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身體不適時,上網查詢相關癥狀后懷疑自己患上重病,為了否定這種推測又反復查詢相關信息,進而出現(xiàn)焦慮、抑郁情緒,日常生活受到影響?如果有,您很有可能是患上了網絡疑病癥。
網絡疑病癥,主要是指出于對健康風險的擔心或焦慮,在網絡上過度或重復搜索健康相關信息的行為。2001年英國《獨立報》發(fā)表的一篇文章中,首次描寫了人們癡迷于在線研究自己病癥的現(xiàn)象。2014年第一個評估網絡疑病癥的工具——網絡疑病癥嚴重度量表(CSS)問世。隨后,相關理論文章和實證研究不斷出現(xiàn)。
近些年,伴隨著“互聯(lián)網+醫(yī)療”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依賴網絡問診、網上尋醫(yī);同時,出于對自身健康狀況的普遍關注,很多人喜歡頻頻瀏覽各類醫(yī)療資訊。誠然,關注健康問題不算壞事,可過度焦慮,以至于脫離科學和實際,則難免被焦慮所困擾,正所謂“病由心生”。此外,一些搜索引擎疏于審查和管理,背后還可能有競價排名等利益影響,充斥著夸大、虛假的健康醫(yī)療信息;在社交媒體上,一些“標題黨”亦是如此,這些都會進一步造成人們的恐慌。
要想避免陷入網絡疑病癥的焦慮陷阱,一方面,人們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yǎng),認識到網絡只是獲取信息的一個渠道,網絡資料即使給出了診斷標準或者癥狀量表,也不能用于自我診斷,如果懷疑自己得了什么病,正確的方式是去醫(yī)院,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另一方面,要加強對自我心態(tài)的管理,與其通過查詢資料自我加壓,不如行動起來,通過運動去舒朗心情、強身健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