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人的原則是宋江的義,李逵的真,魯智深的爽,吳用的謀,盧俊義的忠,林沖的情。
——學(xué)者丁帆自述
EDG是什么?
——有網(wǎng)友回答“何謂代溝”
我們認(rèn)識的人屈指可數(shù),認(rèn)識的衣服和褲子卻不計其數(shù)。
——梭羅曾如此諷刺時尚
“吃飯了”“洗洗手過來吃飯吧”“多吃點”“晚上想吃啥”。
——父母道歉的方式,基本都跟吃有關(guān)
戴上耳機和目鏡,找到連接終端,就能夠以虛擬分身的方式進入由計算機模擬,與真實世界平行的虛擬空間。
——1992年,美國著名科幻大師尼爾·斯蒂芬森在其小說《雪崩》中這樣描述“元宇宙”
既過得了豐年,也受得住荒年。
——知乎上就“一個人真正成熟的標(biāo)志是什么”這一提問,有網(wǎng)友如此回答
一個人的魅力指數(shù),取決于他身上自在勁頭與非功利愛好的多少。
——語出樊國賓
故事可以天花亂墜,多么離奇都可以,但是價值觀不能離奇。
——鄭淵潔談應(yīng)該給孩子帶去怎樣的作品
有些人翻新了皮囊,有些人掏空了錢包。
——“媛”來“媛”去一場空
始乎博,終于精。
——面對信息爆炸與信息繭房,怎樣做一個好讀者
莊稼養(yǎng)根,育人養(yǎng)心。
——家庭教育,就是對“根”的教育、“心靈”的教育,只有“根壯”“心靈好”,才能“枝粗葉肥”
當(dāng)人們被輕易操控時,還以為只是運氣不好。
——無論哪一種盲盒,其本質(zhì)都是,讓渡自己選擇的自由,接受商家強塞的結(jié)果
他們的幸福和自信,全都來自他們給周邊人塑造出的那種自家孩子家庭和睦、事業(yè)有成的榮耀。
——語出張二冬《借山而居》。為什么有些長輩接受不了孩子不結(jié)婚
凡事不宜茍且,而于飲食尤甚。
——袁枚在《隨園食單》中提及對“吃”的重視和熱愛。東方文化里,一蔬一飯不僅是對味覺的滿足,更是對情感的填充
流水可能會繞路,但絕不會回頭。
——在曲折中前進
奢侈品的價格,其實是為了影響人們對它的態(tài)度。當(dāng)你以莊重的態(tài)度對待一件東西時,它就會顯出奢侈的品格。
——奢侈的不是價格,而是你的生活態(tài)度
無論人生上到哪一層臺階,階下有人在仰望你,階上亦有人在俯視你,你抬頭自卑,低頭自得。
——唯有平視,才能看見真實的自己
雖然綠燈沒怎么為我亮過,但我還是對生活充滿熱情。
——汪曾祺說,這就是他所理解的年輕
一個人成熟的標(biāo)志之一,就是明白世界上99%的事情,對自己而言都是沒有意義的,從而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傾注在1%的美好的人、事、物上。
——語出埃默里大學(xué)教授馬可
走正確的路,放無心的手,結(jié)有道之朋,斷無義之友,飲清凈之茶,戒色花之酒,開方便之門,閉是非之口。
——豐子愷的人生智慧
找我時不要只發(fā)“在嗎”,你不說什么事我怎么決定自己在不在。
——網(wǎng)絡(luò)社交禮儀
越悲愴的時候,我越想嬉皮。
——王小波說,用玩游戲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困境
打開錢包,發(fā)現(xiàn)錢包空空如也,可我依然覺得很開心,因為我至少還有個錢包,而錢包它什么也沒有。
——我的“阿Q精神”
悅耳悅目、悅心悅意、悅志悅神。
——審美的三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