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萍,周元敏,蓋云竹,葉更新
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yī)院腫瘤科,廣東廣州 510620
原發(fā)性肝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發(fā)病率較高,且預后及治療效果差,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和健康[1]。由于肝癌發(fā)病隱匿,因此較多患者確診時已處于中晚期,錯過了手術治療的最佳時間[2]。針對此類患者臨床中通常給予放療、肝動脈插管化療栓塞 術(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局部消融治療、分子靶向藥物治療等。其中最常用的介入治療方法為TACE,其通過栓塞腫瘤血管,阻斷腫瘤的營養(yǎng)物質供應,導致其缺氧壞死。另外其還可以輸送、釋放藥物,提高腫瘤區(qū)域的藥物濃度,降低外周血漿的藥物濃度和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同時還可以延長患者的生存期[3-4]。本研究選取2018 年8 月—2021 年3 月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yī)院收治的58 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聯合應用TACE 介入治療+靶向藥物治療的效果?,F報道如下。
選取于本院住院的中晚期肝癌患者58 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共29 例,最大腫瘤直徑3.85~13.69 cm,平均(6.27±3.11)cm;年齡29~73 歲,平均(56.78±2.99)歲;男18 例,女11 例。研究組共29 例,最大腫瘤直徑3.85~13.69 cm,平均(6.33±3.09)cm;年齡29~73 歲,平均(58.33±2.84)歲;男16 例,女13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經病理學或影像學檢查確診,符合巴塞羅那臨床分期(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 BCLC)B 期或C 期的中晚期肝癌者;KPS 評分>60 分者[5];患者、家屬均知情同意,且簽訂知情同意書;肝功能Child-Pugh 分級為A 或B 級者;依從性好者;無法進行外科手術切除者。
排除標準:有精神疾病者;存在TACE、化療禁忌證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存在大量腹水者;存在其他重要臟器疾病者;存在活動性出血者;存在嚴重感染者;有相關藥物過敏史者;孕婦或哺乳期婦女。
術前均完善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肝功能、免疫六項、腎功能等檢查,通過影像學檢查確定腫瘤的數目、大小和位置。對照組應用TACE 治療,仰臥位消毒鋪巾,局部麻醉后對右側的股動脈進行穿刺置管操作,應用技術為Seldinger 技術,常規(guī)通過導絲引導,置入5F 導管,在DSA 下行腹腔以及肝動脈造影,明確肝動脈實際情況以及腫瘤的實際情況,例如腫瘤數目、血供、位置和大小,依據腫瘤染色情況,選擇供血動脈緩慢注入藥物,導管到達預定位置后,給予注射用鹽酸表柔比星(國藥準字H20000497,規(guī) 格:50 mg)50 mg、洛鉑[國 藥準 字H20050308,規(guī)格:50 mg(以無水物計)]50 mg、絲裂霉素(國藥準字H20023846,規(guī)格:10 mg)10 mg 與碘油懸混后注入,碘油用量一般為3~20 mL。然后使用PVA 進行栓塞直至腫瘤血供暫停。通常TACE治療間隔5~7 周,采用按需治療策略,術后需要給予保肝、護胃等常規(guī)治療。研究組應用侖伐替尼(即給予甲磺酸侖伐替尼膠囊,國藥準字H20213638,規(guī)格:4 mg×30粒)聯合TACE治療,TACE治療同對照組,同時口服侖伐替尼膠囊,1 次/d,8 mg/次(體質量<60 kg)或12 mg/次(體質量≥60 kg)。兩組均治療60 d 觀察效果。
觀察兩組治療前后的肝功能情況,指標包含血清膽紅素(total bilirubin, TBIL)、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丙 谷 轉 氨 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 ALT)、谷草轉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
觀察兩組的治療效果,治療后病灶消失且持續(xù)時間>4 周為完全緩解;較治療前病灶縮小程度>30%且持續(xù)時間>4 周為部分緩解;較治療前病灶縮小程度<30%,或增加程度<20%為穩(wěn)定;有新病灶或較治療前病灶增加程度>20%為進展[6]。治療總有效率=(完全緩解例數+部分緩解例數+穩(wěn)定例數)/總例數×100%。
觀察兩組治療前治療1 年后的癌癥治療功能總體評價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 FACT-G)評分情況,此量表包括4 項,即家庭和社會情況、情感情況、功能情況以及生理情況,每項均為百分制,分數和生活質量呈正相關[7]。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治療后TBIL、AFP、ALT、AST 水平均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肝功能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肝功能對比(±s)
研究組治療后情感狀況、生理狀況、功能狀況、家庭和社會狀況評分均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FACT-G 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FACT-G 評分對比[(±s),分]
注:治療前后組內比較,aP<0.05
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6.55% 高于對照組的72.4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比[n(%)]
原發(fā)性肝癌中90%以上的患者是肝細胞癌,其中60%以上的患者初診時分期即為巴塞羅那臨床分期(BCLC)的中晚期及終末期(BCLC B~D 期),失去手術機會[8]。故我國肝癌患者的首次手術切除比例<30%[9]。針對無法手術治療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療是一種重要的治療方法,中晚期肝癌患者治療的目的是延長其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TACE 介入治療是中晚期肝癌患者首選的治療方式,也是公認的最佳治療方法[10-11]。其具有術后恢復快、微創(chuàng)的特點,能充分利用腫瘤動脈的特殊性,直接將栓塞劑和化療藥物注入到腫瘤組織中,阻斷腫瘤組織的營養(yǎng)供給,使其缺氧壞死,同時高濃度的藥物可以直接作用于病灶位置,使腫瘤區(qū)的藥物濃度提高,從而提高治療效率,延緩腫瘤的進展[12-13]。
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的預后較差,容易發(fā)生腫瘤復發(fā)、肝功能衰竭、腫瘤轉移等情況,肝癌患者腫瘤的血供大部分來自肝動脈,TACE 介入治療通過將小劑量的化療藥物和碘化油結合,注入到腫瘤內,使化療藥物可以在腫瘤內部持續(xù)產生作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碘化油可以栓塞病灶的供應血管,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14-15]。
侖伐替尼作為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一線用藥,是多靶點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對腫瘤內皮細胞的調節(jié)因子有阻滯作用[16]。其是一種高選擇性的靶向藥物,通過抑制腫瘤的分裂、增殖,達到抑制VEGFR1-3 的效果,可以降低新生血管和癌細胞的生存,具有阻止病情進展,延長患者生存時間的作用[17]。
黃擎軒[18]對原發(fā)性肝癌患者單獨應用微波消融(對照組)與微波消融聯合侖伐替尼治療(研究組)的效果進行研究,結果顯示,術前兩組TBIL、ALT、AST 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術后1 個月研究組的TBIL(24.47±2.60)μmol/L、ALT(45.60±5.55)U/L、AST(50.98±4.74)U/L 水平 均比 對 照 組(26.95±3.70)μmol/L、(49.98±4.70)U/L、(53.57±5.28)U/L低(P<0.05),結果和本研究結果存在相似性。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后TBIL(10.39±3.29)μmol/L、AFP(428.45±130.01)ng/mL、ALT(45.29±19.41)U/L、AST(51.04±7.29)U/L 水平均比對照 組(17.03±4.79)μmol/L、(680.35±131.02)ng/mL、(77.24±18.26)U/L、(88.23±3.84)U/L 低(P<0.05),表明中晚期肝癌患者應用TACE 聯合侖伐替尼口服治療效果較好,有利于肝功能的改善。分析原因是中晚期肝癌患者應用TACE 聯合侖伐替尼治療,腫瘤區(qū)的藥物濃度高。且栓塞會對腫瘤的供血血管阻斷,但對正常肝組織的供血影響較小,因此,研究組患者的肝功能情況比對照組好[19]。相關學者通過研究發(fā)現,針對中晚期肝癌患者,在微波消融術治療的同時給予侖伐替尼治療能獲得更好的臨床療效,患者的客觀緩解率為52.73%,疾病控制率為81.82%。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6.55% 比對照組的72.41% 高,且研究組治療后FACT-G 評分均比對照組高(P<0.05),表明TACE 聯合侖伐替尼治療有利于治療效果和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分析原因是聯合用藥可以抑制腫瘤生長,阻止疾病的發(fā)展,減少新生血管和癌細胞的形成,從而推動患者肝功能、治療效果、生活質量的提高[20]。
綜上所述,TACE 介入聯合侖伐替尼靶向治療中晚期肝癌患者效果更佳,未來期望有更多聯合治療模式,能夠在一線治療進行優(yōu)化和個體差異化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