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慧姣 韓 波
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是臨床常見的一種肝臟衰竭疾病,是肝衰竭中常見的類型,多由慢性肝炎發(fā)展而來,其進展迅速,病情危重,預后不良,病死率極高,目前,尚無治療ACLF的特效藥和方法,現(xiàn)臨床上多采用抗病毒、免疫調(diào)節(jié)等傳統(tǒng)療法,但病毒的耐藥性等因素使治療效果不能讓人滿意,臨床上雖有肝移植、人工肝替代治療等新型技術(shù),但存在供體短缺、價格昂貴、并發(fā)癥多等弊端[1]。該疾病受多種信號通路調(diào)節(jié),目前研究發(fā)現(xiàn),STING-IRF3信號通路對ACLF的發(fā)生[2]、進展具有重要的調(diào)控作用,核因子κB和IKK是STING-IRF3信號通路中重要的轉(zhuǎn)錄因子[3-4],兩者功能的發(fā)揮依賴于轉(zhuǎn)錄后的反應修飾(post-transcriptional modification, PTM),通過磷酸化的修飾使蛋白具有活性進而發(fā)揮生物學功能[5-7]。本研究就核因子κB和IKK蛋白在ACLF中的表達情況以及其與患者臨床特征和預后相關(guān)性進行分析?,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4年3月至2018年11月于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治療的144例ACLF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00例,女44例,年齡20~62歲,平均(40±6.32歲)。
納入標準:1)符合ACLF診斷標準[8];2)行手術(shù)治療且術(shù)后經(jīng)病理檢查確診;3)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除ACLF外還存在其他肝功能障礙;2)臨床以及隨訪資料不完整。
收集144例ACLF患者的各項臨床資料,手術(shù)過程中收集的肝組織標本和日常的血液、尿液作為試驗組。同時收集144例正常人的血液、尿液以及肝臟組織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核因子κB和IK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以及表達量,分析核因子κB和IK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和表達量與ACLF臨床病理特征的關(guān)系。對144例ACLF患者進行為期4年的回訪,隨訪方式包括電話隨訪、微信隨訪、回院復查等,比較核因子κB和IKK蛋白不同表達水平4年的生存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影響ACLF患者預后死亡的相關(guān)因素。
鼠抗人的核因子κB多克隆抗體、鼠抗人的p-核因子κB多克隆抗體、兔抗人的IKK多克隆抗體、兔抗人的p-IKK多克隆抗體和鼠抗人的actin多克隆抗體均購自于美國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公司,蛋白裂解液及蛋白質(zhì)免疫印跡法跑膠儀、轉(zhuǎn)膜儀和化學發(fā)光儀購自廣州天能公司,ECL-化學發(fā)光液購自美國密理博公司,對不同試驗組的蛋白質(zhì)免疫印跡法檢測的蛋白條帶的灰度進行量化,當試驗組中核因子κB和IKK蛋白的灰度值高于對照組,則判定結(jié)果為陽性;反之則為陰性(不同試驗組中的內(nèi)參蛋白actin的灰度值為一致),嚴格按照試劑盒中的說明書與試驗規(guī)范手冊進行相關(guān)試驗操作。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影響ACLF患者預后死亡的危險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與試驗組比較,核因子κB蛋白表達量不變(P>0.05),而p-核因子κB蛋白表達量明顯減少(P<0.05)。見圖1,表1。且在144例ACLF患者中,肝組織p-核因子κB蛋白陽性95例,表達率為65.9%高于對照組中僅存的5例(χ2=24.759,P<0.05),血清p-核因子κB蛋白陽性102例,表達率為70.8%高于對照組中的8例(χ2=36.191,P<0.001),尿液中p-核因子κB蛋白陽性96例,表達率為66.7%高于對照組中的6例(χ2=29.178,P<0.001)。
表1 兩組各樣本中核因子κB蛋白表達量與磷酸化水平比較
圖1 兩組各樣本中核因子κB蛋白表達量與磷酸化電泳結(jié)果
無論在肝臟、血液還是尿液中,試驗組中IKK與p-IKK蛋白表達量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圖2,表2。在144例ACLF患者中,肝組織IKK蛋白陽性84例,表達率為58.3%高于對照組中的6例(χ2=33.075,P<0.001),血清IKK蛋白陽性96例,表達率為66.7%高于對照組中的8例(χ2=38.284,P<0.01),尿液中IKK蛋白陽性91例,表達率為63.2%高于對照組中的5例(χ2=25.793,P<0.01);肝組織p-IKK蛋白陽性112例,表達率為77.8%高于對照組中的4例(χ2=17.043,P<0.05),血清p-IKK蛋白陽性89例,表達率為61.8%高于對照組中的5例(χ2=26.342,P<0.05),尿液中p-IKK蛋白陽性100例,表 達率為69.4%高于對照組中的6例(χ2=19.012,P<0.05)。
表2 兩組各樣本IKK表達量與磷酸化水平
圖2 兩組各樣本IKK蛋白表達量與磷酸化水平電泳結(jié)果
隨訪4年結(jié)束后,核因子κB和IKK蛋白表達均為陽性患者4年生存率為5.89%(5/80);核因子κB蛋白表達為陽性,IKK蛋白表達為陰性的患者,其4年的生存率為20.12%(18/92);核因子κB蛋白表達為陰性,IKK蛋白表達為陽性的患者,其4年的生存率為25.18%(14/52)。不同核因子κB和IKK蛋白表達水平的ACLF患者5年生存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且經(jīng)非條件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結(jié)果顯示:核因子κB蛋白(陽性)、IKK蛋白(陽性)以及病理學Ⅲ期為影響ACLF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P<0.001)。見表3。
表3 影響ACLF患者預后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結(jié)果
STING-IRF3作為一類常見的信號通路,主要參與機體的免疫應答反應,STING能識別機體的外源性DNA,識別后通過招募TANK結(jié)合激酶1(TANK binding kinase 1, TBK1)和干擾素調(diào)節(jié)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IRF)-3形成復合物后,該復合物由細胞質(zhì)轉(zhuǎn)移到細胞核中,與細胞核中能識別IRF-3的目的基因的反應元件結(jié)合,促進炎癥基因的表達,如核因子κB蛋白、IKK蛋白[9-11]。本研究中通過檢測144例ACLF患者的肝組織、血液和尿液中STING-IRF3通路的下游轉(zhuǎn)錄因子核因子κB蛋白、IK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發(fā)現(xiàn),患者體內(nèi)核因子κB蛋白、IK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明顯上升,導致機體免疫應答反應減弱,無法正常抵御外來病原體的入侵。
核因子κB蛋白、IKK蛋白作為炎癥介質(zhì),參與多種信號通路的轉(zhuǎn)導。核因子κB蛋白最早由David Baltimore發(fā)現(xiàn)[12],當機體受到刺激后,外部的刺激因子與膜受體結(jié)合進而激活I(lǐng)KK,活化后的IKK自身發(fā)生磷酸化修飾,使得其被泛素小體降解,最終釋放核因子κB二聚體,核因子κB自由進入細胞核,結(jié)合在目的基因的反應元件區(qū)域,啟動下游基因的轉(zhuǎn)錄表達[13]。劉巧紅等[14]的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解毒化瘀通腑顆??捎行Ь徑釧CLF患者的癥狀,且患者體內(nèi)的核因子κB等磷酸化蛋白水平有所下降,其結(jié)果從側(cè)面證明了本研究結(jié)論的正確性。
綜上所述,STING-IRF3通路可通過炎癥介質(zhì)核因子κB、IKK來影響ACLF患者的病情,該蛋白在ACLF中的陽性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但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ACLF患者體內(nèi)的IKK蛋白表達量與其磷酸化形式均有所增高,這可能是部分IKK蛋白轉(zhuǎn)化為其自身磷酸化形式,進而行使其生物學功能,其具體的轉(zhuǎn)化機制可能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