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世淮,王建偉
(1河南省商城縣人民醫(yī)院 麻醉科,河南 信陽 465350;2河南省腫瘤醫(yī)院 麻醉科,河南 鄭州 450003)
無痛胃鏡檢查是在患者全身麻醉狀態(tài)下為胃腸疾病患者實施的一種診療方式,在患者不感覺疼痛的情況下接受檢查和治療,進而消除其恐懼心理,減少患者手術過程中的不適感[1]。與常規(guī)胃鏡比較,無痛胃鏡具有創(chuàng)傷小、時間短、痛苦小、更精確的優(yōu)勢,近年來廣泛應用于臨床中。臨床麻醉通常使用丙泊酚,但在使用時其鎮(zhèn)靜效果不佳,而且還會影響患者的呼吸系統(tǒng)[2]。本研究選擇行無痛胃鏡檢查的80例患者,探討地佐辛復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行無痛胃鏡檢查的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麻醉師協(xié)會(ASA)Ⅰ級、Ⅱ級;②臨床資料完善,可有效配合;③年齡25~72歲;④患者知情并簽署同意書,研究經(jīng)醫(yī)院批準。排除標準:①存在內鏡檢查禁忌及對麻醉藥物過敏;②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③精神高度緊張、意識不清;④依從性差。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0例。研究組男18例,女22例;年齡28~72歲,平均年齡 (52.86±10.47)歲。對照組男20例,女20例;年齡25~70歲,平均年齡(50.76±11.4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患者術前均常規(guī)禁食禁水,同時在進入檢查室后打開上肢靜脈通道,密切監(jiān)測其生命體征,包括血流動力學、呼吸、脈搏等,予以患者鼻導管吸氧。對照組采用丙泊酚麻醉:以0.15 m L/s勻速靜脈注射1.5~2.5 mg/kg丙泊酚,觀察患者肢體反應情況,若患者還會發(fā)生體動則再予以適量丙泊酚,直至完全進入麻醉狀態(tài)。研究組采用地佐辛復合丙泊酚藥物麻醉:靜脈注射地佐辛2.0 mg,3 min后再緩慢注射1.5~2.5 mg/kg丙泊酚,以0.15 m L/s勻速注射,觀察到患者進入睡眠后并未發(fā)生體動時停止給藥。所有患者均在進入麻醉后行胃鏡檢查,期間若出現(xiàn)異常情況,及時予以對癥處理。
1.3 觀察指標①觀察兩組患者的麻醉起效時間、術后蘇醒時間、胃鏡檢查時間。②觀察兩組患者在麻醉前、術中的血流動力學水平:心率(HR)、收縮壓(SBP)、舒張壓(DBP)、血氧飽和度(SPO2)、平均動脈壓(MAP)。③觀察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呼吸抑制、惡心嘔吐、頭暈、體動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麻醉起效時間、術后蘇醒時間、胃鏡檢查時間研究組的麻醉起效時間、術后蘇醒時間、胃鏡檢查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麻醉起效時間、術后蘇醒時間、胃鏡檢查時間比較(±s,min)
表1 兩組的麻醉起效時間、術后蘇醒時間、胃鏡檢查時間比較(±s,min)
?
2.2 血流動力學水平麻醉前,兩組的HR、SBP、DBP、SPO2、MA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中,研究組的HR、SBP、DBP、SPO2、MAP水平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血流動力學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的血流動力學水平比較(±s)
注:與同期對照組比較,*P<0.05,#P>0.05。
?
2.3 不良反應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00%,低于對照組的27.50%(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比較[n(%)]
隨著人們的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改變,胃腸疾病發(fā)生率逐年攀升,目前臨床多采用無痛胃鏡對該類疾病患者進行檢查。傳統(tǒng)胃鏡檢查方式對患者配合度要求很高,且會刺激食道,導致患者出現(xiàn)惡心、嘔吐等不適癥狀。現(xiàn)今為了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多采用無痛胃鏡檢查,而麻醉藥物的選擇及藥物劑量顯得尤為重要[3]。醫(yī)院行無痛胃鏡檢查時通常單獨使用丙泊酚麻醉,丙泊酚作為常用的一種非巴比妥類靜脈注射麻醉藥物,能夠有效激活GABA受體-CL-復合物,抑制中樞神經(jīng),以此達到鎮(zhèn)靜、催眠作用,具有見效快、作用平穩(wěn)、半衰期短等優(yōu)點,但也存在鎮(zhèn)痛效果欠佳、使用劑量較高等缺點,還會抑制患者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4-5]。鑒于此,通常選擇其他麻醉藥物復合使用。地佐辛屬于苯嗎啡烷類衍生物,是一種新型阿片類受體激動拮抗劑藥物,主要是作用于大腦皮質層的κ受體激活,然后對μ受體產(chǎn)生部分拮抗作用,基本不對δ受體產(chǎn)生激動作用,使地佐辛的鎮(zhèn)痛鎮(zhèn)靜效果較為顯著。在靜脈注射2~3 min內藥效就能達到血藥濃度,充分發(fā)揮其鎮(zhèn)痛作用,且臨床耐受性好,還能減少藥物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地佐辛半衰期較長,被機體代謝緩慢,其藥效維持時間較長,被廣泛應用于術前、術后鎮(zhèn)痛等[6-7],其不足就是在單獨使用時劑量較高,還會引發(fā)不良反應,一般適合與其他藥物聯(lián)合使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的麻醉起效時間、術后蘇醒時間及胃鏡檢查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表明地佐辛復合丙泊酚起效快,藥物在體內存留的時間較短,麻醉效果更好,與王香[8]的研究結果一致。研究組術中的HR、SBP、DBP、SPO2、MAP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00%,低于對照組的27.50%(P<0.05),表明地佐辛復合丙泊酚具有較好的穩(wěn)定性,同時還能減少無痛胃鏡檢查患者的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地佐辛復合丙泊酚應用于無痛胃鏡檢查中具有較好的麻醉效果,可改善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