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記者 郭鵬
趙平的家,離單位幾里地,每天早上,他都要騎著那輛已有些顯舊的踏板摩托車,在8點前趕到廠子。
從1994年參加工作,他就沒離開過廠子。廠子,是航空工業(yè)陜飛部件廠,今年48歲的趙平是鉚裝鉗工。
在車間里,大家都把他喚作老趙,這顯然與年齡無關,是因為趙平手上的技術活老到。2012年,他獲得“陜西省勞動模范”稱號時,不過38歲。
之后,他又在2014年被航空工業(yè)集團評為“特級技能專家”,同年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2015年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2016年,以他名字命名的“省級趙平勞模大師創(chuàng)新工作室”在陜飛公司掛牌成立,2017年,因業(yè)績突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老趙成了廠里不折不扣的大師、匠人。
面對這些接踵而至的國家級榮譽,老趙覺得,這既是對自己勞動付出的肯定,也是對現(xiàn)代生產制造工人的鼓勵。
“今后,我還要朝著更高、更遠的目標繼續(xù)努力,把親手裝配的一架架飛機,成功送上藍天?!?/p>
趙平晚上常加班,尤其在型號攻堅時,他經常忙到后半夜,回家打個盹,第二天早上接著干活。
航空工業(yè)陜飛部件廠鉚裝鉗工趙平
他告訴《民生周刊》記者,國家使命使然,值!
辛苦汗水換來的,是從他手中“出產”的飛機部件,無報廢、超差現(xiàn)象,優(yōu)質品率達100%!
翻開歷年來他參與的多個飛機部件裝配任務記錄單,不論困難多大、條件多苦,他總是在保證精度和質量的同時,準時完成任務。除了日常裝配工作,他還領著大家伙兒相繼完成了幾十項技術攻關和技術革新項目,累計為廠子節(jié)省資金近百萬元。
從普通工人到技術大師,幾十年間,趙平走得四平八穩(wěn),手上的活,越干越漂亮。
在做宣講時,他會提到父親,以及那些曾讓他羨慕的廠里老技術能手、老一輩勞模,這些人,在他的心中有很重的位置。
趙平出生在上世紀70年代的農村,伴隨著改革開放一同成長。
對于小時候親歷的貧窮農村,他記憶深刻,沒有吊頂?shù)牡桶耐僚鞣?,住著好多人。后來,趙平父親轉業(yè)分配到漢中航空儀表廠,當了一名機修電工。
“我是很敬佩父親的,他識字不多,但硬是憑著一股子鉆勁,跟著師傅學會了機修電工,不但當了維修班長,還被聘為技師?!?/p>
父親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特質,正是技術工人在艱苦環(huán)境中磨煉出來的勇于拼搏、埋頭苦干、勇于擔當、甘于奉獻的優(yōu)秀品質,這對趙平之后的人生影響深遠。
1994年,年輕的趙平參加工作,也成了一名工人,他直言,彼時,做一名工人是很受尊重的。
一進廠,趙平就干勁十足,充滿激情。年輕人不甘落后,那比些啥呢?就比誰干的活漂亮。
趙平說,那時候,廠子里評出來的勞動模范,既可以受到全廠的尊重,還可以挑選優(yōu)秀的工人進入自己的班組,這些都讓趙平羨慕,也激勵他工作上更用心、努力。
20多年過去,以前悶熱的工作車間,已經裝上了中央空調,那個曾經稚嫩的年輕工人,也已經成長為大國工匠。
趙平愛琢磨,年輕時為了改進手里的工具,他可以通宵達旦,就為了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之余,他會琢磨著把自己工作中積累的經驗整理、歸類,先后撰寫了《飛機發(fā)動機支架安裝技術創(chuàng)新》等多項技術創(chuàng)新成果,并被企業(yè)收錄成書,成為職工培訓的重要教材。
如今,他幾乎每年都會申報10余項技術攻關和技術創(chuàng)新項目,而由他制作的工裝、夾具也達到10余套,其中多個項目獲得重要獎項,這些成果多半已在公司內部推廣,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了不菲的價值。
不喜捷徑、不吝付出,這是眾多工友眼中的趙平。
在某飛機研制過程中,鉚接裝配階段出現(xiàn)問題,趙平“診斷”后,反復試驗、大膽實踐,通過革新加工方法,獨立研制出一套鉚接專用工裝,一舉攻克難關并順利通過工藝驗證,經測算,采用新的操作方法,僅一架飛機就可為工廠節(jié)約資金萬余元。
趙平說,成功沒有捷徑,這些絕技的練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過無數(shù)次的實踐,在鉚槍、風鉆、銑刀聲的洗禮中才得以成功。
“比如在飛機水平尾翼、垂直尾翼兩個大部件與飛機機體對接過程中,只有拇指粗細的交點孔要連接起兩個沉重的大部件,對孔精準程度絕不亞于一臺外科手術?!彼f,“工人要跟上時代的腳步,就要當一名現(xiàn)代化的工人?!?/p>
他也因此成了工藝技術員眼中,善于解決“頭疼”問題的“能人”。
如今,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趙平,4年來先后走訪與技能培養(yǎng)課題相關的企業(yè)、職業(yè)院校,與地方國企、小微企業(yè)公司職工交流,提交的議案,多和“技工”有關,也就技能人才培養(yǎng)、新型學徒制建設及弘揚工匠精神、建設合格技能人才隊伍等方面持續(xù)發(fā)聲。
作為生產一線的“金牌藍領”,他很關心技工的培養(yǎng)。然而引發(fā)趙平思考的是,在一些企業(yè)中,還存在著青年技能人才引進難、人才斷檔等現(xiàn)象,“這背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校與企業(yè)之間對接不緊密,對人才培養(yǎng)針對性不強,畢業(yè)生來到企業(yè)后,從思想、技能上一時難以適應企業(yè)的需要”。
所以,在全國兩會上,趙平建議,建立一個良好的青年人才成長通道,為企業(yè)源源不斷輸送高質量的“新鮮血液”。
眼下,從北京回到漢中的趙平,正在各處宣講兩會精神。從工人到匠人,“老到”的趙平告訴記者,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將用實際行動,為實現(xiàn)航空報國、科技強軍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