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賢 王寶檔 董作為
(蒼南縣農業(yè)農村局,浙江蒼南 325800)
水稻是浙江省乃至中國最主要的糧食作物,單產較世界平均水平高60%以上,為確保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1-2],但是隨著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尤其是近10年,勞動力和生產成本急劇增加,導致我國水稻生產的比較效益明顯較低[3]。中國稻田單季氮肥施用量平均在180 kg/hm2以上,氮肥表觀吸收利用率平均在33%左右,僅為發(fā)達國家的50%左右[4-5],通過氨揮發(fā)、硝化與反硝化作用和淋溶等途徑造成大量氮素流失,給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6]。同時,氮素的過量施用還會使稻米食味品質下降[7]。因此,減少氮肥不合理投入,既可以節(jié)約生產成本,又可以提高經濟效益。但由于肥力水平的差異,不同的土壤綜合生產和增產能力差異非常大,減少氮肥投入有可能會減少土壤中的氮素庫容量,從而降低作物產量[8]。因此,本研究在高肥力土壤上,采用高產田的氮肥用量和施肥模式(尿素一基二追),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對連作晚稻籽粒產量及其構成、地上部氮素累積量和氮肥效率的影響,以期為促進水稻生長和減少化學肥料的施用提供理論依據。
試驗地點設在溫州市錢庫鎮(zhèn)雅店橋村(地處北緯 27°31′01″,東經 120°34′46″)。 耕層土壤(0~20 cm)基本理化性狀為 pH 值 5.84,含有機質 34.6 g/kg、總氮2.21 g/kg、水解性氮 130.2 mg/kg、有效磷 14.1 mg/kg、速效鉀155.4 mg/kg。試驗地前茬作物為早稻。
供試水稻品種為甬優(yōu)15號。氮肥為尿素(含純N 46%),磷肥為鈣鎂磷肥(含P2O512%),鉀肥為氯化鉀(含K2O 60%)。
根據施氮量的不同,試驗共設5個處理,分別為:CK,種植作物,不施肥;N100,施氮量 225 kg/hm2;N90,減氮 10%,施氮量 202.5 kg/hm2;N85,減氮 15%,施氮量 191.3kg/hm2;N80,減氮 20%,施氮量 180kg/hm2。3次重復,隨機區(qū)組排列,共15個小區(qū),小區(qū)面積30 m2。各處理田塊間設置塑料薄膜包裹田埂,單排單灌,避免串灌串排,試驗區(qū)域外圍設置保護行,各小區(qū)其他田間管理措施一致。
氮肥分2次施用,基肥和分蘗肥分別占60%、40%。 磷肥(P2O5)和鉀肥(K2O)的施用量分別為 60、105 kg/hm2,磷、鉀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
田間管理按當地常規(guī)栽培措施進行。連作晚稻于2019年7月1日播種育秧,8月11日移栽,11月18日收獲。
采用手工收獲,測定籽粒和秸稈產量。收獲的同時取植株樣品,經烘干、粉碎后用于植株養(yǎng)分分析。土壤、植株中各養(yǎng)分含量均按土壤農化常規(guī)分析方法測定[9]。其中,有機質采用重鉻酸鉀容量法測定,水解性氮采用堿解擴散法測定,有效磷采用碳酸氫鈉提取-鉬銻抗比色法測定,速效鉀采用乙酸銨浸提-火焰光度法測定,電導率采樣電位法(水土比例1∶5)測定,pH值采用電位法(水土比例1∶2.5)測定。植株經硫酸-過氧化氫消煮,采用半微量蒸餾法測全氮。
氮素累積回收率(ARE)指在某段時間內作物地上部吸氮量占氮肥施入量的百分率[10],計算公式如下:
ARE(%)=U/F×100
式中,U為水稻收獲時地上部吸氮量(kg/hm2),F代表氮肥的投入量(kg/hm2)。
氮肥偏生產力(PFP)是指單位投入的氮肥所能生產的水稻籽粒產量[11],計算公式如下:
PFP(kg/kg)=Y/F
式中,Y為施用氮肥后所獲得的水稻籽粒產量(kg/hm2),F 代表氮肥的投入量(kg/hm2)。
氮素內部利用率(IE)是指水稻籽粒產量與地上部吸氮量的比值,它表示水稻每吸收單位氮素所獲得的水稻籽粒產量[12]。計算公式如下:
IE(kg/kg)=Y/U
式中,Y是水稻籽粒產量(kg/hm2),U為水稻收獲時地上部吸氮量(kg/hm2)。
試驗數據采用Excel軟件進行整理,并采用SAS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
由表1可知,施肥顯著提高了水稻籽粒產量,與CK相比,各施肥處理水稻籽粒產量(6 906 kg/hm2)提高了18.1%。CK水稻籽粒產量為5 847 kg/hm2,占施肥處理產量的84.7%。這說明該試驗地具有很強的養(yǎng)分供應能力,肥料增產貢獻率僅有15.3%。施肥顯著提高了水稻株高和有效穗數,從而提高了水稻籽粒產量。但不同施氮量處理間籽粒產量及其構成因素均無顯著差異,這可能是因為土壤本身供氮能力比較強。
表1 不同氮肥施用量對水稻產量及其構成的影響
由表2可知,CK水稻籽粒全氮含量和秸稈全氮含量分別為9.24、5.31 g/kg,施肥顯著提高了水稻籽粒和秸稈中的氮含量。各施肥處理水稻的籽粒和秸稈氮含量比CK分別高 12.6%~21.2%和 16.2%~37.7%。盡管N85處理水稻籽粒吸氮量和地上部吸氮量在數值上高于其他施氮處理,但各施氮處理間水稻籽粒和秸稈氮含量沒有顯著差異。
表2 不同氮肥施用量對水稻氮含量和吸氮量的影響
與氮含量的變化趨勢相似,CK水稻籽粒和秸稈吸氮量分別為54.1、20.7 kg/hm2,各施肥處理水稻的籽粒和秸稈吸氮量比CK分別高33.1%~45.8%和77.3%~88.4%。在本試驗條件下,施肥水稻吸收的氮66.2%被存儲在籽粒中,通過收獲可帶走約73.3kg/hm2的氮,秸稈全部還田相當于施氮肥37.4 kg/hm2。
由表3可知,由于作物不斷吸收,造成不施肥土壤氮素虧缺74.8 kg/hm2。施氮肥可使土壤氮素出現盈余,隨著施氮量的提高,土壤盈余量從71.0 kg/hm2增長到112.7 kg/hm2。盡管N85處理水稻氮肥累積利用率與N80處理相似,但比N90處理和N100處理分別高13.5%和23.2%。這也說明隨著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吸收的氮素占施氮量的比例明顯下降。
由表3可知,CK水稻每吸收1 kg純N,可以生產籽粒78.0 kg。施氮降低了水稻氮素內部效率,N80、N85和N90處理氮素內部利用率相似,平均為63.2 kg/kg,而N100處理只有58.9 kg/kg。同樣,隨著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偏生產力逐漸下降,從每施1 kg氮可生產38.7kg水稻籽粒(N80處理)下降到N100處理的29.0kg,下降了25.1%。
表3 不同氮肥施用量對氮素表觀平衡和氮肥效率的影響
該試驗結果表明,在不施肥水稻每季可吸收氮74.8 kg/hm2,生產籽粒5 847 kg/hm2的肥力條件下,施肥可顯著提高水稻株高、有效穗數和地上部吸氮量。隨著氮肥施用量的提高,不同施氮量處理籽粒產量及其構成因素沒有顯著變化,氮盈余量從71.0 kg/hm2提高到112.7 kg/hm2,氮素內部利用率和氮肥偏生產力顯著下降。因此,在本試驗條件下,以191.3 kg/hm2為最佳氮肥施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