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煥平口述 ? 彭辰陽整理
今年我67歲了,當年從部隊轉業(yè)到地方,憑踏實苦干成為全國勞模,退休后仍然像在部隊服役和在地方工作時一樣,永葆共產(chǎn)黨員、革命軍人及勞模本色,言傳身教,傳承紅色基因。
現(xiàn)在,我經(jīng)常被機關單位、中小學和廠礦企業(yè)請去講黨和軍隊的好傳統(tǒng)好作風。我這樣做,既是為了教育培養(yǎng)下一代,又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我覺得,我是因為有父輩手中的“槍”,所以越活越年輕。
牢記教誨,從小立志從軍報國
我的老家在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興橋鎮(zhèn)萬隆村,我的父輩中有4人是共和國成立前的老共產(chǎn)黨員,其中3人是革命軍人。
3位軍人中,叔父姚國志是革命烈士。他于1942年16歲時參軍抗戰(zhàn),在部隊入黨,22歲時參加淮海戰(zhàn)役壯烈犧牲,遺骸至今沒找到。
在那個年代,大姑娘小媳婦支前送情報的有,參軍的少,我的姑母姚軍(參軍后取的名),卻因為小時候家里太窮,又受我叔父影響,一心想打敗日本侵略者,便學習古代的花木蘭,從戎殺敵。叔父參軍的第二年,她跑到百里外的阜東縣東坎鎮(zhèn)(今濱??h東坎街道)參加了八路軍,后合編到黃克誠領導的新四軍老三師部隊,解放戰(zhàn)爭爆發(fā)后又跟著大部隊開赴東北,參加了遼沈、平津戰(zhàn)役,一直到解放海南島。在部隊里她結識了來自江西的單志輝,并與他結為夫妻。
姑父單志輝在共和國成立后擔任原沈陽軍區(qū)后勤部財政部部長,1950年代被授予大校軍銜。他曾和方志敏一起被捕,后經(jīng)黨組織營救出獄??箲?zhàn)電視劇《掩不住的陽光》中的重要角色張先的原型就是單志輝。
我的父親姚國書1946年入黨,淮海戰(zhàn)役中他作為民兵大隊長帶領支前民工,推著獨輪車經(jīng)過蘇魯豫皖4省,行程數(shù)千公里,經(jīng)歷了戰(zhàn)火紛飛還負有輕傷,被評為支前模范。
1955年,我呱呱墜地的時候,五星紅旗已飄揚在祖國的上空,我們這一輩人六七十年來都沒見過戰(zhàn)場的硝煙。記得我十來歲時,姑母回來過一次,身邊有兩個警衛(wèi)員。姑母高個子,大眼睛,人長得很漂亮,穿著軍裝,戴著軍帽,紅五星紅領章閃閃發(fā)光,特別耀眼,眉宇間有一股軍人的英氣,給人英姿颯爽的感覺。
父親和姑母向我們兄妹講述戰(zhàn)場上叔父和無數(shù)先烈英勇犧牲的故事,要我們永遠記住,是共產(chǎn)黨和人民軍隊打下了江山,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你們脖子上的紅領巾是烈士的鮮血染成的”,要永遠不忘黨和軍隊的好傳統(tǒng)好作風,一心一意跟黨走,長大了也去參軍,保家衛(wèi)國。父輩的要求、叔父的事跡、姑母的形象,一直根植在我和哥哥姚煥順的心中,我倆從小就立志當一名解放軍戰(zhàn)士,接過父輩手中的“槍”。
從軍轉業(yè),黨員勞模為民造福
1960年代末,哥哥一到入伍年齡就跨進了軍營。1976年,我高中畢業(yè)后也實現(xiàn)了參軍的愿望,帶著父輩的期望和滿腔的熱忱來到了軍營。我被分配在遼寧省某部雷鋒生前所在的部隊,和雷鋒一樣當了工程兵。在部隊,我先后當過炊事員、駕駛員,不管做哪項工作我都不忘像叔父、姑父和姑母那樣緊握手中的“槍”。我曾在假期去沈陽看望過姑父母,兩位老人當時已經(jīng)離休。他們高興地鼓勵我在部隊好好干,早日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繼承叔父的遺志。
那時,部隊正在開展學雷鋒活動,每次出差到撫順,我都會到雷鋒紀念館去學習感受雷鋒的事跡和精神,決心做雷鋒式的好戰(zhàn)士。1979年冬天,有一天,我去撫順執(zhí)行任務時,發(fā)現(xiàn)路邊停了一輛車,車的一條后輪胎壞了,車主急得團團轉。當時正值天寒地凍,大雪紛飛,我立即從車上取出工具包,幫助車主修補車胎,并給他的車裝上防滑鏈。我凍得全身直哆嗦,手腳發(fā)麻,就在排氣管旁烘烘手取取暖,用了近一個小時才修好車。車主感激地掏出錢要答謝我,被我婉言謝絕。他激動地說:“解放軍真是活雷鋒,不是你熱心幫忙,我就要凍死在這里了!”
東北冬天的氣溫通常在零下二三十度,早上出車前必須提前用木炭為發(fā)動機油底殼加熱,為了保證每天汽車運輸任務的完成,我總是四五點起床,為自己和戰(zhàn)友的汽車預熱,隨時待命。如果哪天不出車,我就幫炊事班發(fā)面、蒸饅頭、做早飯,幫戰(zhàn)友洗衣服、刷鞋子……
入伍8年,我從一個普通農村青年,成長為“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優(yōu)秀義務兵”“紅旗車駕駛員”。人民軍隊這個大熔爐,把共產(chǎn)黨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傻子精神”和雷鋒的助人為樂精神永遠烙印在我的心中。
1984年,我從部隊轉業(yè)到射陽縣公路管理站當駕駛員,我把方向盤當作手中的“槍”。1997年,我被安排到興橋工區(qū)當主任,經(jīng)過3年努力,落后的工區(qū)面貌煥然一新。2005年,我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稱號,在交通部召開的交通系統(tǒng)勞模代表座談會上,時任交通部部長張春賢還與我合影,稱贊我退伍不褪色。
當年為了修路,我總泡在工地上,人們笑我“泥猴似的,哪像個主任”。正好弟弟建新房,最后還缺點料,找我要一車路砂,我當即拒絕,把弟弟氣走了。隨后我自己掏了100元,到外面的料場買了一車砂送到了弟弟家。其間,我把工區(qū)里20多公里長的岡合線公路建成了“車在路上走,人在畫中游”的省級文明樣板路。如今,岡合路成了鹽城市“景觀第一路”和射陽縣十大旅游景點之一,2011年這條路代表江蘇接受“國檢”,興橋工區(qū)因此被授予“工人先鋒號”“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退而不休,熱心傳播紅色文化
2015年退休后,我有了充裕的時間,決定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我只想用心用力做一支奉獻自我照亮他人的“紅燭”。
2017年初,我自費20多萬元創(chuàng)建起鹽城市第一家“示范性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成了縣里國防教育基地。工作室的展廳中設立了愛國主義、全民國防、黨員教育、退役軍人教育等展板,前來觀展的省內外學生、部隊官兵、退伍軍人、公安干警和企事業(yè)單位干部職工近2萬人次。
2018年2月8日,上海復旦大學醫(yī)學院大三學生嚴明月專程來到我的勞模工作室,向我匯報學習生活情況,感謝我對她這名“寒門學子”的關心和幫助。嚴明月家住射陽縣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父母都是普通農民。2016年高考,她以全縣理科第一名的優(yōu)異成績被復旦大學錄取。偏偏這時,突然襲來的鹽城“6·23”龍卷風災害,使她家房屋倒塌,遭受嚴重的經(jīng)濟損失,雖然有政府扶持和各界援助,嚴明月的開學費用還是不夠。我聽說后,立即冒雨到她家送上生活必需品和1000元以解燃眉之急。此后,我經(jīng)常給予嚴明月經(jīng)濟資助,她感激地稱我為“愛心爺爺”。20多年來,我還為姚相安、姚向蓉、陳翔等30多名“寒門學子”及重病學生捐款捐物,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在當?shù)貧v次災害中,我總會及時解囊捐款。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時,我第一時間購置了價值3000多元的消毒液、洗手液捐贈給本地敬老院,并主動向黨組織繳納了2100元特殊黨費。
近兩年,我先后自費3萬多元,走訪50多戶困難家庭,慰問患病學生、退役軍人、參戰(zhàn)參核老兵,給他們送去溫暖,人們親切地稱我為“鶴鄉(xiāng)雷鋒”(射陽因多丹頂鶴被稱“鶴鄉(xiāng)”)。
多年來,我先后捐資50多萬元,為盤灣小學、興橋中學及三峽移民安置地等修路近15公里,盤灣小學師生把我捐資修建的一條路親切地稱為“煥平路”,盤灣小學等多所中小學聘我為“名譽校長”。
2021年建黨100周年,我自費2000多元,添置10塊黨史知識展板,到全縣中小學校、企事業(yè)單位、退役軍人事務局宣講,先后為中小學和有關單位演講500多場次,受教育者達10萬人次。
“咱當兵的人,就是不一樣,為了國家的安寧,緊握手中槍。”這是我平時最愛唱的歌。每當唱響這首鏗鏘有力的歌,我就熱血沸騰。無論在哪,我始終不忘以黨員和軍人的標準要求自己。現(xiàn)在,我還有一個心愿,就是找到在戰(zhàn)場上犧牲的叔父遺骸。去年,我專門去了徐州,瞻仰淮海戰(zhàn)役烈士紀念塔,參觀淮海戰(zhàn)役紀念館,憑吊戰(zhàn)役中犧牲的烈士們。我在心中默默地說:敬愛的叔父,共和國的五星紅旗上,有你們血染的風采。您是共和國的功臣,永遠活在家人的心中,祖國永遠不會忘記您,眼前這高聳入云的紀念塔就是你們的高大形象,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為紀念塔(館)親筆題詞就是對你們的最高褒獎。我們一家4代人中共有7個軍人、8個黨員,您的孫輩姚萬虎、曾孫輩姚俊剛,都應征入伍并在部隊入黨提干,現(xiàn)在仍在服役。
叔父、姑母、姑父,“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中華人民共和國正一步步走向繁榮富強,你們傳下來的“槍”,我們子孫后代一定會永遠緊握不放!
編輯/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