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董月桂 陳彥君 陳靜文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tǒng)退行性疾病,多見于老年人。臨床表現分為運動癥狀和非運動癥狀。運動癥狀包括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肉強直、姿勢平衡障礙等。非運動癥狀包括嗅覺減退、抑郁或焦慮、睡眠障礙、便秘、疼痛等。帕金森限制個人活動能力,導致生活自理能力及生命質量受到極大影響。
中醫(yī)將帕金森病歸屬于“顫拘病”范疇,腎虛是本,風火痰瘀為標,虛實互相影響,最終經脈失去濡養(yǎng)發(fā)為顫拘病。
筆者在臨床上跟診學習,總結了幾點運用中醫(yī)藥防治帕金森病的妙招,具體如下:
1.避虛邪賊風。避免寒風、濕氣、雨水直接吹入人體,以免留下病根。帕金森患者感寒后疼痛加劇,四肢肌肉緊張、僵直,難以伸展;濕氣下流則肢體沉重、乏力、難以邁步。日常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固護人體陽氣。
2.調暢情志。管理好情緒,身心愉悅很重要。帕金森早期多出現焦慮、抑郁狀態(tài),不良情緒會導致睡眠障礙,表現為入睡困難、惡夢、嗜睡。中醫(yī)認為不良情緒導致肝氣郁結不舒,肝氣亢逆,日久擾亂心神,出現心神不寧,或心神失養(yǎng),影響睡眠。
3.食物調養(yǎng)。老年人肝腎之體不足,可采用食療。藥食同源的藥物有枸杞、紅棗、山藥等,溫補下焦的羊肉、牛肉適合陽氣虧虛的患者食用。
4.功能鍛煉。中醫(yī)鍛煉有八段錦、易筋經、五禽戲等。八段錦可改善帕金森患者焦慮、抑郁狀態(tài),減少負面情緒產生。易筋經、五禽戲可調整帕金森病患者步態(tài)姿勢,提高平衡能力。
5.中醫(yī)特色理療。中醫(yī)的外治法有針刺、艾灸、耳穴壓豆,拔罐等。國醫(yī)大師劉祖貽工作室團隊的周醫(yī)生擅長運用浮針治療帕金森病疼痛患者,浮針起到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的作用,對疼痛療效確切。耳穴壓豆可以調節(jié)內分泌功能,調整睡眠障礙,促進便秘患者排便。
6.中藥復方調治。國醫(yī)大師劉祖貽教授指出,帕金森與腎、肝二臟密切相關,腎藏精,肝為剛臟,其氣容易亢逆,腎精虧損則腎水虧虛,水不涵木,肝氣旺,陽亢化風,發(fā)為顫拘病。根據“肝腎同源”理論,創(chuàng)立了益腎活血、平肝通絡法,研制出治療帕金森的自擬方,臨床上隨證加減,病人反饋效果不錯。
病案舉例:周叔叔出現左足靜止性抖動三年了,在外院診斷為帕金森病,初期口服美多芭、苯海索、雷沙吉蘭等西藥后癥狀控制較好,但長期服用左足顫動未見明顯緩解,治療信心不足,多方打聽后,前往國醫(yī)大師工作室門診就醫(yī)。初診見左足靜止性震顫,雙上肢輕微抖動,左下肢肌肉疼痛,雙足發(fā)冷,易疲勞,嗅覺減退,便秘,2-3天大便一次。舌黯淡,苔薄白,舌絡瘀,脈滑稍數。服用上述西藥后舌頭麻木。國醫(yī)大師劉祖貽教授認為患者以肢體震顫為主癥,歸屬顫拘病,根據患者易疲乏、雙足發(fā)冷、便秘,結合舌頭麻木、舌質黯淡、絡瘀,辨證為陰陽兩虛、血瘀風動證,處方自擬方*60劑。后患者復診時告知劉教授,足顫得到了明顯緩解,乏力、舌麻、便秘有了很大改善,治療信心大增,愿意繼續(xù)堅持中藥調理。
如何減輕西藥的副作用,尋求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為帕金森病人提供更多的選擇,我們可以發(fā)揮中醫(yī)藥優(yōu)勢,為更多的患者服務。
編輯/古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