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敦運
樹起一個理念,僅僅依靠單方面的灌輸是很難的,然而,愛國主義教育又必須讓師生們明白,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面對這些“必須”,我們能不能在課程開發(fā)中不顯山不露水地進行滲透,讓師生們自己去感悟?
● 別樣備采
在第二次“備采”會上,彭老師對七(1)班的討論會進行了兩次點贊,隨后簡介了(2)班所做的初步探索,其中,他特別提到了那位來自氣象臺的家長,他用評書一樣的語言,講述了中國歷史上的“小冰河”。
“小冰河”?在座的一下子全抬起了頭,眼睛也一起完成了指向的統(tǒng)一,但隨即又有好幾位立即拿起手機,悄悄開始了“百度”……
“啊,真的,小冰河!”
為了各位都有所了解,彭老師把家長錄的短視頻上傳到白板。電子白板上一位頗有氣質(zhì)的家長笑瞇瞇地正在講述:
“……
“所謂‘小冰河期’,指的就是氣候較冷的時期。歷史上的小冰河期都曾導致地球上的氣溫斷崖式下降,動植物大量死亡,糧食大幅度減產(chǎn),由此引發(fā)各地社會的劇烈動蕩,人口銳減,有些國家甚至直接滅亡。
“是天皇發(fā)怒了?不知道,但至少楚地有許多先民就是這么想的,不然怎么莊稼絕收,村寨暴發(fā)人瘟?
“史書記載,小冰河期從13世紀開始,在17世紀達到巔峰,直到大約距今200年前才慢慢緩解。其實,莊稼絕收,暴發(fā)瘟疫最厲害的地方還不在荊楚,而是北歐。那里饑荒肆虐,死人如麻,尤其是挪威和瑞典,有近一半的人口丟了性命,那可真是‘萬戶蕭疏鬼唱歌’啊。我們荊楚,只不過是被小冰河的‘尾巴’掃了一下,但就這一‘掃’改寫了歷史,改繪了自然,使江夏從生產(chǎn)嘉果金橘的中心一下子淪落為橘樹極難生長的‘北緣’,若是沒有‘回天之力’,金橘重回江夏,就再無可能了?!?/p>
小視頻就是小視頻,電子白板上的畫面停止了。
“各位,我想在進橘園采摘之前,請哪位懂歷史的家長,結(jié)合我區(qū)實際,做一次‘小冰河’的講座,大家覺得么樣?”
“支持?!焙⒆影愕慕鹄蠋煷舐暫暗馈?/p>
● 線上講座
沒想到,第二天學校旁邊的五個小區(qū)全部被封閉了。彭老師犯難了,老師們上網(wǎng)課容易,學生們聽網(wǎng)課也不難,可是,請家長上網(wǎng)課,效果能行嗎?
轉(zhuǎn)機出現(xiàn)在四天之后,電視臺的劉主任伸出了援手,他們請科協(xié)的曾工程師在沒有封閉的文化館做了一次題為《追尋橘夢》的空場報告,經(jīng)過剪接后傳給了學校,彭老師再上傳到網(wǎng)課平臺,這樣一處理,結(jié)果比上網(wǎng)課的效果還好。
“……我們中國也遇到過小冰河期。從著名的氣象學家竺可楨梳理的中國氣象史中,可以看到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幾次社會動亂都發(fā)生在小冰河期,其中四次導致了政權(quán)顛覆,當然也與那時的黑暗吏治有一定關(guān)系。第一次小冰河期,發(fā)生在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第二次小冰河期在東漢末年、三國、西晉這幾個朝代;唐末、五代、北宋初年遇到的是第三次小冰河期,第四次小冰河期被朱元璋開辟的大明王朝碰上了。
“這第四次小冰河期太狠了,巨大的影響亙古未有。當時氣溫劇降,造成我國北方普遍干旱,糧食大量減產(chǎn),瘟疫流行,引發(fā)了一千多年的戰(zhàn)亂和劇烈的社會動蕩。史料中還反映,在前三次‘小冰河期’中,華夏人口銳減超過五分之四,發(fā)生于明末的那一次,本來人口還會減少得更多,只是因為當時由美洲傳來了幾種抗旱高產(chǎn)的作物,如土豆、玉米和紅薯,才救了大量窮人的命。
“人被艱難地救活了,可橘樹卻死光了,那是大片大片地死啊,包括江夏在內(nèi)的古楚國腹地,早先被幾乎神化了的‘社樹’林幾年時間就全部化為烏有,以至于幾十年后出生的兒童,都不知道橘子為何物,更不用說幾百年之后出生的人。
“中國本是柑橘的原產(chǎn)地,有4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柑橘資源非常豐富,優(yōu)良品種繁多,可是小冰河期過后,柑橘就只分布在北緯35°以南的區(qū)域,有大水體(如大海大湖)增溫的地方,才可向北推進到北緯45°左右。我們江夏,地處北緯29°58′到30°35′之間,在封建社會,那些小農(nóng)經(jīng)濟如何抵御得了鋪天蓋地而來的巨大天災(zāi)?
“所以,先前的橘農(nóng)一家不剩,全部破產(chǎn)。因此,自明朝滅亡后,江夏就再不產(chǎn)金橘。
“夾進書頁的鄉(xiāng)愁,也是鄉(xiāng)愁?!蔽幕摒B(yǎng)頗高的曾工,說出的話,還真夠人品味!
“飄遠了的橘香,一直都留在江夏人的記憶里。沒有忘記橘香橘味的江夏人,始終都在追尋橘香遠去的原因,不少人還曾為此一而再、財而三地復(fù)種,卻終因科技力量不足而告失敗。
“慘痛的失敗,一直綿延了千年。盡管如此,江夏的橘復(fù)種夢從來就沒有斷過。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來了一位新知縣,這位年輕的書生有感于果農(nóng)不易,特地在梁子湖邊買了一塊地,又從他的老家四川購來一些橘樹苗雇工試種,希望成功后即行推廣。可是直到他卸任,也沒成功。
“1947年,國民黨的七十四師在武漢的留守部隊,在寧港官家畈創(chuàng)建過一個小型軍用農(nóng)場,其中就有兩畝橘園種植著從宜昌引來的幾百棵橘樹??墒莿傄粧旃?,華中‘剿總’司令白崇禧就敗退湖南。這些橘樹也沒茍活幾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年后,湖北省進行了第一次森林資源普查。江夏人發(fā)現(xiàn),在全縣近幾千平方千米的地面上,只有40多個自然村中還殘存有101棵“橘樹”,且樹容疏簡,枝葉不繁,果酸實小。
“今天大家看到的寧港萬畝橘園,以及星羅棋布的嘉果農(nóng)莊,那都是改革開放后出現(xiàn)的奇跡……”
曾工的錄像課引起了一陣小小的轟動,連續(xù)幾天在校園網(wǎng)上熱播,以至于校長都說“比我們有些老師的課還受歡迎”!
彭老師知道,這首先是因為《追尋橘夢》屬于稀有,其次曾工的課的確講得很不錯。
課后的第二天,在(3)班的微信群里,出現(xiàn)了好幾個小視頻,接著,連這次不參加采橘的(6)(7)兩個班,也將曾工的課轉(zhuǎn)化成了“抖音”,在社區(qū)里普及“小冰河”。
彭老師改變主意了,為什么只調(diào)動四個班,全年級都可以去橘園呀,解封后立即就去!
七(4)班的班主任張老師說:“彭主任,你這個圈兜得好大,不過,校本課程《江夏橘》的開發(fā),眼看就要水到渠成了。”
(3)班的班主任說,“你以采橘為契機,在精細的布局中,既說了封建社會,也說了民國,最終落腳到了眼下,那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理念,不呼也欲出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