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西平,河南省固始縣人,1963年生,中學(xué)高級教師,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曾獲得首屆孫犁文學(xué)獎、首屆奔流文學(xué)獎等。出版有散文集七部。
一
與其他莊稼相比,蠶豆很委屈。它之所以年年開花依舊,結(jié)果依舊,可能是它不比。一比,它就要懈怠了,頹廢了,或者去講理,或者尋短見,一切皆有可能。蠶豆是莊稼群體中,默默無聞,只講奉獻,不論收獲,任勞任怨,埋頭拉車的那一類。
農(nóng)人們種地也是看客下菜,不會大方地給蠶豆大塊的土地,肥沃的良田,一般只吝嗇地規(guī)劃給它“三邊”:園邊、田邊、水邊。這些地方狹窄,貧瘠,牲口容易糟蹋。這是有原因的,種蠶豆,農(nóng)人叫“補窟窿”。舊時,蠶豆是莊稼的補丁。只有窮人家的補丁是不能少的。
農(nóng)人把菜園安排滿了,就把蠶豆點在園邊或是園埂的半腰上??炊斓奶锕≡陂e著,把蠶豆點在田埂上??辞?、溝邊、堰邊、庫邊在閑著,而且沒有危險,也妨礙不了什么,就小心地把蠶豆點上。
別的還有什么地方點蠶豆呢?土院墻上,廢棄的豬圈上,夏季才使用的稻場邊上,都有它的身影。甚至,孤野駭人的墳地邊上,它也泰然安生。
在鄉(xiāng)村,就像有水就有魚,有土就長蠶豆。你很難想象一個什么地方,蠶豆不能生長,不能開花結(jié)果。以我在鄉(xiāng)村生活和從事農(nóng)事的經(jīng)驗而論,任何莊稼都不敢在蠶豆面前說大話,不慚愧就是有底氣,膽氣足,不知羞。
很多很多年以前,我問奶奶,為啥把蠶豆都點在邊邊上呢?奶奶說,蠶豆能吃虧呀。吃虧常在呀。多年以后,我在職場上明白,能吃虧的都得靠邊上站,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會纏的人最吃香。當(dāng)然,這都是后話,題外話。我想說的是種蠶豆和蠶豆往哪里種的事兒。
二
留種的蠶豆都是吃剩下而自然老去的那部分??焓沾篼溋?,蠶豆老了,枯黑的莖葉,枯黑的角,老相很難看。奶奶就咔咔咔把它砍掉,用草繩捆了背回家,選一些飽滿的做種子,但并不把角子摘下來,而是連同秧子一起捆起來,吊在檐下,風(fēng)著。這樣舒服的日子并不短,滿打滿算小半年,夠蠶豆種子足足睡上無數(shù)個囫圇覺。睡好覺了,難免心動,正好趕上點蠶豆時節(jié)到了。蠶豆的心不在高處,在野處,泥里。于是,它便被夠下來了。
當(dāng)年點蠶豆常用兩種法器,一種是鏟子,一種是葫蘆瓢。
葫蘆瓢當(dāng)年使用廣泛,它是萬能器物,似乎無處不在。舀水,用它。搲面,用它。搲米,用它。搲豬飼料、馬飼料、牛飼料……都用它。水陸兩用,無所不能。不用葫蘆瓢用什么呢?用碗,舍不得。用小瓦盆兒,太粗糲笨重。選來選去,最佳的工具當(dāng)選葫蘆瓢。毫無疑問,盛蠶豆種子的家伙就是葫蘆瓢。葫蘆瓢有長把瓢,有短把瓢,它們對人生各有寓意。比如,說人生不久了,就說他短把瓢。長把瓢也用作否定意思,比如說人生不久了,就說不是長把瓢。好像沒有把一個高壽的老人比喻為長把瓢的,說這是一把長把瓢啊——那樣會被人嘲笑為用語不當(dāng)?shù)?。這是比喻的短處,還是瓢的短處?不得而知。
我用葫蘆瓢端著蠶豆籽跟著奶奶去點蠶豆。每年從園邊開點,除了由近及遠,不知道有沒有其他的含義,不敢問。奶奶的規(guī)矩多,足夠?qū)懸徊考彝ソ煞ǖ?。比如,點種子不許說話,牲口添丁不許說話,人生孩子不許說話,油炸食品不許說話……禁忌大約一百多條。為什么要制定這些禁忌,也不敢問。那時,不懂得使用自己的知情權(quán),話語權(quán),求應(yīng)答。以奶奶的威風(fēng),怕是上一百道劄子除了惹得她不高興,也不會得到答復(fù)。規(guī)矩,就是民間的祖宗之法,有的估計奶奶也說不清。說不清的東西就閉嘴,是萬萬不可亂說妄議的。
種蠶豆的方式,我認為是我知道、參與種莊稼中最最簡單毛糙的。站在園邊,奶奶相相距離,用她的小腳點幾點,說十幾棵就十幾棵,說幾十棵就幾十棵。奶奶這樣做只是以表重視罷了,那園子她種了幾十年,坐在床上不用閉眼也能告訴我哪一邊點多少哪一邊點多少。
我曾想寫一篇《奶奶的統(tǒng)治秀》的散文,至今還沒動手,怕惹她老人家天上生氣摔鞋子。我想,她一定要參與點蠶豆活動也是她的家庭管理秀的一部分,似乎她不到場,對我不放心,不監(jiān)督,也不放心。怕我亂說話,怕我喊幾個皮孩子來胡說八道,怕他們對著坑里撒尿,怕我不細心坑里少丟了一粒籽,怕我封土不嚴實……一定是這樣的,不然為啥老跟著我呢?要知道,我對農(nóng)事天賦很高,就像那些考上北大清華的孩子對學(xué)習(xí)悟性很高一樣。對于點蠶豆這樣的簡單活兒,我做一遍就會了,往哪里點,點多少,駕輕就熟,根本不需要奶奶指導(dǎo)。可奶奶一定要鄭重其事,親臨現(xiàn)場,我也沒有辦法。
我把葫蘆瓢放到地上,晃兩晃,穩(wěn)如磐石了,才去挖坑。我知道,即使葫蘆瓢沒放穩(wěn),撒了,也摔不壞蠶豆種子。蠶豆種子不是瓷器,它是鐵沙,石子。蠶豆種子也不會借機溜走,飛跑。蠶豆種子個大,好找,一顆也不會少。我用對奶奶的服從和贊佩,習(xí)慣了把每件小事兒做牢靠。這對我的人生影響很大,搞得我?guī)资昝媾R工作踏踏實實,也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敢掉以輕心。
種蠶豆叫“點”,顯得很秀氣,很藝術(shù),很專業(yè)。就像我們淮河邊上農(nóng)民把倒酒喝不叫“斟酒”,叫“寫酒”,就與大千世界中倒酒的說法空前絕后地不同了。叫“點”,我的理解就是挖坑開口小,三兩鏟子掘個坑,把種子丟進兩粒,用腳把土趕進去,踩踩就行了。不用澆水,奶奶說老天爺會給它水喝。不用施肥,奶奶說,它自己會找肥料。不用細土,奶奶說,壓個石塊它也能頂起來。這樣簡單的工作,還要勞動奶奶的大駕,我到現(xiàn)在也沒想清楚是為什么。
然后,奶奶小腳一扭一扭帶著我去每一塊能點蠶豆的地方走動,半天一天兩天,耐心地尋找每一塊鍋臺大的地方,哪怕點三五棵也行。總共點了十幾處,或是二十幾處,奶奶都記得清清楚楚。第二年,蠶豆硬殼成熟,奶奶會一棵不差地找到她點種的蠶豆,收回去。
三
點蠶豆時節(jié)在寒露和霜降之間,落木蕭蕭,滿目愴然,即使好晴天也日光渾黃,令人心境黯然。原野人稀,好像連蟲子都去準備冬眠了。偶爾,這里那里一個人蠕蠕而動,更像是風(fēng)中的稻草人。田地里沒有莊稼,大地都清空了。奶奶的影子拉出了夏天的三倍長,灰灰的,并不太清晰。奶奶兀自說,要下一場雨,半個月蠶豆就出土了。奶奶說,蠶豆比麥苗蒜苗出得快,它有勁兒。奶奶說,蠶豆出了老下雨,凍的蠶豆苗臉發(fā)紫。奶奶說,蠶豆出苗了不用費心看管,它有氣味,豬不吃狗不咬,踩歪了,它接場雨就站起來;踩斷了,開春再發(fā)一枝。奶奶說,下雪它不怕,下大雪它也不怕,雪被子一蓋,它就暖和了,凍不壞。奶奶說,春天來了也不怕,沒有蟲子敢害它……我端端正正地端著葫蘆瓢跟在在奶奶的身后走,葫蘆瓢是敞口的,哪怕只有幾粒種子也必須端著走。我看不出自己的影子有多長,但我對長到無邊無際的影子有點害怕。大地上的莊稼都收了,草木都老了,蟲蛇都吃了鎖口草藏了蹤跡,過冬的動物慌慌張張四處藏食,只有人顯出了一年當(dāng)中少有的沉穩(wěn)。奶奶絮絮叨叨領(lǐng)著我走,她像念動咒語一樣說著種莊稼的經(jīng)語,好像要把我領(lǐng)到一個優(yōu)秀農(nóng)民的寬闊大道上去。我心里產(chǎn)生一種模糊的驕傲,一個農(nóng)事好把式正在漸漸清晰起來。
春天來了,蠶豆換裝,由老紫漸漸嫩綠,葉面上的筋脈也日益清晰,圓圓的葉形開始變橢。恰在此時,奶奶說,鋤蠶豆去。其實,奶奶是說鋤蠶豆邊上的草。鋤小麥,鋤豆子,鋤芝麻,都這樣說。奶奶是空著手的,有時會拿一把鏟子。我扛一把小鋤跟著。奶奶先做示范,鋤根上的草鋤頭要壓緊,用力向下,把草刮出來。若是揮起鋤頭刨,十有八九苗根要受傷,或是草除不盡。鋤蠶豆,我學(xué)會了用鋤頭掏根草。不會這一遭,就只能用手薅,或是用鏟子挖。給蠶豆除草很簡單,就一遍,蠶豆沐浴春暉,如鷂子翻身,抖一抖,就長到膝蓋高了。被除了根的野草醒過來二次發(fā)起總攻的時候,一切都晚了。
對蠶豆所有的投入,包括很少的人力,就此結(jié)束。那就等著吃蠶豆了。
四
蠶豆起身了,長得很快。它沒有俊美的相,有些粗枝大葉。葉片肥厚,背面的脈絡(luò)凸顯,有點硬氣。稈兒四棱,棱略顯鋒利,致使整個棵子缺少柔和感。有個細節(jié)我一直沒弄清楚,點種時明明每個坑里丟了兩顆種子,可春天每棵就發(fā)展到五六根稈兒,一棵變成了一蓬。這時候,它就變成園邊、地邊、水邊不可忽視的植物,莊稼。
蠶豆的絢爛時光到了——花兒開了。蠶豆花是蝶形的,大塊的紫色調(diào),偶有白,并不顯得明麗照眼。偶有黑,被紫淡化了。和豌豆花相近,每朵花兩層,外有花托。令人稱奇的是,里面的一層花瓣兒上,都有黑白搭,或黑多白少,或白多黑少,這就使所有的蠶豆花變成了花蝴蝶。白蝴蝶,黃蝴蝶,黑蝴蝶,純色的蝴蝶都飛走了,或一只也沒飛來。紫的色調(diào)偏于沉郁,搭一些白去點亮,搭一些黑更深沉?;ò晟县Q式筋脈呈扇形,橫式筋脈劃著淺淺的弧。染色呢,或由深到淺,或由淺入深,千變?nèi)f化,云霞莫及。那一點白,或一點黑,沒有定規(guī),想多就多,想少就少,有的就是若有若無的印象。白花上一點黑,竟開出一只熊貓來。每朵花開在葉腋里,花梗很短,每根稈上開出十幾朵花,錦繡一般。
有幾年,我很迷戀蠶豆花,我覺得沒有一種花兒能跟它比給人的感受。那種感受是厚實的,多層面的,多色彩的,能直接撞擊到人的心里去,還令人心怦怦直跳。那種黑的白,有一種狐魅味兒,眨著魅惑的眼,讓心迷亂。往回走了,還不忘再流連一眼。夜晚,那眨著眼的蝴蝶夢一般在夜色里飛。白瓣上的黑,一點兩點,洇暈出絲絲毛邊,那白就耀眼的白了。
走“三邊”,總難免輕手輕腳,恐怕驚飛了萬千蝴蝶,壞了奶奶的好事兒??墒牵嘞肓?,腳步再重,通通響過,那些蝴蝶不為所動,都深酣著自己的迷醉,自拔不開。植物界很多花兒,都輕輕淺淺地戀著,有的被天上的喊聲驚飛了,有的被過路的風(fēng)聲驚落了,有的被時光短暫地催落,有的為日光夜露迷醉,恍恍惚惚……蠶豆花期長,每朵花都會盡情展示五六天才慢慢收縮,斂住,做鈕。花兒一層一層往上開,開出七八十來層,花期就能持續(xù)一個月。
蠶豆花兒也可以做少見的觀賞花兒,像豌豆花一樣。五谷雜糧中,蠶豆花和豌豆花,算作姊妹花。蠶豆花狐媚一些,豌豆花明媚一些,僅那一點媚,就在百花叢中勝出了。
這是我?guī)资旰笾匦禄氐轿疑倌攴N莊稼時光,體味那時因年少而忽略的種植美,因而發(fā)現(xiàn)種種莊稼的異常美麗和神秘,所要表達的印象與感受。那時,審美的蕾都還沒打開,一切驚天動地的自然現(xiàn)象都被輕輕放過了。待我重新發(fā)現(xiàn)時,雖人過中年,還是醉心不已。
此刻,我難過的是,離世快半個世紀的奶奶已經(jīng)無法回答我的問題:您感受過蠶豆花兒的美麗了嗎?問題最簡單不過,可奶奶不能給我哪怕最簡單的答案了。
五
蠶豆結(jié)角由下往上攀,屬于節(jié)節(jié)高升的吉祥物種。頂上還在開花,底層就有指頭大了。蠶豆一結(jié)角,快速回到它的莊稼狀態(tài),樸素,憨實,忘我,盡情地孕育籽粒,讓角鼓腹寬身,豐滿起來。不需要對它關(guān)心什么,不需要日日照看,又讓它回到開花前狀態(tài),或說它叫人回到開花前狀態(tài)。它不捉迷藏,也不撒嬌,就靜靜地,像“三邊草”。
等底層蠶豆角長到指頭粗,開始有了自己的敵人:豬。豬不吃蠶豆苗,它吃蠶豆角,一口咬下一株,囫圇咀嚼,大口吞咽,嘴角掛滿白沫,十分享用,一臉陶醉。豬皮潑肉厚膽大,像賊,只記吃,不記挨,有時候我們就在追著趕著,它還能沖上去咬掉幾棵蠶豆,一邊挨打一邊吞咽。蠶豆飽滿期的半個月里,防豬甚于防賊。天放亮,奶奶就把我喊起來,迷迷糊糊地拿起放在門外的棍子就出去看護蠶豆。有時候出門就有收獲,遇上一只偷偷摸摸不懷好意的豬,它線路很熟,目的地明確,不時張望一下周圍環(huán)境。當(dāng)你大喝一聲,膽小的或是離蠶豆有一段距離的,轉(zhuǎn)身就晃晃蕩蕩跑了。如果臨近蠶豆棵了,拼死也要咬一棵走。有時候一大天沒遇到一頭豬,本是幸事,卻難免悵然失望。蠶豆還有別的敵人呢?真的不記得了。蠶豆也會因此孤獨和害羞嗎?
蠶豆本來是可以分階段吃的,從先熟的底層角子開始吃起,一層一層向上摘。但是,奶奶不允許,她認為那樣水分營養(yǎng)會順著摘口流失,頂上的蠶豆角會成癟子。嚴格按照奶奶的理論去做,等頂上角子熟到七八成,下層角子都熟透了。奶奶不說蠶豆熟了這樣直白的話,她說蠶豆把藍袍子都撐破了,砍蠶豆去。對,蠶豆不是分次摘下,而是一次性砍掉搬回來,放在大樹下摘角子,盛在柳條筐里。這時候會很熱鬧,大豬小豬都嗅到了蠶豆味兒,一起包抄過來,哼哼著撒嬌耍賴,要吃的。奶奶把頂上不夠飽滿的棵子都扔過去,豬們哼哼著拉到一邊去享用。這一天大豬小豬都像過節(jié)一樣,歡天喜地的。
摘下蠶豆就開始分類。有十分之五六殼子變黑,或有黑斑的,這些角子都透熟了,剝出蠶豆籽攤到秫秸箔上曬干,盛在柳條囤子,成了糧食,可以磨面烙饃,可以做涼粉,可以摻在麥面里做雜和面食。熟到五六成的,做了菜,可以用鹽水烀了,擱上八角,亦菜亦飯,不用碗盛,多用竹編的筲箕盛了,端著一邊串門聊天一邊吃。回家筲箕往木鉤上一掛,舀碗面湯咕嘟咕嘟一仰脖子喝下,這頓飯就結(jié)束了。更嫩的角子剝了皮,炒蠶豆雞蛋,金黃金黃的,待客下酒都是上等菜。
我曾經(jīng)想過,不少莊稼都是亦糧亦蔬,包括主糧如稻麥都是如此,只是比例大小的區(qū)別。蠶豆是一種擦著糧食邊上的蔬菜,做菜的比重大于做糧,而在“瓜菜半年糧”的年代了,做菜做糧的比例就難以區(qū)分了。
蠶豆是連接青黃的莊稼。蠶豆的成熟并不是喊聲一二三,某一天都熟了,它們也是分批的。土壤、水分、肥力和點種的時間,決定了它們成熟登場的日程。土壤瘠薄,肥力不夠,水源較遠的那批蠶豆,就像是天生的窮人,它們都老得快,第一批上了餐桌。當(dāng)然,老得快的,仁子都欠飽滿。最后一批成熟的,都蓄足了養(yǎng)分,個個籽粒圓潤,相貌堂堂。這樣從第一批能吃到最后一批登場,吃鮮蠶豆的最佳時期大約在十天左右。
蠶豆收完了,“三邊”一下子透亮了。可是,沒有蠶豆的裝飾一下子很落寞,像一件衣服一下子撕掉了鑲邊。好在田園是一件年年不斷自我簇新的衣服,花邊也會隨之鑲嵌。只是鑲花邊的人一代一代地更替著,從我的奶奶換成了我的母親,從我的母親換成了我的嫂子們,每每想起,心情會像蠶豆花中的一種,很明亮地黯然。
責(zé)任編輯?? 楊?? 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