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陶弼
城中煙樹綠波漫,幾萬樓臺樹影間。
天闊鳥行疑沒草,地卑江勢欲沉山。
陶弼(1015-1078),字商翁,永州祁陽(今屬湖南)人。有武略,好詩文,詩多寫湘桂山水風情,風格近晚唐,但也有情緒悲壯、境界闊大之作,著有《邕州小集》。
碧湘門是湖南長沙城的西門,近處有碧湘宮。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碧湘門門樓上憑高四望所見到的景色,句句寫遠,卻又始終未著一個“遠”字,表現(xiàn)出高超的形象描繪技巧。
前兩句“城中煙樹綠波漫,幾萬樓臺樹影間”描繪了一幅長沙城內(nèi)夏日風光圖。詩人登樓遠望,遠樹如煙,朦朦朧朧,所以稱為“煙樹”。萬木蔥蘢,層層疊疊,好似水波浩蕩,所以喻為“綠波”。一個“漫”字讓人們清晰地看到綠樹如海,無所不在,給人一種置身于無邊濃綠之中的感覺?!皫兹f”可見樓臺數(shù)量之多。如此眾多的崇樓高臺,卻若隱若現(xiàn)于“樹影”之間,這一襯托裝點,“城中煙樹”的壯美景象就更鮮明了,富于立體感。
第三句“天闊鳥行疑沒草”將目光移向城外。鳥行最初出現(xiàn)在上空時,還需要仰視,漸漸地飛向遠處,雖然實際上并未降低高度,但視覺上越來越低,仿佛貼著地飛,以至于沒入草中。這里,“鳥行沒草”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是動景,用以襯托“天闊”這一靜景。因為沒有“天闊”,就不見鳥行的遠飛,也就決不會有這般錯覺。“疑”字表明所寫的是遠望的錯覺,意味深長。詩人的匠心在于寫出了鳥行遠飛、緩緩消失的過程,讓讀者進一步從時間的推移中感受到景色的蒼茫無垠。
第四句寫遠望中的“江”,即湘江。王維《山水論》中說“遠水無波,高與云齊”。長沙城西地勢本來就低,與遠水相形,自然如同陷進去一般,所以,就連那些山巒也仿佛要被淹沒似的?!俺痢笔墙?jīng)過錘煉所得的詩眼,用它描寫遠水浩茫的情景,真切地寫出了水勢之盛。“欲沉”,將沉未沉,既傳達了遠水浩茫給詩人的強烈主觀感受,又恰當?shù)匕盐兆×嗣鑼懙姆执纭?/p>
結(jié)構(gòu)上,前兩句單行,寫一景,后兩句對偶,分寫二景。景物的層次通過句式的變化變得清晰,內(nèi)容和形式達到了和諧統(tǒng)一。
【王莎莎、劉為民/供稿】F23E3869-7B9C-4AF8-8CEF-6B8325AA8095