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露鋒
竹林七賢聚飲時,談玄清議,吟詠唱和,縱酒昏酣,遺落世事,我行我素。但他們的政治態(tài)度及應付環(huán)境的方法各不相同,最后結(jié)局也不一樣。
他們生活的時代,基本是曹魏政權(quán)開始受到司馬家族威脅并面臨改朝換代的時期。七賢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嵇康,他打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旗號,公開蔑視禮教,鄙薄世俗,毫無顧忌,膽識驚人,名士都以與他同游為幸,視他為“精神領(lǐng)袖”,同時也是司馬氏極力拉攏的對象。
嵇康是一個正直的學者,痛恨司馬氏的倒行逆施;他又是魏室的姻親,在感情上同情曹魏皇室。痛苦彷徨之際,他模仿屈原《卜居》,寫了一篇《卜疑》,借虛擬的宏達先生之口提出疑問:我是寧可竭盡忠誠在朝廷秉正執(zhí)言,絕不屈服于王公權(quán)貴呢?還是小心翼翼地秉承旨意、膽怯地順從呢?是寧可斥責驅(qū)逐兇惡邪曲之人、始終剛正不阿、是非分明呢?還是欺世玩世、用盡心機、為他人出歪主意呢?是寧可隱藏鱗片的光彩,像蛟龍潛于深淵一樣?還是高飛長鳴、像云中的鴻鵠那樣呢?……諸如此類的多個問題,其核心內(nèi)容便是仕與隱的問題。嵇康之問,也是其他士人面臨的問題。
劉伶有過幾次短暫的入朝和參軍經(jīng)歷,但他仍然維持著邋遢作風,后來晉武帝司馬炎把他召去策問,他仍然堅持宣揚無為而治,與皇帝對著干,結(jié)果被趕走。劉伶在酒壇里度過余生,保留了在竹林時期的氣節(jié)。
阮籍寄情山水,不問世事。司馬氏為了拉攏阮籍,想和他結(jié)親,阮籍大醉60天,讓提媒的人沒有機會說話。司馬炎篡位時,把寫勸進表的任務交給阮籍。司馬炎派人去取時,卻發(fā)現(xiàn)他趴在案上醉了,什么都沒有寫,于是把他搖醒,讓他在醉中強行寫一篇。阮籍只好完成任務。
不與司馬氏合作,結(jié)果被構(gòu)陷殺害的嵇康死后,作為嵇康密友的向秀也成了目標。為了避開司馬氏的迫害,他不得已應詔擔任了一些閑職。但他選擇了做官不做事,以消極抵抗的方式度過了危機,也保留了自己的氣節(jié)。
阮籍的侄子阮咸,生性放達,無拘無束。雖然掛著官職,實際上卻遠離官場,過著自己的日子。他鉆研音樂,完全不去考慮官場的鉤心斗角,只做自己喜歡之事。
山濤雖然也讀老莊,并不反對出仕。當初棄官,更多是出于自保,避開司馬氏與曹爽的爭斗。一旦司馬氏確定勝利,山濤意識到必須投靠他們,就再次進入官場。山濤能夠識人,向朝廷進薦了大量人才。最后山濤官至司徒,安然善終。死時家無余財,是士大夫的榜樣。
官癮最大的是王戎,是七賢中的異類。他年輕時樂于參與竹林宴游,隨著司馬氏得勢,他很快就奔赴官場。他位至司徒,晉身最高官員行列。他有很強的私心,是個財迷,購置了大量田產(chǎn)。后因派系之爭而失去官位,又因戰(zhàn)亂而顛沛流離,死于逃亡途中。
從他們七人對待現(xiàn)實政治的態(tài)度看,大體上可以如此排序:王戎、山濤、阮咸、向秀、阮籍、劉伶、嵇康,越往后排斥政治的思想越強烈。嵇康天性難馴,反抗激烈;劉伶倔犟強硬,不肯低頭;阮籍心有原則,委蛇自晦;向秀遜辭屈跡,以求避禍;阮咸疏離政治,自娛自樂;山濤借勢出仕,以建功業(yè);王戎依附權(quán)力,謀取富貴。
俗話說,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爸窳帧辈淮螅瑓s盡現(xiàn)士人之態(tài)。一直以來,這個群體被當作蔑視強權(quán)、追尋自由的精神象征,其實我們也可以從中窺見士人面對政治和權(quán)力時的復雜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