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把一個男人搗碎成很多男孩
[秘魯]巴列霍
憤怒把一個男人搗碎成很多男孩,
把一個男孩搗碎成同樣多的鳥兒,
把鳥兒搗碎成一個個小蛋;
窮人的憤怒
擁有一瓶油去對抗兩瓶醋。
憤怒把一棵樹搗碎成一片片葉子,
把葉子搗碎成大小不同的芽,
把芽搗碎成一條條清晰的溝;
窮人的憤怒
擁有兩條河去對抗很多大海。
憤怒把好人搗碎成各種懷疑,
把懷疑搗碎成三個相同的弧,
再把弧搗碎成難以想象的墳墓;
窮人的憤怒
擁有一塊鐵去對付兩把匕首
憤怒把靈魂搗碎成很多肉體,
把肉體搗碎成不同的器官,
再把器官搗碎成八度音的思想;
窮人的憤怒
擁有一把烈火去對抗兩個火山口。
(黃燦然 譯)
塞薩爾·巴列霍1892年出生于秘魯北部山區(qū)。巴列霍是一名混血兒,父親是西班牙牧師后裔,母親是印第安人。巴列霍一生貧困,且思想激進,曾經(jīng)做過教師和新聞記者。曾在家鄉(xiāng)被捕入獄。出獄后前往法國,后因參加左翼運動,被逐出法國,他曾兩次訪問蘇聯(lián)。1929年他與妻子被法國驅(qū)逐出境,前往馬德里避難。1930年從西班牙回到巴黎,此后六年除了短暫訪問西班牙,都住在巴黎。1938年于巴黎病逝。巴列霍的死應驗了自己在詩中寫下的預言:“我將于一個雨天,死在巴黎?!碑吋铀髟诎土谢艮o世之后通過數(shù)幅速寫記下其遺容,是對詩人最好的紀念,通過速寫線條,能深刻感受到詩人內(nèi)心所遭受的痛苦與憤怒。
巴列霍從小受到基督文化和印第安文化的雙重影響,人們總會這樣評價他:既狂野原始又溫柔美麗;既真摯可感又濃烈超驗。國際學界對巴列霍的研究,側(cè)重于其詩歌政治性與宗教性,而構(gòu)成他詩歌的幾個重要元素——自然、上帝、親情、野性的沖動無一不與他的家庭有關(guān)。巴列霍有很多傳唱不衰的詩歌杰作,《憤怒把一個男人搗碎成很多男孩》(下文簡稱《憤怒》)即是杰作之一。有人認為挪威天才畫家愛德華·蒙克的名作《吶喊》非常適合詮釋此詩情境,深以為然。《憤怒》印證了巴列霍的詩學思想:“每個詩人都制定了他個人的、不可轉(zhuǎn)讓的語法、他的句法、他的書寫規(guī)則、他的類推方法、他的正音學、他的語義學。他只要不脫離語言的基本法則就行。詩人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并根據(jù)情況改變同一個詞的字面上和語音上的結(jié)構(gòu)。這樣做不會像人們認為的那樣會限制詩的社會的和世界的價值,而只會把詩的價值推向無限”。
《憤怒》一詩共四節(jié),采用排比段式,意象層層遞進:“男人-男孩-鳥兒-小蛋”“樹-葉子-芽-溝”“好人-懷疑-弧-墳墓”“靈魂-肉體-器官-思想”與“一瓶油VS兩瓶醋”“兩條河VS很多大?!薄耙粔K鐵VS兩把匕首”“一把烈火VS兩個火山口”,猶如抽絲剝繭,不斷深入到關(guān)鍵詞“憤怒”的最核心部位;抑或一個詩人在詩歌中所呈現(xiàn)的與“憤怒”隱秘相關(guān)的精神淵砥和時間、生命、意志的表象:生命之脆弱,孩子之天真,死亡之永恒,靈魂之游蕩,墓碑之沉寂,思想之燦爛,火焰之升騰……詩人在詩中暗喻“窮人的憤怒”來自他者與記憶,來自社會與歷史,來自種族與宗教,來自饑餓與孤獨,至少我們可知《憤怒》指向“窮人”的“憤怒”。因此,理解此詩的真正語義,必須理解巴列霍極為坎坷、苦難而又不斷抗爭的人生,理解他略帶叛逆的時代思想與先鋒詩學精神?!皯嵟币辉~的本質(zhì)顯然與“社會正義”“社會倫理”有關(guān),巴列霍的詩學同樣與“詩性正義”息息相關(guān)。巴列霍在生命最后十年,生活與寫作均陷入困頓,他再次預言自己的命運:“在那里,我將吃下石頭。”從某種病理學角度講,巴列霍是餓死的。一位偉大詩人應享有尊榮與光芒,而巴列霍生前沒有;同樣,巴列霍從20世紀至今的世界影響力,讓人想起德國詩人保羅·策蘭的精神性預言:“是石頭要開花的時候了?!薄稇嵟吩谠姼枵Z言的表達中自然銜接詩性正義的肌理。詩人在講述非正義的社會,人類遭受重重苦難,以及對所有被壓迫者的關(guān)愛與同情。流落巴黎街頭的巴列霍儼然一個自我預言的靈魂游蕩者,或者說,巴列霍痛苦的一生,包括自我預言的命運,即是此詩最好的詮釋。
正因如此,巴列霍以其獨特的詩歌魅力,贏得美國詩人羅伯特·勃萊的致敬:“巴列霍的詩歌,沒有防御,無限地富于人性,合理地憤怒,一年比一年堅固,一年比一年不可替代、無可匹敵、令人心碎、經(jīng)典?!敝抢娙税筒_·聶魯達曾說“我愛巴列霍,我們是兄弟”,美國作家托馬斯·默頓則贊美其為“但丁之后最偉大詩人”,《卡塞爾文學百科全書》載文稱巴列霍是20世紀拉美最偉大的詩人。
江雪,1970年出生,現(xiàn)供職于黃石市藝術(shù)創(chuàng)作研究所(黃石書畫院),主要從事文藝創(chuàng)作和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