-半乳糖基轉移酶(β3GalT)及其分子伴侶Cosmc的表達,促進IgA1分子的糖基化異常。研究結果顯示,IgA腎病組的Th17細胞、Treg細胞、Th17/Treg表達均高于健康對照組,提示Th細胞參考了IgA腎病的發(fā)生發(fā)展。
Th17細胞是新近發(fā)現(xiàn)的一類Th細胞亞群,與Th1、Th2細胞不同,主要作用在于通過產(chǎn)生IL-17、IL-17F、IL-22等,誘導組織細胞產(chǎn)生促炎癥細胞因子、趨化因子及金屬蛋白酶類,清除Th1和Th2細胞無法清除的細胞外病原體[7]。研究結果顯示,Th17細胞與IL-6、IL-17、IL-21、IL-23呈正相關,說明細胞因子會隨著Th17細胞的失衡而大量分泌。其中,IL-17是Th17細胞的標志性細胞因子,因Th17細胞介導產(chǎn)生的生物學效應是通過IL-17細胞因子所發(fā)揮,但當Th17細胞失衡,則會促使IL-17高表達,繼而促進IgA抗體的產(chǎn)生,且誘導Th2型細胞反應,故臨床認為Th17細胞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Th2細胞的生物學效應[8]。而Th2型細胞,目前已證實其參與調控IgA腎病中的IgA1分子糖基化異常。基于上述結果,認為Th17細胞與Th2細胞能相互作用,故推測Th17細胞也會影響IgA1分子產(chǎn)生和糖基化異常。在Pearson相關性中,Gd-IgA1與Th17細胞呈正相關,說明兩者相互影響,從而促使IgA腎病的發(fā)生。另外,有研究[9]表示,炎癥狀態(tài)下細胞因子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IgA1分子糖基化異常。雖然目前尚無相關文獻報道,炎癥介質是否參與調控IgA1分子產(chǎn)生和糖基化異常,但在本文相關性分析中,發(fā)現(xiàn)Gd-IgA1與TGF-β呈負相關,與IL-6、IL-17、IL-21、IL-23呈正相關,故推測炎性細胞因子可能參與了IgA1分子糖基化異常,但因本研究樣本較小,所收治的均為本院IgA腎病患者,仍需擴大樣本,進一步研究及證實。
綜上所述,Th17細胞與Gd-IgA1呈正相關,即參與了IgA1分子糖基化異常的過程,可通過評估Th17細胞表達量,為臨床診治IgA腎病提供客觀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